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 质 水质即为水的化学组成。天然水不是化学上的纯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物质 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天然水质的形成早在大气圈中就已 经开始。大气中水的形成,不仅要有丰富的水汽含量并达到饱和状态,而且空气 中要有凝结核,所谓凝结核,就是在大气中呈悬浮状态的十分微小的固体或液体 质点。在完全纯洁的空气中,即使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甚至达到过饱和状态, 仍不能发生凝结现象,这是因为表面张力会促使微小水滴破裂而消失,而凝结核 就具有减弱水滴表面张力的作用。因此天然水中总含有一些溶解的和悬浮的有机 物、矿物质和各种生物。没有受到污染的天然水,如非地质原因,含有某种元素 过多或过少外,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一般可以作为饮用水。但这种直接可 作饮用水的天然水已不多见。由于环境污染,可大大改变天然水的水质,甚至变 成完全不适于饮用的污水,严重污染的水即使进行净化消毒处理,仍然不能达到 饮用水的要求。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一)饮用水基本卫生要求 为保护人类身体健康,饮用水应符合三项基本卫生要求。 1.流行病学安全。即饮水中不能含有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 播。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即饮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会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不会产生急、慢性中毒,不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使人乐于饮用。 (二)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在 1955 年首次颁发《自来水质暂行标准》,1959 年向全国颁发了《生活 饮用水卫生规程》,1976 年对规程进行了修订,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 行)》(TJ20—76),至 1985 年又重新修订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5),自 1986 年 10 月 1 日实行。该标准共分总则、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水 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五章。水质标准分四类 35 项指标,其中五项(氯 仿、四氯化碳、苯并(a)芘、滴滴涕、六六六)为试行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的饮用水,终身饮用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1994 年再次修订的生活饮 用水标准已报批,不日将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供水部门必须遵循的产品 质量标准,也是卫生部门开展饮水卫生工作,评价和监督饮用水水质的依据。 现将水质标准部分介绍于下。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水的颜色是水中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对光线作用的结果。由于悬 浮物质而形成的颜色经过滤后可消除称为表色,而由于溶解物质呈现的颜色称为 真色。 水的颜色可以由于天然的原因或人工污染而引起。水的颜色主要来自植物有 机物的分解产物如腐殖质(humic substance)、鞣酸等,能使水呈现黄色或棕色。 水中的藻类也可使水呈现各种颜色,如小球藻呈绿色、硅藻呈棕褐色。无机物铁 盐、锰盐能使水呈黄褐色,极细粘土颗粒可使水呈乳白色。工业废水则可使水呈 各种颜色如印染废水。 一般天然原因形成的颜色对健康没有什么大影响,但由污染原因引起的颜 色,则可能带有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引起注意。有色的水,即使对人
第三节 水 质 水质即为水的化学组成。天然水不是化学上的纯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物质 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天然水质的形成早在大气圈中就已 经开始。大气中水的形成,不仅要有丰富的水汽含量并达到饱和状态,而且空气 中要有凝结核,所谓凝结核,就是在大气中呈悬浮状态的十分微小的固体或液体 质点。在完全纯洁的空气中,即使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甚至达到过饱和状态, 仍不能发生凝结现象,这是因为表面张力会促使微小水滴破裂而消失,而凝结核 就具有减弱水滴表面张力的作用。因此天然水中总含有一些溶解的和悬浮的有机 物、矿物质和各种生物。没有受到污染的天然水,如非地质原因,含有某种元素 过多或过少外,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一般可以作为饮用水。