整条线路测完后,现场进行检核计算,并计算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应在限差之内,否则,应当返工。计算高差闭合差fi和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fh容当实际的高程闭合差在容许值以内时,即fi<fh容(fa=土40VL或fn=±12Vn),方可进行后续计算:否则说明外业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测。【步骤5】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对符合要求的观测成果进行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表1-12)。(1)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与分配高程测量的误差是随水准路线的长度或测站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分配的原则是把闭合差以相反的符号根据各测段路线的长度或测站数按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上。故各测段高差的改正数为:V.ZL程施工或fh.Zn式中L和n.分别为各测段路线之长和测站数:ZL和Zn.分别为水准路线总长和测站总数。关实训(2)计算改正后的高差木将各段高差观测值加上相应的高差改正数,求出各段改正后的高差,即hi改=hia+Vi(3)计算各点高程根据改正后的高差,由起点高程逐一推算出其他各点的高程。最后一个已知点的推算高程应等于它的已知高程,以此检验计算是否正确。表1-11闭合水准测量记录手薄班级组号记录者观测者日期仪器型号测量时间测站测点备注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A1.2801TPi1.2981.240TPI2B1.249B1.259enc1.240c1.2504TP21.261TP21.233nD1.2436D1.21217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7 整条线路测完后,现场进行检核计算,并计算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应在限差之内, 否则,应当返工。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和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fh 容 当实际的高程闭合差在容许值以内时,即 fh<fh 容(fh 容=±40 L 或 fh 容=±12 n ),方可进 行后续计算;否则说明外业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测。 【步骤 5】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对符合要求的观测成果进行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表 1-12)。 (1)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与分配 高程测量的误差是随水准路线的长度或测站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分配的原则是把闭合 差以相反的符号根据各测段路线的长度或测站数按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上。故各测段高 差的改正数为: i h i L L f v = − 或 i h i n n f v = − 式中 Li 和 i n 分别为各测段路线之长和测站数; Li 和 i n 分别为水准路线总长和测站总数。 (2)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将各段高差观测值加上相应的高差改正数,求出各段改正后的高差,即 hi 改=hi 测+vi (3)计算各点高程 根据改正后的高差,由起点高程逐一推算出其他各点的高程。最后一个已知点的推算高 程应等于它的已知高程,以此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表 1-11 闭合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班级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仪器型号 日期 测量时间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备注 1 A 1.280 TP1 1.298 2 TP1 1.240 B 1.249 3 B 1.259 C 1.240 4 C 1.250 TP2 1.261 5 TP2 1.233 D 1.243 6 D 1.212
A1.200表1-12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表点名测站数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实测高差/mA76.152-0.027-0.004-0.031B76.1191+0.019-0.002+0.017C76.31620.021-0.004-0.025D76.1111+0.041-0.002+0.039776.15N60+0.012-0.012检核f=h+0.012计算fh容=±12Vn=±12V6=±29.4注意事项:(1)仪器安置稳固,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2)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上不应放置尺垫,而转点则必须放置尺垫。福(3)作为前视点的转点,当仪器迁站时不得有任何移动;而作为后视点的转点,只有当该测站观测工作全部完毕,仪器搬离后才能移动。(4)每次读数前要注意观察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时注意消除视差,读数时水准尺应保持直立。(5)调整高差闭合差时,只需调整待测水准点的高差,无需计算中间各转点的高程。水利工程施工18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8 A 1.200 表 1-12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表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高差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备注 A 2 -0.027 -0.004 -0.031 76.15 B 76.119 1 +0.019 -0.002 +0.017 C 76.316 2 -0.021 -0.004 -0.025 D 76.111 1 +0.041 -0.002 +0.039 A 76.15 ∑ 6 +0.012 -0.012 0 检核 计算 fh=∑ ℎ 测 =+0.012 fh 容=±12√n =±12√6=±29.4 注意事项: (1)仪器安置稳固,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2)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上不应放置尺垫,而转点则必须放置尺垫。 (3)作为前视点的转点,当仪器迁站时不得有任何移动;而作为后视点的转点,只有 当该测站观测工作全部完毕,仪器搬离后才能移动。 (4)每次读数前要注意观察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时注意消除视差,读数时水准尺 应保持直立。 (5)调整高差闭合差时,只需调整待测水准点的高差,无需计算中间各转点的高程
