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第二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三节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 三、电子亲合能 四、电负性 第四节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键的特征 三、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第五节共价健 一、现代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二、杂化轨道理论,VSEPR 三、键参数 第六节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 一、分子间力 二、氢键 三、晶体结构 重点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现代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有关图形表示,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 空间构型 思政元素:科学创新思维突破是20世纪初原子科学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事物 都是一分为二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
23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三节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 三、电子亲合能 四、电负性 第四节 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键的特征 三、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第五节 共价键 一、现代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二、杂化轨道理论,VSEPR 三、键参数 第六节 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 一、分子间力 二、氢键 三、晶体结构 重点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现代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 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有关图形表示,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 空间构型 思政元素:科学创新思维突破是 20 世纪初原子科学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事物 都是一分为二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并学握普通化学原理 基本化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逻辑性解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科学 研究打好化学基础及原子分子层面的认知。 2.讨论法:围绕“溶液浓度表达计算配制、“凝固点降低法测小分子量”、胶体的成因 与运用”、“化学反应的可行性论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子的电子排列,分 子的构型“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演示法:通过课堂展示“原子、分子模型、平衡球模型“等直观案例片段方式帮助学 生形成主体体验,依据程序教学的方法步骤分解课堂教学步骤并进行设计、展示。 4.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 5.观摩法: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演示实验。 6.实践活动法:在教学环节完成特定教学片断的授课”,再利用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规范及水平。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需明确课程考核形式以及各部分考核内容所占比例。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3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建议 成绩分项 考核评价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百分 作业、笔记、课 认直、条理、逻 平时成绩 30% 平时的作业、笔记、提问的完成情况 堂表现 辑性 期末成绩闭卷考试 70% 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完全理解课程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王运、胡先文主编(华中农业大学),科学出版社,2019 年 是优先选用的近五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 材。 必读书目 1《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揭念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 选读书目 [1)《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华彤文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普通化学(第三版)》孙英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胡先文编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 24
24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通化学原理, 基本化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逻辑性解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科学 研究打好化学基础及原子分子层面的认知。 2. 讨论法:围绕“溶液浓度表达计算配制”、“凝固点降低法测小分子量”、“胶体的成因 与运用”、“化学反应的可行性论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子的电子排列,分 子的构型”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 演示法:通过课堂展示“原子、分子模型、平衡球模型”等直观案例片段方式帮助学 生形成主体体验,依据程序教学的方法步骤分解课堂教学步骤并进行设计、展示。 4.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 5. 观摩法: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演示实验。 6. 实践活动法:在教学环节完成特定教学片断的“授课”,再利用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规范及水平。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需明确课程考核形式以及各部分考核内容所占比例。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 3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 考核/评价环节 建议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作业、笔记、课 堂表现 30% 平时的作业、笔记、提问的完成情况 认真、条理、逻 辑性 期末成绩 闭卷考试 70% 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完全理解课程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王运、胡先文主编(华中农业大学),科学出版社,2019 年 是优先选用的近五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 材。 必读书目 [1] 《 基础化学 I: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揭念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年 选读书目 [1] 《 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华彤文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2]《普通化学(第三版)》.孙英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胡先文编著,科学出版社,2017 年
学习网站:科学出版社“爱一课"APP数字化资源: 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华中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七、有关说明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乳浊液、高分子溶液、离子键等,要求能简单理解 是否双语教学:否 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说明:同步普通化学实验(1)21课时。 执笔人:李幼荣,杨一飞 审核人:陈铭 2022年4月 《普通化学实验1(上)》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 课程编号:211022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种子/农村区域发展/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生态/动物科学/水产/草业 /动物医学动物实验/动物检验/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 学分:1 学时:32学时 实验项目数:11个,其中必修11个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普通化学实验I(上)是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有关的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 是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做实验预习报告,教师讲解实 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演示基本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载实验数据、现象,做实验 报告。