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3-1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M=28.1×103 kg/mol,求:(1)N,的气体常数R:(2)标准 状态下N,的比体积v。和密度p。:(3)标准状态1m3N2的质量mo:(4)p=0.1MPa,1= 500℃时N,的比体积v和密度p:(5)上述状态下的摩尔体积V。 提示和答案:RN= =0.297kJ0kgK):.=0.8mkg、P,=125kem': M m=125kg:v=2.296m3/kg、p=0.4356kgm3:V.=64.29×103m3/mol。 3-2压力表测得储气罐中丙烷C,H,的压力为4.4MP,丙烷的温度为120℃,问这时 比体积多大?若要储气罐存1000kg这种状态的丙烷,问储气罐的体积需多大? 提示和答案:v=0.01688m3/g、V=16.88m3。 3-3供热系统矩形风管的边长为100×175mm,40℃、102kPa的空气在管内流动, 其体积流量是0.0185m3s,求空气流速和质量流量。 提示和答案:G==1.06m5、q=2=0.020kg5。 A RT 3-4一些大中型柴油机采用压缩空气启动,若启动柴油机用的空气瓶体积V=0.3m3, 内装有p=8MPa,T=303K的压缩空气,启动后瓶中空气压力降低为p,=4.6MPa, T,=303K,求用去空气的质量。 提示和答案:钢瓶体积不变,m,-m,= v(p.-P:)=11.73kg. RT 3-5空气压缩机每分钟从大气中吸入温度t。=17℃,压力等于当地大气压力 P。=750mmHg的空气0.2m3,充入体积为V=1m3的储气罐中。储气罐中原有空气的 温度t=17C,表压力p。=0.05MPa。问经过多长时间储气罐内气体压力才能提高到 P2=0.7MPa,温度t,=50C?。 12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12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3−1 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 M = 28.110-3 kg/mol,求:(1) N2 的气体常数 Rg;(2)标准 状态下 N2 的比体积 v 0 和密度 0 ;(3)标准状态 1m 3 N2 的质量 m 0 ;(4)p = 0.1MPa,t = 500℃时 N2 的比体积 v 和密度 ;(5)上述状态下的摩尔体积 V m 。 提示和答案: 2 2 g,N N 0.297 kJ/(kg K) R R M ; 2 3 N v 0.8 m /kg 、 2 3 N 1.25 kg/m ; 0 m 1.25 kg ; 3 v 2.296 m /kg 、 3 0.435 6 kg/m ; 2 3 3 m,N V 64.29 10 m / mol 。 3-2 压力表测得储气罐中丙烷 C H3 8 的压力为 4.4 MPa,丙烷的温度为 120 ℃,问这时 比体积多大?若要储气罐存 1 000 kg 这种状态的丙烷,问储气罐的体积需多大? 提示和答案: 3 v 0.016 88 m /kg 、 3 V 16.88 m 。 3−3 供热系统矩形风管的边长为 100×175 mm,40 ℃、102 kPa 的空气在管内流动, 其体积流量是 0.018 5 m3 /s,求空气流速和质量流量。 提示和答案: f 1.06 m/s V q c A 、 g 0.020 kg/s V m pq q R T 。 3−4 一些大中型柴油机采用压缩空气启动,若启动柴油机用的空气瓶体积 V = 0.3 m3, 内装有 1 p 8MPa , 1 T 303K 的压缩空气,启动后瓶中空气压力降低为 2 p 4.6MPa , 2 T 303K ,求用去空气的质量。 提示和答案:钢瓶体积不变, 1 2 1 2 g 1 11.73kg V p p m m R T 。 3−5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从大气中吸入温度 b t 17 C ,压力等于当地大气压力 b p 750 mmHg 的空气 0.2 m 3 ,充入体积为 V = 1 m 3 的储气罐中。储气罐中原有空气的 温度 1 t 17 C ,表压力 e1 p 0.05 MPa 。问经过多长时间储气罐内气体压力才能提高到 2 p 0.7 MPa ,温度 2 t 50 C ?
