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给水卫生 水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起源的条件和生命过程 的基础。如果水的质量改变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 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 14 亿km3 ,但淡水储量 只占储量的 2.7%,除去不能利用部份如两极水量,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实 际可利用的淡水量仅为储量的 0.2%,可见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微小的。 我国年降雨量为 6 亿m3 ,只相当于全球陆地降水总量 5%,且南北方分布很不平均, 北方只有 10%的地表径流和 30%的地下径流。我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 88 位,不 到世界人均量的 1/4,只相当于美国的人均用水量。目前全国 600 余个城市中, 有 400 余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有 104 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 被污染的形势愈来愈严重,目前 80%的河流湖泊和 90%以上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紧缺将是下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对我国来说尤其是如此。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由水而引起。由此可见水资源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防止水污染,节约 用水,保护宝贵的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水对军队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水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官兵的健康和战斗 力,有时还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作战的 德、意军受到英军进攻西撤时,德军将淡水全部带走,致意军无饮水与机械用水 而投降。 1938 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炸毁郑州附近黄河花园口大堤,使日军损 失千余人,攻势受挫,但同时淹没许多城市、村庄,致数十万百姓受灾。因此, 对军队后勤部门来说,保障水的供应其重要性不亚于弹药、油料和粮食的供应。 在海湾战争的备战时期,美军在水的保障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海湾战争启示, 高科技战争把水在战争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军队卫生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给水卫生的重要性,懂得给水卫生的基本理 论,掌握水源卫生侦察,水质检验和评价及水质改善的操作技能,保障饮用水安 全,以保护官兵健康,增强战斗力。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 一、水的生理和卫生学意义 (一)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人体内水份含量约占体重的 65%,儿童体内水量也可达体重的 80%,血 液里的含水量在 90%以上,心、肝、肺、肾等内脏器官也含有一定量的水,边含 水量最少骨骼内的水也有 20%左右。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 2500ml。人体内水 的来源有三方面,饮水约 1200ml,从食物摄取的水约 1000ml,体内由氧化糖、 脂肪、蛋白质所产生的代谢水量 300ml。而人体排出的水量,经肾脏 1500ml,粪 便 150ml,皮肤蒸发 500ml,呼吸蒸发 350ml,摄入与排出基本保持平衡状态。 当在炎热地区或沙漠行军、作战或劳动时,需水量可高达 10L 以上。如不能 供应足够水量,可以产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人体丧失水分达体重 2%以上时, 即可因脱水而造成物质代谢障碍;脱水量 7-14%时,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的体征; 达 15%以上时,生命即有危险。 (二)水参予机体的物质代谢 机体通过饮水和摄取食物而获得水份,并由排尿、排便、出汗及呼吸等方式 将机体内的水份排出体外,以求其水的平衡。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养分通过
第三章 给水卫生 水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起源的条件和生命过程 的基础。如果水的质量改变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 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 14 亿km3 ,但淡水储量 只占储量的 2.7%,除去不能利用部份如两极水量,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实 际可利用的淡水量仅为储量的 0.2%,可见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微小的。 我国年降雨量为 6 亿m3 ,只相当于全球陆地降水总量 5%,且南北方分布很不平均, 北方只有 10%的地表径流和 30%的地下径流。我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 88 位,不 到世界人均量的 1/4,只相当于美国的人均用水量。目前全国 600 余个城市中, 有 400 余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有 104 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 被污染的形势愈来愈严重,目前 80%的河流湖泊和 90%以上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紧缺将是下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对我国来说尤其是如此。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由水而引起。