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水利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研室万晓丹水电站动力设备教研室授课专业水工课程名称水电站授课内容水电站类型一、 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选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电站,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课为第一章第三节任务2水电站的基本类型,课时为2学时。(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职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二年级学生,通过前置水力分析与计算、水工建筑物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水利工程、水力学原理等有了基本认知,约95%的学生通过了期末的考试,基本具备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喜欢案例式教学,思维活跃,对移动设备等辅助学习很感兴趣,对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表示强烈的学习欲望。(三)教学目标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特点根据专业课程标准依据岗位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见表1。表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岗位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了解国内外水电站建设情况知识目标了解水电站类型能力目标区分不同水电站的类型责任担当意识素质目标团队协作精神总体目标是全力培养新时期水电站全方位发展人才,同时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实现课程思政无缝对接。(四)教学重难点1
1 附件 2: 水利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万晓丹 教研室 水电站动力设备教研室 授课专业 水工 课程名称 水电站 授课内容 水电站类型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电站,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次课为第一章第三节任务 2 水电站的基本类型,课时为 2 学时。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二年级学生,通过前置水力分析与计算、 水工建筑物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水利工程、水力学原理等有了基本认知,约 95%的学生通过了期末的考试,基本具备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喜欢 案例式教学,思维活跃,对移动设备等辅助学习很感兴趣,对实际工作岗位相关 的知识表示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 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 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特点根据专业课程标准依据岗位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见表 1。 表 1 教学目标 岗位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知识目标 了解国内外水电站建设情况 了解水电站类型 能力目标 区分不同水电站的类型 素质目标 责任担当意识 团队协作精神 总体目标是全力培养新时期水电站全方位发展人才,同时将德育元素渗透其 中,实现课程思政无缝对接。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电站的类型、德育与知识的融合;教学难点:水电站类型的判别、岗位目标、素质目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二、教学方法与举措(一)以往的课堂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单一的专业知识配合工程案例进行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机械地接受,死记硬背,为了纯粹的知识而学习,没有德育教育的渗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实现教学岗位目标和素质目标。(二)融入思政的课程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借助爱国案例、责任事迹、水电人精神事迹,将德育和专业知识相融合,运用大学慕课、云课堂、视频等学生感兴趣并容易接受的信息化手段,引入历史和人物事迹、水电人精神事迹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将教学过程细化为课前自学、课上导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递进式教学任务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将历史、事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创建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1)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的丰满电站,因日本虐待中国劳工形成的“万人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2)国民党撤退前蒋介石亲自下令欲炸毁电厂,值班班长张文彬多次周旋把“次要部位”说成“要害部位”保住电厂,让学生感受责任和使命,对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3)通过水电人刘澎妈妈的“哪里有水,哪里有电站,哪里就有妈妈”的真实事迹,让学生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内化爱岗继而敬业,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通过以上德育元素,使课程知识和德育有机融合,突破教学重难点,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教学过程表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2教学环节3课上导学课前自学课后拓展步骤1步骤3步骤2步骤4步骤5步骤6信息反馈信息反馈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教师归纳总结首次诊改进一步诊改(一)课前自学2
2 教学重点:水电站的类型、德育与知识的融合; 教学难点:水电站类型的判别、岗位目标、素质目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二、教学方法与举措 (一)以往的课堂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单一的专业知识配合工程案例进行灌 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机械地接受,死记硬背,为了纯粹的知识而学习,没有德育 教育的渗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实现教学岗位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融入思政的课程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借助爱国案例、责任事迹、水电人精神事迹,将德育和 专业知识相融合,运用大学慕课、云课堂、视频等学生感兴趣并容易接受的信息 化手段,引入历史和人物事迹、水电人精神事迹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思 考,将教学过程细化为课前自学、课上导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并采用启发式 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递进式教学任务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将历 史、事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创建三维一体的教 学模式。 (1)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的丰满电站,因日本虐待中国劳工形成的“万 人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2)国民党撤退前蒋介石亲自下令欲炸毁电厂,值班班长张文彬多次周旋 把“次要部位”说成“要害部位”保住电厂,让学生感受责任和使命,对接显性 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3)通过水电人刘澎妈妈的“哪里有水,哪里有电站,哪里就有妈妈”的 真实事迹,让学生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内化爱岗继而敬业,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结 合。 通过以上德育元素,使课程知识和德育有机融合,突破教学重难点,将德育 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 表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 教学环节 2 教学环节 3 课前自学 课上导学 课后拓展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步骤 4 步骤 5 步骤 6 预习 信息反馈 首次诊改 提出问题 教师讲授 教师归纳总结 信息反馈 进一步诊改 (一)课前自学
1.预习课前,教师运用大学慕课、云课堂布置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平台观看课程视频,学生学习完参与课前讨论;2.信息反馈首次诊改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反馈学生问题,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授课方式,助力课堂德育与知识的有机融合。(二)课上导学1.提出问题课上,教师先提出问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从而引出本单元的2个任务。2.教师讲授(1)知识的学习教师首先通过实景图片介绍水电站的类型,然后通过工程案例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水电站类型进行归纳,完成知识目标,教师点评总结,攻克了教学重点。(2)德育实例渗透学生观看挖掘的德育元素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归纳观看心得,判别视频中水电站类型,教师点评总结,突出德育元素爱国、责任、爱岗敬业的渗透,将普通人的钉子精神融入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学生真正拥有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尚情怀,使教学难点完美攻克,实现教学目标。(三)课后拓展1.教师归纳总结教师首先总结梳理本单元知识点和德育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后考核。2.信息反馈进一步诊改教师及时审阅,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个别辅导及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审阅,本单元考核正确率达到95%以上,课堂效果良好。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反思有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宽松活跃的氛围,力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2)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教育、正面引导。(3)深度挖掘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融入课堂内容。3
3 1.预习 课前,教师运用大学慕课、云课堂布置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平台观看课程视 频,学生学习完参与课前讨论; 2.信息反馈首次诊改 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反馈学生问题,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授课方式,助力课堂 德育与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课上导学 1.提出问题 课上,教师先提出问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从而引出本单元的 2 个任务。 2.教师讲授 (1)知识的学习 教师首先通过实景图片介绍水电站的类型,然后通过工程案例视频了解不同 类型的水电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水电站类型进行归纳,完成知识目标,教师点 评总结,攻克了教学重点。 (2)德育实例渗透 学生观看挖掘的德育元素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归纳观看心得, 判别视频中水电站类型,教师点评总结,突出德育元素爱国、责任、爱岗敬业的 渗透,将普通人的钉子精神融入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学生真正拥有功 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尚情怀,使教学难点完美攻克,实现教学目 标。 (三)课后拓展 1.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首先总结梳理本单元知识点和德育点,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布置课下 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后考核。 2.信息反馈进一步诊改 教师及时审阅,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个别辅导及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审阅,本单元考核正确率达到 95%以上,课堂效果良好。 四、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反思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造宽松活跃的氛围,力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教育、正面引导。 (3)深度挖掘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融入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