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度报告 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2017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稳健增长,医疗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中国医药 市场运行体现出新时代特色。过去一年,“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多项重磅政策落地。特别 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加快鼓励药品及医疗器械创新;临床试验管理政策调整,CFDA加入ICH 体系以及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配套政策出台,加快推动行业接轨国际、升级换代,“两 票制”全面落地,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演进出新模式、新路径,医保控费升级、目 录更新、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等,推动医药终端市场向更多元、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医药行业 正逐渐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引导产业向创新、高效、高质、合规方向转型升级,医药企业发展机 遇与挑战并存 (二)行业政策情况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报告期内,“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逐步 落地,医药控费提速,进一步破除以药养医弊端。2017年9月,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并重塑补偿机制,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医保及市场准入方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深化, 2017年6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以按 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时隔8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药品目录再次调整,增补大量药品,特别是中成药,儿童药、民族药被重点扶持,并对重大疾病 创新药开展医保谈判 药品零加成的推行造成部分公立医院经费紧张,商业回款周期有所延长。医保支出面临结构 性调整,费用管理将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辅助用药等不合理费用增长将进一步被遏制。 2、医药工业 (1)药品研发及注册 2017年6月,CFDA正式加入ICH,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中国医药 产业的认可,有利于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监管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2017年10月,CFDA印 发《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旨在鼓励新药上市,满足临床需求,将有利 于加快境外药品在国内的上市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 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简称“两办36条”)。作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两办36条”以“鼓 励创新”为主题,旨在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提高中国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2017年8月,CFDA印发《总局关于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 加快推进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并就持有人法律责任、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允许持有人多点 委托生产等进行了强调 药品审评审批政策持续改革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开展,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 大里程碑意义,未来药企的研发投入和国内新药申报数量将明显增加。 (2)药品生产 报告期内,CFDA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细化规定与配套政 策。明确了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各种情形,对于参比制剂、BE试验、申报材料、受理要求与现场核 査要求,以及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等细化了政策配套。 2017年6月,卫计委、CFDA、人社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 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证体系和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 发改委于2017年11月出台《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进一步规范短缺药品和 原料药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在此背景下,短缺药生产企业迎来一波发展红利,保 障了市场供应
2017 年年度报告 11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2017 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稳健增长,医疗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中国医药 市场运行体现出新时代特色。过去一年,“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多项重磅政策落地。特别 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加快鼓励药品及医疗器械创新;临床试验管理政策调整,CFDA 加入 ICH 体系以及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配套政策出台,加快推动行业接轨国际、升级换代,“两 票制”全面落地,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演进出新模式、新路径,医保控费升级、目 录更新、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等,推动医药终端市场向更多元、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医药行业 正逐渐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引导产业向创新、高效、高质、合规方向转型升级,医药企业发展机 遇与挑战并存。 (二)行业政策情况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报告期内,“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逐步 落地,医药控费提速,进一步破除以药养医弊端。2017 年 9 月,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并重塑补偿机制,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医保及市场准入方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深化, 2017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以按 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时隔 8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药品目录再次调整,增补大量药品,特别是中成药,儿童药、民族药被重点扶持,并对重大疾病、 创新药开展医保谈判。 药品零加成的推行造成部分公立医院经费紧张,商业回款周期有所延长。医保支出面临结构 性调整,费用管理将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辅助用药等不合理费用增长将进一步被遏制。 