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叙文写作(一) 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 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 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 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 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 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 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 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 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 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 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 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 ,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
关于记叙文写作(一)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 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 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 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 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 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 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 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 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 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 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 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 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
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 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 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υ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 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 来写。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 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A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 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 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 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 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 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 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 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 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 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 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 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 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 来写。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 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A 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 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 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 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C 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 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 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 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 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 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B 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 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 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 Q 画押、严监生竖起两 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 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叉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 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 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 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 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 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 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 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 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 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 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 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 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 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 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 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 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 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 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 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 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 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 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 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 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 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 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
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 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 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 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 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 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 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 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 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 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 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 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 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 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 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 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 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 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 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 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 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 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 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 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 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 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 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 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 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 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 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 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 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 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 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 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 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 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 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 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 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 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 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 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 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 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 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 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 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 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 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 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 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 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 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 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 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 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 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 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 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