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确D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6
6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 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 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 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 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7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 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 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 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 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第三套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 年,称为 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 和 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 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 第三次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 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 是学校向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 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 问题。是教育工作的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 、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 A顺序性与阶段性B特殊认识过程C发展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8 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 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向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 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 说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 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 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
9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 ,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 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 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
2、学制 3、遗传素质 4、讲授法 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 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 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 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 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10 2、学制 3、遗传素质 4、讲授法 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 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 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 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 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