2、医药工业 (1)药品研发及注册 2017 年 6 月,CFDA 正式加入 ICH,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中国医药 产业的认可,有利于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监管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2017 年 10 月,CFDA 印 发《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旨在鼓励新药上市,满足临床需求,将有利 于加快境外药品在国内的上市。 2017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 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简称“两办 36 条”)。作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两办 36 条”以“鼓 励创新”为主题,旨在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提高中国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2017年8月,CFDA印发《总局关于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 加快推进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并就持有人法律责任、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允许持有人多点 委托生产等进行了强调。 药品审评审批政策持续改革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开展,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 大里程碑意义,未来药企的研发投入和国内新药申报数量将明显增加。 (2)药品生产 报告期内,CFDA 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细化规定与配套政 策。明确了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各种情形,对于参比制剂、BE 试验、申报材料、受理要求与现场核 查要求,以及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等细化了政策配套。 2017 年 6 月,卫计委、CFDA、人社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 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证体系和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 发改委于 2017 年 11 月出台《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进一步规范短缺药品和 原料药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在此背景下,短缺药生产企业迎来一波发展红利,保 障了市场供应
2017年年度报告 2017年11月,原辅料制剂“关联审评”正式启动,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注册不再单 独受理,制剂审评将更加科学、准确,旨在提高原料药整体水平,强化制剂企业对药品质量的主 体责任,原辅料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医药分销 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卫计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 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2018年在 全国全面推开 两票制的执行落地,将加速行业重新洗牌,一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终端与品种竞争激烈 政策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医药行业各领域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发布与落地,将全面促使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 与结构调整,使医药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对此,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及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的解读 与分析,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前布局并适时调整战略,通过不断加强创新发展、集约化管理 和并购重组,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业务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上海医药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 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具备独特的产业链综合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分 享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报告期内 公司持续深化集约化发展,凝聚发展合力,加速创新突破,扩张商业版图,拓展国际业务、强化 资本运作,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以及经营质量、盈利能力、创新动力、运营效率、行业地位提 升,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医药工业:公司医药工业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产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血管 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常年生产超800个药品品种,20多种剂型 通过自营和招商代理的营销模式,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基本实现对全国多数医院终端 和零售终端的覆盖。公司坚持推进治疗领域与重点产品聚焦战略,建设高效销、产、研体系,提 升外延并购和国际化发展能力,以实现并保持医药工业较快速度发展。公司以创新研发作为业务 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坚持研发投入,并 在合作模式和发展机制方面持续探索,已是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之 医药分销:公司分销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三,坚持全国化商业网络布局,报告期内,分销网 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 治区。公司通过提供现代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务、终端分销代理等供应链解决方案,与国内外主 要的药品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分销品种众多,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2万家。公 司下属分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从事药品分销业务,通过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形 式为药品制造商的产品进行覆盖全国的医院终端、零售终端和第三终端的配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 务,并获取进销价差。 医药零售:公司零售业务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的零售 药房总数超过1,892家,旗下上海华氏大药房是华东地区拥有药房最多的医药零售公司之一,旗 下上海医药云健康致力于打造以电子处方流转作为基础的创新医药电商模式。公司下属零售企业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从事药品零售业务,通过医药零售连锁药房、医疗机构院边药房、DTP药房三 类药房服务终端消费者 过去几年来,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拓展、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在由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7年全球企业2000强中位列第995位 在由《财富 Fortune》(中文版)发布的2017年中国500强中位列第56位、2017年最受 12
