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1届高三毕业班考前模 拟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5)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6)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 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岀,质衣取半干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 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練,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 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 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 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 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毎获_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偏强 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 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僇栗。余性不耐,始 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 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 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 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 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 去,尚载书十五车
1 福建省四地六校 2011 届高三毕业班考前模 拟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来源:学科网]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5) 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6) 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15 分)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 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 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 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 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 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 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偏强 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 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 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 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 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 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 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 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 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日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 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始归赵氏 归:女子出嫁 B.冠诸收书家 :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 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 负担:担起行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 是( )(3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 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 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 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 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5.断句和翻译。(6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上阻风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2
2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 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 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始归赵氏 归:女子出嫁 B.冠诸收书家 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 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 负担:担起行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 是( )(3 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 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 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 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 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 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 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5.断句和翻译。(6 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3 分)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2)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上阻风 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 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3分) 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杄,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般,直坐二更 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袭人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 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B.正月初八高家放烟火由年青人布置安排,长辈们拗不过他们请求都来了,只有爷爷 受不住夜间寒气,没来参加。他们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色彩变幻; 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把水面映成了奇异的颜色。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 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家》) C.遂大驱土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千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 二子日:“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 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三国演义》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 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 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 E.她立刻迈开大步,披头散发,在窗栅栏前踱来踱去,眼睛冒着火花,用肩膀撞着墙 活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母狼。它已经饿了很久,现在感到喂食的时间临近了
3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 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3 分) 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 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袭人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 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B.正月初八高家放烟火由年青人布置安排,长辈们拗不过他们请求都来了,只有爷爷 受不住夜间寒气,没来参加。他们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色彩变幻; 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把水面映成了奇异的颜色。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 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家》) C.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 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 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三国演义》)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 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 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 E.她立刻迈开大步,披头散发,在窗栅栏前踱来踱去,眼睛冒着火花,用肩膀撞着墙, 活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母狼。它已经饿了很久,现在感到喂食的时间临近了
爱斯梅拉达被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那天,隐修女居第尔思念女儿的痛苦比往常 发作得更厉害。当她听说要处死一个埃及姑娘时,她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巴黎圣母 院》)[来源:Z,xx,k.Com]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信后, 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 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2)简述“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三国演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2分)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4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 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 医药学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 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秀才学医,笼中 抓鸡”之说,流传甚广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个时期甚至面临被取缔、被消灭的境地。从历史 境中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部分的 丧失了自己的本体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 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 保持和发展道地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 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也担负着推动医药市 场经济发展的重任 本来,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 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 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 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 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 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笔者并不反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硏究途径,应该承认 其研究价值。中医药的科学硏究和文化硏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 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 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惟一手段。而实际上,中医具有 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体
