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阶级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治的、经济的利益关系及至整个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 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面对那些情形,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 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还要不要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我的回答是肯定 的,其个中理由也并不出常识和经验面:迄今为止,经历着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依然是普 通劳动者占据着人口绝大多数,而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在因为注重效率而难免 忽视公平的历史进程中,分明又一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与艰难,承受 着远比其他阶层和团体大得多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其中自然包括散文家 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 ④然而,近些年来的散文创作却在这一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在我们的视线之 内,尽管还有张承志、梁晓声、肖复兴等作家,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 但更多的散文家,特别是其中的职业和准职业写作者,却随着生存条件的改观和文学环境的 宽松,而逐渐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这时,他们笔 下呈现的,每每是湖光山色的流连,书里卷外的遐思,生命哲理的体味,艺术情趣的张扬, 甚至草木虫鱼的观赏,美食雅苑的把玩……而明显缺少的便是对现实生活里普通劳动者生存 状态的描绘与揭示。创作主体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切目光与悲悯情怀,是一种博大而 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力量。当然,时下的文人散文倒是不乏精英层面的人文启蒙与终极关怀 但所有这些又常因内容的过于抽象或深奥,而远离了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所 以并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下层,无怪乎余杰要发出“我们离底层有多远”的询问和感喟。 ⑤我不是说散文不应当表达文人的意识和意趣,也不是说表达了文人意识和意趣的散文 都不是好散文,更不是故意倡扬散文的“民粹主义”倾向。既成的事实是,一批书卷气很浓 知识性很强,文化味很足的文人散文,恰恰成了世纪之交散文领域里抢眼的风景。它们对于 提升散文创作的整体品位,起到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旷远开 阔的散文世界,仅仅以文人自己的生活和意趣为主流、为风尚,特别是用它挤掉和取代了对 普通劳动者生存现实的关注与再现,那么这个散文世界,便不只是单调的、倾斜的,而且是 退缩的、软弱的:它在无形中回避着现实,回避着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守护 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批判精神。而一个倾斜的、软弱的散文世界、究 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呢? (选自2001年第6期《黄河文学》)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散文创作中,许多作家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 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 B.中国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却有发源于儒 家民本思想的,对下层劳动人民关注的传统 C.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 与心灵的抚慰在内的各方面的关怀 D.一个回避现实、回避矛盾的倾斜而软弱的散文世界,无法真正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 求,也无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 17.近些年来散文创作在反映现实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 一项是 )(3分) 虽有部分作者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但更多的散文家沉溺于文 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之中 B.时下一些散文缺少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与揭示,远离普通劳动 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 C.一些作者无形中回避现实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守护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6 激烈的阶级冲突已经不复存在;政治的、经济的利益关系及至整个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 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面对那些情形,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 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还要不要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我的回答是肯定 的,其个中理由也并不出常识和经验面:迄今为止,经历着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依然是普 通劳动者占据着人口绝大多数,而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在因为注重效率而难免 忽视公平的历史进程中,分明又一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与艰难,承受 着远比其他阶层和团体大得多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其中自然包括散文家 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 ④然而,近些年来的散文创作却在这一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在我们的视线之 内,尽管还有张承志、梁晓声、肖复兴等作家,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 但更多的散文家,特别是其中的职业和准职业写作者,却随着生存条件的改观和文学环境的 宽松,而逐渐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这时,他们笔 下呈现的,每每是湖光山色的流连,书里卷外的遐思,生命哲理的体味,艺术情趣的张扬, 甚至草木虫鱼的观赏,美食雅苑的把玩……而明显缺少的便是对现实生活里普通劳动者生存 状态的描绘与揭示。创作主体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切目光与悲悯情怀,是一种博大而 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力量。当然,时下的文人散文倒是不乏精英层面的人文启蒙与终极关怀。 但所有这些又常因内容的过于抽象或深奥,而远离了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所 以并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下层,无怪乎余杰要发出“我们离底层有多远”的询问和感喟。 ⑤我不是说散文不应当表达文人的意识和意趣,也不是说表达了文人意识和意趣的散文 都不是好散文,更不是故意倡扬散文的“民粹主义”倾向。既成的事实是,一批书卷气很浓, 知识性很强,文化味很足的文人散文,恰恰成了世纪之交散文领域里抢眼的风景。它们对于 提升散文创作的整体品位,起到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旷远开 阔的散文世界,仅仅以文人自己的生活和意趣为主流、为风尚,特别是用它挤掉和取代了对 普通劳动者生存现实的关注与再现,那么这个散文世界,便不只是单调的、倾斜的,而且是 退缩的、软弱的:它在无形中回避着现实,回避着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守护 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批判精神。而一个倾斜的、软弱的散文世界、究 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呢? (选自 2001 年第 6 期《黄河文学》)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散文创作中,许多作家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 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 B.中国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却有发源于儒 家民本思想的,对下层劳动人民关注的传统。 C.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 与心灵的抚慰在内的各方面的关怀。 D.一个回避现实、回避矛盾的倾斜而软弱的散文世界,无法真正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 求,也无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 17.近些年来散文创作在反映现实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 一项是( )(3 分) A.虽有部分作者不时捧出一些闪耀着平民之光的散文篇章,但更多的散文家沉溺于文 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之中。 B.时下一些散文缺少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与揭示,远离普通劳动 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 C.一些作者无形中回避现实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守护人类良知、呼唤社会正义
的责任及应有的批判精神。 D.面对现实,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应该坚持和强调对普通 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 18.从文章第④、⑤两自然段来看,散文有哪两种创作倾向?散文创作应如何在更大程度上 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的真实风貌?(6分) 19.作者认为当代散文创作应具有怎样的社会责任?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恃才傲物的钱玄同叶兆言 ①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 同的二公子 ②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 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 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 像他这种有违教诲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③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 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 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 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 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 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 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 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 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 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④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也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 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 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 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⑤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 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年代初,章太炎带 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 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 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 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 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 有什么好吵的 ⑥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7 的责任及应有的批判精神。 D.面对现实,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应该坚持和强调对普通 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 18.从文章第④、⑤两自然段来看,散文有哪两种创作倾向?散文创作应如何在更大程度上 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的真实风貌?(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认为当代散文创作应具有怎样的社会责任?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恃才傲物的钱玄同 叶兆言 ①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 同的二公子。 ②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 30 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 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 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 像他这种有违教诲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③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 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 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20 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 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 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 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 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 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 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 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④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也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 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 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 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⑤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 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 年代初,章太炎带 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 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 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 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 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 有什么好吵的。 ⑥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