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提示和答案:充气前气罐里空气质量网--1721,充气后%=A业-216718 RT R RT R 压气机吸气质量流率g=:%=八94-68,96 由质量守恒r="%-m=23.93min。 RT。RT。R m 3-6锅炉燃烧需要的空气量折合标准状态为50003h,鼓风机实际送入的是温度为 250℃、表压力为150mmHg的热空气。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p,=765mmHg。设煤燃烧后 产生的烟气量与空气量近似相同,烟气通过烟囱排入上空,已知烟囱出口处烟气压力为 P2=0.1MPa温度T,=480K(参见图3-1)。要求烟气流速为c,=3ms。求(1)热空气 实际状态的体积流量g,m:(2)烟囱出口内直径的设计尺寸。 提示和答案:(1)送入锅炉的空气的量q= 9=0.062 kmol/s,实际送风的体积流 率g。=9=79627mh.(2)烟肉出口处烟气体积流量g-9=24745m5, D P 烟肉出口截面直径d= 49ot=1.025m。 πC 3-7烟囱底部烟气的温度为250℃,顶部烟气的温度为100℃,若不考虑顶、底部两 截面间压力微小的差异,欲使烟气以同样的速度流经此两截面,求顶、底部两截面面积之比。 提示和答案:烟囱顶、底部两截面上质量流量相同么丝=4C4,流速相同c。=c, V2 Vi 4=2-%/9==1:14. A v 9r /gm 9n 3-8截面积A=100cm2的气缸内充有空气,活塞距底面高度h=10cm,活塞及负载 的总质量是195kg(见图3-2).已知当地大气压力P。=771mmHg,环境温度为。=27℃, 气缸内空气外界处于热力平衡状态,现将其负载取去100kg,活塞将上升,最后与环境重新 达到热力平衡。设空气可以通过气缸壁充分与外界换热,达到热力平衡时,空气的温度等于 环境大气的温度。求活塞上升的距离,空气对外作出的功以及与环境的换热量。 提示和答案:缸内气体的初始压力为P,=P。 +"m8=0.294MPa,取走负载重新建立 A 13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13 提示和答案:充气前气罐里空气质量 1 1 g 1 g p V 517.21 m R T R ,充气后 2 2 g 2 g p V 2167.18 m R T R , 压气机吸气质量流率 in in in in b g in g in g V V 68.96 m p q p q q R T R T R ,由质量守恒 2 1 23.93 min min m m q 。 3−6 锅炉燃烧需要的空气量折合标准状态为 5000 3 m /h ,鼓风机实际送入的是温度为 250℃、表压力为 150 mmHg 的热空气。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 b p 765 mmHg 。设煤燃烧后 产生的烟气量与空气量近似相同,烟气通过烟囱排入上空,已知烟囱出口处烟气压力为 2 p 0.1 MPa 温度 2 T 480 K (参见图 3−1)。要求烟气流速为 f c 3m/s 。求(1)热空气 实际状态的体积流量 V ,in q ;(2)烟囱出口内直径的设计尺寸。 提示和答案: (1)送入锅炉的空气的量 0 m ,0 0.062 kmol/s V n V q q q ,实际送风的体积流 率 3 in 7962.7m /h n V q RT q p 。(2)烟囱出口处烟气体积流量 2 3 out 2 2.474 5 m /s n V q RT q p , 烟囱出口截面直径 out f 4 1.025 m V q d c 。 3−7 烟囱底部烟气的温度为 250℃,顶部烟气的温度为 100℃,若不考虑顶、底部两 截面间压力微小的差异,欲使烟气以同样的速度流经此两截面,求顶、底部两截面面积之比。 提示和答案:烟囱顶、底部两截面上质量流量相同 2 f 2 1 f 1 2 1 A c A c v v ,流速相同 f 2 f 1 c c , 2 2 2 1 1 1 2 2 1 1 / 1:1.4 / V m V V m V A v q q q A v q q q 。 3−8 截面积 2 A 100 cm 的气缸内充有空气,活塞距底面高度 h = 10 cm,活塞及负载 的总质量是 195 kg(见图 3−2)。已知当地大气压力 0 p 771 mmHg ,环境温度为 0 t 27 C, 气缸内空气外界处于热力平衡状态,现将其负载取去 100 kg,活塞将上升,最后与环境重新 达到热力平衡。设空气可以通过气缸壁充分与外界换热,达到热力平衡时,空气的温度等于 环境大气的温度。求活塞上升的距离,空气对外作出的功以及与环境的换热量。 提示和答案: 缸内气体的初始压力为 1 1 b 0.294MPa m g p p A ,取走负载重新建立
