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高三语文试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缔造孝悌谛听瓜熟蒂落递交申请 B.椒兰跌跤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 C.自刭陷阱脖颈子杀一儆百美好憧憬 D.梦魇俨然衍变奄奄一息偃旗息鼓 2.下列各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家具决窍旗鼓相当含垢忍辱 B.气概赡养枉费心机巧夺天工 C.悛巡倾轧呕心呖血振聋发聩 D.焕散延伸耳濡目染恰如其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的投机行为,如果偶尔有一个楼盘卖了个不错的价钱,就会被添油加醋地流 传开来,刺激房价价格不断攀升。 C.张大婶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D.先富起来的浙江横店人要拿200亿元人民币再造圆明园,市场规则或可允许其通行,苛刻的文化尺度 却很可能令其画虎不成反类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 真实写照 B为了最大限度地与奥运会接轨,北京奥组委派人到十运会组委会的贵宾接待、新闻宣传、赛事组织等部 直接参与一线工作 C.当各家航空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票价格一折再折,与航空公司密切关联的一些单位和行 业,仍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状态。 D.我离开母校已经五年了,也没能回去看看,对母校的思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翻卷。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B.早些时候,央视《焦点访谈》曾对重庆江苏等地的部分“假民办学校”进行批评报道,其实此类大同 小异的学校,差不多各地都有 C.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 D.今天上午,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在多哈亚运会主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中国队有些项目发挥不 佳,有些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小题 为了让“人工造人”的神话变为现实,科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想方设法“确 定人类的思维模式”,即弄清大脑中1000多亿个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 夏尔·波默罗尔说:“目前大家的想法是,研制出一些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例如,将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 书相连,这样它就‘懂得’了许多事情。但是为了让它能够打开窗户换一下新鲜空气,就必须有一些程序 能够让它利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来作出判断。这是难点所在。” 学习和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要让机器也这样做就相当困难了。当一个孩子发现 自己的想法不再能够解释周围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去改变它,他也就因此而成熟起来。这一神秘的变化对 于没有创造力的计算机来说,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1 2007 届高三语文试题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缔造 孝悌 谛 听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B. 椒兰 跌跤 暗 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C. 自刭 陷阱 脖颈子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D. 梦魇 俨然 衍 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2.下列各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具 决窍 旗鼓相当 含垢忍辱 B. 气概 赡养 枉费心机 巧夺天工 C. 悛巡 倾轧 呕心呖血 振聋发聩 D. 焕散 延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 ....,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 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的投机行为,如果偶尔有一个楼盘卖了个不错的价钱,就会被添油加醋 ....地流 传开来,刺激房价价格不断攀升。 C. 张大婶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 D. 先富起来的浙江横店人要拿 200 亿元人民币再造圆明园,市场规则或可允许其通行,苛刻的文化尺度 却很可能令其画虎不成反类犬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 真实写照。 B.为了最大限度地与奥运会接轨,北京奥组委派人到十运会组委会的贵宾接待、新闻宣传、赛事组织等部 门,直接参与一线工作。 C. 当各家航空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票价格一折再折,与航空公司密切关联的一些单位和行 业,仍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状态。 D. 我离开母校已经五年了,也没能回去看看,对母校的思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翻卷。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B. 早些时候,央视《焦点访谈》曾对重庆江苏等地的部分“假民办学校”进行批评报道,其实此类大同 小异的学校,差不多各地都有。 C. 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 D. 今天上午,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在多哈亚运会主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中国队有些项目发挥不 佳,有些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9 小题 为了让“人工造人”的神话变为现实,科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想方设法“确 定人类的思维模式”,即弄清大脑中 1000 多亿个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 夏尔•波默罗尔说:“目前大家的想法是,研制出一些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例如,将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 书相连,这样它就‘懂得’了许多事情。但是为了让它能够打开窗户换一下新鲜空气,就必须有一些程序 能够让它利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来作出判断。这是难点所在。” 学习和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要让机器也这样做就相当困难了。当一个孩子发现 自己的想法不再能够解释周围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去改变它,他也就因此而成熟起来。这一神秘的变化对 于没有创造力的计算机来说,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机领域,机器人仍然是机器,并不具有生命,但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地巨大突破却可能 使人们设计创造出具有生命甚至具有智能的东西。