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家兔 3~4 7~8 6~18 ~33 猴(恒河猴) 5~7 9~11 20~45 164 人 5~8 8~13 21~56 267 5. 终末处死 雌性一般在孕中期第 13-15 天终止妊娠。雄性在证实交配并受孕成功后 处死检查。 6. 观察项目 染毒期间观察雌、雄亲代(Po)体征和死亡(至少 1 次/日),体重和体重改 变(至少 2 次/周),摄食量(1 次/周),镜检雌性阴道涂片(交配期间 1 次/天)和其他毒性研 究中见到的靶效应。 处死时所有成体均作尸体解剖和肉眼观察,进行所有动物的睾丸、附睾、卵巢和子宫的 组织学检查,附睾或睾丸中的精子计数以及精子存活力测定。检查计数雌性的黄体数,着床 数,吸收胎,死胎和活胎数。保存肉眼发现改变的脏器,以便进行可能的组织学评价,并保 存足够的对照组的相应脏器,以供比较。对明显未孕的大鼠或小鼠(而不是对家兔),可用硫 化铵子宫染色鉴别胚胎着床前死亡。 7. 结果评定 综合对F0代观察的各项指标和参数,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价。在 分析对胎体(子一代,F1)的影响时,应考虑下述参数:各组受影响的窝数比;每窝受影响的 胎体的组平均百分率;受影响胎体总数比。 在对生殖与发育毒性的试验结果进行推理统计(显著性检验)时,应以窝(litter)[在两种性 别均被处理时,以交配的双方(mating pair)];在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中,以亲代交配的双方, 而不是以胎体或新生仔为比较的试验单位。 二、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1. 研究目的 评价母体自胚泡着床到硬腭闭合期间接触受试物对妊娠雌性和对胚体— 胎体发育的有害影响,即前述生殖发育过程中的 C 和 D 阶段,主要包括增强了与非妊娠雌 性有关的毒性,胚体—胎体死亡、生长改变与结构异常。 2. 动物 通常用两种,一种是啮齿类,首选大鼠,另一种是非啮齿类,最好是兔。若 仅用一种动物,需提出正当理由。每组动物数应足以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释。建议每组 16~20 窝。雌性宜用性成熟的,未交配过的动物。 3. 给药期 从着床期到硬腭闭合,即器官形成期,大、小鼠孕期的第 6~15 天,兔孕期 的 6~18 天。致畸实验日程见表 8-2。 表 8-2 致畸试验日程 大 鼠 小 鼠 兔 交 配 90~120 日龄 60~90 日龄 成年末交配过的 染毒时间 孕第 6~15 日 孕第 6~15 日 孕期 6~18 日龄 处死取胎 孕第 20 日 孕第 18 日 孕第 29 日 致畸试验除阴性对照外、应设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大、小鼠可用乙酰水杨酸或浓缩鱼 肝油,家兔可用 6-氨基烟酰胺。阴性与阳性对照组的作用分别是为自发畸形的发生和该批 实验动物在试验条件下的敏感性提供资料。已经进行过致畸试验并确知所用试验动物有阳性 结果的实验室,可略去阳性对照。 4. 终末处死与标本制作 在分娩前一天处死怀孕母体,以防止自然分娩后,母体吞食 畸形子。剖腹检查亲代受孕情况和胎体发育。除逐个检查所有胎体的存活和畸形外,尚需分 别检查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将每窝 50%胎仔经茜素红染色后,作骨骼检查。另外 50%胎 仔经 Bouin’s 固定后,作内脏检查。当使用新鲜标本的显微解剖技术(microdissec-tiontechniques) 检查软组织改变时(对家兔胎体检查的最好方法),100%的家兔胎体均作软组织和骨骼检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家兔 3~4 7~8 6~18 ~33 猴(恒河猴) 5~7 9~11 20~45 164 人 5~8 8~13 21~56 267 5. 终末处死 雌性一般在孕中期第 13-15 天终止妊娠。雄性在证实交配并受孕成功后 处死检查。 6. 