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SPC)第2章统计过程控制2.1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2.2质量波动理论2.3控制图原理及应用2.4过程能力分析
2.1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 2.2 质量波动理论 2.3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 2.4 过程能力分析 第2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
学习目标【目的要求】熟悉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理解质量波动理论及产生原因>熟练掌握控制图的原理、种类、设计及判断准则>掌握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掌握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分析和评价【重点】质量波动理论、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各种控制图的绘制。【难点】控制图分析和使用
【目的要求】 ➢熟悉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 ➢理解质量波动理论及产生原因 ➢熟练掌握控制图的原理、种类、设计及判断准则 ➢掌握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 ➢掌握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分析和评价 【重 点】质量波动理论、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各种控制 图的绘制。 【难 点】控制图分析和使用 学习目标
>开篇案例一一A公司质量问题改进A公司某车间是一孔加工车间,其中关键工序为内孔加工工序,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是孔径,其公差要求为30土0.2mm。2008年3月18日,该工序加工出来的不合格品数量急剧增加,但工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偶然产生一些不合格品是正常的。可是,几天之后,不合格品发生数量越来越多,到3月21日!该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率猛增到18%。工人这才意识到生产线肯定出了重大问题,于是报告主管,停止加工,立即查找原因。经过两天的分析诊断,最后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车床刀具磨损、夹具有些松动所教。更换刀具、调整夹具后不合格品率才得以降低。:一周中生产的不合格品数量共208件,总价值达20800元,给该厂带来了经济损失。2008年5月,该厂请来某知名大学的一位质量管理专家做咨询,专家提出建议加强质量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在咨询专家的指导下,该车间成功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该车间的不合格品率从原来的3%下降到0.3%,不仅给公司节约了成本,而直提高了工序能力
➢ 开篇案例- A公司质量问题改进 A公司某车间是一孔加工车间,其中关键工序为内孔加工工序,产品关键质 量特性是孔径,其公差要求为30±0.2mm。2008年3月18日,该工序加工出来的不 合格品数量急剧增加,但工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偶然产生一些不 合格品是正常的。可是,几天之后,不合格品发生数量越来越多,到3月21日, 该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率猛增到18%。工人这才意识到生产线肯定出了重大问题, 于是报告主管,停止加工,立即查找原因。经过两天的分析诊断,最后发现,产 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车床刀具磨损、夹具有些松动所致。更换刀具、调整夹具后, 不合格品率才得以降低。一周中生产的不合格品数量共208件,总价值达20 800元, 给该厂带来了经济损失。2008年5月,该厂请来某知名大学的一位质量管理专家 做咨询,专家提出建议加强质量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在咨询专家的指 导下,该车间成功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改 进活动,该车间的不合格品率从原来的3%下降到0.3%,不仅给公司节约了成本, 而且提高了工序能力
(SPC)理论第2章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SPc):指Statistical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的英文简称。S(Statistical)统计P过程( Process)c(Control)控制SPC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
第2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 统计过程控制(SPC):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的英文简称。 S ( Statistical ) 统计 P ( Process ) 过程 C ( Control ) 控制 SPC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 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
(SPC)理论第2章统计过程控制1924年美国休哈特博士发明控制图后产生的,通过各种工具来区分普通原因变异和特殊原因变异,以便对特殊原因变异采取措施常用的统计工具主要有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还有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检查表等
第2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 1924年美国休哈特博士发明控制图后产生的,通过各种工具来 区分普通原因变异和特殊原因变异,以便对特殊原因变异采取措施。 常用的统计工具主要有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 还有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检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