但这种直接可 作饮用水的天然水已不多见。由于环境污染,可大大改变天然水的水质,甚至变 成完全不适于饮用的污水,严重污染的水即使进行净化消毒处理,仍然不能达到 饮用水的要求。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一)饮用水基本卫生要求 为保护人类身体健康,饮用水应符合三项基本卫生要求。 1.流行病学安全。即饮水中不能含有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 播。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即饮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会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不会产生急、慢性中毒,不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使人乐于饮用。 (二)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在 1955 年首次颁发《自来水质暂行标准》,1959 年向全国颁发了《生活 饮用水卫生规程》,1976 年对规程进行了修订,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 行)》(TJ20—76),至 1985 年又重新修订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5),自 1986 年 10 月 1 日实行。该标准共分总则、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水 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五章。水质标准分四类 35 项指标,其中五项(氯 仿、四氯化碳、苯并(a)芘、滴滴涕、六六六)为试行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的饮用水,终身饮用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1994 年再次修订的生活饮 用水标准已报批,不日将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供水部门必须遵循的产品 质量标准,也是卫生部门开展饮水卫生工作,评价和监督饮用水水质的依据。 现将水质标准部分介绍于下。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水的颜色是水中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对光线作用的结果。由于悬 浮物质而形成的颜色经过滤后可消除称为表色,而由于溶解物质呈现的颜色称为 真色。 水的颜色可以由于天然的原因或人工污染而引起。水的颜色主要来自植物有 机物的分解产物如腐殖质(humic substance)、鞣酸等,能使水呈现黄色或棕色。 水中的藻类也可使水呈现各种颜色,如小球藻呈绿色、硅藻呈棕褐色。无机物铁 盐、锰盐能使水呈黄褐色,极细粘土颗粒可使水呈乳白色。工业废水则可使水呈 各种颜色如印染废水。 一般天然原因形成的颜色对健康没有什么大影响,但由污染原因引起的颜 色,则可能带有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引起注意。有色的水,即使对人
无害,也往往使人厌恶,不能接受。高色度的水经过净化也难以达到卫生标准, 必要时应进行脱色。 色度的测定用铂钴法,即 1L 水中含有 1mg 的铂为 1 度,色度少于 10 度时肉 眼难于觉察,一杯水色度大于 15 度时,多数人即可觉察,通常经净化处理的水, 色度多在 15 度以下,故标准订为 15 度。天然水由于某些水文地质原因或被工业 废水污染使水呈现异色,不能用铂钴比色法测定,故又规定“不得呈现异色”。 (2)浑浊度:水的浑浊度主要是由水中的泥沙形成的,各种水源浊度不同, 地面水最高,浅井水次之、深井、泉水最低。地面水大多数水源水浑浊度在 200 度以下,我军营区所用水源浑浊度大于 100 度的只占 0.5%,即地面水也仅 1.3% 超过 100 度。但在洪水期有的江河浑浊度大升高,可达每升上万毫克。 浑浊度其它形成原因和对人体健康影响基本上与色度相同,浑浊度过高的水 一般净化处理也难以达到卫生标准。泥沙和悬浮物还可以吸附或包藏病毒和细菌 不利于消毒,随工业废水进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苯并(a)芘、多氯联苯也可 吸附于悬浮物上,因此,尽可能选择浑浊度低的水源和降低水的浑浊度是有积极 卫生意义的。 水的浑浊度用比浊法测定,以 1L 水中含二氧化硅(一般用白陶土)1mg 为 1 度。在野外也可用透明度来表示,即用透明度量筒盛水样由上向下观察,以刚能 辩认筒下符号时水柱高度(cm)来表示,通常大于 30cm 为透明,30~20cm 为微浑, 20~10cm 为浑浊,小于 10cm 为很混浊。 浑浊度达 10mg/L 时,已使人普遍感到水质浑浊,因此订为不超过 3 度,源 水通过完善的净化处理通常是可达到 3 度以下,为使饮用水安全,有利于消毒, 应尽可能将浑浊度降到 1mg/L 以下。 (3)臭和味:清洁的水源水一般没有任何臭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水中生物 的繁殖、死亡和腐败及有机物的腐败或工业污染,如兰绿藻可产生草腥臭、腐殖 质可产生霉臭、酚、石油等污染产生的特殊臭味等。