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2安置仪器【步骤3】读取后视中丝读数并记录照准后视尺,消除视差,读取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1-8)。【步骤4】选取转点在适当高度和距离的地方选定一个转点,将尺垫踩实,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作为前视。【步骤5】读取前视中丝读数并记录转动水准仪,照准前视尺,消除视差,读取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1-8)。【步骤6】搬站福木福前视尺位置不动,变作后视;水准仪移到前面适当高度和距离的地方安置;将原来的后视尺移到前面作为前视。图1-13搬站【步骤7】读数并记录按照步骤3、5的方法分别读取后、前视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1-8。【步骤8】变换仪器高通过变动仪器高(至少10cm),按照步骤1-7的方法重新测量并计入手簿(表1-8)。12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2 图 1-12 安置仪器 【步骤 3】读取后视中丝读数并记录 照准后视尺,消除视差,读取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 1-8)。 【步骤 4】选取转点 在适当高度和距离的地方选定一个转点,将尺垫踩实,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作为前视。 【步骤 5】读取前视中丝读数并记录 转动水准仪,照准前视尺,消除视差,读取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 1-8)。 【步骤 6】搬站 前视尺位置不动,变作后视;水准仪移到前面适当高度和距离的地方安置;将原来的后 视尺移到前面作为前视。 图 1-13 搬站 【步骤 7】读数并记录 按照步骤 3、5 的方法分别读取后、前视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 1-8)。 【步骤 8】变换仪器高 通过变动仪器高(至少 10cm),按照步骤 1-7 的方法重新测量并计入手簿(表 1-8)
步骤9红面测量按照步骤1-7的方法重新测量,读红面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1-8)。表1-8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班级组号记录者观测者仪器型号日期测量时间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备注A1.34076.1501-0.040TP11.380正常仪器高TP11.3202+0.010B1.31076.120Ea2.660检核计EbEa-Eb2.690h=-0.30Hg-HA=76.120-76.150=-0.30m算ab=2.660-2.630=-0.30A1.36376.15030.038TP11.401变换仪器高TP11.343+0.012-B1.33176.124实训a2.706八禾检核计Eb2.732-0.026HB-HA=76.124-76.150=-0.026m算Ea-b=2.706-2.732=-0.026A6.02076.150-0.1425红面,后视TP16.1624687,前视TP16.10047876+0.114B5.98676.122Za12.120检核计Zb12.148-0.028H-Ha=76.122-76.150=-0.28m算a-b=12.120-12.048=-0.028注意事项:(1)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上立尺时,不能放置尺垫。(2)仪器未搬站,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3)水准尺应竖直,不能左右偏移,更不能前俯后仰。(4)应先读后视,后读前视。后视与前视之间若圆气泡不再居中,如未偏出圆圈,可继续施测,如因碰动脚架而偏出圆圈,则应重新整平,后视亦应重新观测。(5)记录、计算字迹要工整清晰,读错或记错的数据应当以横线或斜线划去,将正确数据记录在它的下方,不能就字改字,不能连环涂改。13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3 【步骤 9】红面测量 按照步骤 1-7 的方法重新测量,读红面中丝读数并计入手簿(表 1-8)。 表 1-8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仪器型号 日期 测量时间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A 1.340 -0.040 76.150 正常仪器高 TP1 1.380 2 TP1 1.320 +0.010 B 1.310 76.120 检核计 算 ∑a 2.660 ∑b ∑a-∑b 2.690 ∑h=-0.30 HB-HA=76.120-76.150=-0.30m ∑a-∑b=2.660-2.630=-0.30 3 A 1.363 -0.038 76.150 变换仪器高 TP1 1.401 4 TP1 1.343 +0.012 B 1.331 76.124 检核计 算 ∑a 2.706 ∑b 2.732 -0.026 HB-HA=76.124-76.150=-0.026m ∑a-∑b=2.706-2.732=-0.026 5 A 6.020 -0.142 76.150 红面,后视 4687,前视 4787 TP1 6.162 6 TP1 6.100 +0.114 B 5.986 76.122 检核计 算 ∑a 12.120 ∑b 12.148 -0.028 HB-HA=76.122-76.150=-0.28m ∑a-∑b=12.120-12.048=-0.028 注意事项: (1)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上立尺时,不能放置尺垫。 (2)仪器未搬站,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 (3)水准尺应竖直,不能左右偏移,更不能前俯后仰。 (4)应先读后视,后读前视。后视与前视之间若圆气泡不再居中,如未偏出圆圈,可继 续施测,如因碰动脚架而偏出圆圈,则应重新整平,后视亦应重新观测。 (5)记录、计算字迹要工整清晰,读错或记错的数据应当以横线或斜线划去,将正确 数据记录在它的下方,不能就字改字,不能连环涂改