2017 年年度报告 12 2017 年 11 月,原辅料制剂“关联审评”正式启动,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注册不再单 独受理,制剂审评将更加科学、准确,旨在提高原料药整体水平,强化制剂企业对药品质量的主 体责任,原辅料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医药分销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卫计委等 8 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 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2018 年在 全国全面推开。 两票制的执行落地,将加速行业重新洗牌,一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终端与品种竞争激烈。 政策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医药行业各领域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发布与落地,将全面促使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 与结构调整,使医药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对此,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及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的解读 与分析,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前布局并适时调整战略,通过不断加强创新发展、集约化管理 和并购重组,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业务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上海医药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 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具备独特的产业链综合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分 享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报告期内, 公司持续深化集约化发展,凝聚发展合力,加速创新突破,扩张商业版图,拓展国际业务、强化 资本运作,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以及经营质量、盈利能力、创新动力、运营效率、行业地位提 升,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医药工业:公司医药工业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产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血管、 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常年生产超 800 个药品品种,20 多种剂型, 通过自营和招商代理的营销模式,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基本实现对全国多数医院终端 和零售终端的覆盖。公司坚持推进治疗领域与重点产品聚焦战略,建设高效销、产、研体系,提 升外延并购和国际化发展能力,以实现并保持医药工业较快速度发展。公司以创新研发作为业务 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坚持研发投入,并 在合作模式和发展机制方面持续探索,已是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之一。 医药分销:公司分销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三,坚持全国化商业网络布局,报告期内,分销网 络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 24 个省、直辖市及自 治区。公司通过提供现代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务、终端分销代理等供应链解决方案,与国内外主 要的药品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分销品种众多,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 2 万家。公 司下属分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从事药品分销业务,通过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形 式为药品制造商的产品进行覆盖全国的医院终端、零售终端和第三终端的配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 务,并获取进销价差。 医药零售:公司零售业务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分布在全国 16 个省区市的零售 药房总数超过 1,892 家,旗下上海华氏大药房是华东地区拥有药房最多的医药零售公司之一,旗 下上海医药云健康致力于打造以电子处方流转作为基础的创新医药电商模式。公司下属零售企业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从事药品零售业务,通过医药零售连锁药房、医疗机构院边药房、DTP 药房三 类药房服务终端消费者。 过去几年来,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拓展、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 在由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 2017 年全球企业 2000 强中位列第 995 位; • 在由《财富 Fortune》(中文版)发布的 2017 年中国 500 强中位列第 56 位、2017 年最受
2017年年度报告 赞赏的中国医药制造业公司中位列第3位 在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发布的2017上海企 业100强中位列第15位、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位列第7位 ·入选高盛投资组合策略硏究部评选的全球“新漂亮50”最具增长潜力股 在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上被评为2017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获得中国明星企业奖 在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企业 发展促进会等发布的2017中国医药行业企业集团十强中位列第3位、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 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位列第2位 ·在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17年(第34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入围 工信部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获得“2017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 企业”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适用口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资产207年12月31日206年12月31日合/本期期末金额重大变化说明(变 合并 并 较上期期末变 动比例(%) 化超过30%) 长期股权投 4,694,168,13368 4,227,206,15943 11.05 固定资产 7,154,186,82971 5,252,961,272.94 36.19 本报告期内购置固 定资产增加 在建工程 1,537,4450835 1,308,125,663.10 1753 无形资产2640.50313622,7.8936594 商誉 6606,706,22589 5,847,98740843 1297 其中:境外资产3,642,145,290.31(单位:元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86% 其他主要资产变化情况详见“第四节/二/(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口不适用 1.产业链优势 上海医药是国内工商业均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产业集团,医药制造、分销与零售的一体化发 展,使得公司具有独特的共享与互惠商业模式,能够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获得可持续的 发展动力。