由此可见水资源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防止水污染,节约 用水,保护宝贵的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水对军队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水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官兵的健康和战斗 力,有时还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作战的 德、意军受到英军进攻西撤时,德军将淡水全部带走,致意军无饮水与机械用水 而投降。 1938 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炸毁郑州附近黄河花园口大堤,使日军损 失千余人,攻势受挫,但同时淹没许多城市、村庄,致数十万百姓受灾。因此, 对军队后勤部门来说,保障水的供应其重要性不亚于弹药、油料和粮食的供应。 在海湾战争的备战时期,美军在水的保障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海湾战争启示, 高科技战争把水在战争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军队卫生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给水卫生的重要性,懂得给水卫生的基本理 论,掌握水源卫生侦察,水质检验和评价及水质改善的操作技能,保障饮用水安 全,以保护官兵健康,增强战斗力。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 一、水的生理和卫生学意义 (一)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人体内水份含量约占体重的 65%,儿童体内水量也可达体重的 80%,血 液里的含水量在 90%以上,心、肝、肺、肾等内脏器官也含有一定量的水,边含 水量最少骨骼内的水也有 20%左右。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 2500ml。人体内水 的来源有三方面,饮水约 1200ml,从食物摄取的水约 1000ml,体内由氧化糖、 脂肪、蛋白质所产生的代谢水量 300ml。而人体排出的水量,经肾脏 1500ml,粪 便 150ml,皮肤蒸发 500ml,呼吸蒸发 350ml,摄入与排出基本保持平衡状态。 当在炎热地区或沙漠行军、作战或劳动时,需水量可高达 10L 以上。如不能 供应足够水量,可以产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人体丧失水分达体重 2%以上时, 即可因脱水而造成物质代谢障碍;脱水量 7-14%时,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的体征; 达 15%以上时,生命即有危险。 (二)水参予机体的物质代谢 机体通过饮水和摄取食物而获得水份,并由排尿、排便、出汗及呼吸等方式 将机体内的水份排出体外,以求其水的平衡。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养分通过
水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分,水能将溶于其中的某些物质离子化,使之成为细胞代 谢的必需形态,水还是各种酶发挥作用的基液,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 液中进行完成的。 (三)水具有调节体温作用 水的比热很高,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故有调节体温作用。水在体内循环 流动,可使身体内各部分的体温保持均匀,在炎热环境下,为防止体温过高,机 体内的水份就会速从皮肤、肺胞表面蒸发,以散发过剩的热量。水对体温的这种 调节作用,使得体温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骤变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水除满足生理需要外,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在维持个人卫生、 营区、营舍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绿化、医疗、体育锻炼(游泳)以及机械用水、 洗消用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水。 二、介水传染病 (一)概述 介水传染病是由存在于人畜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或饮用 水,人们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传染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平均每天有 25000 多人由于饮用污染水而引起 疾病和由于缺水而死亡。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因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各种介水传染 病高达 6 亿人次,死亡人数以万计,而儿童中约 50%的死因与饮水不良有关。为 此,联合国决定,在 1981~1990 十年间开展“国际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 活动,争取到 1990 年世界上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量足而安全的饮用水。但这个 活动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完全达到目标。 自 1958 年至 1984 年,全国共发生伤寒水致暴发流行 353 起,发病率 0.63 %至 78.71%,累计发病 45535 例。1959 年至 1983 年,全国共发生细菌性痢疾 水致暴发流行 157 起,发病率 3.41%至 55.6%。累计发病 50934 例。1959 年 至 1984 年共发生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流行 141 起,发病率 11.73%至 23.56 %,累计发病 9548 例。以上疾病的水致暴发流行,均与环境卫生有关,尤其与 粪便和生活污物污染饮用水源有关。 表 3-1 全国伤寒水致暴发汇总表(1958-1984) 省、自治州、直辖市 流行次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13 504 安 徽 2 620 四 川 4 491 陕 西 3 398 浙 江 16 851 湖 北 5 438 辽 宁 22 2863 山 西 9 1093 甘 肃 14 8132 贵 州 30 6965 云 南 80 11815 上 海 13 355 内蒙古 50 4681 江 西 4 323 湖 南 42 3636