观察项目 染毒期间观察雌、雄亲代(Po)体征和死亡(至少 1 次/日),体重和体重改 变(至少 2 次/周),摄食量(1 次/周),镜检雌性阴道涂片(交配期间 1 次/天)和其他毒性研 究中见到的靶效应。 处死时所有成体均作尸体解剖和肉眼观察,进行所有动物的睾丸、附睾、卵巢和子宫的 组织学检查,附睾或睾丸中的精子计数以及精子存活力测定。检查计数雌性的黄体数,着床 数,吸收胎,死胎和活胎数。保存肉眼发现改变的脏器,以便进行可能的组织学评价,并保 存足够的对照组的相应脏器,以供比较。对明显未孕的大鼠或小鼠(而不是对家兔),可用硫 化铵子宫染色鉴别胚胎着床前死亡。 7. 结果评定 综合对F0代观察的各项指标和参数,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价。在 分析对胎体(子一代,F1)的影响时,应考虑下述参数:各组受影响的窝数比;每窝受影响的 胎体的组平均百分率;受影响胎体总数比。 在对生殖与发育毒性的试验结果进行推理统计(显著性检验)时,应以窝(litter)[在两种性 别均被处理时,以交配的双方(mating pair)];在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中,以亲代交配的双方, 而不是以胎体或新生仔为比较的试验单位。 二、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1. 研究目的 评价母体自胚泡着床到硬腭闭合期间接触受试物对妊娠雌性和对胚体— 胎体发育的有害影响,即前述生殖发育过程中的 C 和 D 阶段,主要包括增强了与非妊娠雌 性有关的毒性,胚体—胎体死亡、生长改变与结构异常。 2. 动物 通常用两种,一种是啮齿类,首选大鼠,另一种是非啮齿类,最好是兔。若 仅用一种动物,需提出正当理由。每组动物数应足以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释。建议每组 16~20 窝。雌性宜用性成熟的,未交配过的动物。 3. 给药期 从着床期到硬腭闭合,即器官形成期,大、小鼠孕期的第 6~15 天,兔孕期 的 6~18 天。致畸实验日程见表 8-2。 表 8-2 致畸试验日程 大 鼠 小 鼠 兔 交 配 90~120 日龄 60~90 日龄 成年末交配过的 染毒时间 孕第 6~15 日 孕第 6~15 日 孕期 6~18 日龄 处死取胎 孕第 20 日 孕第 18 日 孕第 29 日 致畸试验除阴性对照外、应设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大、小鼠可用乙酰水杨酸或浓缩鱼 肝油,家兔可用 6-氨基烟酰胺。阴性与阳性对照组的作用分别是为自发畸形的发生和该批 实验动物在试验条件下的敏感性提供资料。已经进行过致畸试验并确知所用试验动物有阳性 结果的实验室,可略去阳性对照。 4. 终末处死与标本制作 在分娩前一天处死怀孕母体,以防止自然分娩后,母体吞食 畸形子。剖腹检查亲代受孕情况和胎体发育。除逐个检查所有胎体的存活和畸形外,尚需分 别检查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将每窝 50%胎仔经茜素红染色后,作骨骼检查。另外 50%胎 仔经 Bouin’s 固定后,作内脏检查。当使用新鲜标本的显微解剖技术(microdissec-tiontechniques) 检查软组织改变时(对家兔胎体检查的最好方法),100%的家兔胎体均作软组织和骨骼检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查。 5. 观察项目 染毒期观察妊娠动物的体征和死亡(1 次/日),体重和体重改变(2 次/ 周),摄食量(1 次/周)和在其他毒性研究中已证实的重要靶效应。有流产和早产征兆者处死 并进行肉眼检查。 处死时对所有妊娠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和肉眼检查任何结构异常或病理改变。保存肉眼发 现有改变的脏器,以便进行组织学评价,亦保存足够的对照组的相应脏器,以供比较。取出 子宫,称带有胎体的子宫重,以得出妊娠雌性动物的净增重。计数黄体数,吸收胎数,活胎 数与死胎数及着床点,称胎盘重并作肉眼评价,必要时可作组织学检查。