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专题检测(一)~(二) “新闻阅读”专题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一—《中国老龄 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 慢性病患病率高。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 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 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首 先,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其次, 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 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再次,农村老年人留守现 象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人 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和失独(丧失独生子女)老年人越 来越多。我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商业 保险应先行先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提及这个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 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例如,6层甚至更髙的楼房没有电梯,过街天桥、地铁 上下不便,红绿灯变化太快致使老年人过街面临危险。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的理念 (选自叶紫《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有删改) 材料二: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 显示,家庭幸福感髙人群的特征包括: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 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方面,年龄更长的人幸福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多种因 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 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于是,不少人担心老龄化会 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就此论点,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人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原新教授表示,客观讲,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现象,不能说是人口危机,也 不可能成为人口危机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现象能否成为社会危机,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合理完善 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为老服务体系很关键。 原新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所以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 按照现在人口发展的规律,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 社会。 在社会高度关切民生问题的当下,对于老龄化问题是民生问题这一说法,原新教 授表示了质疑。他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民生问题。因 为经济问题的核心是要“做蛋糕”,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的国力,根本要求是要把经济“蛋糕”做大。而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公平 公正地“分蛋糕”,根本要求是分配蛋糕的“量器”一定要公正。 (选自《专家:人口老龄化不等于人口危机》,有删改)
“新闻阅读”专题检测(一)~(二) “新闻阅读”专题检测(一)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3 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老龄 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 慢性病患病率高。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 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 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首 先,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 年全国约有 2 300 万人。其次, 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 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再次,农村老年人留守现 象突出,2012 年约有 5 000 万人。 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和失独(丧失独生子女)老年人越 来越多。我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商业 保险应先行先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提及这个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 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例如,6 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没有电梯,过街天桥、地铁 上下不便,红绿灯变化太快致使老年人过街面临危险。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的理念。 (选自叶紫《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有删改) 材料二:最近发布的《2015 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 显示,家庭幸福感高人群的特征包括: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 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一方面,年龄更长的人幸福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多种因 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 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于是,不少人担心老龄化会 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就此论点,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人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原新教授表示,客观讲,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现象,不能说是人口危机,也 不可能成为人口危机。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现象能否成为社会危机,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合理完善 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为老服务体系很关键。 原新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所以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 按照现在人口发展的规律,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 社会。 在社会高度关切民生问题的当下,对于老龄化问题是民生问题这一说法,原新教 授表示了质疑。他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民生问题。因 为经济问题的核心是要“做蛋糕”,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的国力,根本要求是要把经济“蛋糕”做大。而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公平、 公正地“分蛋糕”,根本要求是分配蛋糕的“量器”一定要公正。 (选自《专家:人口老龄化不等于人口危机》,有删改)
材料三: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理论研究和率先 出现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 复杂而深刻,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应对人口老 龄化是世界性难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 老龄化状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如何养老正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 老人去养老院的做法。而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也是人们不愿去养老院的 原因 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 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 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 记者在调査中也发现,四十岁左右、中等收入的人群,大多愿意未来选择条件相 对较好的养老院集体养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 越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受到市场欢迎 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 段“寒冬 首先是养老观念尚需要扭转和培养,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舍得重金养老。 其次是社会兴建养老机构遭遇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 发展。 (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 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 展状况的蓝皮书,材料一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我国老年人面对的诸多困难和 问题。 B.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家庭幸福感高的人群特征以及原新教授有关中国人 口老龄化不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的观点等 C.原新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 变化,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稳定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点, 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 D.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 是世界性难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 要体现在负面影响上 解析:选BA项,“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问题”不全面,材料一还介 绍了有关中国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C项,“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 点,回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 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社会”。D项,“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负面影响 上”错误,原文说的是“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理论研究和率先 出现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 复杂而深刻,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应对人口老 龄化是世界性难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 或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 老龄化状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如何养老正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 老人去养老院的做法。而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也是人们不愿去养老院的 原因。 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 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 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四十岁左右、中等收入的人群,大多愿意未来选择条件相 对较好的养老院集体养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65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 越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受到市场欢迎。 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 一段“寒冬”。 首先是养老观念尚需要扭转和培养,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舍得重金养老。 其次是社会兴建养老机构遭遇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 发展。 (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 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 展状况的蓝皮书,材料一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我国老年人面对的诸多困难和 问题。 B.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家庭幸福感高的人群特征以及原新教授有关中国人 口老龄化不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的观点等。 C.原新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 变化,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稳定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点,回 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 D.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 是世界性难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 要体现在负面影响上。 解析:选 B A 项,“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问题”不全面,材料一还介 绍了有关中国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C 项,“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 点,回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 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社会”。D 项,“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负面影响 上”错误,原文说的是“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2.对比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需要做哪些具 体的准备工作。 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如材料一中“我国正在研究通过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 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材料二中“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②城市建设要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理念。③我国要大力 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 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解析:材料三中说受“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老人去 养老院的做法,具体原因是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同时,目前公办养老 机构太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等。由此可以看出,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 题,需从三个方面出发:人们的观念、养老机构的做法以及政府的做法等 答案:①人们要扭转养老观念,要舍得重金养老,接受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的做 法。②养老机构要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探讨多种养老模式。③政府要转变 观念,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 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 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 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 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 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 汉字艺术必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 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
