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1课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诉讼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犯罪概念的出现与刑事诉讼的产生之间 的关系:认识刑事诉讼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以 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和学习方法。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诉讼法学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刑事诉讼 识记 (1)诉讼 (2)刑事诉讼。 2、理解: (1)诉讼的作用 (2)刑事诉讼的产生与犯罪概念出现之间的关系。 3、运用 刑事诉讼活动具有什么特征。 (二)刑事诉讼法 识记: 刑事诉讼法。 、理解 (1)狭义刑事诉讼法与广义刑事诉讼法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运用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三)刑事诉讼法学 、识记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 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及其本质(2课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构造要素的内容,理解刑事诉讼的本质与意义,掌握我 国刑事诉讼的本质。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 犯罪事实
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1课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诉讼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犯罪概念的出现与刑事诉讼的产生之间 的关系:认识刑事诉讼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以 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诉讼法学.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刑事诉讼 1、识记: (1)诉讼: (2)刑事诉讼。 2、理解: (1)诉讼的作用; (2)刑事诉讼的产生与犯罪概念出现之间的关系。 3、运用: 刑事诉讼活动具有什么特征。 (二)刑事诉讼法 1、识记: 刑事诉讼法。 2、理解: (1)狭义刑事诉讼法与广义刑事诉讼法;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运用: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三)刑事诉讼法学 1、识记: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 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及其本质(2课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构造要素的内容,理解刑事诉讼的本质与意义,掌握我 国刑事诉讼的本质。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 1、犯罪事实
2、刑事诉权 3、审判机制 (二)刑事诉讼的本质 1、一般本质 2、阶级本质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 1、理解: 犯罪事实、刑事诉权、审判机制的关系。 2、运用 刑事诉权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的本质 1、理解 什么是刑事诉讼的本质 2、运用 我国刑事诉讼本质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第三章 刑事诉讼模式(2学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的模式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刑事诉讼模式与任务的关 系,以及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刑事诉讼模式类型。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模式 1、弹劾式刑事诉讼 2、纠问式刑事诉讼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模式 1、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2、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 3、日本式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三)社会主义中国刑事诉讼模式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识记 (1)刑事诉讼的结构 (2)弹劾式刑事诉讼 (3)纠问式刑事诉讼 (4)当事人式刑事诉讼 (5)职权式刑事诉讼。 、理解和运用 (1)刑事诉讼模式与任务的关系
2、刑事诉权 3、审判机制 (二)刑事诉讼的本质 1、一般本质 2、阶级本质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刑事诉讼的构造要素 1、理解: 犯罪事实、刑事诉权、审判机制的关系。 2、运用: 刑事诉权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的本质 1、 理解: 什么是刑事诉讼的本质 2、 运用: 我国刑事诉讼本质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第三章 刑事诉讼模式(2学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的模式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刑事诉讼模式与任务的关 系,以及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刑事诉讼模式类型。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模式 1、弹劾式刑事诉讼 2、纠问式刑事诉讼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模式 1、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2、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 3、日本式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 (三)社会主义中国刑事诉讼模式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识记: (1)刑事诉讼的结构; (2)弹劾式刑事诉讼; (3)纠问式刑事诉讼; (4)当事人式刑事诉讼; (5)职权式刑事诉讼。 2、理解和运用: (1)刑事诉讼模式与任务的关系;
(2)弹劾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最和基本特征 (3)纠问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4)当事人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5)职权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2学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的宗旨和立法根据,掌握刑事诉讼任务是惩罚犯罪、保 护无辜和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立法根据 1、刑事诉讼法的宗旨 2、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 2、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为斗争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理解: 惩罚犯罪,保护无辜与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的关系。 2、运用: 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对于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统治 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的意义。 第五章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2课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用和 权利、义务:掌握本章所列的各个基本概念,以及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 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参与人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识记: (1)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和范围 (2)当事人的概念和范围 (3)被害人的概念和类型; (4)自诉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5)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6)被告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7)辩护人的概念 (8)证人的概念 (9)鉴定人的概念
(2)弹劾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最和基本特征; (3)纠问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4)当事人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5)职权式刑事诉讼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2学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的宗旨和立法根据,掌握刑事诉讼任务是惩罚犯罪、保 护无辜和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立法根据 1、刑事诉讼法的宗旨 2、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 2、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为斗争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理解: 惩罚犯罪,保护无辜与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的关系。 2、运用: 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对于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统治 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的意义。 第五章 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2课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用和 权利、义务;掌握本章所列的各个基本概念,以及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 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参与人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识记: (1)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和范围; (2)当事人的概念和范围; (3)被害人的概念和类型; (4)自诉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5)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6)被告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义务; (7)辩护人的概念; (8)证人的概念; (9)鉴定人的概念;
