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圆线圈A、B、C线度之比为1/n:1:n,A与B的距离以及线圈B与C的距离比为l:n,A与C 固定,并串联其中电流相同,线圈B可以COECD活动,通以另一电流结果:B不动;结论:所有几何线度增加同一倍数时,作用力的大小不变即I,dl,I,dl,dF, oc21r217
实验四: 1 1 2 2 21 2 12 . I dl I dl dF r 17 圆线圈A、B、C线度之比为1/n:1:n, A与B的距离以及线圈B与C的距离比为 1:n,A与C 固定,并串联, 其中电流相同,线圈B可以 活动,通以另一电流。 结果: B不动; 结论:所有几何线度增加 同一倍数时,作用力的大小不变, 即
安培给出的公式○根据安培的假设: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沿它们的联线,相当于承认内含各项都是标量两者方dE, =-r2[....]向相反假设的目的是期望电流元之间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由此推出的公式P150(4.36)32(dlidl2)(dli'r12)(dl2'r12)dFi2=-kljI2r12ri2Lr3:12实际没有孤立的电流元,两个孤立电流元不一定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横向力,并不一定沿连线,此条件应该去掉
安培给出的公式 根据安培的假设: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沿 它们的联线,相当于承认 假设的目的是期望电流元之间相互作用力满足 牛顿第三定律,由此推出的公式 [ ] dF1 2 r1 2 内含各项 两者方 都是标量 向相反 P150 (4.36) 实际没有孤立的电流元,两个孤立电流元不一定 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横向力,并不一定沿连线, 此条件应该去掉
>2.2安培定律数学形式dl2dl2AA2IIT1212安培定律dFi2dFi2Hd-dl经过后人对安培的公式修0P152I,di,(4.41)正、加工,得到现在的安12培定律形式dFi2I2d12dF, = ldl x(dixr)+ I,dl, ×dB,r12dBiok=μ = 4元×10-7 N / A24元“科学中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被Maxwell誉为“电学中的Newton”Ampere本人则被誉为μs称为真空磁导率
, ( ˆ ) 2 2 1 1 2 2 1 2 2 1 1 2 1 2 I dl dB r I I dl dl r dF k 安培定律 经过后人对安培的公式修 正、加工,得到现在的安 培定律形式 7 2 0 0 , 4 10 / 4 k N A 被Maxwell誉为“科学中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 Ampere本人则被誉为“电学中的Newton” . P152 (4.41) dB1 2.2 安培定律数学形式 0 称为真空磁导率
安培定律还可以重写为:dF = ldi x 4o Ldli xiz = ldi x dB.4元Y12这里 dF= Idi ×dB称为安培力公式,这里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dB=o lai xr24元1定义为电流元Idl的磁感应强度,这个公式称为毕奥一萨伐尔定律。20
20 0 1 1 12 2 12 ˆ . 4 I d dF Idl Idl l r dB r 安培定律还可以重写为: 这里 称为安培力公式,这里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dF I l d dB 定义为电流元 Idl 的磁感应强度,这个公式称为毕奥-萨 伐尔定律。 0 2 ˆ 4 Idl r dB r
启示o:安培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与联系中,提炼出磁现象的本质一一独具慧眼;提出寻找电流、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定量0规律问题一一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重要性高于其他同代人提出的问题,显示出大师风范也反映了正确抽象、洞察本质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上,面对难以测量的困难,巧妙0地设计示零实验,设计与理论猜测相结合,揭示出电流元相互作用应具有的特点,采用矢量点乘、叉乘来表示dl,、dlz、r2之间的关系;
启示 安培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与联系中,提炼出磁 现象的本质 ——独具慧眼; 提出寻找电流、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定量 规律问题——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重要性高 于其他同代人提出的问题,显示出大师风范, 也反映了正确抽象、洞察本质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上,面对难以测量的困难,巧妙 地设计示零实验,设计与理论猜测相结合, 揭示出电流元相互作用应具有的特点,采用 矢量点乘、叉乘来表示dl1、dl2、r12之间的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