公司能够通过聚合资源,集中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并持续为病患、医疗机构及合作伙 伴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医药工商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优势,能够持续为股 东与社会创造超额协同利润与价值,降低个别领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1)研发优势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坚持创仿并举,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品牌治疗药 物。通过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与分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0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海外研发中心建立起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公司坚持开放式研发模式,在化学创新药、生 物药方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四 川大学、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紧密 合作关系,持续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药物研发产品链与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特色的改良创
2017 年年度报告 13 赞赏的中国医药制造业公司中位列第 3 位; • 在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发布的 2017 上海企 业 100 强中位列第 15 位、上海制造业企业 100 强位列第 7 位; • 入选高盛投资组合策略研究部评选的全球“新漂亮 50”最具增长潜力股; • 在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上被评为 2017 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获得中国明星企业奖; • 在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企业 发展促进会等发布的 2017 中国医药行业企业集团十强中位列第 3 位、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 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位列第 2 位; • 在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 2017 年(第 34 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入围 工信部 2016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获得“2017 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 企业”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资产 2017 年 12 月 31 日 合并 2016 年 12 月 31 日合 并 本期期末金额 较上期期末变 动比例(%) 重大变化说明 (变 化超过 30%) 长期股权投 资 4,694,168,133.68 4,227,206,159.43 11.05 / 固定资产 7,154,186,829.71 5,252,961,272.94 36.19 本报告期内购置固 定资产增加 在建工程 1,537,445,008.35 1,308,125,663.10 17.53 / 无形资产 2,640,503,113.62 2,750,893,639.94 -4.01 / 商誉 6,606,706,225.89 5,847,987,408.43 12.97 / 其中:境外资产3,642,145,290.31(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86%。 其他主要资产变化情况详见“第四节/二/(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产业链优势 上海医药是国内工商业均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产业集团,医药制造、分销与零售的一体化发 展,使得公司具有独特的共享与互惠商业模式,能够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获得可持续的 发展动力。公司能够通过聚合资源,集中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并持续为病患、医疗机构及合作伙 伴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医药工商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优势,能够持续为股 东与社会创造超额协同利润与价值,降低个别领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1) 研发优势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坚持创仿并举,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品牌治疗药 物。通过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与分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 10 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海外研发中心建立起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公司坚持开放式研发模式,在化学创新药、生 物药方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四 川大学、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紧密 合作关系,持续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药物研发产品链与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特色的改良创
2017年年度报告 新药产品链,连续入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强,研发能力位居国内医药企业 第一梯队 (2)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常年生产超800个药品品种, 产品主要覆盖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全身性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和免 疫调节、骨骼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领域,并已形成重点产品和基普药的产品组合梯队。公司 在国内外拥有剂型门类齐全的生产线,坚持开展全面的精益管理,通过建设生产信息化管理 ES系统和质量信息化管理LIMs体系,对药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精益优化,注重技术创新、 产业化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保持领先的质量和成本优势,确保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 预订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公司推动产品国际化发展,多个原料药通过了WHO、FDA、欧盟 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瑞舒伐他汀钙片在美国市场实现销售,并有多个产品已启动 申报美国ANDA (3)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市、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形成高效、 敏捷、智慧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渠道,拥有广阔的客户网络。同时,通过工商业一体化的共 享与互惠模式,服务自有制药业务推广。公司坚持创新药品流通方式,持续服务公立医疗机 构改革,以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满足公众和医疗机构需求,不断提升 服务效率与体验。