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1/16 2.5非细胞型微生物 2.5.1病毒( Virus) 十九世纪末,已经分离得到了许多引起传染病的细菌,但对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烟 草花叶病等却一直无法获得其病原细菌。1892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Ⅵ B hSBC KHⅱ)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1898年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 克(M.W. Beijerinck)进一步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结果,并将这类感染因子称为病毒 ( Virus)。193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莱(w.M. Stanley)从烟草花叶病灶中分离获得病毒 结晶,后来又证明了结晶中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种成分。只有核酸具有感染疾病和复制 的能力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的一类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 1)个体极,能通过细菌滤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2)专性寄生,没有独立的代谢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繁殖; 3)没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只是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子,且只含单种核酸(DNA或 RNA) 4)繁殖方式是依靠宿主的代谢体系进行“复制”; 5)它对一般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总之,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们在体外具 有生物大分子的特征,只有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 病毒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生物都可感染相应的病毒。通常可根据宿主将病毒分为三大 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或称噬菌体)。已经鉴别的病毒数量正在急剧增加。 从理论上分析,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总数应大大高于一切细胞生物的总数。据文献报道统 计,已经发现的人类病毒有300多种(1984年),脊椎动物病毒有931种(1981年),昆虫 病毒有1671种(1990年),植物病毒有600余种(1983年),真菌病毒有近100种(1982 年),至今已做过电镜观察的噬菌体至少有2850种或株(1987年)。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如果它的宿主是人或对人类有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就 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害:反之,如它的寄生的对象是对人类有害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则会对人类有益。如今,病毒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利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2.5.1.1病毒的形态及构造 1)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其 具体形态和大小。测定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10°m),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 以下,见表2.5.1。图2.5.1较形象地表示了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动物病毒多为球、卵或砖形。最大的是痘病毒( Poxvirus),尺寸为200~350×200~250 大小近似于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枝原体。用姬母萨、荧光染料或镀银等染色方法处 理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最小的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 mouth disease virus), 直径仅10~22mm。相当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血红素蛋白质)。 植物病毒多为杆、丝状,也有球状。较短的杆状病毒如苜蓿花叶病毒( Alfalfa mosaic vIrus),长约58m,较长的杆状病毒如甜菜黄叶病毒( Beet yellow mosaic virus),长约 1,250n。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长300nm,直径15nm。 细菌病毒或称噬菌体( Phage),大多为蝌蚪状,也有微球形或丝状。从形态和核酸结 构上可将噬菌体分为6个群,见表2.5.2 表中所列的T-系噬菌体是研究得最广泛而又较深入的细菌病毒。按照发现的先后次序 编号T-T。后来发现T偶数的噬菌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故统称为偶数噬菌体。