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0208.htm. 20.“合目的性”借助了康德历史哲学的提法(下同):“构成康德历史 哲学的中心线索的是历史的两重性,即历史的合目的性与历史的合规律 性;亦即人类的历史在两重意义上是有道理(理性)可以籀绎的:(一)它是 根据一个合理的而又可以为人类理解的计划而展开的,(二)它同时又是 朝着一个为理性所裁可的目标前进的。就其当然而论,人类历史就是合 自的的:就其实然而论,人类历史就是合规律的。”(康德著、何兆武译:《历 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译序)。 21.Mearsheimer,The Tru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12. 22.“权力'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到底哪 个定义是正确的。事实上,一个学者的理论决定了定义的合理性。我的 定义是否恰当,取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政 治。”一一作者注(第三章注1) 23.倪世雄等着:《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182页。 21.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361. 25.Tbid.pp.20—21. 26.Ibid.、p.21. 27.Meirsheimer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op.cit. 28.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146. 29.bid.,p.139. 30.Ibid.P.32. 31.ibid,p.11. 32.I-ynnjones,“Book Review.,”op.cit. 33.Glenn H.Snyder,"Mearsheimer's World-Offensive Realism and the Struggle for Security:A Review Essay,"International Security, Vl.27,No.1(Summer2002),p.172. 34.Lynn-Jones,op.cit. ·35·
35.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ut Power Palitics,p.137. 36.bid,p.10. 37.bid,p.31. 38.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128. 39.bid,p.140. 40.参见倪世雄、王义桅:“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路选择”,载于 《美国研究2001年第]期。 41.Mearsheimer,The Tragedy uf Greut Power Politics,p.127. 42.Ibd.,p.41. 43.Ibid,p.237. 44.例如,可参见Partricia Cohen,“Longing for a Time When Power Tipped the Scales,"The New York Times,Nov.26,2001;G.John Iken- berry、“Book Review on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 2001;Barry R.Posen,"The Best De fense,"The National Interest,No.67,Spring 2002;Lynn-Jones,op. cit.;Snyder、op.cito 45.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382. 46.Snyder,op.cit.,p.151. 47.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265. 48.Ibid,p.56. 49.Ibid,pp.260-261,P.327,p.355. 50.Ibid,p.11. 51.Cohen,op.cit. 52.Heather Bourbeau,"Global Giants,Terror Cells and Realpoli- tik,"Barronis,Feb.4,2002. 53.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33. 54.Stanley Hoffmann,"A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77),"Daedalus,106(3)(Summer),pp.41-60. 55.Mearsheimer,The Tru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79. ·36·
56.Ibid,p.382. 57.bid,p.24. 58.参见王义桅:《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载于《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 59.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42. 60.Ibid,p.135. 61.Ibid,p.56. 62.bid.p.401. 63.Jbid.,p.375 64.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p,401- 402. 65.Christopher I.ayne,"Offshore Balancing Revisited",The Wash- 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2. 66.Ibid. 67.Snyder,op.cit.,p.164. ·37·
中文版前言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体系是一个险 恶而残忍的角斗场,要想在其中生存,国家别无选择,只得为权 力而相互竞争。即便满足于和平生活的国家也会被指贵参与了 无情的权力竞争。 这种安全竞争的根源在于,当一国受到另一国威胁时,没有 供它们求助的更高权威。在国际体系中没有守夜人。而且,国 家永远无法确信其他国家对它们不怀敌意。因此,它们必须作 好准备,应付来自各方的危险。我的邻居是我的朋友吗?今天 的朋友会不会成为明天的敌人?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击退别国 的攻击?在国家意图不明的世界里,大国必须尽可能多地获取 权力来保护自身,以防任何国家的挑哔。 理想的结果是成为体系中的霸枚国,因为拥有如此多相对 权力的国家,其生存几乎可以得到保证。相反,软弱只能招致麻 烦,因为强国往往会占弱国的便宜。中国读者应该不难体会到 这一点: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软弱旦四分五裂,饱受世界 列强的欺凌。 但是,没有哪个国家能获得全球霸权,主要原因在于,它们 难以越过如大西洋、太平洋那样的大片水域而投送力量。即便 当今如此富强的美国,也不能支配全球。然而,国家可以获得地 ·38·
区霸权,正如美国在西半球的所作所为。这样,仁何大国的最终 目标都是支配真所在的区域,确保世界的另一地区不会有大国 成为霸权国。故此,美国曾全力阻止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及苏 联支配欧洲,阻止日本支配亚洲。事实上,美国在击溃所有这四 个野心勃勃的对手过程中,粉演了关键角色。 我称之为“进攻性丸实主义”的这一国际政治理论,对未 来的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启汞。特别是,如果中国在未来数 十年内仍然保持其令人瞩自的经济增长,它也可能会建立起 庞大的军事力量,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祥支配亚洲。中国将 会等求地区霸权,是因为优势地位是生存的最好保证。如果 说美国的战路利益在于不让远处大国插手西半球的事务(这 正是门罗主义所表明的),那么中国的利益所在无疑是将美国 军队赶出亚洲。 当然,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藕权,因为美国不能容 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 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在冷战期间的那 种对抗。 最后,我认为,尽管大国几乎总是按现实主义行事,但它们 经常宣称自己受更高的道德目标而非均势的考量所驱使。而 且,它们把对手描绘成邪恶或不道德的另类。这种行为模式在 美国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世界舞台上,美国常常举止粗蛮, 却总是口口声声称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正确的,而其对手的行 为是邪恶的、错误的。这大概会引起许多中国读者的共鸣。他 们一定已注意到,美国的精英们常常用理想主义术语谈论外交 政策,却以现实主义方式行事。 有理由相信,知果中国日益强大,其精英们将仿效美国,使 用理想主义的辞令来描绘中国的外交政策。然而,中国会像美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