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盖失强援() 1今言“华’为“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弊在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或曰:“六国 或未易量() 以地事秦,犹抱薪敕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结合作业本完成对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的讲评 《阿房宫赋》教案 【课前导学】 l、请同学对文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点做预习 2、熟读课文 3、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 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 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 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杜牧 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 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 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 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一一引者) 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 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 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搞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 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 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 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009 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6 2、结合作业本完成对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的讲评。 《阿房宫赋》教案 【课前导学】 1、 请同学对文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点做预习。 2、 熟读课文 3、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 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 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 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杜牧 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 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 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 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 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 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 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 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 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 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堂讲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邇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 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知识点 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搞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 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情境体验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 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 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 “杜樊川”。 *赶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 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 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009 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7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堂讲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 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难点 1、 文言文知识点 2、 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 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情境体验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 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 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 “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 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 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