它们的 形态都为蝌蚪状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1/16 2.5 非细胞型微生物 2.5.1 病毒(Virus) 十九世纪末,已经分离得到了许多引起传染病的细菌,但对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烟 草花叶病等却一直无法获得其病原细菌。1892 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 кий)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1898 年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 克(M.W.Beijerinck)进一步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结果,并将这类感染因子称为病毒 (Virus)。1935 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莱(W.M.Stanley)从烟草花叶病灶中分离获得病毒 结晶,后来又证明了结晶中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种成分。只有核酸具有感染疾病和复制 的能力。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的一类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 1) 个体极,能通过细菌滤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2) 专性寄生,没有独立的代谢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繁殖; 3) 没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只是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子,且只含单种核酸(DNA 或 RNA); 4) 繁殖方式是依靠宿主的代谢体系进行“复制”; 5) 它对一般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总之,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们在体外具 有生物大分子的特征,只有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 病毒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生物都可感染相应的病毒。通常可根据宿主将病毒分为三大 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或称噬菌体)。已经鉴别的病毒数量正在急剧增加。 从理论上分析,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总数应大大高于一切细胞生物的总数。据文献报道统 计,已经发现的人类病毒有 300 多种(1984 年),脊椎动物病毒有 931 种(1981 年),昆虫 病毒有 1671 种(1990 年),植物病毒有 600 余种(1983 年),真菌病毒有近 100 种(1982 年),至今已做过电镜观察的噬菌体至少有 2850 种或株(1987 年)。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如果它的宿主是人或对人类有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就 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害;反之,如它的寄生的对象是对人类有害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则会对人类有益。如今,病毒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利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2.5.1.1 病毒的形态及构造 1)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其 具体形态和大小。测定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10-9 m),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 100nm 以下,见表 2.5.1。图 2.5.1 较形象地表示了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动物病毒多为球、卵或砖形。最大的是痘病毒(Poxvirus),尺寸为 200~350×200~250 nm,大小近似于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枝原体。用姬母萨、荧光染料或镀银等染色方法处 理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最小的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直径仅 10~22nm。相当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血红素蛋白质)。 植物病毒多为杆、丝状,也有球状。较短的杆状病毒如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长约 58nm,较长的杆状病毒如甜菜黄叶病毒(Beet yellow mosaic virus),长约 1,250nm。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长 300nm,直径 15nm。 细菌病毒或称噬菌体(Phage),大多为蝌蚪状,也有微球形或丝状。从形态和核酸结 构上可将噬菌体分为 6 个群,见表 2.5.2。 表中所列的 T-系噬菌体是研究得最广泛而又较深入的细菌病毒。按照发现的先后次序 编号 T1—T7。后来发现 T 偶数的噬菌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故统称为偶数噬菌体。