水中无机物如铁、锰、硫化 氢也可产生臭味,氯化钠多时水有咸味,镁盐多的水有苦味,自来水由于加氯产 生过多的余氯或与水中酚结合产生氯酚,都会给水带来臭味。 水有臭味最易引起饮用者厌恶而不易接受,而且往往也是水中含有某些有害 杂质或受污染的标志。某些臭味可由地质原因引起,不一定对健康有害,但有臭 味的水总是不受欢迎的。 水的臭味可以按强度分成等级或按人们熟悉的嗅味来分。按强度可分为 6 级:0 级,没有气味;1 级,气味极微弱,只有经验者可觉察;2 级,气味弱,饮 水者注意时可发觉;3 级,气味明显,易于觉察,能引起厌恶;4 级,气味强, 不适于饮用;5 级,气味极强,不能饮用。按嗅味分如青草味、泥土味、鱼腥味、 药味等和甜、酸、苦、辣、咸等味。味也可按强度分为 6 级,标准就是饮用水不 应有异臭、异味,一般水臭味不应超过 2 级强度。 (4)肉眼可见物:水中如出现虫类、油膜、泡沫、沉淀物、悬浮物等肉眼可 见物时,使人厌恶。故规定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5)pH 值:各种水源的 pH 值与土壤性质、气候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天然水 中经常含有碱土金属,因而多呈微弱碱性,水中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有机酸时 水可偏酸性,水中含有某些毒剂如氰化钾可使水呈碱性,工业废水的污染可使水 偏酸或偏碱,水的净化处理也可以改变水的 pH 值。我国除黑龙江、福建、江西、 浙江等有低于 pH6.5 的水源和新疆、西藏、甘肃、陕西有高于 pH8.5 的水源外
无害,也往往使人厌恶,不能接受。高色度的水经过净化也难以达到卫生标准, 必要时应进行脱色。 色度的测定用铂钴法,即 1L 水中含有 1mg 的铂为 1 度,色度少于 10 度时肉 眼难于觉察,一杯水色度大于 15 度时,多数人即可觉察,通常经净化处理的水, 色度多在 15 度以下,故标准订为 15 度。天然水由于某些水文地质原因或被工业 废水污染使水呈现异色,不能用铂钴比色法测定,故又规定“不得呈现异色”。 (2)浑浊度:水的浑浊度主要是由水中的泥沙形成的,各种水源浊度不同, 地面水最高,浅井水次之、深井、泉水最低。地面水大多数水源水浑浊度在 200 度以下,我军营区所用水源浑浊度大于 100 度的只占 0.5%,即地面水也仅 1.3% 超过 100 度。但在洪水期有的江河浑浊度大升高,可达每升上万毫克。 浑浊度其它形成原因和对人体健康影响基本上与色度相同,浑浊度过高的水 一般净化处理也难以达到卫生标准。泥沙和悬浮物还可以吸附或包藏病毒和细菌 不利于消毒,随工业废水进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苯并(a)芘、多氯联苯也可 吸附于悬浮物上,因此,尽可能选择浑浊度低的水源和降低水的浑浊度是有积极 卫生意义的。 水的浑浊度用比浊法测定,以 1L 水中含二氧化硅(一般用白陶土)1mg 为 1 度。在野外也可用透明度来表示,即用透明度量筒盛水样由上向下观察,以刚能 辩认筒下符号时水柱高度(cm)来表示,通常大于 30cm 为透明,30~20cm 为微浑, 20~10cm 为浑浊,小于 10cm 为很混浊。 浑浊度达 10mg/L 时,已使人普遍感到水质浑浊,因此订为不超过 3 度,源 水通过完善的净化处理通常是可达到 3 度以下,为使饮用水安全,有利于消毒, 应尽可能将浑浊度降到 1mg/L 以下。 (3)臭和味:清洁的水源水一般没有任何臭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水中生物 的繁殖、死亡和腐败及有机物的腐败或工业污染,如兰绿藻可产生草腥臭、腐殖 质可产生霉臭、酚、石油等污染产生的特殊臭味等。水中无机物如铁、锰、硫化 氢也可产生臭味,氯化钠多时水有咸味,镁盐多的水有苦味,自来水由于加氯产 生过多的余氯或与水中酚结合产生氯酚,都会给水带来臭味。 水有臭味最易引起饮用者厌恶而不易接受,而且往往也是水中含有某些有害 杂质或受污染的标志。某些臭味可由地质原因引起,不一定对健康有害,但有臭 味的水总是不受欢迎的。 水的臭味可以按强度分成等级或按人们熟悉的嗅味来分。按强度可分为 6 级:0 级,没有气味;1 级,气味极微弱,只有经验者可觉察;2 级,气味弱,饮 水者注意时可发觉;3 级,气味明显,易于觉察,能引起厌恶;4 级,气味强, 不适于饮用;5 级,气味极强,不能饮用。按嗅味分如青草味、泥土味、鱼腥味、 药味等和甜、酸、苦、辣、咸等味。味也可按强度分为 6 级,标准就是饮用水不 应有异臭、异味,一般水臭味不应超过 2 级强度。 (4)肉眼可见物:水中如出现虫类、油膜、泡沫、沉淀物、悬浮物等肉眼可 见物时,使人厌恶。故规定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5)pH 值:各种水源的 pH 值与土壤性质、气候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天然水 中经常含有碱土金属,因而多呈微弱碱性,水中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有机酸时 水可偏酸性,水中含有某些毒剂如氰化钾可使水呈碱性,工业废水的污染可使水 偏酸或偏碱,水的净化处理也可以改变水的 pH 值。我国除黑龙江、福建、江西、 浙江等有低于 pH6.5 的水源和新疆、西藏、甘肃、陕西有高于 pH8.5 的水源外
