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22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40,理论32,实验(见习)8,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和性接触传播疾病的一门 学科,它是医学院校各系的基本教学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的临床基 本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病和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对该学科有一个 概括性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以及与皮肤有关疾病的临床专业学科,通过授课使学 生熟悉皮肤病与他科疾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皮肤或者其他各科临床工作和科研 工作,在本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结合临床,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 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结合目前世界皮肤界的新技术、新理论,继发学生对专业思想和 皮肤病专业的热爱。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性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 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22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 学分,总学时 40,理论 32,实验(见习)8,网络 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和性接触传播疾病的一门 学科,它是医学院校各系的基本教学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的临床基 本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病和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对该学科有一个 概括性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以及与皮肤有关疾病的临床专业学科,通过授课使学 生熟悉皮肤病与他科疾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皮肤或者其他各科临床工作和科研 工作,在本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结合临床,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 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结合目前世界皮肤界的新技术、新理论,继发学生对专业思想和 皮肤病专业的热爱。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性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 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熟悉皮肤性病的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皮肤性病学中、外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它们的研究范畴、 主要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2)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世界皮肤性病学和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3)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皮肤病的分类方法,皮肤与环境和机体其它器官的关系 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组成和解剖。 2、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 3、掌握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4、掌握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 5、熟悉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 6、熟悉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 7、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和神经的解剖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皮肤的解剖:皮肤分三层,内含结构包括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 附属器,皮肤的重量、面积、厚度、颜色、表面结构、无毛皮肤和毛发种类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熟悉皮肤性病的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皮肤性病学中、外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它们的研究范畴、 主要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2)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世界皮肤性病学和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3)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皮肤病的分类方法,皮肤与环境和机体其它器官的关系, 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组成和解剖。 2、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 3、掌握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4、掌握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 5、熟悉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 6、熟悉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 7、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和神经的解剖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皮肤的解剖:皮肤分三层,内含结构包括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 附属器,皮肤的重量、面积、厚度、颜色、表面结构、无毛皮肤和毛发种类
(2)表皮: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角质形城细胞的分层及其特 点,树枝状细胞的种类、来源、数量、分布、特点和功能。 (3)真皮: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由三种纤维、基质和各种细胞组成。 (4)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5)皮肤附属器:①毛发与毛囊:毛发与毛囊的解剖名称和组织学,毛发的生长周期。 ②皮脂腺:皮脂腺的分布及其结构,与毛囊的解剖关系及其功能。③汗腺:小汗腺的分 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其功能,顶泌汗腺的分布、解剖特点和特殊的变异。④甲:组织解剖 名称和生长速度。 (6)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①神经:感觉神经未梢分类、分布及其功能。 运动神经及其功能。②血管:皮肤血管类型,血管球的功能。③淋巴管:淋巴网解剖及其 功能。④肌肉:平滑肌、横纹肌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所具有的七大生理功能名称。 2、熟悉皮肤的屏障、吸收和体温调节功能。 3、了解皮肤的感觉、分泌排泄和代谢功能。 4、了解皮肤的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 (1)屏障功能:皮肤对机械性损伤、物理化学损伤的防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 体液过度丢失。 (2)吸收功能:皮肤吸收的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 程度、物质的理化性质)。 (3)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的作用.瘙痒的概念和产生的可能机制。 (4)分泌排泄功能:小汗腺、顶泌汗腺(大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及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功能:皮肤通过热辐射、空气对流、热传导和汗液蒸发来散热。 (6)代谢功能:糖、蛋白质、脂类、水及电解质代谢。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
(2)表皮: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及其特 点,树枝状细胞的种类、来源、数量、分布、特点和功能。 (3)真皮: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由三种纤维、基质和各种细胞组成。 (4)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5)皮肤附属器:①毛发与毛囊:毛发与毛囊的解剖名称和组织学,毛发的生长周期。 ②皮脂腺:皮脂腺的分布及其结构,与毛囊的解剖关系及其功能。③汗腺:小汗腺的分 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其功能,顶泌汗腺的分布、解剖特点和特殊的变异。④甲:组织解剖 名称和生长速度。 (6)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①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分类、分布及其功能, 运动神经及其功能。②血管:皮肤血管类型,血管球的功能。③淋巴管:淋巴网解剖及其 功能。④肌肉:平滑肌、横纹肌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所具有的七大生理功能名称。 2、熟悉皮肤的屏障、吸收和体温调节功能。 3、了解皮肤的感觉、分泌排泄和代谢功能。 4、了解皮肤的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 (1)屏障功能:皮肤对机械性损伤、物理化学损伤的防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 体液过度丢失。 (2)吸收功能:皮肤吸收的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 程度、物质的理化性质)。 (3)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的作用,瘙痒的概念和产生的可能机制。 (4)分泌排泄功能:小汗腺、顶泌汗腺(大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及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功能:皮肤通过热辐射、空气对流、热传导和汗液蒸发来散热。 (6)代谢功能:糖、蛋白质、脂类、水及电解质代谢。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的体征。 2、掌握病史采集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中的视诊和触诊。 4、熟悉皮肤病的症状。 5、熟悉棘层松解征和皮肤划痕试验。 6、了解皮肤检查中的玻片压诊、鳞屑刮除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皮肤的症状。 (2)8种原发性和10种继发性皮肤损害的概念和特点。 (3)病史中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主要内容 (4)体格检查中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和皮肤划痕试验的方法和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皮肤组织病理学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基本要求。 2、了解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 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皮损的选择、取材方法和标本处理。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的体征。 2、掌握病史采集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中的视诊和触诊。 4、熟悉皮肤病的症状。 5、熟悉棘层松解征和皮肤划痕试验。 6、了解皮肤检查中的玻片压诊、鳞屑刮除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皮肤的症状。 (2)8 种原发性和 10 种继发性皮肤损害的概念和特点。 (3)病史中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主要内容。 (4)体格检查中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和皮肤划痕试验的方法和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基本要求。 2、了解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 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皮损的选择、取材方法和标本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六章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 2、掌握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熟悉变应原检测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意义。 4、熟悉免疫病理的结果分析。 4、了解滤过紫外线检查。 5、了解性病检查。 6、了解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 7、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 【教学内容】 (1)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和结果分析。 (2)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变应原检测的斑贴试验和皮内试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组胺药物、抗真菌药物 2、掌握外用药物按性能分类的作用和常用药。 3、掌握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4、熟悉内用药物疗法的糖皮质激素类、维A酸类。 5、熟悉外用药物按剂型分类的种类和适应证。 6、了解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病毒药、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
课堂讲授 第六章 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 2、掌握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熟悉变应原检测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意义。 4、熟悉免疫病理的结果分析。 4、了解滤过紫外线检查。 5、了解性病检查。 6、了解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 7、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 【教学内容】 (1)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和结果分析。 (2)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变应原检测的斑贴试验和皮内试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组胺药物、抗真菌药物。 2、掌握外用药物按性能分类的作用和常用药。 3、掌握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4、熟悉内用药物疗法的糖皮质激素类、维 A 酸类。 5、熟悉外用药物按剂型分类的种类和适应证。 6、了解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病毒药、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