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热力平衡后,因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又能充分与、外界交换热量,气缸内压力与温度等 于外界的压力与温度,故T,=T=300K,P2=P。+ 8=0.196MPa。由于'=L, A TT, 上=LV,=15x10m,上升距离H=Ay=50m。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等于克服外力的 P2 A 功,故W=P,A△H=98J,理想气体T=T时必有U2=U,所以Q=△U+W=W=98J。 3-9空气初态时T=480K,p=0.2MPa,经某一状态变化过程被加热到T,=1100K, 这时P,=0.5MPa。求1kg空气的4、,、△、h、h,、△h。(1)按平均质量热容表:(2) 按空气的热力性质表:(3)若上述过程为定压过程,即T=480K,T,=1100K, P=P2=0.2MP,问这时的4、4△弘h、h、△h有何改变?(4)为什么由气体性质 表得出的弘、h与平均质量热容表得出的、h不同?两种方法得出的△,△h是否相同? 为什么? 提示和答案:(1)由附表5查出 c,=1025gKc,=10737gK) .7255k(kC0.7867 kkg-K) 4=cC7f=1502g、4=cC4=6S06Ung,AM=4-4=504We A=c,-209.6g、么=c,4=879%g,M=4-A=6783g (2)利用空气的热力性质(附表8)查得h=484.49kJ/g,h,=1162.95kJ/g。 4=h-RT346.73k2=h-RT2=847.25kJ/kg,△=42-41=500.52kJ/kg。 △h=h-h=678.46kJ/kg。 (3)因为理想气体的弘、h只是温度的函数,而与压力的大小无关,所以不论过程是否 定压,只要是T=480K,T=1100K不变,则442、h、h,的数值与上相同,当然△、△h 也不会改变: (4)用气体性质表得出的弘、h是以0K为计算起点,而用比热表求得的u、h是以0℃ 为计算起点,故弘、h值不同,但两种方法得出的△弘、△h是相同的。 14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14 热力平衡后,因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又能充分与、外界交换热量,气缸内压力与温度等 于外界的压力与温度,故 2 1 T T 300K , 2 2 b 0.196MPa m g p p A 。由于 1 1 2 2 1 2 p V p V T T , 1 3 3 2 1 2 1.5 10 m p V V p ,上升距离 5cm V H A 。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等于克服外力的 功,故 2 W p A H 98J ,理想气体 T T 2 1 时必有 U U 2 1 ,所以 Q U W W 98J 。 3−9 空气初态时 1 1 T p 480K 0.2MPa , ,经某一状态变化过程被加热到 2 T 1 100K , 这时 2 p 0.5MPa 。求 1kg 空气的 1 2 1 2 u u u h h h 、 、 、 、 、 。(1) 按平均质量热容表;(2) 按空气的热力性质表;(3) 若上述过程为定压过程,即 1 T 480K , 2 T 1 100K , 1 2 p p 0.2MPa ,问这时的 1 2 1 2 u u u h h h 、 、 、 、 、 有何改变?(4)为什么由气体性质 表得出的 u h 、 与平均质量热容表得出的 u h 、 不同?两种方法得出的 u h , 是否相同? 为什么? 提示和答案: (1)由附表 5 查出 207 C 827 C 0 C 0 C 1.012 5kJ/(kg K) 1.073 7 kJ/(kg K) c p p | | ,c 207 C 207 C g 0 C 0 C 0.725 5 kJ/(kg K) c c R V p | | , 827 C 827 C g 0 C 0 C 0.786 7 kJ/(kg K) c C R V p | | 207 C 1 1 0 C | 150.2 kJ/kg V u c t 、 827 C 2 2 0 C | 650.6 kJ/kg V u c t , 2 1 u u u 500.4kJ/kg 207 C 1 1 0 C | 209.6kJ/kg p h c t 、 827 C 2 2 0 C | 887.9kJ/kg p h c t , 2 1 h h h 678.3kJ/kg 。 (2)利用空气的热力性质(附表 8)查得 1 2 h h 484.49kJ/kg 1162.95kJ/kg , 。 1 1 g 1 u h R T 346.73kJ/kg 、 2 2 g 2 u h R T 847.25kJ/kg , 2 1 u u u 500.52kJ/kg 。 2 1 h h h 678.46kJ/kg 。 (3)因为理想气体的 u h 、 只是温度的函数,而与压力的大小无关,所以不论过程是否 定压,只要是 1 2 T T 480K 1100K , 不变,则 1 2 1 2 u u h h 、 、 、 的数值与上相同,当然 u h 、 也不会改变; (4)用气体性质表得出的 u h 、 是以 0 K 为计算起点,而用比热表求得的 u h 、 是以 0℃ 为计算起点,故 u h 、 值不同,但两种方法得出的 u h 、 是相同的