一般水的 pH 值都在 6.5~8.5 之间。 水的 pH 值在 6.5~8.5 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人的生活饮用和健康。水的 pH 值 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且可使水中大部分金属盐长时间处于溶解状态, 使毒性增加,但 pH 值低的水有利于消毒。水的 pH 值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 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且不利于消毒。根据国内多年供水实际情况,出水 pH 值 很少超过 6.5~8.5,故以此作为标准。 (6)总硬度: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含量。水中含二氧化碳 较多时可促进钙、镁的溶解。水的硬度也可以因工业废水污染而升高。各地和各 种水源硬度都不同,一般地面水硬度低,地下水硬度高,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 西北有的地面水硬度可高达 2000mg/L 以上,而四川某地 200m 深的地下水却是软 水。我国水源水硬度,大致是北方高,南方低,现有约 11.45%的人口饮用总硬 度超标的水。我军营区水源调查总硬度超标水源占 8.6%。 水的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又称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重 碳酸钙或重碳酸镁形成,也可能有少量碳酸盐。暂时硬度加热煮沸可将之沉淀去 除。永久暂度又称非碳酸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等形成,经 煮沸不能去除,暂时硬度与永久硬度的总和称为总硬度。水的硬度以CaCO3mg/L 表示。一般将硬度分为 4 级,即<150mg/L为软水,151~450mg/L为中等硬水,451~ 600mg/L为硬水,>600mg/L为极硬水。一般认为总硬度在 400mg/L以下时,对人 体没有多大影响,偶然饮用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暂时紊乱,出现肠鸣腹胀, 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但一般在短期内即能适应。如驻四川某团井水硬度 570mg/L, 初饮者多有肠胃不适症状。硬度过高的水,特别是含镁盐多的,对健康不利不宜 饮用。硬度与心血管病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据美、英、苏、瑞典等国报道,都认 为心血管病与水的硬度呈负相关。但国内对 37 个城市调查及一些国外资料结论 则相反,还待深入研究,也有报道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硬度对生活、卫生及工业应用都有不良作用。 (7)铁:铁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也可由于污染而来,我国每省都或多或少 有超标的点和区域。一般地面水含量很少超过 2mg/L,但地下水则可高达数十 mg/L,地下水高铁区集中在东北三省。我军营区水源铁超标的占 10.4%。我国饮 用铁超标水的人口占调查总人口 32.17%,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饮用水并不是它的主要来源,饮水中铁稍高对人体 并无害处。水中含铁量在 0.3~0.5mg/L 时无任何异味,达 1mg/L 时有明显金属 味,在 0.5mg/L 时色度可大于 30 度,铁浓度大于 0.1mg/L 时,可能引起水管中 出现沉淀物。为防止衣服、器皿染色,并引起饮料味道不良和形令人反感的沉淀 或异味,饮水中铁标准订为 0.3mg/L。 (8)锰:水中锰可来自天然或污染,在地下水中常以Mn(HCO3)2形式与铁同时 存在,地面水中超标较少,地下水中仍以东北三省含量较高。由于锰较难氧化, 在常规水处理中不能去除。亦是饮用水较常超标指标之一。 水中含有微量锰时,可在管道上沉积形成覆盖层,并能以黑色沉淀脱下来形 成黑水。水中锰超过 0.15mg/L 时,能使衣服和管道固定设备染色。较高浓度可 使饮料味道不良。曾有报道因饮用被旧电池污染井水,而致锰中毒的例子。为防 止锰对衣服、食具、瓷器染色和引起水的感官恶化,饮水中锰订为不应超过 0.1mg/L。 (9)铜:天然水中有的可检出微量的铜,水中铜含量升高,多数是由于工业 废水污染或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而来。饮水中的铜也可来自黄铜管道或家庭
一般水的 pH 值都在 6.5~8.5 之间。 水的 pH 值在 6.5~8.5 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人的生活饮用和健康。水的 pH 值 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且可使水中大部分金属盐长时间处于溶解状态, 使毒性增加,但 pH 值低的水有利于消毒。水的 pH 值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 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且不利于消毒。根据国内多年供水实际情况,出水 pH 值 很少超过 6.5~8.5,故以此作为标准。 (6)总硬度: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含量。水中含二氧化碳 较多时可促进钙、镁的溶解。水的硬度也可以因工业废水污染而升高。各地和各 种水源硬度都不同,一般地面水硬度低,地下水硬度高,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 西北有的地面水硬度可高达 2000mg/L 以上,而四川某地 200m 深的地下水却是软 水。