称活胎体重,检查 胎体性别,以及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 6. 结果评定 致畸研究的发现应根据观察到的效应和产生效应的剂量水平进行评价。 有必要考虑所用试验动物的物种/品系的历史的致畸性资料。致畸研究进行适当,应提供一 个符合要求的 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的估计。虽然将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可靠性 有限,然而 NOAEL 的建立,使得能以采取适当的安全系数。 对母体的终点评价指标包括:体重、体重变化、食物消耗量和母体毒性体征及母体畸胎 出现率等。对胎体影响的评价应包括:受影响的窝数比、每窝受影响胎体数的组间均数、受 影响的胎体总数比、畸胎率和某单项畸胎率等。 7. 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致畸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敏感期、遗传类型、剂 量和母体毒性等。 (1)致畸敏感期 实验证明器官形成期(organogenesis period)是发生形态结构畸形 (malformation)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迅速改变细胞分裂速度对畸形发生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增加复制速度即增强了突变的可能性。器官形成期正是细胞分裂极旺盛的时期。例如发 育中的大鼠在妊娠第 8~10 天之间,有 10 次细胞有丝分裂,产生N×210新细胞(N表示器官 形成期开始时的细胞数)。人的器官形成期在人妊娠的第 3~8 周。60 年代反应停药物致畸 事件就在人怀孕后的 20~35 天内,在无一般毒性的“安全剂量”[1mg/(1g·d)]下发生的, 有人甚至在这阶段内只服过一次药。大多数器官又都有其对致畸作用的特殊敏感期,即“靶 窗(target windows)”。形态畸形和功能缺陷的敏感期也不同。致畸实验的染毒时间,必须安 排在器官形成期,才有可能观察到形态畸形的致畸效应。由于各物种妊娠期长短不同,敏感 期的长短也不同,致畸试验的染毒时间需随动物种属而易。图 8-2 表示人、大鼠和家兔的致 畸作用关键期的比较,并图解狭窄的“靶窗”概念。 (2) 遗传类型 致畸作用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代谢变化、胎盘种类、胚 胎发育的速度和方式引起的。致畸物各有其易感物种和品系,易感性取决于机体的基因型。 推测化学物生物转化成活性中间产物的速度和途径与遗传因子有关,而畸形仅发生在那些形 成恰当代谢物的物种中。反应停是其中一例。反应停 4000mg/kg 对大鼠和小鼠尚不致畸, 而对人 0.5~1.0mg/kg 就有极强的致畸作用,这是由于人、猴和兔能将其代谢产生一个中 间产物(可能是一个极性的代谢物,或一个 anene 氧化物),而其他物种不产生。所以一个化 学物在某些物种中是致畸的,在其他物种中产生很小或不产生影响,或是一个物种产生的畸 形,可完全不同于在另一个物种中诱发的畸形。所以在筛选致畸物时,强调采用包括非啮齿 类在内的两种动物中进行试验,可以减少因动物不敏感而出现的假阴性。 (3) 化学物的剂量 各种致畸物都有其引发致畸作用的阈剂量。不同致畸物又有不同类型 的剂量—效应关系,反映了不同外源化学物胚胎毒性作用的特点。一般地说,所用的剂量高于 该化学物致畸作用的阈剂量时,可使致畸范围扩大、程度加重、靶窗延长,再增大则出现胚胎 死亡。而由于有缺陷的胚胎死亡,畸形率反会降低。剂量再进一步增大,则可造成母体的死亡。 典型的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很大,从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到胚胎 100% 死亡的剂量只差 2~4 倍。如给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5~10mg,未见畸形发生,而 40mg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查。 