水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分,水能将溶于其中的某些物质离子化,使之成为细胞代 谢的必需形态,水还是各种酶发挥作用的基液,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 液中进行完成的。 (三)水具有调节体温作用 水的比热很高,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故有调节体温作用。水在体内循环 流动,可使身体内各部分的体温保持均匀,在炎热环境下,为防止体温过高,机 体内的水份就会速从皮肤、肺胞表面蒸发,以散发过剩的热量。水对体温的这种 调节作用,使得体温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骤变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水除满足生理需要外,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在维持个人卫生、 营区、营舍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绿化、医疗、体育锻炼(游泳)以及机械用水、 洗消用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水。 二、介水传染病 (一)概述 介水传染病是由存在于人畜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或饮用 水,人们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传染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平均每天有 25000 多人由于饮用污染水而引起 疾病和由于缺水而死亡。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因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各种介水传染 病高达 6 亿人次,死亡人数以万计,而儿童中约 50%的死因与饮水不良有关。为 此,联合国决定,在 1981~1990 十年间开展“国际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 活动,争取到 1990 年世界上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量足而安全的饮用水。但这个 活动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完全达到目标。 自 1958 年至 1984 年,全国共发生伤寒水致暴发流行 353 起,发病率 0.63 %至 78.71%,累计发病 45535 例。1959 年至 1983 年,全国共发生细菌性痢疾 水致暴发流行 157 起,发病率 3.41%至 55.6%。累计发病 50934 例。1959 年 至 1984 年共发生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流行 141 起,发病率 11.73%至 23.56 %,累计发病 9548 例。以上疾病的水致暴发流行,均与环境卫生有关,尤其与 粪便和生活污物污染饮用水源有关。 表 3-1 全国伤寒水致暴发汇总表(1958-1984) 省、自治州、直辖市 流行次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13 504 安 徽 2 620 四 川 4 491 陕 西 3 398 浙 江 16 851 湖 北 5 438 辽 宁 22 2863 山 西 9 1093 甘 肃 14 8132 贵 州 30 6965 云 南 80 11815 上 海 13 355 内蒙古 50 4681 江 西 4 323 湖 南 42 3636
江 苏 46 2370 合 计 353 45535 表 3-2 全国细菌性痢疾水致暴发汇总(1958-198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河 南 浙 江 上 海 内蒙古 江 西 江 苏 湖 南 辽 宁 湖 北 云 南 山 西 贵 州 四 川 16 1 15 21 22 3 16 25 17 6 3 5 4 4 2481 624 1019 1127 4777 338 1 660 3 925 8 625 7403 12310 1271 10443 849 合 计 157 50934 表 3-3 全国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江 苏 湖 南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38 17 13 5 22 283l 853 797 770 1692
江 苏 46 2370 合 计 353 45535 表 3-2 全国细菌性痢疾水致暴发汇总(1958-198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河 南 浙 江 上 海 内蒙古 江 西 江 苏 湖 南 辽 宁 湖 北 云 南 山 西 贵 州 四 川 16 1 15 21 22 3 16 25 17 6 3 5 4 4 2481 624 1019 1127 4777 338 1 660 3 925 8 625 7403 12310 1271 10443 849 合 计 157 50934 表 3-3 全国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江 苏 湖 南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38 17 13 5 22 283l 853 797 770 1692
山 西 四 川 内蒙古 1 1 44 95 128 2382 合 计 141 9548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1.水源受病原休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例如, 美国在 1971-1985 年介水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中,上述两项原因合计,已占了总 暴发次数的 89%。又如,我国 1979-1984 年共发生集中式给水污染事故 212 起, 其中水源被污染占 69.8%;管网被污染占 25%;贮水池被污染占 3.77%。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一般可概括为: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发病呈地方性特点; 2.病例的颁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 流行病学调查有可能得出水质受污染的途径,水质细菌学检验赏罚分明有 异常改变,但不一定能水水中检出病原体; 4 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浒能迅 速得到控制。 介水传染病的危险性很大。其原因是: 1.地面水和受地面水直接影响的地下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管网和贮水池 中的水被污染的情况也不少见。 2.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温、水中营养物质、日 照、不的酸碱度、矿化度和生物拮抗作用等,但一般都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 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 3.肠道病毒,特别是某些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的饮用水消毒所杀灭。