我国水源水硬度,大致是北方高,南方低,现有约 11.45%的人口饮用总硬 度超标的水。我军营区水源调查总硬度超标水源占 8.6%。 水的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又称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重 碳酸钙或重碳酸镁形成,也可能有少量碳酸盐。暂时硬度加热煮沸可将之沉淀去 除。永久暂度又称非碳酸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等形成,经 煮沸不能去除,暂时硬度与永久硬度的总和称为总硬度。水的硬度以CaCO3mg/L 表示。一般将硬度分为 4 级,即<150mg/L为软水,151~450mg/L为中等硬水,451~ 600mg/L为硬水,>600mg/L为极硬水。一般认为总硬度在 400mg/L以下时,对人 体没有多大影响,偶然饮用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暂时紊乱,出现肠鸣腹胀, 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但一般在短期内即能适应。如驻四川某团井水硬度 570mg/L, 初饮者多有肠胃不适症状。硬度过高的水,特别是含镁盐多的,对健康不利不宜 饮用。硬度与心血管病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据美、英、苏、瑞典等国报道,都认 为心血管病与水的硬度呈负相关。但国内对 37 个城市调查及一些国外资料结论 则相反,还待深入研究,也有报道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硬度对生活、卫生及工业应用都有不良作用。 (7)铁:铁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也可由于污染而来,我国每省都或多或少 有超标的点和区域。一般地面水含量很少超过 2mg/L,但地下水则可高达数十 mg/L,地下水高铁区集中在东北三省。我军营区水源铁超标的占 10.4%。我国饮 用铁超标水的人口占调查总人口 32.17%,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饮用水并不是它的主要来源,饮水中铁稍高对人体 并无害处。水中含铁量在 0.3~0.5mg/L 时无任何异味,达 1mg/L 时有明显金属 味,在 0.5mg/L 时色度可大于 30 度,铁浓度大于 0.1mg/L 时,可能引起水管中 出现沉淀物。为防止衣服、器皿染色,并引起饮料味道不良和形令人反感的沉淀 或异味,饮水中铁标准订为 0.3mg/L。 (8)锰:水中锰可来自天然或污染,在地下水中常以Mn(HCO3)2形式与铁同时 存在,地面水中超标较少,地下水中仍以东北三省含量较高。由于锰较难氧化, 在常规水处理中不能去除。亦是饮用水较常超标指标之一。 水中含有微量锰时,可在管道上沉积形成覆盖层,并能以黑色沉淀脱下来形 成黑水。水中锰超过 0.15mg/L 时,能使衣服和管道固定设备染色。较高浓度可 使饮料味道不良。曾有报道因饮用被旧电池污染井水,而致锰中毒的例子。为防 止锰对衣服、食具、瓷器染色和引起水的感官恶化,饮水中锰订为不应超过 0.1mg/L。 (9)铜:天然水中有的可检出微量的铜,水中铜含量升高,多数是由于工业 废水污染或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而来。饮水中的铜也可来自黄铜管道或家庭
厨房用具的铜,软水和 pH 值低的水,更易使管道中的铜析出。 铜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一般饮用水中的浓度对人体健康无害。摄入 5mg 铜对 一般人很少危害。但也有饮用接触过铜容器的碳酸盐饮料而引起中毒的报道。口 服 100mg/d 可引起恶心,腹痛,长期摄入可引起肝硬化。 水中含铜 1.5mg/L 时即有明显金属味,大于 5mg/L 有苦味,大于 1.0mg/L 可 使衣服、白瓷器染成绿色。根据感官性状要求,饮水中铜不应超过 1mg/L。 (10)锌:天然水中锌含量很低,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锌是 人体必需的元素。一般人多为摄入锌不足。每日允许摄入量为 10~15mg。因此, 水中含稍高的锌对人体是有好处的。锌毒性很低,但摄入过多,可刺激肠胃道产 生恶心。 水中锌浓度超过 5gm/L 就会有金属涩味并呈乳白色,10mg/L 时呈 现浑浊。我国饮水中锌浓度都很低。根据感官要求订为不应超过 1mg/L。 (11) 挥发酚类:一般指苯酚、甲苯酚、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 类化合物,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天然水中也可含有很微量的酚,水中含酚主要 来自炼焦、炼油、制造煤气等废水。五氯酚、二硝基邻甲酚等杀虫剂亦是酚污染 主要来源。酚是常见超标的水质指标之一。 酚类化合物毒性较低,但污染严重时,也可引起有皮肤搔痒、恶心、腹泻等 症状的急性中毒。各种酚化合物嗅觉阈相差很大,如苯酚为 18mg/L。邻位甲酚 为 0.002mg/L。酚有恶臭,加氯消毒时,可产生臭味更强烈的氯酚。因此,饮水 卫生标准订为挥发酚类(以苯酚计)不超过 0.002mg/L。 (12)阴离子合成洗涤 剂:天然水中不含有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其来源主要是生活和工业上使用的洗衣 粉、洗发膏、洗涤剂等。