5. 观察项目 染毒期观察妊娠动物的体征和死亡(1 次/日),体重和体重改变(2 次/ 周),摄食量(1 次/周)和在其他毒性研究中已证实的重要靶效应。有流产和早产征兆者处死 并进行肉眼检查。 处死时对所有妊娠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和肉眼检查任何结构异常或病理改变。保存肉眼发 现有改变的脏器,以便进行组织学评价,亦保存足够的对照组的相应脏器,以供比较。取出 子宫,称带有胎体的子宫重,以得出妊娠雌性动物的净增重。计数黄体数,吸收胎数,活胎 数与死胎数及着床点,称胎盘重并作肉眼评价,必要时可作组织学检查。称活胎体重,检查 胎体性别,以及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 6. 结果评定 致畸研究的发现应根据观察到的效应和产生效应的剂量水平进行评价。 有必要考虑所用试验动物的物种/品系的历史的致畸性资料。致畸研究进行适当,应提供一 个符合要求的 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的估计。虽然将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可靠性 有限,然而 NOAEL 的建立,使得能以采取适当的安全系数。 对母体的终点评价指标包括:体重、体重变化、食物消耗量和母体毒性体征及母体畸胎 出现率等。对胎体影响的评价应包括:受影响的窝数比、每窝受影响胎体数的组间均数、受 影响的胎体总数比、畸胎率和某单项畸胎率等。 7. 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致畸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敏感期、遗传类型、剂 量和母体毒性等。 (1)致畸敏感期 实验证明器官形成期(organogenesis period)是发生形态结构畸形 (malformation)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迅速改变细胞分裂速度对畸形发生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增加复制速度即增强了突变的可能性。器官形成期正是细胞分裂极旺盛的时期。例如发 育中的大鼠在妊娠第 8~10 天之间,有 10 次细胞有丝分裂,产生N×210新细胞(N表示器官 形成期开始时的细胞数)。人的器官形成期在人妊娠的第 3~8 周。60 年代反应停药物致畸 事件就在人怀孕后的 20~35 天内,在无一般毒性的“安全剂量”[1mg/(1g·d)]下发生的, 有人甚至在这阶段内只服过一次药。大多数器官又都有其对致畸作用的特殊敏感期,即“靶 窗(target windows)”。形态畸形和功能缺陷的敏感期也不同。致畸实验的染毒时间,必须安 排在器官形成期,才有可能观察到形态畸形的致畸效应。由于各物种妊娠期长短不同,敏感 期的长短也不同,致畸试验的染毒时间需随动物种属而易。图 8-2 表示人、大鼠和家兔的致 畸作用关键期的比较,并图解狭窄的“靶窗”概念。 (2) 遗传类型 致畸作用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代谢变化、胎盘种类、胚 胎发育的速度和方式引起的。致畸物各有其易感物种和品系,易感性取决于机体的基因型。 推测化学物生物转化成活性中间产物的速度和途径与遗传因子有关,而畸形仅发生在那些形 成恰当代谢物的物种中。反应停是其中一例。反应停 4000mg/kg 对大鼠和小鼠尚不致畸, 而对人 0.5~1.0mg/kg 就有极强的致畸作用,这是由于人、猴和兔能将其代谢产生一个中 间产物(可能是一个极性的代谢物,或一个 anene 氧化物),而其他物种不产生。所以一个化 学物在某些物种中是致畸的,在其他物种中产生很小或不产生影响,或是一个物种产生的畸 形,可完全不同于在另一个物种中诱发的畸形。所以在筛选致畸物时,强调采用包括非啮齿 类在内的两种动物中进行试验,可以减少因动物不敏感而出现的假阴性。 (3) 化学物的剂量 各种致畸物都有其引发致畸作用的阈剂量。不同致畸物又有不同类型 的剂量—效应关系,反映了不同外源化学物胚胎毒性作用的特点。