现在地生物技术已使人们相信,将来人们完全可以把不 的基因加以组合,然后在生物工厂中利用这些基因繁殖细胞,然后生长出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如果把 人类智能的基因植入其中,那么这个东西就具有了智能。更让人担忧的是,有机体完全可以同无机体结合 在一起,在动物身上植入芯片已不稀奇,而1998年8月21日,英国里丁大学的一位电子学教授凯万·沃 威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芯片植入体内的人。这个植入胳臂的芯片长23毫米、宽3毫米,外层裹有一层 玻璃,它可以接受外界传来的信号,能探测体内信号,并能向外发射信号。它可以存贮有关植入者的个人 信息,在设有电子保护系统的地方,计算机可以根据体内芯片发出无线电波查明植入者的身份,决定是否 放行。 机器将可能与人体结合在一起,有未来学家预测,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也可以变为现实, 那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百科知识》 6.对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夏尔·波默罗尔希望能硏制出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 B、大家想研制出一些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 C、夏尔·波默罗尔认为,将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书相连,就能够成为自我丰富系统, D、大家认为要研制自我丰富系统还有难点 7.对“在计算机领域,机器仍然是机器”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机器人并不具有生命。 B、因为机器人还是由人设计和使用的 C、因为机器人还没有与人体结合在一起 D、因为机器人植入人脑变成现实时,还只能是机器 8.文章划线处“更让人担忧的是”中的“担忧”一词所涉及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变成现实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B、有机体完全可以同无机体结合在一起,已有很多例证 C、计算机居然可以根据体内芯片发出的无线电波査明植入者的身份决定是否放行。 D、人们可以设计创造出超过人智能的东西战胜人类 9.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制造“自我丰富系统”是完全可能的事。 B、在生物工厂中利用基因繁殖细胞,有可能长出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 C、有机体同无机体结合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D、人类总有一天会被自己制造的机器人打败,所以人类还是不要把机器人制造得更智能化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会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 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 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 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 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 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 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 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 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
2 在计算机领域,机器人仍然是机器,并不具有生命,但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地巨大突破却可能 使人们设计创造出具有生命甚至具有智能的东西。现在地生物技术已使人们相信,将来人们完全可以把不 同的基因加以组合,然后在生物工厂中利用这些基因繁殖细胞,然后生长出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如果把 人类智能的基因植入其中,那么这个东西就具有了智能。更让人担忧的是,有机体完全可以同无机体结合 在一起,在动物身上植入芯片已不稀奇,而 1998 年 8 月 21 日,英国里丁大学的一位电子学教授凯万•沃 威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芯片植入体内的人。这个植入胳臂的芯片长 23 毫米、宽 3 毫米,外层裹有一层 玻璃,它可以接受外界传来的信号,能探测体内信号,并能向外发射信号。它可以存贮有关植入者的个人 信息,在设有电子保护系统的地方,计算机可以根据体内芯片发出无线电波查明植入者的身份,决定是否 放行。 机器将可能与人体结合在一起,有未来学家预测,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也可以变为现实, 那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百科知识》 6.对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夏尔•波默罗尔希望能研制出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 B、大家想研制出一些能够自我丰富的系统。 C、夏尔•波默罗尔认为,将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书相连,就能够成为自我丰富系统。 D、大家认为要研制自我丰富系统还有难点。 7.对“在计算机领域,机器仍然是机器”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机器人并不具有生命。 B、因为机器人还是由人设计和使用的。 C、因为机器人还没有与人体结合在一起。 D、因为机器人植入人脑变成现实时,还只能是机器。 8.文章划线处“更让人担忧的是”中的“担忧”一词所涉及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变成现实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B、有机体完全可以同无机体结合在一起,已有很多例证。 C、计算机居然可以根据体内芯片发出的无线电波查明植入者的身份决定是否放行。 D、人们可以设计创造出超过人智能的东西战胜人类。 9.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制造“自我丰富系统”是完全可能的事。 B、在生物工厂中利用基因繁殖细胞,有可能长出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 C、有机体同无机体结合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D、人类总有一天会被自己制造的机器人打败,所以人类还是不要把机器人制造得更智能化。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会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 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 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 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 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 ,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 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 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 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 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