国产阴离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的烷基苯磺酸为主,其化 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去除。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毒性极低,一般不表现毒作用,有报道人每日摄入纯烷基 苯磺酸盐 100mg 4 个月,未见明显不能耐受现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超过 0.5mg/L 时,可引起泡沫和使水具有异味。浓度 在 0.7~1.0mg/L 时,可产生永久性泡沫,复盖水面会降低水的复氧,影响自净, 洗涤剂还含有多量磷酸盐,是使水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味觉阈及产生泡 沫阈浓度,饮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订为不应超过 0.3mg/L。 (13)硫酸盐:天然水中几乎均含有硫酸盐,但含量相差很大,从几十 mg/L 至数千 mg/L。水中硫酸盐也可自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我军营区水源水超过标 准的占 5%,与全国 4.35%相近。普通水处理方法不能将水中硫酸盐去除。 一般硫酸盐大于 750mg/L 时有轻泻作用,而低于 600mg/L,除敏感者外,无此 作用,硫酸盐与镁结合时,作用可加强,新来的人或偶饮硫酸盐高的水者常会出 现轻泻,但经短时期可适应。水中硫酸盐高至 1000mg/L 时,还可抑制和减弱胃 液分泌,胃液酸度下降,胃蛋白酶活力下降,妨碍消化。 硫酸盐味觉阈视盐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硫酸钙,硫酸镁为 525mg/L,硫酸钠 为 350mg/L,一般硫酸盐 300~400mg/L 开始感觉水有味。根据硫酸盐对水味影响 和轻泻作用订为不应超过 250mg/L。 (14)氯化物:天然水中一般均含有氯化物。沿海、西北地区水中氯化物含量 较高,有高达数千 mg/L 的,一般地面水含量较低,地下水含量较高。水中氯化 物突然升高,应考虑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污染的可能。我军营区给水超过标准的 占 4.1%,全国超标率为 5.21%。 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 250~500mg/L 时,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没有影响,大 于 500mg/L 时,对胃液分泌、水代谢有影响。且对配水系统有腐蚀作用
厨房用具的铜,软水和 pH 值低的水,更易使管道中的铜析出。 铜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一般饮用水中的浓度对人体健康无害。摄入 5mg 铜对 一般人很少危害。但也有饮用接触过铜容器的碳酸盐饮料而引起中毒的报道。口 服 100mg/d 可引起恶心,腹痛,长期摄入可引起肝硬化。 水中含铜 1.5mg/L 时即有明显金属味,大于 5mg/L 有苦味,大于 1.0mg/L 可 使衣服、白瓷器染成绿色。根据感官性状要求,饮水中铜不应超过 1mg/L。 (10)锌:天然水中锌含量很低,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锌是 人体必需的元素。一般人多为摄入锌不足。每日允许摄入量为 10~15mg。因此, 水中含稍高的锌对人体是有好处的。锌毒性很低,但摄入过多,可刺激肠胃道产 生恶心。 水中锌浓度超过 5gm/L 就会有金属涩味并呈乳白色,10mg/L 时呈 现浑浊。我国饮水中锌浓度都很低。根据感官要求订为不应超过 1mg/L。 (11) 挥发酚类:一般指苯酚、甲苯酚、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 类化合物,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天然水中也可含有很微量的酚,水中含酚主要 来自炼焦、炼油、制造煤气等废水。五氯酚、二硝基邻甲酚等杀虫剂亦是酚污染 主要来源。酚是常见超标的水质指标之一。 酚类化合物毒性较低,但污染严重时,也可引起有皮肤搔痒、恶心、腹泻等 症状的急性中毒。各种酚化合物嗅觉阈相差很大,如苯酚为 18mg/L。邻位甲酚 为 0.002mg/L。酚有恶臭,加氯消毒时,可产生臭味更强烈的氯酚。因此,饮水 卫生标准订为挥发酚类(以苯酚计)不超过 0.002mg/L。 (12)阴离子合成洗涤 剂:天然水中不含有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其来源主要是生活和工业上使用的洗衣 粉、洗发膏、洗涤剂等。国产阴离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的烷基苯磺酸为主,其化 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去除。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毒性极低,一般不表现毒作用,有报道人每日摄入纯烷基 苯磺酸盐 100mg 4 个月,未见明显不能耐受现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超过 0.5mg/L 时,可引起泡沫和使水具有异味。