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叙文写作(二) 一、开头技法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 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 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 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 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 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 生活需要笑声……
关于记叙文写作(二) 一、开头技法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 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 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 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 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 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 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 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 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 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 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 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 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 作用 5、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 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 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 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 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吸引读者设问法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 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 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 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 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 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 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 作用 。 5、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 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 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 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 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6、吸引读者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 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 秋是什么颜色?” 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 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 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 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 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 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 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 人而异的。”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开头:“远去的 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 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 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 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 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下面再举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绝妙开头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 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己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 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 “秋是什么颜色?” 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 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 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 2000 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 “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 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 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 人而异的。”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开头:“远去的 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 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 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 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 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下面再举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绝妙开头: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 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
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 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 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 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 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 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 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 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 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 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 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 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 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 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 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 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 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 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二、记叙文写作技法 在写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不少文章多姿多彩,形象生 动,这里想结合一些例子对常见的几种写作技法作简要介绍
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 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 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 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 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 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 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 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 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 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 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 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 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 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 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 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 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 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二、记叙文写作技法 在写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不少文章多姿多彩,形象生 动,这里想结合一些例子对常见的几种写作技法作简要介绍
写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与“工笔”对称。一般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 神,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写作中指不求细密地描述对象,而仅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 对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胸臆。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一文中写人力车夫,并没有对 这个人物形象作详尽的描绘,而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的举动,粗线条地勾勒出“他满身 灰尘的后背,刹时高大了”的形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细雕,力求纤细尽露 写作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现特征,加深印象。如鲁迅的《药》 中,“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 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这 是一个典型的工笔描写。作者对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作了相当细腻的、富有特征的刻 划,充分显示了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贪婪、残暴和凶狠。 3、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鲁迅认为白描是“有真 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 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且介亭杂文集》)。其实在写作中,白描就是轻勾淡墨, 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刻画。王熙凤饭后“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 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儿”(《红楼梦》),这幅荣府日常生活画 面的线条是多么简洁。如果画家把它描摹到画幅上,也只需要几根线条,而这里的每 根线条都能塑形,塑造出这位少奶奶的通身气派,又能传神,传达出这位浑身散发着 恶气的荣府管家婆的精神 4、渲染。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上 则是通过对环境、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 表现中心。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 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
1、写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与“工笔”对称。一般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 神,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写作中指不求细密地描述对象,而仅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 对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胸臆。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一文中写人力车夫,并没有对 这个人物形象作详尽的描绘,而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的举动,粗线条地勾勒出“他满身 灰尘的后背,刹时高大了”的形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2、工笔。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细雕,力求纤细尽露。 写作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现特征,加深印象。如鲁迅的《药》 中,“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 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这 是一个典型的工笔描写。作者对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作了相当细腻的、富有特征的刻 划,充分显示了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贪婪、残暴和凶狠。 3、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鲁迅认为白描是“有真 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 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且介亭杂文集》)。其实在写作中,白描就是轻勾淡墨, 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刻画。王熙凤饭后“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 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儿”(《红楼梦》),这幅荣府日常生活画 面的线条是多么简洁。如果画家把它描摹到画幅上,也只需要几根线条,而这里的每 根线条都能塑形,塑造出这位少奶奶的通身气派,又能传神,传达出这位浑身散发着 恶气的荣府管家婆的精神。 4、渲染。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上 则是通过对环境、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 表现中心。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 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