2.对比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需要做哪些具 体的准备工作。 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如材料一中“我国正在研究通过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 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材料二中“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②城市建设要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理念。③我国要大力 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 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答: 解析:材料三中说受“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老人去 养老院的做法,具体原因是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同时,目前公办养老 机构太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等。由此可以看出,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 题,需从三个方面出发:人们的观念、养老机构的做法以及政府的做法等。 答案:①人们要扭转养老观念,要舍得重金养老,接受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的做 法。②养老机构要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探讨多种养老模式。③政府要转变 观念,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我国(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 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 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 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 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 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 汉字艺术必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 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 让外国人对
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一位美国大叔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汉字,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汉语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斯 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雇用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 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的所有字源。2001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57 岁时,他失业了。很快,他攒了20年的30万美元全部花光。他的汉字字源网越 办越久,生活却越来越清贫。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10年。2011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 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原来,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介绍到了微博上,网站 点击量激增,也开始收到一些捐款。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不再平静,不断有中 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采访他,他也获得“汉字叔叔”的称号 62岁时,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天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最常 吃的是餐馆里最便宜的拌面。因为签证问题,他在天津险些待不下去。无奈,他 发了条求助微博,网友们纷纷呼吁“留住‘汉字叔叔’”。最终,北京师范大学 接收、聘用了他。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斯睿德说:“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 可以安心研究汉字了,继续做我的网站。” 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的一片痴心,令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2015年,“汉 字叔叔”斯睿德和另外两位外国友人一起入选中华之光一一传播中华文化年度 人物。组委会在颁奖辞中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熟悉同一种语言,白发苍 苍却活力四射。他们都热爱中国。他们是虹桥、是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 (选自“汉字叔叔”斯睿德》,有删已 材料三: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 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 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 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 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 的人越来越多—一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 与的活动。” 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 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 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 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 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 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 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 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
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一位美国大叔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汉字,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汉语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斯 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雇用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 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的所有字源。2001 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57 岁时,他失业了。很快,他攒了 20 年的 30 万美元全部花光。他的汉字字源网越 办越久,生活却越来越清贫。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 10 年。2011 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 了超过 100 美元的捐款。原来,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介绍到了微博上,网站 点击量激增,也开始收到一些捐款。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不再平静,不断有中 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采访他,他也获得“汉字叔叔”的称号。 62 岁时,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天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最常 吃的是餐馆里最便宜的拌面。因为签证问题,他在天津险些待不下去。无奈,他 发了条求助微博,网友们纷纷呼吁“留住‘汉字叔叔’”。最终,北京师范大学 接收、聘用了他。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斯睿德说:“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 可以安心研究汉字了,继续做我的网站。” 一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的一片痴心,令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2015 年,“汉 字叔叔”斯睿德和另外两位外国友人一起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 人物。组委会在颁奖辞中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熟悉同一种语言,白发苍 苍却活力四射。他们都热爱中国。他们是虹桥、是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 (选自“汉字叔叔”斯睿德》,有删改) 材料三: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 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 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 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 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 2014 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 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 与的活动。” 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 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 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 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 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 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 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 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
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 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 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四: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 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 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下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 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 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 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 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 读2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 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 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 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 会意义 B.材料三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 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所以他十分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 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C.材料一到材料三都表述了汉字的相关内容,但角度不同。材料一表述的是对 外宣传汉字,材料二表述的是外国人对汉字的热爱,材料三表述的是国内教育者 对汉字的关注。 D.材料四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 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 文明 解析:选CA项,“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错误,原文中“书画同源” 的意思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但不能 说“绘画起源于汉字”。B项,强加因果。关注语文教学,关注汉字本身是张 清的本职工作。D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不准确,原文是“迄 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 5.阅读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宋旦、斯睿德、张一清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方面做的工作,并指明其作用
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 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 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四: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 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 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下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 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 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 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 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 读 2 000 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 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 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 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 会意义。 B.材料三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 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所以他十分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 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C.材料一到材料三都表述了汉字的相关内容,但角度不同。材料一表述的是对 外宣传汉字,材料二表述的是外国人对汉字的热爱,材料三表述的是国内教育者 对汉字的关注。 D.材料四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 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 文明。 解析:选 C A 项,“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错误,原文中“书画同源” 的意思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但不能 说“绘画起源于汉字”。B 项,强加因果。关注语文教学,关注汉字本身是张一 清的本职工作。D 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不准确,原文是“迄 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 5.阅读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宋旦、斯睿德、张一清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方面做的工作,并指明其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