浓度 在 0.7~1.0mg/L 时,可产生永久性泡沫,复盖水面会降低水的复氧,影响自净, 洗涤剂还含有多量磷酸盐,是使水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味觉阈及产生泡 沫阈浓度,饮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订为不应超过 0.3mg/L。 (13)硫酸盐:天然水中几乎均含有硫酸盐,但含量相差很大,从几十 mg/L 至数千 mg/L。水中硫酸盐也可自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我军营区水源水超过标 准的占 5%,与全国 4.35%相近。普通水处理方法不能将水中硫酸盐去除。 一般硫酸盐大于 750mg/L 时有轻泻作用,而低于 600mg/L,除敏感者外,无此 作用,硫酸盐与镁结合时,作用可加强,新来的人或偶饮硫酸盐高的水者常会出 现轻泻,但经短时期可适应。水中硫酸盐高至 1000mg/L 时,还可抑制和减弱胃 液分泌,胃液酸度下降,胃蛋白酶活力下降,妨碍消化。 硫酸盐味觉阈视盐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硫酸钙,硫酸镁为 525mg/L,硫酸钠 为 350mg/L,一般硫酸盐 300~400mg/L 开始感觉水有味。根据硫酸盐对水味影响 和轻泻作用订为不应超过 250mg/L。 (14)氯化物:天然水中一般均含有氯化物。沿海、西北地区水中氯化物含量 较高,有高达数千 mg/L 的,一般地面水含量较低,地下水含量较高。水中氯化 物突然升高,应考虑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污染的可能。我军营区给水超过标准的 占 4.1%,全国超标率为 5.21%。 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 250~500mg/L 时,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没有影响,大 于 500mg/L 时,对胃液分泌、水代谢有影响。且对配水系统有腐蚀作用
氯化物的味阈取决于氯与其结合的阳离子,氯化钠较氯化钙、氯化镁味阈低, 氯化钠味阈为 200~300mg/L。从味觉考虑,饮水中氯化物订为不应超过 250mg/L。 (15)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主要为无机物,主要成分为钙、镁、重碳 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天然水中均含有溶解性总固体,降水和地面水含溶解性 固体较少为淡水,但有的地区如盐渍地带的地面水则含溶解性总固体较多,地下 水溶解性总固体也较多,溶解性总固体增多是由于地质或污染原因所致。 溶解性总固体在 1000mg/L 以下,不论对生理功能或水的感官性状均无影响。 大于 2500~3000mg/L 除影响味觉外,对生理功能也可有一定影响。有的学者认 为溶解性总固体低于 600mg/L 时,水味是好的,高于 1200mg/L 会影响水味,但 如溶解性总固体很低时,水会变得淡而无味。基于对水味影响,饮水中溶解性总 固体订为不应超过 1000mg/L。 2.毒理学指标 (1)氟化物: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天然水中均含有氟化物,其含量因 地区而异。地面水中氟化物少有超过 1mg/L,深井水含氟量多高于浅井水。由工 业污染引起水氟含量增高,只在个别地区,且以地面水为多。 氟化物可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已见上述。据国内调查,饮用含氟量 0.5~ 1.0mg/L 的水时,氟斑牙患病率为 10~30%,多为轻度,居民龋齿患病率为 30~ 40%。当饮水含氟量为 1.0~1.5mg/L 时,多数地区氟斑牙患病率达 45%以上。综 合考虑,饮水氟含量为 1.0mg/L 时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氟的防龋作用,以及高氟 区饮水除氟或更换水源所付的经济代价,饮水中氟含量订为不得超过 1.0mg/L。 (2)氰化物:水中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特别是炼焦、电镀、金银提炼等 废水,氰化物在水中容易分解,不易在水中积累,除非是高浓度持续污染。战时, 氰化物可能用作投毒,是战时水质检验必测指标之一。 氰化物有剧毒,作用于某些呼吸酶,使酶失去活性,阻止组织对氧的利用, 引起组织内窒息。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慢性氰化物中毒时,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可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肿大。 氰化物使水呈杏仁味,其嗅觉阈为 0.1mg/L。动物试验,氰化钾剂量为 0.05mg/kg时,大鼠的过氧化氢酶增高,条件反射有变化,剂量为 0.005mg/kg(≈ 0.1mg/L)时无异常变化。由于氰化物有剧毒,采用一定的安全系数,订为不得超 过 0.05mg/L(CN- 计)。 (3)砷:天然水中含有微量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原因外,工业废水与农 药污染亦常见。战时可来自化学毒剂的染毒或投毒。 砷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参与细胞代谢的过程。过量的砷可引起毛细血管、 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改变。