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曲式的形成Uni第二单元简单曲式的形成导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自然也遵循着这样一个发展规律,即也是从简单曲式发展到复杂曲式。当我们从本单元开始进入正式的曲式学习时,自然要从简单曲式的形成人手。那么,什么是简单曲式?如果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简单曲式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音乐作品形式。但是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是很容易回答得清楚,因为这要涉及最早出现的乐曲形式究竞是什么样子(它们应该是最简单的曲式),以及能否找到这些最早的乐曲形式的例证等问题。由于没有或缺少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人们或许只能根据常识加以推测,即认为最早出现的乐曲形式一定是最简单的,它们简单到可能只由几个音构成,甚至只是由一个音的几次反复构成。在没有任何有力证据的情况下,这种推测也许显得缺乏说服力,但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讲应该是合理的。①况且,一些中外音乐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当今仍然延存于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人群中的音乐现象,都可以对这种推测提供一些线索。总之,顾名思义,简单曲式一定是结构上极其简单,并且应该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相对成形的乐曲形式。不论我们今天是否把这种被推测出来的最早的乐曲形式归类为我们所界定的某种曲式类型,但可以肯定的是,长度短、内容少一定是这种乐曲形式的基本特点。就今天的曲式理论对各种曲式类型所作的分类来讲,简单曲式的确定除了看它是否仍然保留了“长度短、内容少”的特点外,与复合曲式进行对照也是确定简单曲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正是曲式结构的不断复杂化,促使了人们采取简单与复合的分类法来划分曲式的类型。由此形成的一般共识是,构成简单曲式的一个最低长度标准是乐曲的乐句数不能少于两个,形成这个最低长度标准的主要原因是,即使一首最短小的民歌也都会包含两个乐句(一句头的民歌属极少的例外),否则根本就无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具体来讲,本单元中第二、第三和第四章所涉及的曲式类型均属简单曲式,它们是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虽然这些简单曲式有时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但都没有超过简单曲式的界限,即构成曲式的每一部分都只包含一个乐段。在进人简单曲式的学习之前,还应提到两个与构成完整曲式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音乐的陈述类型,二是音乐的发展方法。前者通常包括引导型、呈示型、连接型、展开型和收拢型五种陈述方式,它们在乐曲结构中的功能作用类似于中国音乐结构中的“起、承、转、合”。后者通常包括重复、变奏、变形、对比四种常用发展手法。由于以上这些陈述方式和发展手法不难理解,并且其具体情况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分别会涉及,所以这里就不作详细阐述了。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用的简单与复合这两种曲式分类称呼为大多数曲式学教科书所采用,在运用到具体曲式时则简称“单”和“复”。有些曲式学教科书不用简单与复合来称呼不同的曲式类型,而是用“几段体”和“几部曲式”的说法来区分曲式的简单与复合;或者对于前者不用简单而只对后者用复合称呼。这些并不是原则问题,只要弄清各自所指的内容就不会产生混淆。①鲁迅就曾把原始的文学创作形容为"杭育杭育派”。请参见其《门外文谈》一文。②“复”具有复数、复杂之意,“合"指组合、聚合,本教材把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以外的曲式都称作复合曲式。23
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编第二章乐段及一部曲式【学习目标及内容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乐段及一部曲式的基本概念、构成方式和结构类型。乐段与一部曲式在构成方式上没有本质区别,在以下行文中均以乐段一词未加区别地进行叙述,当所涉谱例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时即为一部曲式,否则就是乐段。具体内容包括:对乐段和一部曲式的界定、不同类型的分类,相关和声与调性布局、附属部分分析等。第一节概述乐段是指音乐作品中能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的段落结构。通常,作为较大规模作品中某一相对独立部分的段落被称为“乐段”,而作为完整独立的音乐作品,其结构形式为一段时,则被称为“一部曲式”。作为曲式单位规模最小的乐段,其承载空间有限,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不宜过大、过长,往往只建立在一个主题上,表达单一的音乐形象和性格。