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 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 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④击几自乐,时人方 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④如意:一种象征吉祥 的物品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1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执弟子之礼 B.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致:招来 C.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堵:墙 D.会医者自言善禁 会:恰逢 11.下列句子能够分别直接表现张文诩淡于功名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项是( ①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因人以自致也 ②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倛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③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伩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④州郡频举,皆不应命/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⑤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 ⑥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 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 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 人,深受同乡爱戴。 四、(24分) 1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共10分 (1)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2分)
3 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 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 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④击几自乐,时人方 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④如意:一种象征吉祥 的物品。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1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恒执.弟子之礼 执:施,行 B.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致:招来 C.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堵:墙 D.会.医者自言善禁 会:恰逢 11.下列句子能够分别直接表现张文诩淡于功名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项是( ) ①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因人以自致也 ②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③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④州郡频举,皆不应命/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⑤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 ⑥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 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 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 感化教育别 人,深受同乡爱戴。 四、(24 分) 1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共 10 分)。 (1)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2 分)
译: (2)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4分) (3)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5.填空。(6分) (1)被恩格斯称赞为“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 作品是 的《 (2)荀况在《劝学》中阐述了学习中应持之以恒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3)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圆明园失梦 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北京很多机 构都修起了大而无当、毫无美感、千篇一律的门脸儿,好像大就是美。圆明园也修了个门脸儿,自然是为 了收费。但一下子把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完全改变了。记得那次去,不愿意去走那个修得堂而皇之的“公 园大门”,为了不破坏大学时留下的印象,决定走园后穿林子的小路。林子依旧,小路依旧,正是夏季, 荷塘青草,蜻蜓蜉蝣:薄暮后,只闻鸟声,不见人迹,凄美依旧。然而再往前走,走进被圈起来的圆明园, 情景就不同了。静谧的福海,已变成了游湖,各种游船在上面穿梭往来。如果单单只是双桨小舟倒也不失 其美,但为了赚钱,连小摩托艇也是马达声声。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是来寻找这新的热闹吗? 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圆明园的意义在于它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耻辱。你可以修一 百个游乐城,但圆明园只有一个! 这次带儿子去,我还是选择了那条林间小路。但一路走过去,已是满目疮痍。最触目惊心的是垃圾 到处是垃圾!荷塘已是荒草凄凄,水面漂浮着塑料袋、包装纸。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阵阵腐臭。“美” 已无踪可寻。门票八元一张,但进入“园”内,一切均另要收费。高音喇叭在招揽游客去玩儿童赛车。到 处建起了临时房子以售货。几处小废墟,大概是没有收益,倒真是荒废着,衰草丛生,雨水淤积。在如此 庄严的废墟旁,出租古装照相,实在是很滑稽。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沉默的废墟将在一片叫卖声中失去它的美,它的意义。 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修复了,历史那沉痛的一页就能翻过吗?我们民族的耻辱就可以忘记吗?把历 史留给历史吧。庞贝城能去修复吗?希腊人是否也应该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修复?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
