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研究进入文学领域有点像双刃剑,在给学科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 能对文学研究构成某种“威胁” 文学研究的“文学性”,不少学者 已经 所谓“纯文学的焦虑”,也不能说是 。这种“焦虑”不 只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A.消解滋养庸人自扰B.消除滋养杞人忧天 C.消解滋生杞人忧天D.消除滋生庸人自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特朗普在会议上多次要求联邦调查局局长柯米“放手”,中止因涉嫌与 俄国高层有连 结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的调查。 B.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 互鉴、互利共 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播撒到世界各地。 C.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汪曾祺则把最复 杂的事物写得 明白如话,这与他洞察秋毫的功力是分不开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 理制度,这种 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3.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3分)(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和稀饭。(借代) C.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夸 张) 4.下面有关周国平语录,所强调的人生境界一致的选项是(3分)() (1)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2)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3)心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 (4)生命,原本单纯的。 (5)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态。 人自己要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终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衡量其价值 (8)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博聪明人一笑, A.(1)(7)/(2)(8)/(3)(6)/(4)(5) B.(1)(6)/(2)(8)/(3)(5)/(4) C.(1)(6)/(2)(4)/(3)(7)/(5)(8) D.(1)(7)/(2)(6)/()(4)/(5) 5.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
江苏省靖江市 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文化研究进入文学领域有点像双刃剑,在给学科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 能对文学研究构成某种“威胁”。 文学研究的“文学性”,不少学者 已经 所谓“纯文学的焦虑”,也不能说是 。这种“焦虑”不 只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A.消解 滋养 庸人自扰 B.消除 滋养 杞人忧天 C.消解 滋生 杞人忧天 D.消除 滋生 庸人自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特朗普在会议上多次要求联邦调查局局长柯米“放手”,中止因涉嫌与 俄国高层有连 结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的调查。 B.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 互鉴、互利共 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播撒到世界各地。 C.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汪曾祺则把最复 杂的事物写得 明白如话,这与他洞察秋毫的功力是分不开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 理制度,这种 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3.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3 分)( )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和稀饭。(借代) C.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夸 张) 4.下面有关周国平语录,所强调的人生境界一致的选项是(3 分) ( ) (1)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2)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3)心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 (4)生命,原本单纯的。 (5)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态。 (6)人自己要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 (7)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终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衡量其价值。 (8)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博聪明人一笑。 A.(1)(7)/(2)(8)/(3)(6)/(4)(5) B.(1)(6)/(2)(8)/(3)(5)/(4)( 7) C.(1)(6)/(2)(4)/(3)(7)/(5)(8) D.(1)(7)/(2)(6)/(3)(4)/(5)( 8) 5.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
B.图片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手法,随时间的向前推移,绳子越变越长,强调了 打水的不易及人们贪婪的生活方式 C.图片生动形象地点出了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 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D.图片没有人物的出现,没有响亮的口号,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 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 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 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 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 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 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 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 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 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 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 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 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 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 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厌 厌:满足 C.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殚:尽 D.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克:能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登万佛阁 B.自一览亭迤西而北 寺僧设斋,乃行 健者匍匐而上 C.有遗世之想 D.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余亦倚声和之 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从盖州出 发上山
B.图片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手法,随时间的向前推移,绳子越变越长,强调了 打水的不易及人们贪婪的生活方式。 C.图片生动形象地点出了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 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D.图片没有人物的出现,没有响亮的口号,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6—10 题。(19 分)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 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 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 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 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 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 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 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 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 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 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 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 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 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 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厌 厌:满足 C.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殚:尽 D.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克:能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A. 乃登万佛阁 B.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 寺僧设斋,乃行 健者匍匐而上 C. 有遗世之想 D. 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余亦倚声和之 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从盖州出 发上山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 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 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 壮志。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3分)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3分) 0.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 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 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 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 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 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 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 “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 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 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 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 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 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 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 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 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 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 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 壮志。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3 分)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3 分) 10.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5 分)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 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 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 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 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 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 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 “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 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 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 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 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 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 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 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 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
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 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 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 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 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太夫人忧 忧:父母丧事 B.籍请公按视 按:追究 C.复其税役十五年 复:免除 D.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晏:安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 州,终因双 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 夜晚外出遇 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 的,主张进 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 意,但他 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①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②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1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8分)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 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 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 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 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 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 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 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丁太夫人忧 忧:父母丧事 B.籍请公按视 按:追究 C.复其税役十五年 复:免除 D.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晏:安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 州,终因双 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 夜晚外出遇 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 的,主张进 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 心意,但他 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3 分,共 6 分) ①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②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1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8 题。(18 分)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 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 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 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①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 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 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 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 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 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 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 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② 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 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 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 东兵,即指清军。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 家用来 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反抗,最后英勇牺牲。 因为他 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 马粪, 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 火铳 从来没有打向官军。他与官军暗中约定,趁晚上贼兵喝醉,前去营救他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 之。(4分) 译文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4分)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①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 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 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 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 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 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 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 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② 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 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 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 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 家用来 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反抗,最后英勇牺牲。 因为他 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 马粪, 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 火铳, 从来没有打向官军。他与官军暗中约定,趁晚上贼兵喝醉,前去营救他。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 之。(4 分) 译 文: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