砷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和皮肤癌,国内调查饮用 含砷量为 0.127~0.178mg/L 井水的居民 1939 人,未发现有砷中毒,但发砷增加, 表明有砷蓄积。饮用含砷量为 0.027~0.081mg/L 的水的居民,发砷与对照组无 差异。国外调查,饮用含砷 0.05mg/L 的居民,未见任何有害影响,据此,将原 标准中水中砷含量不得超过 0.04mg/L 改为 0.05mg/L。 (4)硒:天然水中硒含量甚微,一般地面水多低于 10μg/L,有含硒土壤灌溉 水流入的河流,含硒量较高,有高达 2mg/L 的报道。地下水一般硒含量亦不高, 但有的泉水,浅井水含硒超过 100μg/L,但也有高达 200~300μg/L,污水和工 业废水污染水源,也可使水中硒含量增高。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缺乏和过
氯化物的味阈取决于氯与其结合的阳离子,氯化钠较氯化钙、氯化镁味阈低, 氯化钠味阈为 200~300mg/L。从味觉考虑,饮水中氯化物订为不应超过 250mg/L。 (15)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主要为无机物,主要成分为钙、镁、重碳 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天然水中均含有溶解性总固体,降水和地面水含溶解性 固体较少为淡水,但有的地区如盐渍地带的地面水则含溶解性总固体较多,地下 水溶解性总固体也较多,溶解性总固体增多是由于地质或污染原因所致。 溶解性总固体在 1000mg/L 以下,不论对生理功能或水的感官性状均无影响。 大于 2500~3000mg/L 除影响味觉外,对生理功能也可有一定影响。有的学者认 为溶解性总固体低于 600mg/L 时,水味是好的,高于 1200mg/L 会影响水味,但 如溶解性总固体很低时,水会变得淡而无味。基于对水味影响,饮水中溶解性总 固体订为不应超过 1000mg/L。 2.毒理学指标 (1)氟化物: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天然水中均含有氟化物,其含量因 地区而异。地面水中氟化物少有超过 1mg/L,深井水含氟量多高于浅井水。由工 业污染引起水氟含量增高,只在个别地区,且以地面水为多。 氟化物可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已见上述。据国内调查,饮用含氟量 0.5~ 1.0mg/L 的水时,氟斑牙患病率为 10~30%,多为轻度,居民龋齿患病率为 30~ 40%。当饮水含氟量为 1.0~1.5mg/L 时,多数地区氟斑牙患病率达 45%以上。综 合考虑,饮水氟含量为 1.0mg/L 时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氟的防龋作用,以及高氟 区饮水除氟或更换水源所付的经济代价,饮水中氟含量订为不得超过 1.0mg/L。 (2)氰化物:水中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特别是炼焦、电镀、金银提炼等 废水,氰化物在水中容易分解,不易在水中积累,除非是高浓度持续污染。战时, 氰化物可能用作投毒,是战时水质检验必测指标之一。 氰化物有剧毒,作用于某些呼吸酶,使酶失去活性,阻止组织对氧的利用, 引起组织内窒息。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慢性氰化物中毒时,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可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肿大。 氰化物使水呈杏仁味,其嗅觉阈为 0.1mg/L。动物试验,氰化钾剂量为 0.05mg/kg时,大鼠的过氧化氢酶增高,条件反射有变化,剂量为 0.005mg/kg(≈ 0.1mg/L)时无异常变化。由于氰化物有剧毒,采用一定的安全系数,订为不得超 过 0.05mg/L(CN- 计)。 (3)砷:天然水中含有微量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原因外,工业废水与农 药污染亦常见。战时可来自化学毒剂的染毒或投毒。 砷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参与细胞代谢的过程。过量的砷可引起毛细血管、 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改变。砷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和皮肤癌,国内调查饮用 含砷量为 0.127~0.178mg/L 井水的居民 1939 人,未发现有砷中毒,但发砷增加, 表明有砷蓄积。饮用含砷量为 0.027~0.081mg/L 的水的居民,发砷与对照组无 差异。国外调查,饮用含砷 0.05mg/L 的居民,未见任何有害影响,据此,将原 标准中水中砷含量不得超过 0.04mg/L 改为 0.05mg/L。 (4)硒:天然水中硒含量甚微,一般地面水多低于 10μg/L,有含硒土壤灌溉 水流入的河流,含硒量较高,有高达 2mg/L 的报道。地下水一般硒含量亦不高, 但有的泉水,浅井水含硒超过 100μg/L,但也有高达 200~300μg/L,污水和工 业废水污染水源,也可使水中硒含量增高。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缺乏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