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河流基本知识1.1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水工建筑物授课班级水工建筑1903班项目名称洪灾及控制授课时数2学时任务名称*******河流基本知识授课地点授课教材“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基础》参考教材《水闸设计与施工》教材,《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6)2(1)河流的干流、支流;(2)水系、流域概念:授课内容(3)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4)河流水文要素。知识和技能具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概念,掌握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和水力学基础分析分析与计算方法。认知和实践能进行水利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会运用力学、水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能力分析本原理分析计算简单构件对象。1)学习动力有待激发,可通过课堂思政和匠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学情分析(2)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有差距,课前进行合理分组,发挥学生帮带作;学习特点分(3)喜欢从手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析家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设计:(4)喜欢在训练中寻找成就感,通过挑战答题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竞争、团队协作能力。(1)了解河流的干流、支流概念;(2)理解水系、流域:知识目标(3)掌握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征(4)掌握河流水文要素。(1)能区分不同河段特征及水流特点;教学目标技能目标(2)能分析河流水文要素:(3)能区分不同流域和水系。(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2)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岗位责任,培养工匠精神;素质目标(3)传承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教学重点上、中、下游河段特征;河流水文要素:水系、流域概念:教学难点上、中、下游河段特征;河流水文要素课程依托职教云和国家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平台,基于“教·学·做·评·创”教学模式,运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设计“三阶段、四融入、五结合”贯通教学方法。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四融入是指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融入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工匠精神;五结合是指教学内容与专业、水利设计行业、学生学情、课程特点、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结合。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基于“教·学·做·评·创”教学模式,依托云课堂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教学策略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由浅到深、依次递进的学习1
1 2-1 河流基本知识 1.1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水工建筑物 授课班级 水工建筑 1903 班 项目名称 洪灾及控制 授课时数 2 学时 任务名称 河流基本知识 授课地点 ******* 授课教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基础》 参考教材 《水闸设计与施工》教材,《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6) 授课内容 (1)河流的干流、支流;(2)水系、流域概念; (3)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4)河流水文要素。 学情分析 知识和技能 基础分析 具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概念,掌握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和水力学 分析与计算方法。 认知和实践 能力分析 能进行水利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会运用力学、水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 本原理分析计算简单构件对象。 学习特点分 析 (1)学习动力有待激发,可通过课堂思政和匠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有差距,课前进行合理分组,发挥学生帮带作; (3)喜欢从手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 家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设计; (4)喜欢在训练中寻找成就感,通过挑战答题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 创新竞争、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河流的干流、支流概念; (2)理解水系、流域; (3)掌握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征 (4)掌握河流水文要素。 技能目标 (1)能区分不同河段特征及水流特点; (2)能分析河流水文要素; (3)能区分不同流域和水系。 素质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岗位责任,培养工匠精神; (3)传承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增强职业荣 誉感。 