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I卷(选择题共28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膏腴(yu) 蓼蓝(lido) 氓隶(meng)度长絜大(xi白)锲 而不舍(qie) B.棱角(leng)贬谪(zhe)供养(gong)中绳( zhong)一夫作 难(nan) C.跬(gui)步鞭笞(ch) 藩篱(fan) 贻笑大方(y1) 弃 甲曳兵(ye) D.逡巡(qun) 饿殍(pio)刀削面(xue)亡矢遗镞(cu)六艺 经传( zhu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 叩关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沧海一栗 B、迁徙 须臾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鸡豚狗彘 C、锋镝 堕落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青出于蓝 D、谪戍 孝悌术业专功 人才汇萃席卷天下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 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只是)不百步耳 以致(到达) 天下之士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 游水)也 C、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做状语)取汉中 D、合从(通“纵”)缔交 嬴粮而景(通 “影”)从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履至 尊而制六合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却匈奴七百 余里 6.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士不敢弯弓 而报怨 7.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浙江省象山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8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2 分 共 2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膏腴(yú) 蓼蓝(liáo) 氓隶(méng) 度长絜大(xié) 锲 而不舍(qiè) B.棱角(léng) 贬谪(zhé) 供养(gōng) 中绳(zhòng) 一夫作 难(nàn) C.跬(guǐ)步 鞭笞(chī) 藩篱(fān) 贻笑大方(yí) 弃 甲曳兵(yè) D.逡巡(qūn) 饿殍(piǎo)刀削面(xuē) 亡矢遗镞(cù) 六艺 经传(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沧海一栗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鸡豚狗彘 C、锋镝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青出于蓝 D、谪戍 孝悌 术业专功 人才汇萃 席卷天下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 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直(只是)不百步耳 以致(到达) 天下之士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 游水)也 C、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做状语)取汉中 D、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 “影”)从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履至 尊而制六合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却匈奴七百 余里 6.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士不敢弯弓 而报怨 7.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 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编成。《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四书”之 B、荀子名况,字唧,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故又称孙卿。春秋末期赵国人,著 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 C、贾谊的《过秦论》开中国史论的先河,在西汉一代政论中是压卷之作。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昌黎。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 唐古文运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 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 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 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 博引,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 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过去他身体长期不好,多次住院,曾经一度休学,现在能每天坚持按时到校 学习,就已经很不错了。 C.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 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过程。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 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 耻质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 ,譬如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 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 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8分,共14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 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 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
A、《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 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编成。《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四书”之一。 B、荀子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故又称孙卿。春秋末期赵国人,著 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C、贾谊的《过秦论》开中国史论的先河,在西汉一代政论中是压卷之作。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昌黎。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 唐古文运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 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 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 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 博引,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 12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名男运动员和 16 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 过去他身体长期不好,多次住院,曾经一度休学,现在能每天坚持按时到校 学习,就已经很不错了。 C.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 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过程。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 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 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 质; ,譬如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 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 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 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22 分) (一)文言文(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翻译 8 分,共 14 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 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 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 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
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 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 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 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 D.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 13.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1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 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 廉洁自律,一心为民 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 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 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 理东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2分) 1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四、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基础题4分,发展题4分)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 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 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 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 D.臣愚, 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 13.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1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 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 廉洁自侓,一心为民. 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 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 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 理东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2 分) 1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8 分) (1)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4 分) (2)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分) 四、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基础题 4 分,发展题 4 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 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 分)
(2)最后两句诗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7、课文原文填空:(共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 学》)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 秦论》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师者, (6)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共18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 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 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 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 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 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 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 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 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 人掮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 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 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 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 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 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 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 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2)最后两句诗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17、课文原文填空:(共 8 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 学》)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 秦论》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共 18 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 1994 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 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 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 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 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 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 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 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 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 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 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 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 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 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 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 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 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 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 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 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 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 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 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 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 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 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 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 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 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 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 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仲忡地, 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 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 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 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 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 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 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 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 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8.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 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 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 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 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 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9.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 简要说明。(4分)
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 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 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 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 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 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 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 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 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 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 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 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 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 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 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 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 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 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 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 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 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 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 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 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8 . 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 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 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 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 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 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 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9. 童年的一次 失手,成了“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 简要说明。(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