4 爱斯梅拉达被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那天,隐修女居第尔思念女儿的痛苦比往常 发作得更厉害。当她听说要处死一个埃及姑娘时,她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巴黎圣母 院》)[来源:Z,xx,k.Com]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⑴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欧也妮读完信后, 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 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⑵简述“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三国演义》)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2 分)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 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 医药学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 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秀才学医,笼中 抓鸡”之说,流传甚广。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一个时期甚至面临被取缔、被消灭的境地。从历史 环境中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 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 丧失了自己的本体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 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 保持和发展道地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 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也担负着推动医药市 场经济发展的重任。 本来,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 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 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 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 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 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笔者并不反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应该承认 其研究价值。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 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 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惟一手段。而实际上,中医具有 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体
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 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 序列和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 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中医比现代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 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 命文化。因此,从生命文化的角度来说,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也是迫切和必要的 (选自《中国医药报》总第3187期,作者张其成。有删改) 10.下面有关造成中医危机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B.中医的危机源于医药执业人员学习内容过于单纯 C.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没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D.中医的危机源于中医学文化因素中存在落后、迷信、应该抛弃的东西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B.中医药高等院校引进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课程,无形中淡化了与传 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一一医古文的学习,造成中医失语 C.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医学的文化是落后的、 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又惟一手段 D.中医将“气”看成是过程序列和存在方式,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生命的本源和 力,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 生命系统 12.文中引用“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一语的用意何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南京的骨董迷 方令孺 有一班住在南京稍久的人,看见这里变成日见繁荣的都市,心上很觉得不安,谁都在心 坎上留着一个昔日荒凉的古城的影子,象怀念一个老友似的,看见一切都在渐渐变更了,心 里就起了一股怨气。因此ⅹ×庙的附近常常看见这些先生们的影子。最吸引这班先生的是 些骨董铺,对于那些斑斓破碎的旧瓦缶旧陶器尤觉珍贵非常。 先生,这是新近才掘出来的。”骨董店老板拿着一个四耳瓶说,“瞧这瓶只口上有点儿 破缺,釉子可多么细润,真是宋朝的东西,您拿去吧,价钱也不会错,您瞧着给吧。”这种 兴趣,骨 在许多斑斓破碎的旧瓦缶旧瓷器的中间,有时会突然发现希有的东西,像ⅹⅹ买得的唐 雕大佛头只花数十元,于是有懊悔没有先发现的,有默默羨慕的,有带着讽刺来批评的 各种人之间有一位先生又去暗暗搜觅,果然也得了一尊较小而遒美异常的另一个佛头,于是 又起了一阵比较,批评,谈论,骄傲。有的说:大佛头可比作汉魏文章,小佛头可比作六朝 小品,为了争较这句话,大家又赌酒哄笑以至忘记了这个新的都市了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批宋瓷碗,有人说是江南铁路造路时在城外附近掘岀一个碗 库,里面重重叠叠不知道有几千个:上一层压碎了,下一层还是这样完好如新。碗的式样是 底小口大,确系宋碗形式,又颜色除彩花,净白,鹅黄以外 种青色;按北京宋柴窑有 几句名言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拿这种青色碗与这名言对照,的确是 这样轻薄透明,而且轻轻敲就发生如古庙钟声一样幽远好听的声音。头一个发现的人还是 什么收藏家,把这种碗照样置版,并附了一篇考据的长文登在某大学刊物上。一时惊为希有 之奇珍。从此在积雪的狭巷里,在深暗的骨董铺中,不断有这班先生的踪迹了。大家互相介 绍,互相争取,一时热闹,不可以言喻 有一回有四个人到骨董店去找碗。老板拿出两个小巧的绿色凸梅花的小碗,这四个人中 可谁先抢到谁就死捏着不放 个没有抢到的就向他说:你前天不是已经买到件好东西 了吗?这个应当让给我。但是先拿的人还是死捏着不放松,谁肯让?这个求让不得的人就飞 跑到另一个人身边,乘其不在意的时候,把他正拿在手里观摩的碗,猛然抢来,买下了。骨 董铺老板见这种情 不把价漲提得异常高呢? 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都买这种碗,就是后来被选择剩下的,也有人全包了去,素
5 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 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 序列和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 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中医比现代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 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 命文化。因此,从生命文化的角度来说,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也是迫切和必要的。 (选自《中国医药报》总第 3187 期,作者张其成。有删改) 10.下面有关造成中医危机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B.中医的危机源于医药执业人员学习内容过于单纯。 C.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没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D.中医的危机源于中医学文化因素中存在落后、迷信、应该抛弃的东西。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B.中医药高等院校引进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课程,无形中淡化了与传 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的学习,造成中医失语。 C.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医学的文化是落后的、 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又惟一手段。 D.中医将“气”看成是过程序列和存在方式,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生命的本源和 动力,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 生命系统。 12.文中引用“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一语的用意何在?(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南京的骨董迷 方令孺 有一班住在南京稍久的人,看见这里变成日见繁荣的都市,心上很觉得不安,谁都在心 坎上留着一个昔日荒凉的古城的影子,象怀念一个老友似的,看见一切都在渐渐变更了,心 里就起了一股怨气。因此××庙的附近常常看见这些先生们的影子。最吸引这班先生的是一 些骨董铺,对于那些斑斓破碎的旧瓦缶旧陶器尤觉珍贵非常。 “先生,这是新近才掘出来的。”骨董店老板拿着一个四耳瓶说,“瞧这瓶只口上有点儿 破缺,釉子可多么细润,真是宋朝的东西,您拿去吧,价钱也不会错,您瞧着给吧。”这种 瓶起初确不很贵,有时只花一块钱就可买得,买的人也就对此发生兴趣,骨董铺也就可以为 招摇了。 在许多斑斓破碎的旧瓦缶旧瓷器的中间,有时会突然发现希有的东西,像××买得的唐 雕大佛头只花数十元,于是有懊悔没有先发现的,有默默羡慕的,有带着讽刺来批评的, 各种人之间有一位先生又去暗暗搜觅,果然也得了一尊较小而遒美异常的另一个佛头,于是 又起了一阵比较,批评,谈论,骄傲。有的说:大佛头可比作汉魏文章,小佛头可比作六朝 小品,为了争较这句话,大家又赌酒哄笑以至忘记了这个新的都市了。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批宋瓷碗,有人说是江南铁路造路时在城外附近掘出一个碗 库,里面重重叠叠不知道有几千个:上一层压碎了,下一层还是这样完好如新。碗的式样是 底小口大,确系宋碗形式,又颜色除彩花,净白,鹅黄以外,有一种青色;按北京宋柴窑有 几句名言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拿这种青色碗与这名言对照,的确是 这样轻薄透明,而且轻轻一敲就发生如古庙钟声一样幽远好听的声音。头一个发现的人还是 什么收藏家,把这种碗照样置版,并附了一篇考据的长文登在某大学刊物上。一时惊为希有 之奇珍。从此在积雪的狭巷里,在深暗的骨董铺中,不断有这班先生的踪迹了。大家互相介 绍,互相争取,一时热闹,不可以言喻。 有一回有四个人到骨董店去找碗。老板拿出两个小巧的绿色凸梅花的小碗,这四个人中 间谁先抢到谁就死捏着不放,那一个没有抢到的就向他说:你前天不是已经买到一件好东西 了吗?这个应当让给我。但是先拿的人还是死捏着不放松,谁肯让?这个求让不得的人就飞 跑到另一个人身边,乘其不在意的时候,把他正拿在手里观摩的碗,猛然抢来,买下了。骨 董铺老板见这种情形,怎么不把价提得异常高呢? 一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都买这种碗,就是后来被选择剩下的,也有人全包了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