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的意义 二、诊断的程序 一般包括: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 检查(镜检),专项检测,逐步排除得出适当结论。 诊断是从症状等表现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 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 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诊断的意义 二、诊断的程序 一般包括: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 检查(镜检),专项检测,逐步排除得出适当结论。 诊断是从症状等表现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 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 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对于一些不太常见或一些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应遵循柯赫氏法则 针对侵染性病害,共4条。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形状与原来的 记录(2)相同。 绝大多数病害的诊断可以采用柯赫氏法则, 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专性寄生物例外, 复合菌原引起的病害例外。 非侵染性病害可采用类似的原则
对于一些不太常见或一些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应遵循柯赫氏法则 针对侵染性病害,共4条。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形状与原来的 记录(2)相同。 绝大多数病害的诊断可以采用柯赫氏法则, 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专性寄生物例外, 复合菌原引起的病害例外。 非侵染性病害可采用类似的原则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一)侵染性病害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外生植物。 2,线虫病害:虫瘿、胞囊、芽坏死、矮化、缺肥状。 3,真菌病害:病征、子实体。注意区分腐生物。 4,细菌病害:菌脓、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可用染色、血清学和噬 菌体判断。 5,菌原体病害: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变态。借助电镜,对四环素 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花叶、矮缩、坏死。可用摩擦接种,指示植物,电镜诊断。 7,复合侵染:分开来诊断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一)侵染性病害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外生植物。 2,线虫病害:虫瘿、胞囊、芽坏死、矮化、缺肥状。 3,真菌病害:病征、子实体。注意区分腐生物。 4,细菌病害:菌脓、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可用染色、血清学和噬 菌体判断。 5,菌原体病害: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变态。借助电镜,对四环素 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花叶、矮缩、坏死。可用摩擦接种,指示植物,电镜诊断。 7,复合侵染:分开来诊断
(二)非侵染性病害 无病征,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发病中心。 1,大面积同时发生:主要由于环境污染,或冻害、干热风等 2,只限于某一品种:遗传性障碍、缺素症。 3,枯斑、灼伤,多集中在某一部位,无既往病史:多为药害、肥害。 4,新叶或老叶生长不良或变色:多为缺素症
(二)非侵染性病害 无病征,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发病中心。 1,大面积同时发生:主要由于环境污染,或冻害、干热风等 2,只限于某一品种:遗传性障碍、缺素症。 3,枯斑、灼伤,多集中在某一部位,无既往病史:多为药害、肥害。 4,新叶或老叶生长不良或变色:多为缺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