一般地说,所用的剂量高于 该化学物致畸作用的阈剂量时,可使致畸范围扩大、程度加重、靶窗延长,再增大则出现胚胎 死亡。而由于有缺陷的胚胎死亡,畸形率反会降低。剂量再进一步增大,则可造成母体的死亡。 典型的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很大,从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到胚胎 100% 死亡的剂量只差 2~4 倍。如给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5~10mg,未见畸形发生,而 40mg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kg 即可引起胚胎 100%死亡。从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到胚胎死亡剂量间的剂量带, 称为致畸带。致畸带越宽的致畸物,致畸危险性越大。掌握致畸作用中剂量—反应关系的规 律,对致畸实验中适当剂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剂量过低,不足以显示确实存在的致畸作 用。剂量过高,引起大量胚胎死亡,畸胎数减少,或对母体毒作用过强,不能辨明是致畸物 的作用,还是母体毒性的继发作用,均影响结果的正确判断。 图 8-2 人、大鼠和家兔的致畸作用关键期的比较,短线表示“靶窗” (4)其他因素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致畸作用有关。若外来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分子 量小、极性小、高脂溶性、未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则易穿透胚盘屏障,到达胚胎体内。染 毒途径也影响致畸试验结果,大鼠受孕第 7~14 天经口给以 EDTA,引起 70%胎鼠畸形, 但以同样剂量皮下注射,对母体毒性增加,却未见明显的胎鼠畸形。同样是经口染毒,灌胃 和经饲料、饮水染毒在动力学也有差别。如苯菌灵(Benomyl)灌胃染毒致畸,而经饲料染毒 则否。反应停对大鼠灌胃结果为阴性,而经饲料染毒几乎全部胚胎致死。母体状况也是影响 致畸作用的重要因素,见下。 8. 母体毒性与致畸的关系 母体毒性是指对怀孕母体的特异的(直接的作用)或非特异 的(间接的作用)的有害影响。 在致畸试验中,剂量选择应避免用诱发母体毒性的剂量,因为若怀孕母体中毒,而不能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kg 即可引起胚胎 100%死亡。从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到胚胎死亡剂量间的剂量带, 称为致畸带。致畸带越宽的致畸物,致畸危险性越大。掌握致畸作用中剂量—反应关系的规 律,对致畸实验中适当剂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剂量过低,不足以显示确实存在的致畸作 用。剂量过高,引起大量胚胎死亡,畸胎数减少,或对母体毒作用过强,不能辨明是致畸物 的作用,还是母体毒性的继发作用,均影响结果的正确判断。 图 8-2 人、大鼠和家兔的致畸作用关键期的比较,短线表示“靶窗” (4)其他因素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致畸作用有关。若外来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分子 量小、极性小、高脂溶性、未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则易穿透胚盘屏障,到达胚胎体内。染 毒途径也影响致畸试验结果,大鼠受孕第 7~14 天经口给以 EDTA,引起 70%胎鼠畸形, 但以同样剂量皮下注射,对母体毒性增加,却未见明显的胎鼠畸形。同样是经口染毒,灌胃 和经饲料、饮水染毒在动力学也有差别。如苯菌灵(Benomyl)灌胃染毒致畸,而经饲料染毒 则否。