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传艾因哈德著 瓦拉夫里德的序言 如所周知,下面关于最光荣的查理皇帝的行述,是由艾因 哈德撰写的。艾因哈德在当时所有的宫廷官员中间享有最高 的声誉,这不仅由于他的学识渊博,也由于他的品德超群;而 且,由于他对于所描述的全部事件,几乎都亲临其境,因之他 的叙述在最严格的准确性方面更为见长。 他出生于法兰克东部叫做莫因格维的地方,少年时代在 富尔达修道院内殉教者圣旁尼法斯的学校里受到最初的训 练。他之所以被修道院院长鲍古尔富斯从这里送到查理的宫 廷,与其说是出于门第优越,毋宁说是由于他的才智非凡,这 种才智即使在当时就已显示了他日后如此驰名的学识的光明 前景。当时,查理比所有的君王都远为殷切地搜罗博学之士, 给予他们的待遇如此之优隆,以便他们得以从容舒适地探求 哲理。因此之故,他在上帝的帮助下,使得他那个在上帝付托 他时尚是愚誾、甚或是全然蒙昧(如果我可以使用这种词句的 ①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在公元842至849年间任法兰克某修道院院 长。—英译者〔其人与艾因哈德相识,为他写这篇序言。——一译者)
查 理 大 帝 传 艾 因 哈 德 著 瓦 拉 夫 里 德 的 序 言 ① 如 所 周 知 , 下 面 关 于 最 光 荣 的 查 理 皇 帝 的 行 述 , 是 由 艾 因 哈 德 撰 写 的 。 艾 因 哈 德 在 当 时 所 有 的 宫 廷 官 员 中 间 享 有 最 高 的 声 誉 , 这 不 仅 由 于 他 的 学 识 渊 博 , 也 由 于 他 的 品 德 超 群 ; 而 且 , 由 于 他 对 于 所 描 述 的 全 部 事 件 , 几 乎 都 亲 临 其 境 , 因 之 他 的 叙 述 在 最 严 格 的 准 确 性 方 面 更 为 见 长 。 他 出 生 于 法 兰 克 东 部 叫 做 莫 因 格 维 的 地 方 , 少 年 时 代 在 富 尔 达 修 道 院 内 殉 教 者 圣 旁 尼 法 斯 的 学 校 里 受 到 最 初 的 训 练 。 他 之 所 以 被 修 道 院 院 长 鲍 古 尔 富 斯 从 这 里 送 到 查 理 的 宫 廷 , 与 其 说 是 出 于 门 第 优 越 , 毋 宁 说 是 由 于 他 的 才 智 非 凡 , 这 种 才 智 即 使 在 当 时 就 已 显 示 了 他 日 后 如 此 驰 名 的 学 识 的 光 明 前 景 。 当 时 , 查 理 比 所 有 的 君 王 都 远 为 殷 切 地 搜 罗 博 学 之 士 , 给 予 他 们 的 待 遇 如 此 之 优 隆 , 以 便 他 们 得 以 从 容 舒 适 地 探 求 哲 理 。 因 此 之 故 , 他 在 上 帝 的 帮 助 下 , 使 得 他 那 个 在 上 帝 付 托 他 时 尚 是 愚 闇 、 甚 或 是 全 然 蒙 昧 ( 如 果 我 可 以 使 用 这 种 词 句 的 1 ① 瓦 拉 夫 里 德 · 斯 特 拉 博 在 公 元 8 4 2 至 8 4 9 年 间 任 法 兰 克 某 修 道 院 院 长 。 — — 英 译 者 ( 其 人 与 艾 因 哈 德 相 识 , 为 他 写 这 篇 序 言 。 — — 译 者 )
