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1)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4分) (一)默写 1、将下面的名篇中的名句补充完整(8分,五句任选四句)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报任安书>司马迁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王昌龄 ④风高天急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杜甫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白居易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2-6题(18分) 里妇寓言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 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吾里有妇,未笄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 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 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 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 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 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 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 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 于蛟龙。顾有居于窨(yin)室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 矣,乃复出。偶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 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里妇乃赧然而归,生 子亦无恙。”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节选自<<丛书集成·东田集>[明]马中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 矫:假传 B.归恐见诛,未见上 见:被 C.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 诞:生辰 D.妇不知其绐也 绐:欺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可以语子者 B.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C忽忆当年事走市廛 D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007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1)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4 分) (一)默写: 1、将下面的名篇中的名句补充完整(8 分,五句任选四句)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报任安书>>司马迁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从军行>>王昌龄 ④风高天急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杜甫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行>>白居易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 2 一 6 题 (18 分) 里妇寓言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 “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吾里有妇,未笄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 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 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 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 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 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 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 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 于蛟龙。顾有居于窨(yìn)室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 矣,乃复出。偶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 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里妇乃赧然而归,生 子亦无恙。”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节选自<<丛书集成•东田集>>[明]马中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 矫:假传 B. 归恐见.诛,未见上 见:被 C. 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 诞:生辰 D. 妇不知其绐.也 绐:欺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以..语子者 B.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C.忽忆当年..事,走市廛 D.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B①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C、①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①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②今其智乃反不及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时汲黯曾假传圣旨开仓放粮但回去后怕杀头,于是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讨教免罪 的办法 B.自称草野鄙人的东郭先生,讲了一个妇人怕生孩子的事启发汲黯,躲是躲不过去的不如面 对现实 C.寓言中的那位妇人因为没生育过,起初以为生孩子并不痛苦,但后来怀孕后,她想起姑姑 婶婶的话来她又真的有点害怕 D.有人告诉她说:“东海有药,名叫长生吃了可以不吃饭你就可以不生孩子了.”她还信以 为真 6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 译文 (2)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 译文 (三)古诗鉴赏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效(ban) 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答 二现代文阅读 (一)必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完成811题(12分)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 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 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品德和 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 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交白 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A.①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B.①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C.①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①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②今其智乃.反不及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时,汲黯曾假传圣旨开仓放粮,但回去后怕杀头,于是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讨教免罪 的办法. B. 自称草野鄙人的东郭先生,讲了一个妇人怕生孩子的事启发汲黯,躲是躲不过去的不如面 对现实. C. 寓言中的那位妇人因为没生育过,起初以为生孩子并不痛苦,但后来怀孕后,她想起姑姑 婶婶的话来,她又真的有点害怕. D. 有人告诉她说:“东海有药,名叫长生,吃了可以不吃饭,你就可以不生孩子了.”她还信以 为真. 6.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 译文: . (2) 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 译文: . (三)古诗鉴赏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 后 池 上 刘 攽(bān) 一 雨 池 塘 水 面 平,淡 磨 明 镜 照 檐 楹。 东 风 忽 起 垂 杨 舞,更 作 荷 心 万 点 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答: 二.现 代 文阅 读 (一)必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完成 8-11 题(12 分)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 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 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品德和 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 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交白 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 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 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 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 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 力,更要养成健康的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 缺和扭曲上 8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情商较高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应该是 被别人误解时的表现应该是 (用自己的话简明回答,4分) 9应聘者对某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2分) 10.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1l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决不可以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不可填补 D.道德的缺陷,常可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二)选考题(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两类文章中任选一题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 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 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 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 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 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 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 20%-30%,人格要素占 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 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 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 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 力,更要养成健康的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 .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 缺和扭曲上. 8.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情商较高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应该是 ; 被别人误解时的表现应该是 。(用自己的话简明回答,4 分) 9.应聘者对某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2 分) 答: . 10.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B. 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C. 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D. 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11.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 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决不可以缺乏道德. C. 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不可填补. D. 道德的缺陷,常可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二)选考题(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两类文章中任选一题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酒 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 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 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 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 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 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 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
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 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 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 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 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 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 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 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 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 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 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 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 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岀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 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 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 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 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 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 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 个争”的深刻主题 13.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14.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3分)
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 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 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 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 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 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 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 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 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 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 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 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 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 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 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 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 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 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 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 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 个争”的深刻主题。 13.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 分) 答: 14.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3 分)
15.(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分) 答: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 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曹禺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 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 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 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 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 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一—我 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 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 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 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 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段, 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 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 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冋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 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 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 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 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 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 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 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 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 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 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 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 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
答: 15.(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 分) 答: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 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2 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曹 禺 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 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 19 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 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 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 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 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 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 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 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 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 1932 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 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 23 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段, 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 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 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 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 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 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 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 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 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 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 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 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 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 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 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