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病性 第一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第三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病性 第一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第三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
一、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 抗病性的定义: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 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按照抗病能力的 大小,划分为: ◙ 免疫 ◙ 抗病 ◙ 耐病 ◙ 感病 ◙ 避病 按照发生时期大体分为: ◈ 抗接触 ◈ 抗侵入 ◈ 抗扩展 ◈ 抗损害
一、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 抗病性的定义: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 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按照抗病能力的 大小,划分为: ◙ 免疫 ◙ 抗病 ◙ 耐病 ◙ 感病 ◙ 避病 按照发生时期大体分为: ◈ 抗接触 ◈ 抗侵入 ◈ 抗扩展 ◈ 抗损害
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 •1、主效基因抗病性(major gene resistance) :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 控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 •2、微效基因抗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 性表现为数量性状
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 •1、主效基因抗病性(major gene resistance) :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 控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 •2、微效基因抗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 性表现为数量性状
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1、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 resistance):对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以及其它专性寄生物和稻瘟病菌等部分兼性寄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 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 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是由主效基 因控制的,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 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组成的变化而“丧失”。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 具有该种抗病性的 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 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1、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 resistance):对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以及其它专性寄生物和稻瘟病菌等部分兼性寄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 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 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是由主效基 因控制的,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 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组成的变化而“丧失”。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 具有该种抗病性的 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 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基因对基因学说 •本世纪50年代由Flor所提出的“基因对基因学说”(gene—for—gene theory)阐明了抗病性的遗传学特点。 •该学说认为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 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 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任何一方 的有关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被鉴别出来。 •基因对基因学说不仅可用以改进品种抗病基因型与病原物致病性基因 型的鉴定方法,预测病原物新小种的出现,而月对于抗病性机制和植 物与病原物共同进化理论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
基因对基因学说 •本世纪50年代由Flor所提出的“基因对基因学说”(gene—for—gene theory)阐明了抗病性的遗传学特点。 •该学说认为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 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 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任何一方 的有关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被鉴别出来。 •基因对基因学说不仅可用以改进品种抗病基因型与病原物致病性基因 型的鉴定方法,预测病原物新小种的出现,而月对于抗病性机制和植 物与病原物共同进化理论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