2.3任务评价反馈考核标准见表1-13。表1-13考核标准表班级姓名学号所在小组小组成员任务名称评价方式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备注小组评教师评学生自评技能考核价价1.出勤情况水2.工作态度职业素养3.爱护仪器工具4.遵守制度5.吃苦耐劳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情况6.水利工考核等级:7.作业方案的合理性训优、良、中、及格、差8.操作的正确性评价权重:专业能力学生自评0.2:9.团队成果质量小组评价0.3:技能考核0.3:10.履行职责情况教师评价0.2。11.提交资料及时、齐全12.沟通与交流13对作业依据的把握协同创新能力14.作业计划的合理性入15.作业效率综合评价19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9 2.3 任务评价反馈 考核标准见表 1-13。 表 1-13 考核标准表 班级 姓名 所在小组 学号 小组成员 任务名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备注 学生自评 小组评 价 教师评 价 技能考核 职业素养 1.出勤情况 考核等级: 优、良、中、 及格、差 评价权重: 学生自评 0.2; 小组评价 0.3; 技能考核 0.3; 教师评价 0.2。 2.工作态度 3.爱护仪器工具 4. 遵守制度 5. 吃苦耐劳 专业能力 6.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情况 7.作业方案的合理性 8.操作的正确性 9. 团队成果质量 10. 履行职责情况 11.提交资料及时、齐全 协同创新能 力 12.沟通与交流 13 对作业依据的把握 14.作业计划的合理性 15.作业效率 综合评价
3任务拓展信息利用Excel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首先,输入已知数据:点名(A列)、测站数(B列)、观测高差(C列)、已知点BMi的高程,然后输入公式,计算闭合差、改正数及各点高程。公式输入如图1-16所示。CEABDFA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高程/m改正后高差/m2BM,152.3583F2+E3A40.746C7/B7*B3C3+D34B41.374C7/B7*B4C4+D4F3+E45c8-2.553C5+D5F4+E5C7/B7*B56BM,60.405C7/B7*B6C6+D6F5+E6总和22-0.028SUM(D3:D6)SUM(E3:E6)C7P闭合差/mh-O容许值/mf充=±12Vn12*SQRT(B7)每站高差10改正数/mv=-≥h/nC8/B711备注:红色为已知数据,其它为计算数据:公式前需加等号图1-16Exce1进行闭合水准路线计算的公式输入如计算无误,则D7(改正数之和)的计算结果应等于C8(闭合差)结果的反号。如果计算无误,则E8(改正后高差之和)的计算结果应等于0。如果计算无误,则F7(已知点的高程)的计算结果应等于F2(已知点的高程)的值。当改正数出现凑整误差时,可手动修改改正数。水利工程施工放样实训计算结果同表1-12。X20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20 3 任务拓展信息 利用 Excel 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首先,输入已知数据:点名(A 列)、测站数(B 列)、观测高差(C 列)、已知点 BM1 的高 程,然后输入公式,计算闭合差、改正数及各点高程。公式输入如图 1-16 所示。 图 1-16 Excel 进行闭合水准路线计算的公式输入 如计算无误,则 D7(改正数之和)的计算结果应等于 C8(闭合差)结果的反号。 如果计算无误,则 E8(改正后高差之和)的计算结果应等于 0。 如果计算无误,则 F7(已知点的高程)的计算结果应等于 F2(已知点的高程)的值。 当改正数出现凑整误差时,可手动修改改正数。 计算结果同表 1-12
任务1水准测量子任务4i角检验1.任务说明表1-14任务说明(1)任务要求每组完成1台水准仪的i角检验(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2)技术要求当i角大于20”时,需要校正。①选点、安置仪器;②测两点之间高差:(3)工作步骤③移动仪器至前视尺附近,测两点之间高差:④计算i角。(4)仪器与工具DS3水准仪1台、三脚架1个、水准尺1对、尺垫2个:(5)需提交成果i角检验记录薄:2.任务学习与实施2.1任务引导学习i角误差:若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会出现一个交角i(图1-17),由i角的影响产生的误差称为i角误差。此项检验也称为i角检验。水利样实训0baaBA图1-17水准管轴的检验他工2.2任务计划实施【步骤1】选点、安置仪器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选择相距80m的A、B两点,分别在两点上安置尺垫,踩实并立上水准尺;【步骤2】测两点之间高差安置水准仪于A、B两点中间,使两端距离严格相等,测得后视读数ai和前视读数bl,用变动仪器法或双面尺法测出A、B两点的高差,记入i角检验记录手薄表1-15,若两次高差之差不超过3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两点的高差hAB;21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21 任务 1 水准测量 子任务 4 i 角检验 1. 任务说明 表 1-14 任务说明 (1)任务要求 每组完成 1 台水准仪的 i 角检验(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 (2)技术要求 当 i 角大于 20″时,需要校正。 (3)工作步骤 ① 选点、安置仪器; ② 测两点之间高差; ③ 移动仪器至前视尺附近,测两点之间高差; ④ 计算 i 角。 (4)仪器与工具 DS3 水准仪 1 台、三脚架 1 个、水准尺 1 对、尺垫 2 个; (5)需提交成果 i 角检验记录薄; 2. 任务学习与实施 2.1 任务引导学习 i 角误差:若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会出现一个交角 i(图 1-17),由 i 角的影响 产生的误差称为 i 角误差。此项检验也称为 i 角检验。 图 1-17 水准管轴的检验 2.2 任务计划实施 【步骤 1】选点、安置仪器 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选择相距 80m 的 A、B 两点,分别在两点上安置尺垫,踩实并立 上水准尺; 【步骤 2】测两点之间高差 安置水准仪于 A、B 两点中间,使两端距离严格相等,测得后视读数 a1和前视读数 b1,用变动仪器法或双面尺法测出 A、B 两点的高差,记入 i 角检验记录手薄表 1-15,若 两次高差之差不超过 3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两点的高差 h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