例如, 印度新德里在 1955 年 11 月至 1956 年 1 月间,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 污染,曾引起戊型肝炎(过去一直误认为是甲型肝炎)的大规模流行,在 170 万人口中,仅黄疸患者即有 29300 人。而该集中式给水,彩混凝常常和氯消毒, 自来水的余氯量和细菌学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4.饮用同一水源和同一供水系统的人数往往很多,一旦水源被污染会引起大 规模暴发流行。 (二)饮水中的病原体 饮水中的病原体有三类,即细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它们的污染源 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和生物制品等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人畜粪便是最主要的。 1.细菌 包括霍乱、副霍乱弧菌、伤寒、副伤寒、痢疾、布氏、土拉伦氏、结核杆菌、 钩端螺旋体等。其中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仍时有流行。 2.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据报道人类由粪便排出的肠道病毒达 100 多种,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和饮用水,在水中存活有的达一年以上。其 它还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挪瓦克病毒、传染性肝炎甲型病毒。其 中甲型肝炎、轮状病毒引起腹泻在我国发生流行次数多,发病人数多,对人民健 康造成较大危害,如 1981 年浙江、江苏、内蒙三省就发生流行 41 起。1988 年
山 西 四 川 内蒙古 1 1 44 95 128 2382 合 计 141 9548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1.水源受病原休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例如, 美国在 1971-1985 年介水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中,上述两项原因合计,已占了总 暴发次数的 89%。又如,我国 1979-1984 年共发生集中式给水污染事故 212 起, 其中水源被污染占 69.8%;管网被污染占 25%;贮水池被污染占 3.77%。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一般可概括为: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发病呈地方性特点; 2.病例的颁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 流行病学调查有可能得出水质受污染的途径,水质细菌学检验赏罚分明有 异常改变,但不一定能水水中检出病原体; 4 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浒能迅 速得到控制。 介水传染病的危险性很大。其原因是: 1.地面水和受地面水直接影响的地下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管网和贮水池 中的水被污染的情况也不少见。 2.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温、水中营养物质、日 照、不的酸碱度、矿化度和生物拮抗作用等,但一般都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 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 3.肠道病毒,特别是某些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的饮用水消毒所杀灭。例如, 印度新德里在 1955 年 11 月至 1956 年 1 月间,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 污染,曾引起戊型肝炎(过去一直误认为是甲型肝炎)的大规模流行,在 170 万人口中,仅黄疸患者即有 29300 人。而该集中式给水,彩混凝常常和氯消毒, 自来水的余氯量和细菌学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4.饮用同一水源和同一供水系统的人数往往很多,一旦水源被污染会引起大 规模暴发流行。 (二)饮水中的病原体 饮水中的病原体有三类,即细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它们的污染源 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和生物制品等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人畜粪便是最主要的。 1.细菌 包括霍乱、副霍乱弧菌、伤寒、副伤寒、痢疾、布氏、土拉伦氏、结核杆菌、 钩端螺旋体等。其中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仍时有流行。 2.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据报道人类由粪便排出的肠道病毒达 100 多种,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和饮用水,在水中存活有的达一年以上。其 它还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挪瓦克病毒、传染性肝炎甲型病毒。其 中甲型肝炎、轮状病毒引起腹泻在我国发生流行次数多,发病人数多,对人民健 康造成较大危害,如 1981 年浙江、江苏、内蒙三省就发生流行 41 起。1988 年
初上海发生了我国最大一次肝炎流行,患者超过 31 万,原因是食用了被污染海 水养殖的毛蚶。1982 年兰州市发生一次腹泻病流行,全市发病共 5942 例,从患 者粪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轮状病毒,发病原因与饮水污染有关。 表 3-4 1947-1976 年一些与饮水有关的肝炎暴发事例 年 代 地 点 病例数 供水类型 1947-1948 驻德国美军 52 城市供水 1948-1949 瑞 典 391 城市供水 1952 美国夏令营 102 深井水 1955-1956 印度新德里 28745 城市供水 1966 法 国 427 公共供水 1969 美麻省学院 90 公共供水 1971 美田纳西州 129 河 水 1971 阿拉巴马州 50 半公共供水 1976 中 国 >1000 井 水 3.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贾弟氏原虫、蛔虫、钩虫、血吸虫、隐孢子虫等。隐孢子虫 一种球形原虫,从人畜粪便排出的卵囊污染水源。可引起人畜腹泻。至 1985 年 才对此虫有些了解,美国检查 6 个州 107 份水样,在原水和处理水中,检出阳性 率为 91%。