教学重点 上、中、下游河段特征;河流水文要素;水系、流域概念; 教学难点 上、中、下游河段特征;河流水文要素 课程教学 设计 课程依托职教云和国家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平台,基于“教·学·做·评·创” 教学模式,运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设计“三阶段、四融入、五结 合”贯通教学方法。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四融入是指教学内容 融入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工匠精神;五结合是指教学内容与专业、水利 行业、学生学情、课程特点、技能等级证书(X 证书)结合。 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 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做·评·创”教学模式,依托云课堂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由浅到深、依次递进的学习
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同探究,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通过红旗渠视频引入,树立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岗位责任,培养工匠精神:传承课程思政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激发家国情怀。智慧职教云平台→课前发布预习任务清单;信息化教98年抗洪抢险视频→课中引入,使学生感受我国面临洪水灾害现状;学资源中国大学MOOC《水工建筑物》→课后线上测试检查知识掌握度,及时查漏补缺。2
2 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同探究,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课程思政 通过红旗渠视频引入,树立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岗位责任,培养工匠精神;传承 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 ,激发家国情怀。 信息化教 学资源 智慧职教云平台→课前发布预习任务清单; 98 年抗洪抢险视频→课中引入,使学生感受我国面临洪水灾害现状; 中国大学 MOOC《水工建筑物》→课后线上测试检查知识掌握度,及时查漏补缺
1.2教案步骤1课前导学 自主学习评价指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方法手段发布资源:1.通过云课堂平台下发预习任务清单;(1)预习河流、流域概念(2)了解我国长江、黄河河流特性2.云课堂学习平台上讨论互动,线上指导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看任务清单,完成任1.自主学习;云课堂预习任务完发挥学生学习3.登录水利数字博物馆查询我国重要江河介绍.获取相关信务,做好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线上资源。2.探究式学习;成率主观能动性息;步骤2课中教师活动【引】学生活动【思】评价指标设计意图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1.检查提问:通过查看云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提问水利枢兴趣和好奇心,1.回顾前期相关知识内容,回答问题;纽是如何分等、水工建筑物如何分级;树立职业荣誉引导法;2.观看辅助教师现场讲解;出勤率;2.案例引入:播放98年抗洪抢险视频;让学生了解洪水提问法;感和自豪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讨论参与率;3.观看视频,感受98抗洪抢险震播帮助学生回顾互动法;4.参与教师发布的讨论。水资源特点,做4.发布讨论问题:水系是如何组成的、河流有些特征?好知识衔接步骤3课中教师活动【教】学生活动【学】评价指标设计意图方法手段3
3 1.2 教案 步骤 1 课前导学 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指标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发布资源: 1.通过云课堂平台下发预习任务清单; (1)预习河流、流域概念 (2)了解我国长江、黄河河流特性 2.云课堂学习平台上讨论互动,线上指导; 3.登录水利数字博物馆查询我国重要江河介绍,获取相关信 息;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看任务清单,完成任 务,做好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线上资源。 云课堂预习任务完 成率 发挥学生学习 主观能动性 1.自主学习; 2.探究式学习; 步骤 2 课中 教师活动【引】 学生活动【思】 评价指标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1.检查提问:通过查看云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提问水利枢 纽是如何分等、水工建筑物如何分级; 2.案例引入:播放 98 年抗洪抢险视频;让学生了解洪水 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 4.发布讨论问题:水系是如何组成的、河流有哪些特征? 1.回顾前期相关知识内容,回答问题; 2.观看辅助教师现场讲解; 3.观看视频,感受 98 抗洪抢险震撼; 4.参与教师发布的讨论。 出勤率; 讨论参与率;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好奇心, 树立职业荣誉 感和自豪感; 帮助学生回顾 水资源特点,做 好知识衔接 引导法; 提问法; 互动法; 步骤 3 课中 教师活动【教】 学生活动【学】 评价指标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1.讲解:干流、支流和水系概念、特点听课,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思考、回答问由大小不同的河流干流、支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暗流题等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也叫河系或河网。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理解干流、支流和水水系一般以它的于流或以注入的湖泊、海洋名称命名,如长系的不同:江水系、太湖水系、太平洋水系等。2.讲解:河流按具地貌特征及水力特性进行分段(1)河源一一河流刀始具有地面水流的地方。