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 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定义: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 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定义: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 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 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营养失调 • 空气污染 • 化学物质的药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营养失调 • 空气污染 • 化学物质的药害
• 植物所需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 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 • 过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一、营养失调
• 植物所需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 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 • 过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一、营养失调
一、营养失调 • 植物大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N含量为干物质的1-5% P含量为干物质的0.2-1.1% K含量为干物质的0.5-5% Ca含量为干物质的0.2-1.2% Mg含量为干物质的0.04-0.5% S含量为干物质平均0.25% • 植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Fe:50-250μg/g 大于1000 μg/g毒害 Mn:20-500 μg/g 大于1000μg/g毒害 Zn:25-150 μg/g 大于400 μg/g毒害 Cu:5-20 μg/g 大于20 μg/g毒害 B:20-100 μg/g Mo:0.1-0.5 μg/g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一、营养失调 • 植物大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N含量为干物质的1-5% P含量为干物质的0.2-1.1% K含量为干物质的0.5-5% Ca含量为干物质的0.2-1.2% Mg含量为干物质的0.04-0.5% S含量为干物质平均0.25% • 植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Fe:50-250μg/g 大于1000 μg/g毒害 Mn:20-500 μg/g 大于1000μg/g毒害 Zn:25-150 μg/g 大于400 μg/g毒害 Cu:5-20 μg/g 大于20 μg/g毒害 B:20-100 μg/g Mo:0.1-0.5 μg/g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