2.3任务评价反馈考核标准见表1-9。表1-9考核标准表班级姓名学号所在小组小组成员任务名称评价方式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备注小组评教师评学生自评技能考核价价1.出勤情况水2.工作态度职业素养3.爱护仪器工具4.遵守制度5.吃苦耐劳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情况6.水利工考核等级:7.作业方案的合理性训优、良、中、及格、差8.操作的正确性评价权重:专业能力学生自评0.2:9.团队成果质量小组评价0.3:技能考核0.3:10.履行职责情况教师评价0.2。11.提交资料及时、齐全12.沟通与交流13对作业依据的把握协同创新能力14.作业计划的合理性入15.作业效率综合评价14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4 2.3 任务评价反馈 考核标准见表 1-9。 表 1-9 考核标准表 班级 姓名 所在小组 学号 小组成员 任务名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备注 学生自评 小组评 价 教师评 价 技能考核 职业素养 1.出勤情况 考核等级: 优、良、中、 及格、差 评价权重: 学生自评 0.2; 小组评价 0.3; 技能考核 0.3; 教师评价 0.2。 2.工作态度 3.爱护仪器工具 4. 遵守制度 5. 吃苦耐劳 专业能力 6.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情况 7.作业方案的合理性 8.操作的正确性 9. 团队成果质量 10. 履行职责情况 11.提交资料及时、齐全 协同创新能 力 12.沟通与交流 13 对作业依据的把握 14.作业计划的合理性 15.作业效率 综合评价
任务1水准测量子任务3闭合水准测量1.任务说明表1-10任务说明已知水准点BM的高程为76.15m,从A点出发,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在场(1)任务要求地上选定3个待测高程点B、C、D,与A点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1-14)。在两个高程点之间,根据实际情况,最好设置1-2个转点。①检核计算: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高差闭合差fh=Zh附②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限差为士12Vnmm或土40VLmm(n为测站总数,L(2)技术要求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③观测精度满足要求后,根据观测结果进行高差闭合差对的调整和高程计算。①测量A和转点TP两点高差:②转站:(3)工作步骤③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最后回到已知高程点A:④检核:③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4)仪器与工具DSs水准仪1台、三脚架1个、水准尺1对、尺垫2个:文样实训(5)需提交成果闭合水准测量记录薄1份。水利实训光明楼福DCo祥云体育场!朗志广场BMA?B76.15涧水河图1-14闭合水准测量示意图2.任务学习与实施2.1任务引导学习概念定义水准路线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水准路线有以下3种形式:附合水15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5 任务 1 水准测量 子任务 3 闭合水准测量 1. 任务说明 表 1-10 任务说明 (1)任务要求 已知水准点 BMA的高程为 76.15m,从 A 点出发,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在场 地上选定 3 个待测高程点 B、C、D,与 A 点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 1- 14)。在两个高程点之间,根据实际情况,最好设置 1-2 个转点。 (2)技术要求 ① 检核计算: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 高差闭合差 fh=∑ ℎ 测。 ②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限差为±12√n mm 或±40√L mm(n 为测站总数,L 为以 km 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 ③ 观测精度满足要求后,根据观测结果进行高差闭合差对的调整和高程 计算。 (3)工作步骤 ① 测量 A 和转点 TP1两点高差; ② 转站; ③ 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最后回到已知高程点 A; ④ 检核; ⑤ 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4)仪器与工具 DS3水准仪 1 台、三脚架 1 个、水准尺 1 对、尺垫 2 个; (5)需提交成果 闭合水准测量记录薄 1 份。 图 1-14 闭合水准测量示意图 2. 任务学习与实施 2.1 任务引导学习 概 念 定 义 水准路线 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水准路线有以下 3 种形式:附合水
