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季期陆川县二中高二年级段考试题 语文 命题:陈景瑞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 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座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所考科目 2.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丛冢 zhong发怔 zheng置之度外d肩胛高凸ji B、租赁1in猪圈ju 自惭形秽hui 冕堂皇guar C、寒伧chen镯子zhuo关门打烊 服服帖帖tie D、两讫qi 癖好pi 面面相觑 轻手蹑脚nie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契约 帷幕 租赁 兴高彩烈 B、仰慕 誊写 荣誉 心仪已久 C、寒伧 膺品 请柬 丰韵犹存 D、赔偿 惊惶 陪同 仓皇失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 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 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 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 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 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 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日前该B捐赠目前该 C.馈赠目前本D捐赠日前本 、(9分,每小题3分)
1 2007 年春季期陆川县二中高二年级段考试题 语 文 命题:陈景瑞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8 页。考试 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座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所考科目。 2.本试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丛冢.zhǒng 发怔.zhèng 置之度.外 dù 肩胛.高凸 jiǎ B、租赁.lìn 猪圈.juàn 自惭形秽.huì 冠.冕堂皇 guàn C、寒伧.chen 镯.子 zhuó 关门打烊.yàng 服服帖帖.tiē D、两讫.qì 癖.好 pǐ 面面相觑.qù 轻手蹑.脚 niè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契约 帷幕 租赁 兴高彩烈 B、仰慕 誊写 荣誉 心仪已久 C、寒伧 膺品 请柬 丰韵犹存 D、赔偿 惊惶 陪同 仓皇失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 毛遂自荐 ....,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 ....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 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 他也睚眦必报 ....。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 好,它就会投桃报李 ....,令你心旷神怡。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 1 月 1 日,中国 26 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 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 “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 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 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溴甲烷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 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髙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对土壤具有很 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 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播种。因此,溴甲 烷是目前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 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2%的催泪剂作为警报剂 但是,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项声明,敦促全世界进一步限制 使用溴甲烷。 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为一种对 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它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 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 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于土壤消毒的量约占溴甲烷消费总量的70% 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 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 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 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 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 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 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 层,破坏大气环境。 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 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 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溴甲 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间平均用量的80%,并且将于2015年 最终淘汰溴甲烷。 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 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 使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 年放弃使用溴甲烷。 5.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溴甲烷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 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对土壤具有很 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 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播种。因此,溴甲 烷是目前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 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 2%的催泪剂作为警报剂。 但是,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项声明,敦促全世界进一步限制 使用溴甲烷。 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为一种对 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它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 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 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于土壤消毒的量约占溴甲烷消费总量的 70%。 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 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 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 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 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 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 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 层,破坏大气环境。 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 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 年 9 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 发达国家于 2005 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 2005 年起,每年溴甲 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 1995-1998 年间平均用量的 80%,并且将于 2015 年 最终淘汰溴甲烷。 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 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 15 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 使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 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 2015 年放弃使用溴甲烷。 5.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 6.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 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 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量 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 B.《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 年生产和消耗的溴甲烷总量不能超过1995-1998年四年间用量的80%。 C.从溴甲烷的特性来看,在实际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剂之外,溴甲烷还 可以用于其他物品的熏蒸和消毒。 D.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 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 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 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 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 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背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 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 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3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 6.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 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 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量 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 B.《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展中国家从 2005 年起,每 年生产和消耗的溴甲烷总量不能超过 1995-1998 年四年间用量的 80%。 C.从溴甲烷的特性来看,在实际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剂之外,溴甲烷还 可以用于其他物品的熏蒸和消毒。 D. 因为 87 个发展中国家将在 2015 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 15 个发 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 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 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 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 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 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 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 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 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 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 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1)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 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去:前往 B.常卑辞厚礼辞:言辞 故不造也造:拜访 D.征,皆不就就:任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单车归家 时议以此少之 B.劭鄙其人而不肯对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C.乃谢遣宾客 乃南到广陵 D.君清平之奸贼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座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所考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 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分) 译文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译文: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 译文
4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 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 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 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 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 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单车归家 时议以.此少之 B.劭鄙其人而不肯对 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C.乃.谢遣宾客 乃.南到广陵 D.君清平之.奸贼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第 II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座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所考科目。 2.第 II 卷共 4 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 答无效。 3.本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 分) 译文: (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 分) 译文: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 分) 译文:
12.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灲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 啼杜鹃。催成淸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ρ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 然羁旅? 注⑩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 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 答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题任选一题)(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2)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 舸舰 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渔舟 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五、(22分)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14~17题。 午后的故事 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 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 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 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 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 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 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 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 地循声望去 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5 12.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 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 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 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 (4 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 情? 答: (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题任选一题)(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 (2)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 ;舸舰 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 。渔舟 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五、(22 分)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 14~17 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 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 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 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 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 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 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 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 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