以对比复调手法构成的乐段可以表达两个以上的形象。乐段常由数个乐句组成。大量的音乐创作实践表明,运用最多的是由呼应关系的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当然,还可以见到三句与多句乐段,甚至也有能表达完整乐思的乐句性的乐段。乐段结构还可因内容所需进行扩充、约简、重复等。乐段在音乐作品中所处的部位不同,其功能、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当乐段在较大作品的起始部分时,它往往具有呈示性质:音乐材料统一,结构完整,和声、调性稳定,主题初次呈现,形象较为单纯等。在中间部位时,乐段常具有展开性质:以不稳定、开放的旋律片段模进,结构分裂,调性变换等手法展开音乐材料进行对比。当乐段在较大作品的再现部位时(多在乐曲后部),主要起着巩固已有的重要乐思,进一步肯定主题主导地位并统一全曲的作用。在具体写法上,可以完全或变化重复前面呈示部分的主题材料,用稳定的和声、主调性的回归、大致相仿于呈示部规模等方法平衡全曲。作为独立作品的一部曲式,从最初的呈示到发展直至收束,是各种性质综合与浓缩的结果。就乐段内部前后乐句音乐材料的相互关系而言,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的乐段。如从旋律材料的异同上,可有平行乐段、对比乐段;从和声终止、调性上,可有收拢性、开放性乐段、转调乐段;从结构长短及重复形式上,可有对称与不对称乐段、单一乐段、复乐段、多句乐段等。这只是有所侧重的粗略划分,在各种类型的乐段中会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能。除了组织密、有着符合美学原则的内部基础结构外,乐段还可有基础结构以外的引子、连接、尾声等附属部分,它们虽不参与曲式的构成,但可以起到装饰、丰满、肯定乐段的作用。第二节乐段的结构类型乐段的次级结构是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乐句的多寡、乐句间旋律的发展及其组合关系,直接影响到乐段的性质。24
简单曲式的形成Uni一、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按主题材料的异同关系划分,两句的乐段可以分为重复型乐段和非重复型乐段。1.重复型乐段重复型乐段又称平行乐段。指两乐句开始部位的旋律相同或相似,而结尾的落音及终止式有所变化的乐段。【例2-1】朱践耳《交响幻想曲》茶11Pmp这是由同头、异尾的两个乐句组成的重复型乐段。其中第一乐句的内部有移宫,句尾音为c角;第二乐句内部亦有移宫,句尾音为f商。两句的落音呈纯五度的呼应关系。第二句第1小节的旋律与第一句同,第2小节的旋律音区稍作提高,以形成段落局部的小高潮。【例2-2】柴可夫斯基《六月一一船歌》Andante cantabileRaoReo这是由相似的两个乐句组成的平行乐段句的句头与第-句相同,其后运用模进、离调使旋律得到发展,结构也得以扩充。25
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编【例2-3】普罗柯菲耶夫《彼得与狼》Andantineu门eT这是由各为4小节的两个乐句构成的重复型乐段。第一句从C大调主和弦开始,经A大三和弦,终止在E大调的主和弦上。第二句从E大调开始经b小三和弦、D大小七和弦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上。和声调性的转换使这段仅8小节的音乐段落效果十分别致、清新而富有动力感。2.非重复型乐段非重复型乐段又称对比型乐段,是由不同材料的两个乐句所构成的对比、呼应性的乐段。【例2-4】陇东民歌《军民大生产》4那区那么咳,大生产么喵咳,解放民西里里里嗪拉拉拉嗪罗罗罗哒齐动员那么咳军队和人此例为两句式的非重复型乐段。第一句4小节,由两个各为2小节的乐节组成;第二句5小节,由3小节加2小节的两个乐节组成。两句在节奏、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例2-5】柴可夫斯基《十月一秋之歌》Andantedolorosoemoltocantabile鲁#CReatempehPmarcat主#:26Rea.Cea
简单曲式的形成Unit这是4十4小节非重复型的两句式乐段。两句在旋律走向、节奏音型运用、和弦与终止式安排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二、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按乐句之间音乐材料的异同划分,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重复式乐段重复式乐段是以两个乐句为基础,第三句重复或变化重复其中某一乐句。其结构形式如下:a+a'+a"a+a'+b.a+b+b'【例2-6】肖邦《前奏曲》Op.28.No.9Largoa##02gt1eeUdagN2?-3A-osimileaeatea.sea.eawraPap1111111111牛牛-crese.ffdecresc9#H2-f花#-#手生72ritenRa.这是由三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重复式乐段,其结构形式为:a十a十a。三个乐句的开始2小节旋律、和声基本相同,只是在第二句第2小节的末尾,为使其后的旋律走向高潮而稍有变动。第一、二句的终止均用不稳定的属功能和弦,第三句用属至主和弦作完全终止。三句间的结尾似作“问一问一一答”式的呼应,最后的终止使全曲统一而完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