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如图1-10所示。水准测量从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BMA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和到另一已知高程水准点BMB的水准路线(图1-15a)。附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各测站所测高差之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由已知水准点的高程计算的高差,即有:Zh-H-H是水准测量从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BM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返回到原来水准点BMa的水准路线(图1-15b)。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各测站所测高差之和的理论值应等于零,即有:h=0是水准测量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开始,最后既不附合也不闭合到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的一种水准路线(图1-15c)。支水准路线这种形式的水准路线由于不能对测量成果自行检核,因此必须进行往测和返测。理论上,往测高差应与返测高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有:Zh+Zh=0水准路线检核指将水准路线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比较,来判断水准路线的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水利工样实训(a)附合水准路线(b)闭合水准路线(e)支水准路线图1-15水准路线2.2任务计划实施【步骤1】测量A-TP,两点高差从已知点A开始,按照预定路线逐站施测,在A点和转点TPi之间安置仪器,转点需要放尺垫。仪器整平后,分别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入闭合水准路线手薄表1-11。【步骤2】转站第一站结束后,搬仪器至第二站,注意前后视距要大致相等。TP,上尺垫不动,将水准尺转至朝向仪器,并由第一站的前视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将A点水准尺向前移至另一点上,并作为第二站的前视。分别读取后视中丝读数和前视中丝读数,记入闭合水准路线手薄表1-11。【步骤3】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最后回到已知高程点A。【步骤4】检核16
⽔利⼯程施⼯放样实训 ⽔利⼯程施⼯放样实训 16 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如图 1-10 所示。 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从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 BMA 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点 1、2、3.进行水 准测量,最后附和到另一已知高程水准点 BMB 的水准路线(图 1-15a)。 附合水准路线各测站所测高差之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由已知水准点的高程计算的 高差,即有:Σh 理=HB-HA 闭合水准路线 是水准测量从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 BMA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点 1、2、3、.进行 水准测量,最后返回到原来水准点 BMA的水准路线(图 1-15b)。 闭合水准路线各测站所测高差之和的理论值应等于零,即有:Σh 理=0 支水准路线 是水准测量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开始,最后既不附合也不闭合到已知高程 的水准点上的一种水准路线(图 1-15c)。 这种形式的水准路线由于不能对测量成果自行检核,因此必须进行往测和返测。 理论上,往测高差应与返测高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有:Σh 往+Σh 返=0。 水准路线检核 指将水准路线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比较,来判断水准路线的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图 1-15 水准路线 2.2 任务计划实施 【步骤 1】测量 A-TP1两点高差 从已知点 A 开始,按照预定路线逐站施测,在 A 点和转点 TP1之间安置仪器,转点需要 放尺垫。仪器整平后,分别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入闭合水准路线手薄表 1-11。 【步骤 2】转站 第一站结束后,搬仪器至第二站,注意前后视距要大致相等。TP1 上尺垫不动,将水准 尺转至朝向仪器,并由第一站的前视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将 A 点水准尺向前移至另一点上, 并作为第二站的前视。分别读取后视中丝读数和前视中丝读数,记入闭合水准路线手薄表 1- 11。 【步骤 3】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 同样的方法依次观测整条水准路线,最后回到已知高程点 A。 【步骤 4】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