(10)翻译人员的概念 2、理解和运用: (1)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地位和主要诉讼权利 (2)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3)被告人的特点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4)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异同 第六章刑事诉讼法原则(4课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则的含义、分类和意义:掌握刑事诉讼各项基本原则的含 义、基本内容和意义,重点掌握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 (三)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四)刑事诉讼法原则的体系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1、识记 刑事诉讼法原则。 2、理解和运用: (1)基本原则的特点 (2)基本原则的分类 (3)基本原则的意义。 (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理解和运用: (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2)贯彻执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意义。 (三)依靠群众原则 理解和运用: (1)依靠群众原则的含义、意义; (2)如何贯彻执行依靠群众原则。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理解和运用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的含义,具体要求以及贯彻执行 该原则的意义。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理解和运用 (1)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2)如何贯彻执行该原则;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理解和运用 (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在诉讼中的体现; (3)该原则的意义。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理解和运用
(10)翻译人员的概念。 2、理解和运用: (1)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地位和主要诉讼权利; (2)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3)被告人的特点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4)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异同。 第六章 刑事诉讼法原则(4课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则的含义、分类和意义:掌握刑事诉讼各项基本原则的含 义、基本内容和意义,重点掌握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 (二)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 (三)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四)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体系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1、识记; 刑事诉讼法原则。 2、理解和运用: (1)基本原则的特点; (2)基本原则的分类; (3)基本原则的意义。 (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理解和运用: (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2)贯彻执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意义。 (三)依靠群众原则 理解和运用: (1)依靠群众原则的含义、意义; (2)如何贯彻执行依靠群众原则。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理解和运用: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的含义,具体要求以及贯彻执行 该原则的意义。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理解和运用: (1)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2)如何贯彻执行该原则;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理解和运用 (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在诉讼中的体现; (3)该原则的意义。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理解和运用:
(1)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含义 (2)贯彻执行该原则的意义, (八)用本民族语盲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理解和运用 (1)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含义 (2)如何贯彻执行该原则。 (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理解和运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无罪推定原则理解和运用: (1)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 (2)我国刑事诉讼中规定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十一)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理解和运用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二)刑事司法主权原则理解和运用 刑事司法主权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三)刑事司法协助原则理解和运用 刑事司法协助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第七章管辖(2课时) 、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管辖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立案管辖的基 本内容,审判管辖的概念及划分根据,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具体内容。 、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管辖的概述 (二)立案管辖 (三)审判管辖。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1、识记: 管辖。 2、理解和运用 1)管辖的意义 (2)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 (二)立案管辖 识记 立案管辖。 2、理解和运用: (1)划分立案管辖的根据 (2)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3)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4)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三)审判管辖 识记: (1)审判管辖 (2)级别管辖 (3)地区管辖
(1)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含义; (2)贯彻执行该原则的意义, (八)用本民族语盲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理解和运用: (1)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含义; (2)如何贯彻执行该原则。 (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理解和运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无罪推定原则理解和运用: (1)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 (2)我国刑事诉讼中规定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十一)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理解和运用: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二)刑事司法主权原则理解和运用: 刑事司法主权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十三)刑事司法协助原则理解和运用: 刑事司法协助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第七章 管 辖(2课时) 一、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管辖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立案管辖的基 本内容,审判管辖的概念及划分根据,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具体内容。 二、学习和考核的内容范围 (一)管辖的概述; (二)立案管辖; (三)审判管辖。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1、识记: 管辖。 2、理解和运用: (1)管辖的意义; (2)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 (二)立案管辖 1、识记: 立案管辖。 2、理解和运用: (1)划分立案管辖的根据; (2)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3)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4)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三)审判管辖 1、识记: (1)审判管辖; (2)级别管辖; (3)地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