它们的 形态都为蝌蚪状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表2.5.1病毒的大小 病毒 长×宽或直径(纳米) 动物病毒 痘病毒 家蚕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250~400×40~70 疱疹病毒 100~150 大蚊红色病毒 新城疫病毒 腺病毒 0~90 感病毒 鸡瘟病毒 70~80 家蚕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60 多瘤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27~30 口蹄疫病毒 植物病毒 铃薯Y病毒 750×12 马铃薯X病毒 520×10 烟草花叶病毒 300×15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280×16 萝卜花叶病毒 苜蓿花叶病毒 58×18 马铃薯黄矮病毒 番茄丛矮病毒 芜菁黄花叶病毒 烟草环斑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噬菌体 大肠杆菌噬菌体T、T、T。头部90×60尾部100×20 大肠杆菌噬菌体T 160×10 大肠杆菌噬菌体T3 10×10 大肠杆菌噬菌体T 170×10 大肠杆菌噬菌体Tr 10×10 大肠杆菌噬菌体fd 700×5 大肠杆菌噬菌体f2 疾杆菌噬菌体 头部65~70尾部150 灰色放线菌噬菌体 150×15 分枝杆菌噬菌体 80~90×35160~190×20 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 直径20~ 大肠杆菌噬菌体M 长600~800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2/16 表 2.5.1 病毒的大小 类别 病毒 长× 宽或直径 (纳米 ) 动物病毒 痘病毒 家蚕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 疱疹病毒 大蚊红色病毒 新城疫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 鸡瘟病毒 家蚕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瘤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口蹄疫病毒 200~350×200~250 250~400×40~70 100~150 130 115 70~90 80~85 70~80 60 43 27~30 22 植物病毒 马铃薯 Y 病毒 马铃薯 X 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萝卜花叶病毒 苜蓿花叶病毒 马铃薯黄矮病毒 番茄丛矮病毒 芜菁黄花叶病毒 烟草环斑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750×12 520×10 300×15 280×16 120×25 58×18 110 30 26 26 22 噬菌体 大肠杆菌噬菌体 T2、T4、T6 大肠杆菌噬菌体 T1 大肠杆菌噬菌体 T3 大肠杆菌噬菌体 T5 大肠杆菌噬菌体 T7 大肠杆菌噬菌体 fd 大肠杆菌噬菌体 f2 痢疾杆菌噬菌体 灰色放线菌噬菌体 分枝杆菌噬菌体 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 大肠杆菌噬菌体 M13 头部 90×60 尾部 100×20 40 160×10 45 10×10 65 170×10 45 10×10 700×5 25 头部 65~70 尾部 150×- 50 150×15 80~90×35 160~190×20 直径 20~30 长 600~800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3/16 噬菌体T4 噬菌体M13 ⑩ 烟草花叶病毒 青髓灰质炎病毒 噬菌体f2Ms 大肠杆菌 牛病毒 图2.5.1病毒与细菌大小比较示意图 表2.5.2六群噬菌体的形态及其核酸特征 核酸 描述 例子 结构 大肠杆菌噬菌体|其它噬菌体 双链|蝌蚪形收缩性长尾噬菌体:具|T2、T4、Ts 极毛杆菌属:12S,PB DNA六角头部及可收缩的尾部 芽胞杆菌属:SP50 粘球菌属:MX-1 沙门氏菌属: 双链蝌蚪形非收缩性长尾噬菌体:T 极毛杆菌属:PB-2 DNA|具六角头部及长的无尾鞘的不—多阶段感染|棒状杆菌属:B 能收缩的尾部 一温和噬菌体链霉菌属:K1 3双链蝌蚪形非收缩性短尾噬菌体:T 极毛杆菌属:12B DNA|具六角形头部和短而不能收缩T 土壤杆菌属:PR-1,001 的尾部 芽孢杆菌属:GA/1 沙门氏菌属:P2 单链六角形大顶壳粒噬菌体:有六X174(环状DNA)沙门氏菌属:pR DNA角形头部,六个顶角各有一个s13 较大的壳粒,无尾部 5单链六角形小顶壳粒噬菌体:有六F2 极毛杆菌属:7S,PP7 RNMA角形头部 QB 柄细菌属: 单链丝状噬菌体:无头部、蜿蜒如|Fd 极毛杆菌属 DNA F1 2)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化学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少数较大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和多糖等。脂类中 磷脂占50~60%,其余则为胆固醇。多糖常以糖脂、糖蛋白形式存在 (1)核酸每种病毒只含单一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动物病毒有的是DNA型,有的是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3/16 图 2.5.1 病毒与细菌大小比较示意图 表 2.5.2 六群噬菌体的形态及其核酸特征 群 核酸 结构 描述 例子 大肠杆菌噬菌体 其它噬菌体 1 双 链 DNA 蝌蚪形收缩性长尾噬菌体:具 六角头部及可收缩的尾部 T2、T4、T6 极毛杆菌属:12S,PB-1 芽胞杆菌属:SP50 粘球菌属:MX-1 沙门氏菌属:66t 2 双 链 DNA 蝌蚪形非收缩性长尾噬菌体: 具六角头部及长的无尾鞘的不 能收缩的尾部 T1 T5——多阶段感染 λ—温和噬菌体 极毛杆菌属:PB-2 棒状杆菌属:B 链霉菌属:K1 3 双 链 DNA 蝌蚪形非收缩性短尾噬菌体: 具六角形头部和短而不能收缩 的尾部 T3、 T7 极毛杆菌属:12B 土壤杆菌属:PR-1,001 芽孢杆菌属:GA/1 沙门氏菌属:P22 4 单 链 DNA 六角形大顶壳粒噬菌体:有六 角形头部,六个顶角各有一个 较大的壳粒,无尾部 ΦX174(环状 DNA) S13 沙门氏菌属:ΦR 5 单 链 RNA 六角形小顶壳粒噬菌体:有六 角形头部 F2 Qβ MS2 极毛杆菌属:7S,PP7 柄细菌属: 6 单 链 DNA 丝状噬菌体:无头部、 蜿蜒如 丝, Fd F1 M13 极毛杆菌属 2) 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化学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少数较大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和多糖等。