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一、二专题语文测试卷 、选择题(3×6=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甲胄zhou 坍圮pi 蝉蜕tui 亘古不变geng B.恪守ke 隽永jn 猝然cu 捋着胡须l C.缅怀man 窗槛jian 邂逅hou 摇曳生姿ye D.粗犷 guang 攫住jue 炽烈zhi 狙击手j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B.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室息、被残害。 C.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荡而起。 D.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对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大约六十开外。 B.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播散着满园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C.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倒下来。 D.他们盛怒之下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 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 么相干 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下列各句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写出了地坛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地坛不仅 是自己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自己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B.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结尾时出现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合乎情理的情节,这种结尾常 常使主人公的心理或命运陡然逆转,从而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令人掩卷深思。 C.《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小鸟顽强的生命 力,表达了英国作家劳伦斯对生死的思考和一种强烈的对生命神奇的好奇心 D.“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原指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这里暗示纳 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6.下列各句中对文学常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B.《鸟啼》的作者劳伦斯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虹》等 C.《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 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还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D.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
1 必修二一、二专题语文测试卷 一、选择题(3×6=1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甲胄.zhoù 坍圮.pǐ 蝉蜕.tuì 亘.古不变 gèng B.恪.守 kè 隽.永 jùn 猝.然 cù 捋.着胡须 lǚ C.缅.怀 miǎn 窗槛.jiàn 邂逅.hòu 摇曳.生姿 yè D.粗犷.guǎng 攫.住 jué 炽.烈 zhì 狙.击手 j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B.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 C.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荡而起。 D.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对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大约六十开外。 B.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播散着满园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C.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倒下来。 D.他们盛怒之下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 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 什么相干?” 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下列各句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写出了地坛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地坛不仅 是自己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自己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B.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结尾时出现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合乎情理的情节,这种结尾常 常使主人公的心理或命运陡然逆转,从而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令人掩卷深思。 C.《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小鸟顽强的生命 力,表达了英国作家劳伦斯对生死的思考和一种强烈的对生命神奇的好奇心。 D.“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原指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这里暗示纳 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6.下列各句中对文学常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B.《鸟啼》的作者劳伦斯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虹》等。 C.《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 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还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D.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
尔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12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7.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6分) 8.本诗通过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8分)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 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日:我 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 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 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 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 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日:“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 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肥水之战》) 注释]①陈∶列阵。②蹙(cu):紧压。③蔑:无,没有。④蹈藉∶践踏,堆积。⑤摄:收 取。⑥户限:门槛。⑦屐齿之折:因为步伐失态而把木屐底下防滑的横木碰断了
2 尔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 7-8 题。(12 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7.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6 分) 8.本诗通过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 题(28 分) 秦兵逼肥水而陈① ,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 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 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② 而杀之, 蔑③ 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 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 大败,自相蹈藉④ 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 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⑤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 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⑥ ,不觉屐齿之折⑦。 (选自《肥水之战》) [注释] ①陈:列阵。 ②蹙(cù):紧压。 ③蔑:无,没有。 ④蹈藉:践踏,堆积。⑤摄:收 取。 ⑥户限:门槛。 ⑦屐齿之折:因为步伐失态而把木屐底下防滑的横木碰断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8分) ①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②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③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引走草徐 ④客问之,徐答曰 11.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②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12.请分条概述晋军以弱胜强取得胜利的过程。(3分) 13.细小的事情能刻画人物性格。(6分) ①选文第二段表现了谢安什么样的性格? ②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四、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21题(38分) 寂寞红柳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 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仼何生命 迹象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岀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 枯槁的树千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岀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 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 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 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 ξ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 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3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8 分) ①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引: ②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走: ③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草: ④客问之,徐答曰 徐: 11.翻译下列句子(8 分) ①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②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12.请分条概述晋军以弱胜强取得胜利的过程。(3 分) 13.细小的事情能刻画人物性格。(6 分) ①选文第二段表现了谢安什么样的性格? ②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四、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14-21 题(38 分) 寂寞红柳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 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 迹象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 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 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 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 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 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 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 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 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夭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 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岀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岀柳枝 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 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 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匕为奷, 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 种颜色和性格。 14.本文写的是红柳,第①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6分 15.文中第③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 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6分) ①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②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16.第⑤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6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胭脂痕”“素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 柳坚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B.作者浓笔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 的阳刚精神。 C.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淡泊的精神境 界 D.作品中红柳,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中 的梅花,塑造的是具有同一种精神的艺术形象 E.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 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第二次冒险
4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 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 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 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 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 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 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 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 种颜色和性格。 14.本文写的是红柳,第①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6 分) 15.文中第③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 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6 分) ①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②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16.第⑤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6 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 ) A.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胭脂痕”“素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 柳坚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B.作者浓笔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 的阳刚精神。 C.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淡泊的精神境 界。 D.作品中红柳,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中 的梅花,塑造的是具有同一种精神的艺术形象。 E.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 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 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徳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 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 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 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 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 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个大碗橱里,“砰″的一 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 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闫棚屋 里,把门闩上了 这间棚屋,有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奔向树林。 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吵嚷声。他 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5 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 1944 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 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 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 ...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 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 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 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 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 声关上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 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 里,把门闩上了。 这间棚屋,有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奔向树林。 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吵嚷声。他 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