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3-10体积V=0.5m的密闭容器中装有27C、0.6MPa的氧气,加热后温度升高到 327℃,求加热量Q,:(1)按定值比热容:(2)按平均热容表:(3)按理想气体状态的比热 容式:(4)按平均比热容直线关系式:(⑤)按气体热力性质表。 提示和答案:(1)由低压气体质量热容(附表3)查得T=300K和工,=600K时比定 容热容分别为c1=0.658kJ/kgK),c2=0.742kJ/kgK),取比热容为算术平均值 G=0705JgK)。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求得m==3.846k,所以 RT g=mra-7)=80827. (2,由光盘附表7中查出C,C=29345m0l-K),C,=30529Mol-K. CCR21.031 J(mol-K)CCR.215 Mmol-K) 因n=P'=120,3mol,g,=mC2.-C)=805.59H。 RT (3)由光盘附表5-2中查出氧气的真实摩尔定压热容为 Cpe=3.626-1878×10°3T+7.055×10T-6764×107°+2.156×10T 因S=Cg-1,Q,=川Cdr=mR天d,代入积分得Q,=8059s. RR R ④由附表6查得c=0·6+594〔, 0=mc62-4)=804.31k。 (5)由附表8查得氧气摩尔焓计算热力学能,Q=n(Um2-U)=805.34k。 3-11某种理想气体初态时p=520kPa,V=0.1419m3经过放热膨胀过程,终态 p2=170kPa,V,=0.2744m3,过程焓值变化△H=-67.95kJ,已知该气体的质量定压热 容c。=5.20kJ/(kgK),且为定值。求:(1)热力学能变化量:(2)比定容热容和气体常数 R° 提示和答案:(1)△U=△H-△(p)=40.81kJ;(2)定值热容时△U=mC,△T, 15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15 3−10 体积 3 V 0.5m 的密闭容器中装有 27 C 、 0.6MPa 的氧气,加热后温度升高到 327 C ,求加热量 QV :(1) 按定值比热容; (2) 按平均热容表;(3) 按理想气体状态的比热 容式;(4) 按平均比热容直线关系式;(5) 按气体热力性质表。 提示和答案: (1)由低压气体质量热容(附表 3)查得 1 T 300K 和 2 T 600K 时比定 容热容分别为 1 0.658kJ/(kg K) V c , 2 0.742kJ/(kg K) V c ,取比热容为算术平均值 600K 300K 0.7005kJ/(kg K) cV |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求得 1 g 3.846kg p V m R T ,所以 600K 2 1 300K ( ) 808.27kJ Q mc T T V V | ; (2),由光盘附表 7 中查出 27 C ,m 0 C 29.345J/(mol K) C p | , 327 C ,m 0 C 30.529J/(mol K) C p | 。 27 C 27 C ,m ,m 0 C 0 C 21.031 J/(mol K) C C R V p | | , 327 C 327 C ,m ,m 0 C 0 C 22.215 J/(mol K) C C R V p | | , 因 1 1 120.3mol p V n RT , 2 1 ,m 2 ,m 1 0 0 ( ) 805.59 kJ | | t t Q n C t C t V V V 。 (3)由光盘附表 5-2 中查出氧气的真实摩尔定压热容为 ,m 3 6 2 9 3 12 4 3.626 1.878 10 7.055 10 6.764 10 2.156 10 C p T T T T R 因 ,m ,m 1 CV C p R R , ,m ,m d d V V V C Q n C T nR T R ,代入积分得 805.95kJ QV 。 (4) 由 附 表 6 查 得 2 1 0.6594 0.000106 kJ/(kg K) | t V t c t , 2 1 2 1 | ( ) 804.31kJ t V V t Q mc t t 。 (5)由附表 8 查得氧气摩尔焓计算热力学能, m,2 m,1 ( ) 805.34kJ Q n U U V 。 3−11 某种理想气体初态时 3 1 1 p V 520kPa 0.141 9m , 经过放热膨胀过程,终态 2 p 170kPa , 3 2 V 0.274 4m ,过程焓值变化 H 67.95kJ ,已知该气体的质量定压热 容 5.20kJ/(kg K) p c ,且为定值。求:(1)热力学能变化量;(2)比定容热容和气体常数 R g 。 提示和答案: (1) U H pV ( ) 40.81kJ ;(2)定值热容时 U mc T V