脂类中 磷脂占 50~60%,其余则为胆固醇。多糖常以糖脂、糖蛋白形式存在。 (1)核酸 每种病毒只含单一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动物病毒有的是 DNA 型,有的是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RNA 型: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属RNA型,少数为DNA型;噬菌体多数为DNA型,少数为RNA型 核酸有双链的和单链的。 含DNA「双链 (double stranded)…牛痘病毒 动物病毒 单链( single stranded)…小鼠细小病毒 含RNA双链 …呼肠弧病毒 单链 脊髓灰质炎病毒 植物病毒含RNA 双链 …水稻矮缩病毒 (大多含RNA) 烟草花叶病毒 含DNA 链 花椰菜花叶病毒 双链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细菌病毒 单链 …大肠杆菌ΦX174,M13 含RNA 单链 …大肠杆菌f2噬菌体(5群) 大多数DMA病毒含开放式双链DNA,有的病毒则含开放或闭合单链DNA,还有些含闭合双 链DNA或其中一链中断的开放式双链DNA:绝大多数RM病毒含开放式单链RNA。不同的病 毒不仅核酸类型不同,而且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流感病毒的核酸仅占1%,烟草花叶病 毒的核酸则占5%,而另一些病毒,如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的核酸含量高达50%以上 每个病毒的核酸含量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有关。一个复杂的病毒往往需要更多的核酸 (即更多的基因)。除极个别外,每个病毒粒子只含有一分子的核酸。对某种病毒来说,核 酸的长度是一定的,由100~250,000个核苷酸组成。最小的病毒少于10个基因,最大的病 毒有几百个基因。 被膜 衣壳粒 核衣壳 衣壳粒 核髓 核髓 衣壳 d(整个外层) 图2.52两类病毒粒子的结构模式图1.裸露病毒粒子;2有被膜的病毒粒子 衣壳粒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病毒粒子表现出不同的构型和形状 (2)蛋白质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用于构成病毒的外壳,以保护病毒的核酸。 病毒蛋白质外壳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有特异亲和力,能促 进病毒粒子的吸附。病毒的蛋白质还决定其抗原性,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比较简 单的植物病毒大都只含有一种蛋白质,其它病毒均含一种以上的蛋白质。一些病毒除含有 结构蛋白质外,还含有少量的酶,如噬菌体的溶菌酶、核酸合成酶等。 3)病毒的结构 许多病毒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蛋白组成的亚单位)一一衣壳 粒( Capsomere)。它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粒以对称的方式, 有规律地排列,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 Capsid)。衣壳中包含病毒的核酸,即核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4/16 RNA 型;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属 RNA 型,少数为 DNA 型;噬菌体多数为 DNA 型,少数为 RNA 型。 核酸有双链的和单链的。 大多数 DNA 病毒含开放式双链 DNA,有的病毒则含开放或闭合单链 DNA,还有些含闭合双 链 DNA 或其中一链中断的开放式双链 DNA;绝大多数 RNA 病毒含开放式单链 RNA。不同的病 毒不仅核酸类型不同,而且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流感病毒的核酸仅占 1%,烟草花叶病 毒的核酸则占 5%,而另一些病毒,如大肠杆菌 T 系偶数噬菌体的核酸含量高达 50%以上。 每个病毒的核酸含量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有关。一个复杂的病毒往往需要更多的核酸 (即更多的基因)。除极个别外,每个病毒粒子只含有一分子的核酸。对某种病毒来说,核 酸的长度是一定的,由 100250,000 个核苷酸组成。最小的病毒少于 10 个基因,最大的病 毒有几百个基因。 图 2.5.2 两类病毒粒子的结构模式图 1.裸露病毒粒子;2.有被膜的病毒粒子 衣壳粒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病毒粒子表现出不同的构型和形状 (2)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用于构成病毒的外壳,以保护病毒的核酸。 病毒蛋白质外壳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有特异亲和力,能促 进病毒粒子的吸附。病毒的蛋白质还决定其抗原性,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比较简 单的植物病毒大都只含有一种蛋白质,其它病毒均含一种以上的蛋白质。一些病毒除含有 结构蛋白质外,还含有少量的酶,如噬菌体的溶菌酶、核酸合成酶等。 3) 病毒的结构 许多病毒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蛋白组成的亚单位)——衣壳 粒(Capsomere)。