(2)上游—一直接连接河源的河流上段(3)中游——上游以下的河流中段。2认真学习,通过图文展示,领会不同河段(4)下游——中游以下的河段。地貌特征及水力特性:积极参与头脑风暴。(5)河口——河流的出水口。能准确描述干头脑风暴:河流不同河段水力特点有哪些?流、支流和水归纳总结法讨论参与率;系;能识不同河互动法3.讲解:河流的基本特征测试题的完成度段水流特点:能讲授法基本特征有河流长度、纵横断面、河床比降等,河流分析河流水文案例法基本特征是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和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基本数要素。3.掌握河流基本长度概念,应用河道比降公据。式计算河床比降;积极回答问题提问环节:河道纵比降公式含义?4.讲解:河流的水文要素河流的水文要素有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1)河流的水位;(2)河流的流量;(3)河流的含沙量;(4)流域;1)流域的分水岭;4.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掌握河流的水文要素2)流域面积;有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文要素的含义及3)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4
4 1.讲解:干流、支流和水系概念、特点 由大小不同的河流干流、支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暗流 等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也叫河系或河网。 水系一般以它的干流或以注入的湖泊、海洋名称命名,如长 江水系、太湖水系、太平洋水系等。 2.讲解:河流按具地貌特征及水力特性进行分段 (1)河源——河流丌始具有地面水流的地方。 (2)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的河流上段 (3)中游——上游以下的河流中段。 (4)下游——中游以下的河段。 (5)河口——河流的出水口。 头脑风暴:河流不同河段水力特点有哪些? 3.讲解:河流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有河流长度、纵横断面、河床比降等,河流 基本特征是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和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基本数 据。 提问环节:河道纵比降公式含义? 4.讲解:河流的水文要素 河流的水文要素有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 (1)河流的水位; (2)河流的流量; (3)河流的含沙量; (4)流域; 1)流域的分水岭; 2)流域面积; 3)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听课,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思考、回答问 题 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理解干流、支流和水 系 的不同; 2.认真学习,通过图文展示,领会不同河段 地貌特征及水力特性;积极参与头脑风暴。 3.掌握河流基本长度概念,应用河道比降公 式计算河床比降;积极回答问题 4.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掌握河流的水文要素 有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文要素的含义及 讨论参与率; 测试题的完成度 能准确描述干 流、支流和水 系;能识不同河 段水流特点;能 分析河流水文 要素。 归纳总结法 互动法 讲授法 案例法
应用意义。步骤4课中教师活动【评】学生活动【做】评价指标设计意图方法手段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进测试法1完成挑战答题,加深对河流基本知识的理1.发布测试: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强国形式挑战答题:挑战答题正确率;一步掌握学习互动法2.点评互评:针对学生挑战答题和头脑风暴回答情况,对学解:小组PK评分重难点。生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评价、组内互评。评价法2听取老师点评、分组评价、组内互评建立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步骤5课后学生活动【创】评价指标设计意图方法手段教师活动【拓】1.发布收集我国重要江河的基本资料根据河流特征、水文要素整理分析,加深对我国江河认知1.按要求收集相关河流基本资料将资料整2.登录水利数字博物馆,查找相关内容,完成职教云平台课后作业。理分析发布至职教云课课后任务,激发学习兴2.从水利数字博物馆中找出较相关河流,并BR描述其特点。云课堂趣,培养创新引导法3.学习相关网络资源,完成相应任务,做好意识课后复习。3.要求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云课堂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相关资源,完成相应任务,做好课后复习。5
5 应用意义。 步骤 4 课中 教师活动【评】 学生活动【做】 评价指标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1.发布测试: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强国形式挑战答题; 2.点评互评:针对学生挑战答题和头脑风暴回答情况,对学 生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评价、组内互评。 1.完成挑战答题,加深对河流基本知识的理 解; 2.听取老师点评,分组评价,组内互评 挑战答题正确率; 小组 PK 评分 以实际案例引 发学生思考,进 一步掌握学习 重难点。 建立团队意识, 提高协作能力; 测试法 互动法 评价法 步骤 5 课后 教师活动【拓】 学生活动【创】 评价指标 设计意图 方法手段 1.发布收集我国重要江河的基本资料,根据河流特征、水文 要素整理分析,加深对我国江河认知; 2.登录水利数字博物馆,查找相关内容,完成职教云平台课 后作业。 3.要求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云课堂等数字化学习 平台,学习相关资源,完成相应任务,做好课后复习。 1.按要求收集相关河流基本资料,将资料整 理分析发布至职教云课课后任务; 2.从水利数字博物馆中找出较相关河流,并 描述其特点。 3.学习相关网络资源,完成相应任务,做好 课后复习。 云课堂 激发学习兴 趣,培养创新 意识 引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