反应停对大鼠灌胃结果为阴性,而经饲料染毒几乎全部胚胎致死。母体状况也是影响 致畸作用的重要因素,见下。 8. 母体毒性与致畸的关系 母体毒性是指对怀孕母体的特异的(直接的作用)或非特异 的(间接的作用)的有害影响。 在致畸试验中,剂量选择应避免用诱发母体毒性的剂量,因为若怀孕母体中毒,而不能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正常进食,由营养缺乏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可能比化学物本身的影响还大。例如羟基脲染毒引 起怀孕家兔子宫血流量降低,出现胚胎毒性。二氟尼柳(Diflunisal)引起孕兔溶血性贫血,严 重时伴发孕体中轴骨骼畸形。己酰唑胺诱导小鼠胎体畸形明显地与母体血内碳酸过多和血钾 过少有关。苯妥因对小鼠的致畸性可能继发于母体心率降低,组织内氧分压降低。但胚胎毒 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继发的、与母体毒性同时发生的,通常二者间很难建立因果关系。为 证明胚胎毒性是继发于母体毒性的一个特殊的参数,必须显示所有胚胎毒性的母体也有母体 毒性,以及对此发育影响的严重性和发生率与母体毒性相关。一般认为胚胎死亡和生长迟缓 是母体中毒剂量水平引起的胚胎毒性表现,但先天畸形是否继发于母体毒性还有争论,1984 年 Khera 提出各种化学物质的母体毒性和致畸作用之间有三种关系:①母体毒性不伴致畸作 用;②母体毒性伴有包括腭裂在内的多种畸形谱;③母体毒性伴有特征性的畸形谱。判断第 二类化学物质的致畸性是很困难的。腭裂是小鼠在妊娠期禁食和禁水诱发的最主要的畸形。 但也是多种致畸物如糖皮质类固醇在不引起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特异性诱发的畸形。为了区 别腭裂是由于化学物质对胚胎的致畸作用还是继发于母体毒性的非特异毒性作用,就需要观 察饲料和饮水消耗量,母体体重及母体内稳态改变(即组织病理学,肾和肝功能异常,血液 学改变,药理作用及其他可能的毒作用)。第三类化学物质引起的特征性畸形包括露脑,开 眼,融合肋,缺肋,多肋及胸骨节融合或杂乱。这些缺陷的严重性和发生率与母体毒性直接 相关,无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则无或罕见。Khera 认为这些缺陷是由于母体毒性,并不反映 化学物质的致畸性。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母体毒性可能引起肋骨和胸骨的微小变异,但不会引 起露脑及开眼等重要畸形。 9. 致畸物及发育毒物的危险度评定 由于致畸作用的机理尚未充分阐明,所以致畸物 危险度评定方法也没有完全统一。本章只介绍三种方法,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1) 致畸指数判断 致畸指数:母体LD50/胎体最小致畸剂量 通过致畸指数可以判断致畸带的宽窄和致畸性的强弱。致畸指数小于 10 为一般不致畸, 致畸指数 10~100 为致畸,大于 100 为强致畸。 (2) 化学物致畸潜力分类和安全系数确定 根据动物试验中发育毒性效应的类型、严重性和发生率将化学物分为四类,并规定各类 型的不同的安全系数范围(表 8-3),用以评定待测物发育毒性的危险度。 表 8-3 致畸化学物的分类 基 准 A 类 B 类 C 类 D 类 1. 最小母体中毒剂量与 最小致畸剂量之比值 远大于 1 大于 1 或两剂量间 有很大重叠 小于 1 母体中毒时无 致畸 2. 畸胎率 高,与剂量有关 高,与剂量有关 低,但与剂量有关 - 3. 较低剂量时畸形的类 型 有特定的器官 系统 一般为多发性,也 可能有特定的特点 无特异性,广泛多 发 - 4. 靶细胞 特定细胞 特定细胞 泛化、非特定细胞 不 详 5. 安全系数范围 ~400 ~300 ~250 ~100 国际生命科学院(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 1989 年提出 (3) ICH 人类用药危险度分类 研究设计中规定,一旦一种新药被批准,就要根据动物 发育毒性的研究结果和从人类使用经验得到的信息(但通常得不到),将该药品在妊娠用药类 别中定位(共 5 类),并要求医生在开处方时遵守,以使怀孕妇女按规定使用这些药品。