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苏教版必修二写作专题一训练指导 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最新编写 【名人名语】 “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 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 叶圣陶 【生活鸿爪】 ☆秀才的文章和他老婆的包子 听过一个笑话:从前有个秀才,写文章总是详略不当。一次,他写一篇卖驴的启 事,写了几千字,还没有见一个“驴”字。晚上回家,他老婆蒸了个大包子给秀 才吃,咬了几口,不见一点馅儿。再咬一口,馅儿又咬过了。秀才很生气,斥责 老婆,老婆说,你写的文章就是这样啊。这就叫详略不当 ☆《墨子》中的一则故事 学生问墨子:一个人话多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得多有什么益处呢?就 像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啼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去注意它。可是报晓 的雄鸡,在清晨嘹亮地叫几声,大家听到鸡鸣声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很注意 它。所以话要说得恰当,要讲在要害处。墨子的这番话对我们的写作同样有启发, 那就是: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处理好详略关系。 ★文章应像五花肉 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每篇作文中都能做到详略得当,因此,一位老师在课堂 上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有一位同学话语很多,在写人作文中为了描述爸爸的性格,写了三件事 情,每件事情都写了四百多字。结果一篇文章下来超过了一千多字。可有一位同 学平时积累不多,写作文也是难题,在写爸爸性格时候也写了三件事情,但每件 事情只写了五十字,因此一篇文章下来还没有三百字 第一位同学写的三件事情就像是一盘肥肉,让读者看完之后像是吃下 了肥肉那么油腻,而第二位同学写的三件事情就像是一盘没有油分的、干巴巴的 瘦肉,吃起来涩涩的,没有香味。只有五花肉最好吃,又肥又瘦,肥瘦相间,既 不油腻又不干涩,非常好吃!同学们明白作文中详略得当的问题就像生活中的肥 肉和瘦肉的区别,如果在作文中注意了详略得当,那么作文也像一盘香喷喷的五 花肉一样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十分诱人! 【写法指津】 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 思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渴望思想的中国,呼唤创新的中国。没有思想就 没有创新,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因此,只有学会思 考,才能善于发现;只有勇于思考,才能不断创新。今天这节课,我希望每位同 学能充分利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一个大脑进行思考(打出罗丹《思想者》塑像), 来做好我们作文的思路拓展训练,开启我们高中生涯的创新思维培养征程。 创设情境: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一善换角度: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 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 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 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训练目的]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
第五讲: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苏教版必修二写作专题一训练指导 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 最新编写 【名人名语】 “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 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 ——叶圣陶 【生活鸿爪】 ☆秀才的文章和他老婆的包子 听过一个笑话:从前有个秀才,写文章总是详略不当。一次,他写一篇卖驴的启 事,写了几千字,还没有见一个“驴”字。晚上回家,他老婆蒸了个大包子给秀 才吃,咬了几口,不见一点馅儿。再咬一口,馅儿又咬过了。秀才很生气,斥责 老婆,老婆说,你写的文章就是这样啊。这就叫详略不当。 ☆《墨子》中的一则故事 学生问墨子:一个人话多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得多有什么益处呢?就 像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啼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去注意它。可是报晓 的雄鸡,在清晨嘹亮地叫几声,大家听到鸡鸣声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很注意 它。所以话要说得恰当,要讲在要害处。墨子的这番话对我们的写作同样有启发, 那就是: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处理好详略关系。 ☆文章应像五花肉 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每篇作文中都能做到详略得当,因此,一位老师在课堂 上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有一位同学话语很多,在写人作文中为了描述爸爸的性格,写了三件事 情,每件事情都写了四百多字。结果一篇文章下来超过了一千多字。可有一位同 学平时积累不多,写作文也是难题,在写爸爸性格时候也写了三件事情,但每件 事情只写了五十字,因此一篇文章下来还没有三百字。 第一位同学写的三件事情就像是一盘肥肉,让读者看完之后像是吃下 了肥肉那么油腻,而第二位同学写的三件事情就像是一盘没有油分的、干巴巴的 瘦肉,吃起来涩涩的,没有香味。只有五花肉最好吃,又肥又瘦,肥瘦相间,既 不油腻又不干涩,非常好吃!同学们明白作文中详略得当的问题就像生活中的肥 肉和瘦肉的区别,如果在作文中注意了详略得当,那么作文也像一盘香喷喷的五 花肉一样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十分诱人! 【写法指津】 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 思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渴望思想的中国,呼唤创新的中国。没有思想就 没有创新,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因此,只有学会思 考,才能善于发现;只有勇于思考,才能不断创新。今天这节课,我希望每位同 学能充分利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一个大脑进行思考(打出罗丹《思想者》塑像), 来做好我们作文的思路拓展训练,开启我们高中生涯的创新思维培养征程。 创设情境: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一善换角度: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 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 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 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训练目的]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条理清楚当然要讲究语言得体和恰当地 运用记叙的顺序。可是,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语言是很棒的,所运用记 叙的顺序也有利于表达主题,但读完文章之后还是给人一种懵懵懂懂的感觉。为 什么呢?这可能是文章不讲究记叙的详略,详略不得当,文章主题的表达就失之 偏颇,给人满头雾水的感觉。使作文详略得当,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 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 略写 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 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 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 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 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 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五、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 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 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 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 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 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 如其分,恰到好处。 详略得当的重要性是什么? 1.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生动感人。更好地突出文章 的中心思想。 2文章如果不注意分清主次,不分详略。那样会出现内容不集中,中心不明确的 毛病,整个文章成了流水账。 详略得当的方法是什么?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 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 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 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 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 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 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条理清楚当然要讲究语言得体和恰当地 运用记叙的顺序。可是,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语言是很棒的,所运用记 叙的顺序也有利于表达主题,但读完文章之后还是给人一种懵懵懂懂的感觉。为 什么呢?这可能是文章不讲究记叙的详略,详略不得当,文章主题的表达就失之 偏颇,给人满头雾水的感觉。使作文详略得当,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 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 略写。 二、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三、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 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 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 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 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 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五、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 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 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 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 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 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 如其分,恰到好处。 详略得当的重要性是什么? ⒈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生动感人。更好地突出文章 的中心思想。 ⒉文章如果不注意分清主次,不分详略。那样会出现内容不集中,中心不明确的 毛病,整个文章成了流水账。 详略得当的方法是什么? ⒈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 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 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 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⒉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 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 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 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
3要选作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要 详写。必要的交代、说明、过渡等跟突出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要写得少,写得疏, 写得简略,要轻描淡写,但不能不写。 4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 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 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 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 而发生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就该写略写。有些文章采用总叙 分叙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总叙应详写,其他的方面就应略写。议论文以论理为 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理宣扬某种主张,所以,议论部分应详写。 高中记叙文的”三味 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 了。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 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 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档次?说来标准也 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结合自己 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谈高中记叙文应具备的"三味"吧。 其一,“哲理味”。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 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 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 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 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 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 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 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 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 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 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 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 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 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 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 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 步步走向后退。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 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 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 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晢理意味 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⒊要选作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要 详写。必要的交代、说明、过渡等跟突出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要写得少,写得疏, 写得简略,要轻描淡写,但不能不写。 ⒋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 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 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 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 而发生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就该写略写。有些文章采用总叙, 分叙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总叙应详写,其他的方面就应略写。议论文以论理为 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理宣扬某种主张,所以,议论部分应详写。 高中记叙文的"三味" 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 了。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 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 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档次?说来标准也 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结合自己 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谈高中记叙文应具备的"三味"吧。 其一,“哲理味”。