它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粒以对称的方式, 有规律地排列,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Capsid)。衣壳中包含病毒的核酸,即核 含 DNA 双链(double stranded) … 牛痘病毒 动物病毒 单链(single stranded) … 小鼠细小病毒 含 RNA 双链 …呼肠弧病毒 单链 …脊髓灰质炎病毒 植物病毒 含 RNA 双链 …水稻矮缩病毒 (大多含 RNA) 单链 …烟草花叶病毒 含 DNA 双链 …花椰菜花叶病毒 含 DNA 双链 …大肠杆菌 T 系噬菌体 细菌病毒 单链 …大肠杆菌X174,M13 含 RNA 单链 …大肠杆菌 f2 噬菌体(5 群)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髓。核髓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有的病毒的核衣壳裸露,有的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被膜 ( Envelope)包围。完整的、具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粒子( Virion),见图2.5.2。 (1)二十面体病毒粒子衣壳粒沿着三根互相垂直的轴对称排列,形成二十面体。每个面是 等边三角形,有三十条边和十二个顶角,见图2.5.3。腺病毒( Adenovirus)的衣壳是个典型 的二十面体。共由252个球形的衣壳粒排列成一个有二十个面的对称体,其中240个衣壳 粒是空心的。每个衣壳粒由多肽构成六边形,各个衣壳粒与六个衣壳粒相邻。位于二十面 体顶角的十二个衣壳粒是由多肽构成的空心的五边形,各自与五个衣壳粒相邻。图2.5.4 为腺病毒的电镜图片: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多瘤病毒( Polyomavirus)和疱疹病 毒粒子( Herpesvirus)分别由36、42(或72)和162个衣壳粒对称排列构成各自的二十面 体。噬菌体ΦⅪ174只有12个衣壳粒,也属于此类型。 2 图2.5.3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结构示意图 1.二十面体的几何对称轴。a.五重对称轴;b.三重对称轴;c.双重对称轴:2.腺病毒粒 子,示252个衣壳粒中,有12个衣壳粒(五邻体X)位于顶角上,被五个相邻的衣壳粒 围绕着,形成五角形聚集,另有240个衣壳粒(六邻体Y),位于边上或表面上,有六个 相邻的衣壳粒围绕着,形成六角形聚集;3.疱疹病毒;4.多瘤病毒 图2.5.4腺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X174,000 (2)螺旋体病毒粒子这些病毒呈杆状或丝状。它们的衣壳似中空柱,衣壳粒与核酸呈螺 旋对称排列。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其螺旋结构,内含核酸。如烟草花叶病毒的衣壳粒螺旋排 列呈杆状,RNA位于衣壳内螺旋状沟中。病毒粒子全长300nm,直径15m,由2,130个衣壳 粒组成130个螺旋。每一圈螺旋有16/3个衣壳粒,每49个衣壳粒组成三圈螺旋,螺距2.3nma RNA螺旋的直径为8m,整个结构中心是一个直径为4m的开放孔洞,见图2.5.5。每个衣 壳粒的分子量为17,400Da,RNA的分子量为2.06×10Da。整个病毒粒子的分子量用物理 化学方法测得39~40×10°Da己知RMA占5~6%,所以蛋白质衣壳的分子量为37~38×10°Da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5/16 髓。核髓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有的病毒的核衣壳裸露,有的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被膜 (Envelope)包围。完整的、具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粒子(Virion),见图 2.5.2。 (1)二十面体病毒粒子衣壳粒沿着三根互相垂直的轴对称排列,形成二十面体。每个面是 等边三角形,有三十条边和十二个顶角,见图 2.5.3。腺病毒(Adenovirus)的衣壳是个典型 的二十面体。共由 252 个球形的衣壳粒排列成一个有二十个面的对称体,其中 240 个衣壳 粒是空心的。每个衣壳粒由多肽构成六边形,各个衣壳粒与六个衣壳粒相邻。位于二十面 体顶角的十二个衣壳粒是由多肽构成的空心的五边形,各自与五个衣壳粒相邻。图 2.5.4 为腺病毒的电镜图片;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和疱疹病 毒粒子(Herpesvirus)分别由 36、42(或 72)和 162 个衣壳粒对称排列构成各自的二十面 体。噬菌体X174 只有 12 个衣壳粒,也属于此类型。 图 2.5.3 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结构示意图 1. 二十面体的几何对称轴。a. 五重对称轴;b.三重对称轴;c.双重对称轴; 2.腺病毒粒 子,示 252 个衣壳粒中,有 12 个衣壳粒(五邻体 X)位于顶角上,被五个相邻的衣壳粒 围绕着,形成五角形聚集,另有 240 个衣壳粒(六邻体 Y),位于边上或表面上,有六个 相邻的衣壳粒围绕着,形成六角形聚集;3.疱疹病毒;4.多瘤病毒 图 2.5.4 腺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X174,000) (2)螺旋体病毒粒子 这些病毒呈杆状或丝状。它们的衣壳似中空柱,衣壳粒与核酸呈螺 旋对称排列。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其螺旋结构,内含核酸。如烟草花叶病毒的衣壳粒螺旋排 列呈杆状,RNA 位于衣壳内螺旋状沟中。病毒粒子全长 300nm,直径 15nm,由 2,130 个衣壳 粒组成 130 个螺旋。每一圈螺旋有 161 /3 个衣壳粒,每 49 个衣壳粒组成三圈螺旋,螺距 2.3nm。 RNA 螺旋的直径为 8nm,整个结构中心是一个直径为 4nm 的开放孔洞,见图 2.5.5。每个衣 壳粒的分子量为 17,400 Da,RNA 的分子量为 2.06×106 Da。整个病毒粒子的分子量用物理 化学方法测得 3940×106 Da。已知 RNA 占 56%,所以蛋白质衣壳的分子量为 3738×106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