查理大帝传 话)的国家,由于这种一向不为我们的野蛮状态所了解的崭新 的学问而光辉四射。可是现在,人们的兴趣又一次地转向相反 的方向,学识的光辉不那么为人们所爱惜,而在大多数人中间 正在熄灭。 因此,这位藐小的人一一因为他身材中等—由于他的 知识和高尚品格而在热爱学识的查理的宫廷中获得如此之多 的荣誉,以致那位最有力量、最为聪睿的国王陛下在他当时所 有的大臣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使他更乐于一同商量私事的人 的确,他配得上这种恩遇,因为,不仅在查理的时代,而且更为 显著地在路易皇帝的统治下,当法兰克人的国家由于多种 多样的骚乱而动摇,并且在有些部分濒于毁灭的时候,他是如 此令人惊异而又幸运地权宜行事,而且在上帝的庇祐下,能够 这样地省察自身,因之他明智的盛名,虽有多人嫉妒和多人揶 揄,却不曾非时地从他身上消失,也不曾置他于不可挽救的危 难之中。 我之所以谈到这些,为的是使所有的人可以阅读他的作 品而不致有所怀疑,另外也可以了解,在他对他的伟大首领备 致颂扬的同时,也为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 我,斯特拉博,插入了一些根据个人意见认为适当的标题 和装饰,以便有人在需索某点的时候,可以更方便地找到他所 需要的东西。 ①路易为查理之子,绰号虔诚者。在他继其父为皇帝期间(81←-840年在 位),帝国开始分裂。—译者
话 ) 的 国 家 , 由 于 这 种 一 向 不 为 我 们 的 野 蛮 状 态 所 了 解 的 崭 新 的 学 问 而 光 辉 四 射 。 可 是 现 在 , 人 们 的 兴 趣 又 一 次 地 转 向 相 反 的 方 向 , 学 识 的 光 辉 不 那 么 为 人 们 所 爱 惜 , 而 在 大 多 数 人 中 间 正 在 熄 灭 。 因 此 , 这 位 藐 小 的 人 — — 因 为 他 身 材 中 等 — — 由 于 他 的 知 识 和 高 尚 品 格 而 在 热 爱 学 识 的 查 理 的 宫 廷 中 获 得 如 此 之 多 的 荣 誉 , 以 致 那 位 最 有 力 量 、 最 为 聪 睿 的 国 王 陛 下 在 他 当 时 所 有 的 大 臣 中 间 难 得 找 到 一 个 使 他 更 乐 于 一 同 商 量 私 事 的 人 。 的 确 , 他 配 得 上 这 种 恩 遇 , 因 为 , 不 仅 在 查 理 的 时 代 , 而 且 更 为 显 著 地 在 路 易 皇 帝 的 统 治 下 , ① 当 法 兰 克 人 的 国 家 由 于 多 种 多 样 的 骚 乱 而 动 摇 , 并 且 在 有 些 部 分 濒 于 毁 灭 的 时 候 , 他 是 如 此 令 人 惊 异 而 又 幸 运 地 权 宜 行 事 , 而 且 在 上 帝 的 庇 祐 下 , 能 够 这 样 地 省 察 自 身 , 因 之 他 明 智 的 盛 名 , 虽 有 多 人 嫉 妒 和 多 人 揶 揄 , 却 不 曾 非 时 地 从 他 身 上 消 失 , 也 不 曾 置 他 于 不 可 挽 救 的 危 难 之 中 。 我 之 所 以 谈 到 这 些 , 为 的 是 使 所 有 的 人 可 以 阅 读 他 的 作 品 而 不 致 有 所 怀 疑 , 另 外 也 可 以 了 解 , 在 他 对 他 的 伟 大 首 领 备 致 颂 扬 的 同 时 , 也 为 好 奇 的 读 者 提 供 了 丝 毫 不 假 的 真 情 实 况 。 我 , 斯 特 拉 博 , 插 入 了 一 些 根 据 个 人 意 见 认 为 适 当 的 标 题 和 装 饰 , 以 便 有 人 在 需 索 某 点 的 时 候 , 可 以 更 方 便 地 找 到 他 所 需 要 的 东 西 。 2 查 理 大 帝 传 ① 路 易 为 查 理 之 子 , 绰 号 虔 诚 者 。 在 他 继 其 父 为 皇 帝 期 间 ( 8 1 4 — 8 4 0 年 在 位 ) , 帝 国 开 始 分 裂 。 — — 译 者
