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de Deflecting coils Control Grid Fluorescent screer Heater Cathode Electron beam Focusing coil 汤姆生1897年的这一发现, 阴极射线管中,电子 使人类认识了第一个基本粒子 束在磁场的作用下偏 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转。 被称为"最先打开通向基本 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12
12 阴极射线管中,电子 束在磁场的作用下偏 转。 汤姆生1897年的这一发现, u 使人类认识了第一个基本粒子, 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u 被称为"最先打开通向基本 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4、卢瑟福原子模型 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结论:原子是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 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圆作高速运动。 卢瑟福原子模型 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 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13
4、卢瑟福原子模型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结论:原子是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 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 13
卢瑟福原子摸型 根据卢瑟福模型推出的散射结果 正确!与卢瑟福实验相吻合! 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原子核,原子 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 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按照这个学说,阿尔法粒子入射时,影响 阿尔法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核外电子的影响很小。当极少数 阿尔法粒子与核非常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这是与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相一致的。 14
14
5、波尔原子摸型解释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结论: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 波尔(N.Bohr,1885-1962) 15
-解释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结论: 的原子结构模型。 15
白光 棱镜(横截面) (a) (b) 图2-1-6(a)色散系统示意图 (b)部分氢原子光谱 20世纪初人们将各种原子受带电粒子的撞击或加高 温直接发出特定波长的明线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emission spectra),这种由原子激发态产生的光谱 为原子光谱,它由许多分离的谱线组成,又称线状 光谱(line spectra) 16
16 20世纪初人们将各种原子受带电粒子的撞击或加高 温直接发出特定波长的明线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emission spectra),这种由原子激发态产生的光谱 为原子光谱,它由许多分离的谱线组成,又称线状 光谱(line spec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