公司在院内供应链延伸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药品直送服务、进口药品 站式服务、药库信息化管理和临床支持服务等创新业务模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 拥有国内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药品零售业务,通过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追溯云”服务 平台以及线下覆盖全国16个省区市的1892家品牌零售连锁药房,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专 业、安全的服务 2.品牌优势 公司携历史的优秀文化积淀,以安全、信赖、创新等为主要诉求,坚持主品牌牵引策略。旗 下拥有一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著名产品品牌与“上海医药”主品牌有效协同 3.融产结合优势 公司财务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控制良好,通过A+H股上市平台、国内外投资平台和各类并 购基金,形成较优的资本运作能力,以融产结合方式充分利用资本推动产业发展 4.人才优势 公司以“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为核心价值观,公司管理层及子公司经营团队具 有企业家精神,思维开放度高、学习能力强、专业素养好、创新意愿足、合作精神佳。公司倡导 学习型雁式团队文化,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岗匹配、素质优良、忠于事业、符合公司发展战 略的人才队伍
2017 年年度报告 14 新药产品链,连续入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 20 强,研发能力位居国内医药企业 第一梯队。 (2) 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常年生产超 800 个药品品种, 产品主要覆盖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全身性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和免 疫调节、骨骼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领域,并已形成重点产品和基普药的产品组合梯队。公司 在国内外拥有剂型门类齐全的生产线,坚持开展全面的精益管理,通过建设生产信息化管理 MES 系统和质量信息化管理 LIMS 体系,对药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精益优化,注重技术创新、 产业化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保持领先的质量和成本优势,确保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 预订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公司推动产品国际化发展,多个原料药通过了 WHO、FDA、欧盟 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瑞舒伐他汀钙片在美国市场实现销售,并有多个产品已启动 申报美国 ANDA。 (3) 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网络覆盖全国 24 个省市、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形成高效、 敏捷、智慧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渠道,拥有广阔的客户网络。同时,通过工商业一体化的共 享与互惠模式,服务自有制药业务推广。公司坚持创新药品流通方式,持续服务公立医疗机 构改革,以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满足公众和医疗机构需求,不断提升 服务效率与体验。公司在院内供应链延伸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药品直送服务、进口药品 一站式服务、药库信息化管理和临床支持服务等创新业务模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 拥有国内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药品零售业务,通过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追溯云”服务 平台以及线下覆盖全国 16 个省区市的 1892 家品牌零售连锁药房,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专 业、安全的服务。 2. 品牌优势 公司携历史的优秀文化积淀,以安全、信赖、创新等为主要诉求,坚持主品牌牵引策略。旗 下拥有一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著名产品品牌与“上海医药”主品牌有效协同。 3. 融产结合优势 公司财务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控制良好,通过 A+H 股上市平台、国内外投资平台和各类并 购基金,形成较优的资本运作能力,以融产结合方式充分利用资本推动产业发展。 4. 人才优势 公司以“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为核心价值观,公司管理层及子公司经营团队具 有企业家精神,思维开放度高、学习能力强、专业素养好、创新意愿足、合作精神佳。公司倡导 学习型雁式团队文化,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岗匹配、素质优良、忠于事业、符合公司发展战 略的人才队伍
2017年年度报告 第四节董事会报告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7年是行业诸多重要改革政策执行落地的一年,也是上海医药“三三三+一”发展规划的 重要推进年。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聚焦内涵提升,凝聚发展合力,推动重大战略 实施,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产品管线持续丰富,商业全国化网络加速布局,国际化业 务有序开展,顺利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及各项重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8.47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35%,其 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49.87亿元,同比增长20.7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158.60亿元,同比增长6.93%,受两票制的影响,公司商业收入短期增速放缓,长期看,两票 制将促进行业整合,提高流通效率,为大型流通企业带来持续增长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 务贡献利润14.42亿元,同比增长16.10%;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6.12亿元,同比增长 15.39%;参股企业贡献利润5.52亿元,同比下降42.13%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97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同口 径上升3.3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上升0.23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率后的营业利润率较上年同期 上升0.1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同口径上升0.4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上升0.14个百分点。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浄流入26.49亿元,同比增长36.07%,其中医药工业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 入26.18亿元,同比增长29.20%;医药商业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14亿元,同比增长51.57% 2017年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和经营工作亮点: 医药工业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49.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1%,毛利率53.86%, 较上年同期同口径上升3.3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2.14%,较上年同期同口 径上升0.