有两次由饮水污染引起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报道,此病在北美州占腹 泻患者 0.6-4.3%,2 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一般水处理工艺不能将之完全杀灭, 因此有引起注意的必要。 对部队来说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例子也很多。解放 初期驻扎在华东的部队就曾因进行水上练兵而在大量官兵中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1967 年在侵越战争中,美军就有数千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阿米巴痢疾。战时 更应注意敌方使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如敌特使用抗氯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污染自 来水,或投掷带菌动物、细菌或毒素到水源内。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就曾企图用带 有霍乱弧菌的文蛤污染水库。 三、与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圈的化学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 各地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一定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 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和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已知能引起人及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元素有十多种如氟、碘、砷、 硒、钼、钴、铜、镍、铅、硼等。它们中有的是人体必需的酶、激素和维生素组 成部分或对这些物质的作用有重大影响,也有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缺少的成 份。因此,环境中这些元素过多或缺少,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 起某些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生物 地球化学性疾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明显地区性,病情与当地土壤特点,地质 地貌等条件有一定关系,环境中土壤和水及动、植物体内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 少;脱离该环境后病情即可减轻或不再恶化
初上海发生了我国最大一次肝炎流行,患者超过 31 万,原因是食用了被污染海 水养殖的毛蚶。1982 年兰州市发生一次腹泻病流行,全市发病共 5942 例,从患 者粪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轮状病毒,发病原因与饮水污染有关。 表 3-4 1947-1976 年一些与饮水有关的肝炎暴发事例 年 代 地 点 病例数 供水类型 1947-1948 驻德国美军 52 城市供水 1948-1949 瑞 典 391 城市供水 1952 美国夏令营 102 深井水 1955-1956 印度新德里 28745 城市供水 1966 法 国 427 公共供水 1969 美麻省学院 90 公共供水 1971 美田纳西州 129 河 水 1971 阿拉巴马州 50 半公共供水 1976 中 国 >1000 井 水 3.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贾弟氏原虫、蛔虫、钩虫、血吸虫、隐孢子虫等。隐孢子虫 一种球形原虫,从人畜粪便排出的卵囊污染水源。可引起人畜腹泻。至 1985 年 才对此虫有些了解,美国检查 6 个州 107 份水样,在原水和处理水中,检出阳性 率为 91%。有两次由饮水污染引起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报道,此病在北美州占腹 泻患者 0.6-4.3%,2 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一般水处理工艺不能将之完全杀灭, 因此有引起注意的必要。 对部队来说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例子也很多。解放 初期驻扎在华东的部队就曾因进行水上练兵而在大量官兵中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1967 年在侵越战争中,美军就有数千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阿米巴痢疾。战时 更应注意敌方使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如敌特使用抗氯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污染自 来水,或投掷带菌动物、细菌或毒素到水源内。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就曾企图用带 有霍乱弧菌的文蛤污染水库。 三、与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圈的化学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 各地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一定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 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和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已知能引起人及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元素有十多种如氟、碘、砷、 硒、钼、钴、铜、镍、铅、硼等。它们中有的是人体必需的酶、激素和维生素组 成部分或对这些物质的作用有重大影响,也有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缺少的成 份。因此,环境中这些元素过多或缺少,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 起某些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生物 地球化学性疾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明显地区性,病情与当地土壤特点,地质 地貌等条件有一定关系,环境中土壤和水及动、植物体内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 少;脱离该环境后病情即可减轻或不再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