学习有机化学实验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 实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和其它专业课、实验课以及毕业论文、科学研究打下坚实 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25 学习网站:科学出版社“爱一课”APP 数字化资源; 中国大学 MOOC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华中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七、有关说明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乳浊液、高分子溶液、离子键等,要求能简单理解 是否双语教学: 否 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说明:同步 普通化学实验(1)21 课时。 。 执笔人:李幼荣,杨一飞 审核人: 陈铭 2022 年 4 月 《普通化学实验Ⅰ(上)》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Experiment Ⅰ(1) 课程编号:211022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 /种子/农村区域发展/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生态/ 动物科学/水产/草业 /动物医学/动物实验/动物检验/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 学 分:1 学 时:32 学时 实验项目数:11 个,其中必修 11 个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普通化学实验 I(上)是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有关的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 是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做实验预习报告,教师讲解实 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演示基本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载实验数据、现象,做实验 报告。学习有机化学实验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 实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和其它专业课、实验课以及毕业论文、科学研究打下坚实 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普通化学实验I(上)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 度,养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文献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分 析问颗解决问颗的能力,数据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确定液体、固体物的分离、提纯、纯化方法。掌握称量、溶解、 加热、过滤、沉淀、 蒸发、浓缩、结品、抽滤、蒸馏、分馏、洗涤、干燥、水蒸汽蒸馏等基本操作:了解化合物 制备的原理,了解酯化、氧化还原、电离平衡等反应的条件,掌握温度控制方法、冷却、回 流、及抽滤分离方法:了解各种阴、阳离子的鉴定。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的习惯。课程目标2:掌握一般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程目标3:了解一般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条件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课程目标4:了解一般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 课程目标5:掌握称量、溶解、加热、过滤、沉淀、蒸发、浓缩、结品、抽滤、蒸馏、 分馏、洗涤、干燥、水燕汽燕馏等基本操作。 课程目标6:了解测定摩尔气体常数的方法。 三、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根据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确定液体、固体物的分离、提纯、纯化 方法。掌握称量 溶解、加热、过滤、沉淀、蒸发、浓缩、结晶、抽滤、蒸馏、分馏、洗涤 干燥、水蒸汽蒸馏等基本操作:了解化合物制备的原理,了解酯化、氧化还原、电离平衡等 反应的条件,掌握温度控制方法、冷却、回流、及抽滤分离方法:了解各种阴、阳离子的鉴 定。 四、实验方法、特点、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学生在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基础上,完成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含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演示基本操 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完成实 报告。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 注意巡视, 纠正 学生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成绩打分或进行实验过程情况的记载,批改实验报告 进行成绩打分或进行实验过程情况的记载,实验成绩评定。浓硫酸是腐蚀性强的试剂,稀释 时,要慢慢加入到溶液中。有机溶剂易燃烧,不能有明火,少量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分 液漏斗使用时要注意排气。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工作服。 五、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称、烘箱、循环水泵、试管、烧杯、分液漏斗、布氏漏斗、球型冷凝管、直型冷凝管、 圆底烧瓶等玻璃仪器。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表2实验项目和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普通化学实验 I(上)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 度,养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文献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确定液体、固体物的分离、提纯、纯化方法。掌握称量、溶解、加热、过滤、沉淀、 蒸发、浓缩、结晶、抽滤、蒸馏、分馏、洗涤、干燥、水蒸汽蒸馏等基本操作;了解化合物 制备的原理,了解酯化、氧化还原、电离平衡等反应的条件,掌握温度控制方法、冷却、回 流、及抽滤分离方法;了解各种阴、阳离子的鉴定。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的习惯。 课程目标 2:掌握一般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程目标 3:了解一般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条件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课程目标 4:了解一般化合物的合成、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 课程目标 5:掌握称量、溶解、加热、过滤、沉淀、蒸发、浓缩、结晶、抽滤、蒸馏、 分馏、洗涤、干燥、水蒸汽蒸馏等基本操作。 课程目标 6:了解测定摩尔气体常数的方法。 三、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根据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确定液体、固体物的分离、提纯、纯化 方法。掌握称量、溶解、加热、过滤、沉淀、蒸发、浓缩、结晶、抽滤、蒸馏、分馏、洗涤、 干燥、水蒸汽蒸馏等基本操作;了解化合物制备的原理,了解酯化、氧化还原、电离平衡等 反应的条件,掌握温度控制方法、冷却、回流、及抽滤分离方法;了解各种阴、阳离子的鉴 定。 四、实验方法、特点、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学生在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基础上,完成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含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演示基本操作。 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注意巡视,纠正 学生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成绩打分或进行实验过程情况的记载,批改实验报告并 进行成绩打分或进行实验过程情况的记载,实验成绩评定。浓硫酸是腐蚀性强的试剂,稀释 时,要慢慢加入到溶液中。有机溶剂易燃烧,不能有明火,少量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分 液漏斗使用时要注意排气。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工作服。 五、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称、烘箱、循环水泵、试管、烧杯、分液漏斗、布氏漏斗、球型冷凝管、直型冷凝管、 圆底烧瓶等玻璃仪器。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表 2 实验项目和内容
序 实验项目 内容提 学时 实验每组 实验 对应 号 要 类型人数要求 课程目标 1、提纯aC1 1 2 练习称量 验证 粗食盐的提纯 溶解、加热、过 1 滤、沉淀等基本 必做 1,2,3,5,6 性 操作 1、训练锥形瓶 试管、滴管的使 用。 2、学习用修杯 加热、过滤分离 等基本操作 3、了解离心管 离心机的使用 初步学会离心 分离技术。 溶液与胶 4。了解制各溶 3 验证 1 必做 1,2,3,5 体 胶的方法溶脱 东 的保护及固体 在溶液中的吸 附。 5、熟悉测量溶 胶的电学性质 和光学性质的 装置。 1、了解一种测 定摩尔气体常 数的方法。 2、运用理想 体状态方程和 气体常数的测分压定律进行 验证 有关计直。 9 2 必做 2,3,4,6 定 3、堂握量气管 的安装及检漏 方法。 4、了解福丁式 气压计的使用 方法
27 序 号 实验项目 内 容 提 要 学时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对应 课程目标 1 粗食盐的提纯 1、提纯 NaCl 2、练习称量、 溶解、加热、过 滤、沉淀等基本 操作 3 验证 性 1 必做 1,2,3,5,6 2 溶液与胶 体 1、训练锥形瓶、 试管、滴管的使 用。 2、学习用烧杯 加热、过滤分离 等基本操作。 3、了解离心管、 离心机的使用, 初步学会离心 分离技术。 4、了解制备溶 胶的方法溶胶 的保护及固体 在溶液中的吸 附。 5、熟悉测量溶 胶的电学性质 和光学性质的 装置。 3 验证 性 1 必做 1,2,3,5 3 气体常数的测 定 1、了解一种测 定摩尔气体常 数的方法。 2、运用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和 分压定律进行 有关计算。 3、掌握量气管 的安装及检漏 方法。 4、了解福丁式 气压计的使用 方法。 3 验证 性 2 必做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