4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4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4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6 分) (1)被恩格斯称赞为“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 作品是 的《 》。 (2)荀况在《劝学》中阐述了学习中应持之以恒,“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3)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18 分) 圆明园失梦 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北京很多机 构都修起了大而无当、毫无美感、千篇一律的门脸儿,好像大就是美。圆明园也修了个门脸儿,自然是为 了收费。但一下子把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完全改变了。记得那次去,不愿意去走那个修得堂而皇之的“公 园大门”,为了不破坏大学时留下的印象,决定走园后穿林子的小路。林子依旧,小路依旧,正是夏季, 荷塘青草,蜻蜓蜉蝣;薄暮后,只闻鸟声,不见人迹,凄美依旧。然而再往前走,走进被圈起来的圆明园, 情景就不同了。静谧的福海,已变成了游湖,各种游船在上面穿梭往来。如果单单只是双桨小舟倒也不失 其美,但为了赚钱,连小摩托艇也是马达声声。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是来寻找这新的热闹吗? 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圆明园的意义在于它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耻辱。你可以修一 百个游乐城,但圆明园只有一个! 这次带儿子去,我还是选择了那条林间小路。但一路走过去,已是满目疮痍。最触目惊心的是垃圾, 到处是垃圾!荷塘已是荒草凄凄,水面漂浮着塑料袋、包装纸。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阵阵腐臭。“美” 已无踪可寻。门票八元一张,但进入“园”内,一切均另要收费。高音喇叭在招揽游客去玩儿童赛车。到 处建起了临时房子以售货。几处小废墟,大概是没有收益,倒真是荒废着,衰草丛生,雨水淤积。在如此 庄严的废墟旁,出租古装照相,实在是很滑稽。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沉默的废墟将在一片叫卖声中失去它的美,它的意义。 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修复了,历史那沉痛的一页就能翻过吗?我们民族的耻辱就可以忘记吗?把历 史留给历史吧。庞贝城能去修复吗?希腊人是否也应该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修复?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
美,热闹可能是美,但旧、残、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把圆明园“开发”成这样具有“商业价值”,这跟出卖文物去赚钱有什么两样? 几日后,我回南京省亲。每日在家陪父母。母亲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想到城市里整天是喧嚣,到处 是灰尘,便说只想到一处有树有水的清静所在走走。我母亲说现在这种地方很难寻。我问雨花台怎么样? 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去的。母亲说,现在也围起来要六元一张门票了 我不想再来一次“圆明园失梦”了。我问母亲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走走。她说有一个很小的郑和公园。 于是在一个欲雨不雨、闷热的下午,我们去了。 这原是个以郑和纪念馆为主,有小桥、流水、假山的旧式花园。但不幸的是,它也被改造得向商业娱 乐园发展。原来的一片松林被砍掉,铺了一大片白煞煞的水泥平台,说是辟成了舞场 再往里走,郑和的故居(现为展览馆)却是一片残败。大概是从无人来参观,里面灯都懒得打开,冷 清异常。大概此屋已成为看管人的半个家。可一转进后花园,嘈杂喧闹扑面而来。原来,回廊上支起了十 几张麻将桌。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17.“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文章的标题是“圆明园失梦”,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雨花台和郑和公园?(6分) 答 19.结合你对史实的了解谈谈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4分) 答 六、(12分)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 秘而又朦胧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房和山影 ⑥梅河两岸的楼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21.临近毕业,许多人都要给老师、同学写留言来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请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一段话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4分) (1)写给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老师 (2)写给自己曾经误解过的同学 22.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话题
5 美,热闹可能是美,但旧、残、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把圆明园“开发”成这样具有“商业价值”,这跟出卖文物去赚钱有什么两样? 几日后,我回南京省亲。每日在家陪父母。母亲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想到城市里整天是喧嚣,到处 是灰尘,便说只想到一处有树有水的清静所在走走。我母亲说现在这种地方很难寻。我问雨花台怎么样? 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去的。母亲说,现在也围起来要六元一张门票了。 我不想再来一次“圆明园失梦”了。我问母亲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走走。她说有一个很小的郑和公园。 于是在一个欲雨不雨、闷热的下午,我们去了。 这原是个以郑和纪念馆为主,有小桥、流水、假山的旧式花园。但不幸的是,它也被改造得向商业娱 乐园发展。原来的一片松林被砍掉,铺了一大片白煞煞的水泥平台,说是辟成了舞场。 再往里走,郑和的故居(现为展览馆)却是一片残败。大概是从无人来参观,里面灯都懒得打开,冷 清异常。大概此屋已成为看管人的半个家。可一转进后花园,嘈杂喧闹扑面而来。原来,回廊上支起了十 几张麻将桌。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标题是“圆明园失梦”,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雨花台和郑和公园?(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你对史实的了解谈谈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 分)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 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 秘而又朦胧。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房和山影 ⑥梅河两岸的楼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21.临近毕业,许多人都要给老师、同学写留言来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请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一段话,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4 分) (1)写给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自己曾经误解过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