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015 性政治论说的典型:而马克思则是第二种的典型。欧克肖特试 图证明,这两种论证性政治论说在逻辑上都是自我挫败的。 在欧克肖特看来,我们在政治事务上需要的不是从个基 本原理出发的普遍性论证,而是就事论事的实践推理,它不是要 向人们证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 只是要处理猜测和可能性,权衡形势的利弊。“在这个问题上, 亚里士多德和伊素克拉底是比柏拉图和马克思更好的指导。”① 欧克肖特认为,在政治事务上,我们只有猜测和纯粹意见,而没 有普遍必然的真理。对于缺乏杯疑主义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这 可能是一个怎么也无法接受的“意见"(doxa)。因为这样一来, 政治不是没是非了吗?自由民主与专制集权不是没区别了吗? 人类不是没公理了吗?然而,如果在政治事务上有所谓像自然 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么掌握这一规 律者的一切政治行为岂不都是合理的了吗?而那些给人类带来 空前灾难,犯下滔天罪行的人,不大都认为他们掌握了论说发展 规律和普遍真理吗?之所以多少罪恶假自由之名行之,难道不 是因为它具有了不容怀疑,也不容抗拒的公理的逻辑地位吗? 也许欧克肖特认为,稍有现代历史常识和推理能力的人都能看 出他对于论证性政治论说的讨论不光是出于纯粹的理论和逻辑 兴趣,更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论说的现实后果,所以他对后者没有 过多着墨,但读者却不应将它轻轻放过。 尽管如此,欧克肖特恐怕仍然会被不少人认为是相对主义 者或非理性主义者。这些人最好好好看一下欧克肖特在“政治 论证”中最后说的那儿句话,它消楚地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它 这样来理解我们的‘原理和我们承认的善',将它们每一个认 ① 本书第4页
016敢治中的谣性主义 作是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道德责任所作的选择,这样,每一个都 得到了应有的承认,没有一个会成为专横的东西:这种努力使我 们致力于现实的,而不是想象的形势:这种努力用相关的论证来 支持我们的建议,在这些论证中,猜测不会被误作确定性,意见 也不会被误作证明性真理。”①很显然,欧克肖特是有原则的,们 他的原则不是出于天理或神意,也不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 是出于我们生活的那个共同体共同的道德选择。他不但不排斥 论证,还要坚持论证,只是他的论证不会得出铁律或公理;他只 是论证他的意见。那些认为不但有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且已 为他们所拳握的人,当然不会接受欧克肖特;但怀疑论者和独断 论者,究竞谁对自由和民主的威胁更大? “大众”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现象,自这一现象出现以来,尤 其是到了20世纪,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欧克肖特的“代 议制民主中的大众”以非常深刻独到的跟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独到的考察。一般都认为,大众是现代工业社会、科层制或理性 化的产物,现代生活方式的制度化、理想化和划一化,使人越来 越丧失其个性,成为现代体制庞大机器上微不足道的齿轮和螺 丝钉。这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异化,异化就是个人丧失自我,成为 大众。 欧克肖特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和杜威一样,并不认为“个体 性”是人的本然。个体性是历史的产物,它发制于13世纪,经过 4个世纪的发展而最终改变了欧洲的道德和政治面貌。“而大众 并不是个人的丧失,而恰恰是个人的伴生物。欧克肖特在考察 了个人和个体性产生的过程后指出:“在几百年的过程中,它被 抬高为一种伦理学、甚至形而上学理论,它给它自己得出了一种 ①本书第84一85贞