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 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 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 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 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 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 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 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 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 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 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 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⒈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⒉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 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⒊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 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⒋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⒌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 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 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 一步步走向后退。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 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 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 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 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其二,″散文味″。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 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 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 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 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 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 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 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 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 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其三,“小说味”。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 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 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 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 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 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 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 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 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 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 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 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 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 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高中记叙文若做 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 乘之作。资料七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1.记叙文选材的原则要想写好文章,选材是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材料,靠积累。要积累,靠观察,靠收集。占有材料,途经一般有三 (1)从生活中汲取。沸腾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作文就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2)从书籍中收集积累。人不能事事经历,书籍为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 了又一渠道。 (3)整合生活素材,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借假设推理而生发岀新的材料。如果说中 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 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 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 材料呢? 材料要真实。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 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 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 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 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 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
其二,"散文味"。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 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 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 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 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 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 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 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 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 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其三,“小说味”。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 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 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 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 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 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 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 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 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 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 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 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 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 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高中记叙文若做 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 乘之作。资料七了解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⒈记叙文选材的原则要想写好文章,选材是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材料,靠积累。要积累,靠观察,靠收集。占有材料,途经一般有三: ⑴从生活中汲取。沸腾 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作文就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⑵从书籍中收集积累。人不能事事经历,书籍为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 提供 了又一渠道。 ⑶整合生活素材,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借假设推理而生发出新的材料。如果说中 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 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 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 材料呢? 一、材料要真实。材料要真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 问《论诗三十首》)意在告诉我们,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 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这个真实,可 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是耳闻目睹(自己 作为旁观者)。尤其要选取真实的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记叙文是通过具体、 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
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 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 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 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 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 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 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 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 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 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 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 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典型事例的安排应 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化 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 要注意技巧。 三、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 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 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 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 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 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 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 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 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 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 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 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 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 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 以割舍。 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 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 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 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 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 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 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材料要典型。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 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 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 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 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 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 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 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 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 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 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典型事例的安排应 注意以下几点: ⒈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化。 ⒉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⒊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 例也 要注意技巧。 三、材料要新颖。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 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 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 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 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新鲜事 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 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 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 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材料要切题。 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 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 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 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 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 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 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 以割舍。 记叙文组材的方法: ⒈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 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 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 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⑴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 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⑵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 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⑶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