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赵向锋 试卷说明: 1、本试题分为Ⅰ、II两卷。其中1~6题、13~16题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 上:其余试题均在答题纸上完成 2、必考题必须全部完成。选考题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任选一题 作答即可 3、全卷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 第I卷(共55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 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 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字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 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 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在 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 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 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 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 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竞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
陕西宝鸡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赵向锋 试卷说明: 1、本试题分为 I、II 两卷。其中 1~6 题、13~16 题的答案要按照 A、B 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 上;其余试题均在答题纸上完成。 2、必考题必须全部完成。选考题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任选一题 作答即可。 3、全卷共六大题 18 小题,满分 120 分,120 分钟完卷。 第 I 卷(共 55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 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 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字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 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 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在 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 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 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 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 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 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 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 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 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 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 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 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不定。就这 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1.以下论述不符合甲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更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 2.以下论述符合乙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中《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整首诗看,诗中的“僧”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甲乙两文对“推敲”故事的分析评判有异有同,以下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 乙文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分明。 B.甲文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乙文看法基本相同 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甲文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乙文从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甲乙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甲文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 所讥讽,乙文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古代诗文阅读(31分)
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 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 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 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 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 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 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 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不定。就这 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1.以下论述不符合甲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3 分)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更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 2.以下论述符合乙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3 分)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中《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整首诗看,诗中的“僧”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甲乙两文对“推敲”故事的分析评判有异有同,以下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文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 乙文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分明。 B.甲文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乙文看法基本相同, 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甲文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乙文从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甲乙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甲文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 所讥讽,乙文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士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 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宠命优渥宠:恩荣 B.听臣微志听:听信 C.日薄西山薄:迫近 D.更相为命更:交互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B.①与③相同C.②与③相同D①②③都不同 6.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皇天厚土实所共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九日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 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宠命优渥 宠:恩荣 B. 听臣微志 听:听信 C. 日薄西山 薄:迫近 D. 更相为命 更:交互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 ①与②相同 B. ①与③相同 C. 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都不同 6. 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7. 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皇天厚土实所共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①竹叶:竹叶青酒 8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 9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⑤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乙选考题 (在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 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嘗,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 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 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 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 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拔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 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我还是大刺刺的围我看这贼配军满 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
①竹叶:竹叶青酒。 8.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 分) 9.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③ ,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⑤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 (在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 分)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 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 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 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 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 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 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 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
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 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 微。”差拔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拔哥哥 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拔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腮想是高太尉 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 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 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 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 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拔拿了银子并书, 窝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喘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拔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 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 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 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 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 打。”差拔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 拔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拔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 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
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 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 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 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 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 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 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 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 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 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 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 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 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 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 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 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 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