泽者序017 对政府职能的适当理解,它改变了政治样式和种种制度,它在艺 术、宗教、工业、贸易和一切人类关系上确立自己。”①总之,“这 种要成为一个个人的倾向的出现是近代欧洲历史上最突出的事 件。”② 但是,正因为个体性并非人性的本然而是历史的产物,所以 并不是所有人都热烈欢迎和拥抱,都能适应新的个体化的世界 和环境。个性和个人产生的结果不是日益进步,皆大欢喜的世 界,而是埋下了无法化解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种籽。欧克肖特 敏锐地看到:“相对于16世纪的农业和工业企业家的是流离失 所的劳动者;相对于自由民的是被剥夺的信仰者。熟悉的公共 压力的温曖对所有人都同样消散了 一种使一些人激动,使 其他人沮丧的解放。熟悉的公共生活匿名性为个人身份所取 代,它对于那些不能将它变为一种个体性的人来说是难以承受 的。一些人认为是幸福的东西,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不舒服。人 类处境的同一条件被认为是进步,又被认为是衰败。简言之,近 代欧洲的环境,早在16世纪,就不是孕育一种单一的特性,而是 两个间接对立的特性:不仅有个人的特性,而且也有‘不成功的 个人'的特性。这个‘不成功的个人'不是过去时代的子遗:他是 一个‘近代的'人物,是产生了近代欧洲个人的同样的公共纽带 瓦解的产物。”③从这些“不成功的个人”中产生了好战的“反个 人”;一且这些“反个人”看到自已数量上的优势时,他就认为自 己是“大众人”。“大众”是由反个人构成的。 相对于个人的道德是“自由”和“自决”的道德,“反个人”的 ①本书第9页。 ②本书第92页。 ③本书第9明页
018聚治中的理性主义 道德是“平等”和“团结”的道德。它的核心不是“自爱”,而是爱 “共同体”。反个人的道德其实就是尼采讲的“奴隶道德”。它 “不是-·派有抱负的人的道德,而是社会上一个很大的现成阶级 的道德(不是‘穷人'的阶级,而是那些被处境或职业否定了个体 性经验的人的阶级),为了这个阶级的利益,它必须强加给金人 类。”①远在9世纪以前,“反个体性”已经成为近代欧洲主要的 道德特征之一。 同样,“反个人”也有他对政府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个人主义 者对政府的理解是截然相反的。个人主义者要求政府“首先,它 必须是单一和至高无上的;只有通过把一切权威集中在一个中 心,出现的个人才能避免家庭和行会,教会与地方社群的公共压 力,这些东西阻碍了他享有他自己的性格。其次,它必须是一个 不受传统束缚的政府工具,因而有权威去取消旧的权利,创造新 的权利:它必须是一个‘主权'政府。根据流行的观念,这意味着 一个这样的政府,在其中所有享有权利的人都是伙伴,其领土上 “各社会阶层'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第三,它必须是有力 的一一能维护秩序,没有秩序个体性的愿望就不能实现:但其力 量不能强大到本身构成对个体性的一个新的威胁。“②而“反个 人”将统治理解为操作权力以便强加和维持入类处境的实质性 条件,这些条件被看作是“公善”。因此,他们认为政府是建筑师 和保卫者,不是个人联合的公共秩序的建筑师和保卫者,而是共 同体的“公善”的建筑师和保卫者。统治者不是个人冲突的裁 判,而是共同体的道德领袖和管理总监。 欧克肖特说,由个体性恩望产生的政府是“议会制政府”,但 ①本书第7页 ②本书第91页
泽者序019 “大众人”可以把它改变为“大众”政府,即适合“大众人”愿望的 政府样式。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肯定纯粹数量的权威(一种与 “议会制政府'的实践相异的权威):其次,给政府无限增加的权 力”①“大众人”达成他们愿望的法宝是公民投票,少数服从多 数,“由普遍成人投票选举的、由被委派的代表组成的、用全民投 票的手段掩护的代表大会,就是‘大众人'的对应物。…公民 投票不是‘大众人'将他的选择强加给他的统治者们的方法:它 是产生一个有着无限权威,代表他作选择的政府的方法。”密值 得注意的是,欧克肖特在这里并不是在指控某种集权制度,而是 对(西方)现代政治的一种主要倾向提出批判。作为英国人和欧 洲人,他清醒地看到:“成为一个·反个人'的倾向是每一个欧洲 人都有的习性:‘大众人'只是这种习性占优势的人。”③“随着普 遍选举权出现了现代世界的大政党,它们不是由个人组成,而是 由‘反个人'组成。”“大众”政府实际上是议会制政府的一种变 型。这就是说,“大众”政府并不是现代(西方)政治外部的一个 对立物,而是它的一个变异物,与它有共同的根源。 欧克肖特认为:“·大众人'行使‘完全的社会权力'的世界 将是一个统治活动被唯一地理解为强加一个单一的人类处境 的实质条件的世界,一个‘大众政府'完全取代了‘议会制政府 的世界,一个个体性的‘公民'权利被反个体性的社会'权利取 消的世界…”⑦他并不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 而且他相信,“反个人”永远只能作为个人的阴影出现,他不可 能取得对个人的胜利。但是,很显然,个人与反个人的道德和 ①本书第100页。 ②④本书第01页。 ③本书第102页。 本书第102-10B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