妊娠 用药类别见表 8-4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正常进食,由营养缺乏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可能比化学物本身的影响还大。例如羟基脲染毒引 起怀孕家兔子宫血流量降低,出现胚胎毒性。二氟尼柳(Diflunisal)引起孕兔溶血性贫血,严 重时伴发孕体中轴骨骼畸形。己酰唑胺诱导小鼠胎体畸形明显地与母体血内碳酸过多和血钾 过少有关。苯妥因对小鼠的致畸性可能继发于母体心率降低,组织内氧分压降低。但胚胎毒 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继发的、与母体毒性同时发生的,通常二者间很难建立因果关系。为 证明胚胎毒性是继发于母体毒性的一个特殊的参数,必须显示所有胚胎毒性的母体也有母体 毒性,以及对此发育影响的严重性和发生率与母体毒性相关。一般认为胚胎死亡和生长迟缓 是母体中毒剂量水平引起的胚胎毒性表现,但先天畸形是否继发于母体毒性还有争论,1984 年 Khera 提出各种化学物质的母体毒性和致畸作用之间有三种关系:①母体毒性不伴致畸作 用;②母体毒性伴有包括腭裂在内的多种畸形谱;③母体毒性伴有特征性的畸形谱。判断第 二类化学物质的致畸性是很困难的。腭裂是小鼠在妊娠期禁食和禁水诱发的最主要的畸形。 但也是多种致畸物如糖皮质类固醇在不引起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特异性诱发的畸形。为了区 别腭裂是由于化学物质对胚胎的致畸作用还是继发于母体毒性的非特异毒性作用,就需要观 察饲料和饮水消耗量,母体体重及母体内稳态改变(即组织病理学,肾和肝功能异常,血液 学改变,药理作用及其他可能的毒作用)。第三类化学物质引起的特征性畸形包括露脑,开 眼,融合肋,缺肋,多肋及胸骨节融合或杂乱。这些缺陷的严重性和发生率与母体毒性直接 相关,无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则无或罕见。Khera 认为这些缺陷是由于母体毒性,并不反映 化学物质的致畸性。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母体毒性可能引起肋骨和胸骨的微小变异,但不会引 起露脑及开眼等重要畸形。 9. 致畸物及发育毒物的危险度评定 由于致畸作用的机理尚未充分阐明,所以致畸物 危险度评定方法也没有完全统一。本章只介绍三种方法,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1) 致畸指数判断 致畸指数:母体LD50/胎体最小致畸剂量 通过致畸指数可以判断致畸带的宽窄和致畸性的强弱。致畸指数小于 10 为一般不致畸, 致畸指数 10~100 为致畸,大于 100 为强致畸。 (2) 化学物致畸潜力分类和安全系数确定 根据动物试验中发育毒性效应的类型、严重性和发生率将化学物分为四类,并规定各类 型的不同的安全系数范围(表 8-3),用以评定待测物发育毒性的危险度。 表 8-3 致畸化学物的分类 基 准 A 类 B 类 C 类 D 类 1. 最小母体中毒剂量与 最小致畸剂量之比值 远大于 1 大于 1 或两剂量间 有很大重叠 小于 1 母体中毒时无 致畸 2. 畸胎率 高,与剂量有关 高,与剂量有关 低,但与剂量有关 - 3. 较低剂量时畸形的类 型 有特定的器官 系统 一般为多发性,也 可能有特定的特点 无特异性,广泛多 发 - 4. 靶细胞 特定细胞 特定细胞 泛化、非特定细胞 不 详 5. 安全系数范围 ~400 ~300 ~250 ~100 国际生命科学院(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 1989 年提出 (3) ICH 人类用药危险度分类 研究设计中规定,一旦一种新药被批准,就要根据动物 发育毒性的研究结果和从人类使用经验得到的信息(但通常得不到),将该药品在妊娠用药类 别中定位(共 5 类),并要求医生在开处方时遵守,以使怀孕妇女按规定使用这些药品。妊娠 用药类别见表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