第三章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H=mc,AT,所以G,=AHIAU Cp ,=3.123 kJ/(kg.K)、R=c。-c,=2.077kJ/kgK)。 3-12初态温度1=280℃的2kg理想气体定容吸热Q.=367.6kJ,同时输入搅拌功 468.3kJ(图3-3)。若过程中气体的平均比热容为c。=1124J/kgK),C,=934J/(kg·K), 求:(1)终态温度1,:(2)热力学能、焓、熵的变化量△U、△H、△S。 提示和答案:气体吸入热量和输入功转换为气体的热力学能。△U=Q-W=835.9kJ, t2=727.48C;AH=AU+mR△T=1005.94kJ、△S=1.1075kJ/K。 3-135g氩气初始状态p=0.6MPa,T=600K,经历一个热力学能不变的过程膨胀 到体积',=3Y,氩气可作为理想气体,且热容可看作为定值,求终温T、终压P2及总熵 变△S。 提示和答案:氩气处于理想气体状态,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故工,=T=600K、 B2=2=02x10Pa、S】 1.14×103kJ/K。 p 3-141kmol氮气由p,=1MPa,T=400K变化到p,=0.4MPa,T,=900K,试求摩 尔熵变量△Sm。(1)比热容可近似为定值:(2)藉助气体热力表计算。 7 提示和答案:(1)风原子气体C,=2R=29.10Jmo1-:K,△S=nAS。=3122kK: (2)热容为变值时,△S。=S-S,-RInB。由附表8查得S,和S82, △Sn=S-S,-RInB=32.20J/mol-K。 P 3-15初始状态p,=0.1MPa,t=27C的C02,V,=0.8m3,经历某种状态变化过程, 其熵变△S=0.242kJ/K(精确值),终压p,=0.1MPa,求终态温度1,。 提示和答案:n==32.07m0l,由附表8查得S8=214.025J1(mol, RT 16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16 H mc T p ,所以 3.123 kJ/(kg K) / p V c c H U 、 g 2.077 kJ/(kg K) R c c p V 。 3−12 初态温度 1 t 280 C 的 2 kg 理想气体定容吸热 367.6kJ Qv ,同时输入搅拌功 468.3kJ(图 3-3)。若过程中气体的平均比热容为 1124J/(kg K) p c , 934J/(kg K) V c , 求:(1)终态温度 2 t ;(2)热力学能、焓、熵的变化量 UHS 、 、 。 提示和答案:气体吸入热量和输入功转换为气体的热力学能。 835.9kJ U Q W V , 2 t 727.48 C ; g H U mR T 100 5.94kJ 、 S 1.107 5kJ/K 。 3−13 5g 氩气初始状态 1 p 0.6MPa , 1 T 600K ,经历一个热力学能不变的过程膨胀 到体积 2 1 V V 3 ,氩气可作为理想气体,且热容可看作为定值,求终温 T2 、终压 2 p 及总熵 变 S 。 提示和答案:氩气处于理想气体状态,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故 2 1 T T 600K 、 1 6 2 1 2 0.2 10 Pa V p p V 、 2 3 g 1 ln 1.14 10 kJ/K p S m R p 。 3−14 1kmol 氮气由 1 p 1MPa , 1 T 400K 变化到 2 p 0.4MPa , 2 T 900K ,试求摩 尔熵变量 m S 。(1)比热容可近似为定值;(2) 藉助气体热力表计算。 提示和答案:(1)双原子气体 ,m 7 29.10 J/(mol K) 2 C R p , m S n S 31.22 kJ/K ; ( 2 ) 热 容 为 变 值 时 , 0 0 2 m m,2 m,1 1 ln p S S S R p 。 由 附 表 8 查 得 0 m ,1 S 和 0 m,2 S , 0 0 2 m m,2 m,1 1 ln 32.20J/(mol K) p S S S R p 。 3-15 初始状态 1 p 0.1MPa ,1 t 27 C 的 CO2, 3 2 V 0.8m ,经历某种状态变化过程, 其熵变 S 0.242kJ/K (精确值),终压 2 p 0.1MPa ,求终态温度 2 t 。 提示和答案: 1 1 1 32.07 mol p V n RT ,由附表 8 查得 0 m,1 S 214.025 J/(mol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