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和毛利率提升幅度实现重大突破,得益于公司持 续完善研发、制造、营销三大中心建设,推进多项集约化发展举措,系统提升组织能力,下属工 业企业小、散、弱的情况明显扭转,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资源集约、高效协调的研、产、销管 理平台。 公司高度重视营销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对标管理,打造专业化高素质营销队伍,推动营销渠 道精细化管理,持续创建一流营销体系。通过实施领域聚焦和重点产品聚焦战略,公司60个重点 品种实现销售收入79.79亿元,同比增长14.42%,其中有37个品种高于或等于同类品种的增长 (来自 IQVIA的市场数据),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达28个,同比增加2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同口径占工业收入比重为56.92%,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重点品种毛利率71.28%,同比增加 了2.65个百分点。 营销一部以学术营销为导向,形成了一支能与原研产品队伍比拼的专业终端营销团队 其负责的硫酸羟氯喹片,通过与竞品在学术推广的差异化分析,确立核心学术推广点, 突显临床核心价值,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64万元(来自 IQVIA的市场数据,下同), 同比增长13.36%,市场占有率80%,增长超过原研产品;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和肠溶胶 囊,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挖掘学术价值,提高成为专科用药的认知度,2017年实现销售收 入17,086万元,同比增长23.68%,增长超过原研产品 营销二部以构建精细化渠道网络为导向,推动招商市场覆盖率提升,其负责的甲氨蝶呤 片,加强渠道库存、销售团队管理,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2017年销售收入1,801万元 同比增长16.91%;柳氮磺砒啶肠溶片,在精细化渠道管理的同时,带动临床应用,2017 年的销售收入10,068亿元,同比增长99.02%;沙丁胺醇吸入剂的终端销量提升,2017 年销售收入11,992万元,同比增长141.63%,市场占有率50.18% 在不断优化营销体系的同时,公司更加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化投入合计79,035 万元,同比增长20.79%,占工业销售收入5.27%。其中,21.14%投向创新药研发,22.59%投向仿
2017 年年度报告 15 第四节 董事会报告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7 年是行业诸多重要改革政策执行落地的一年,也是上海医药“三三三+一”发展规划的 重要推进年。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聚焦内涵提升,凝聚发展合力,推动重大战略 实施,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产品管线持续丰富,商业全国化网络加速布局,国际化业 务有序开展,顺利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及各项重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8.47 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8.35%,其 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 149.87 亿元,同比增长 20.7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158.60 亿元,同比增长 6.93%,受两票制的影响,公司商业收入短期增速放缓,长期看,两票 制将促进行业整合,提高流通效率,为大型流通企业带来持续增长。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21 亿元,同比增长 10.14%,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 务贡献利润 14.42 亿元,同比增长 16.10%;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 16.12 亿元,同比增长 15.39%;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5.52 亿元,同比下降 42.13%。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 0.97 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同口 径上升 3.3 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上升 0.23 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率后的营业利润率较上年同期 上升 0.13 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同口径上升 0.4 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上升 0.14 个百分点。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26.49 亿元,同比增长 36.07%,其中医药工业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 入 26.18 亿元,同比增长 29.20%;医药商业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3.14 亿元,同比增长 51.57%。 2017 年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和经营工作亮点: 医药工业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149.8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71%,毛利率 53.86%, 较上年同期同口径上升 3.3 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 12.14%,较上年同期同口 径上升 0.4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和毛利率提升幅度实现重大突破,得益于公司持 续完善研发、制造、营销三大中心建设,推进多项集约化发展举措,系统提升组织能力,下属工 业企业小、散、弱的情况明显扭转,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资源集约、高效协调的研、产、销管 理平台。 公司高度重视营销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对标管理,打造专业化高素质营销队伍,推动营销渠 道精细化管理,持续创建一流营销体系。通过实施领域聚焦和重点产品聚焦战略,公司 60 个重点 品种实现销售收入 79.79 亿元,同比增长 14.42%,其中有 37 个品种高于或等于同类品种的增长 (来自 IQVIA 的市场数据),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达 28 个,同比增加 2 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同口径占工业收入比重为 56.92%,同比上升 0.75 个百分点,重点品种毛利率 71.28%,同比增加 了 2.65 个百分点。 营销一部以学术营销为导向,形成了一支能与原研产品队伍比拼的专业终端营销团队, 其负责的硫酸羟氯喹片,通过与竞品在学术推广的差异化分析,确立核心学术推广点, 突显临床核心价值,2017 年实现销售收入 55,064 万元(来自 IQVIA 的市场数据,下同), 同比增长 13.36%,市场占有率 80%,增长超过原研产品;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和肠溶胶 囊,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挖掘学术价值,提高成为专科用药的认知度,2017 年实现销售收 入 17,086 万元,同比增长 23.68%,增长超过原研产品。 营销二部以构建精细化渠道网络为导向,推动招商市场覆盖率提升,其负责的甲氨蝶呤 片,加强渠道库存、销售团队管理,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2017 年销售收入 11,801 万元, 同比增长 16.91%;柳氮磺砒啶肠溶片,在精细化渠道管理的同时,带动临床应用,2017 年的销售收入 10,068 亿元,同比增长 99.02%;沙丁胺醇吸入剂的终端销量提升,2017 年销售收入 11,992 万元,同比增长 141.63%,市场占有率 50.18%。 在不断优化营销体系的同时,公司更加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化投入合计 79,035 万元,同比增长 20.79%,占工业销售收入 5.27%。其中,21.14%投向创新药研发,22.59%投向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