艾因哈德自序 当我已经决心要把我的那位已故的伟大而又堪称光荣的 君王和恩主的生活、言谈以及大量行事记述下来的时候,我把 这项工作压缩在最低的可能限度以内。我的目的是一方面把 我所能获知的每件事情都写进去;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把每件 新事情写成长得使人厌倦,因而得罪那些爱挑剔的人。总之, 我已经极力要使这本新书不致触犯那些就连学识丰富、雄辩 滔滔的人士所写的古代著作都看不起的人。 我不怀疑,有许多有学问、有闲暇的人,他们觉得一定不 能完全忽视今天的生活,不应该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活动当作 完全不值得记述的事情,使之泯没无闻,被人遗忘;因此,他们 是如此地喜爱声誉,乃至尽管拙于笔墨,他们也情愿把别人的 伟大的事迹笔之于书,而不愿意无所著述,让他们的姓名、声 望从人们的记忆里消逝。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不应该 罢手不写这本书。由于我曾亲身参与这些事件,身临其境,目 睹其事,因此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 而且我也不能肯定有没有别人会写出它们。因此我想,与其让 这个当代最崇高、最伟大的国王的生平事迹,和他那后人难以 效法的赫赫功业因湮没而消失,倒不如象别人那样,把故事记 录下来,垂诸后世
艾 因 哈 德 自 序 当 我 已 经 决 心 要 把 我 的 那 位 已 故 的 伟 大 而 又 堪 称 光 荣 的 君 王 和 恩 主 的 生 活 、 言 谈 以 及 大 量 行 事 记 述 下 来 的 时 候 , 我 把 这 项 工 作 压 缩 在 最 低 的 可 能 限 度 以 内 。 我 的 目 的 是 一 方 面 把 我 所 能 获 知 的 每 件 事 情 都 写 进 去 ; 另 一 方 面 也 要 避 免 把 每 件 新 事 情 写 成 长 得 使 人 厌 倦 , 因 而 得 罪 那 些 爱 挑 剔 的 人 。 总 之 , 我 已 经 极 力 要 使 这 本 新 书 不 致 触 犯 那 些 就 连 学 识 丰 富 、 雄 辩 滔 滔 的 人 士 所 写 的 古 代 著 作 都 看 不 起 的 人 。 我 不 怀 疑 , 有 许 多 有 学 问 、 有 闲 暇 的 人 , 他 们 觉 得 一 定 不 能 完 全 忽 视 今 天 的 生 活 , 不 应 该 把 我 们 这 个 时 代 的 活 动 当 作 完 全 不 值 得 记 述 的 事 情 , 使 之 泯 没 无 闻 , 被 人 遗 忘 ; 因 此 , 他 们 是 如 此 地 喜 爱 声 誉 , 乃 至 尽 管 拙 于 笔 墨 , 他 们 也 情 愿 把 别 人 的 伟 大 的 事 迹 笔 之 于 书 , 而 不 愿 意 无 所 著 述 , 让 他 们 的 姓 名 、 声 望 从 人 们 的 记 忆 里 消 逝 。 但 是 , 即 使 如 此 , 我 还 是 觉 得 不 应 该 罢 手 不 写 这 本 书 。 由 于 我 曾 亲 身 参 与 这 些 事 件 , 身 临 其 境 , 目 睹 其 事 , 因 此 我 认 为 没 有 人 能 够 比 我 更 真 实 地 记 述 这 些 事 情 , 而 且 我 也 不 能 肯 定 有 没 有 别 人 会 写 出 它 们 。 因 此 我 想 , 与 其 让 这 个 当 代 最 崇 高 、 最 伟 大 的 国 王 的 生 平 事 迹 , 和 他 那 后 人 难 以 效 法 的 赫 赫 功 业 因 湮 没 而 消 失 , 倒 不 如 象 别 人 那 样 , 把 故 事 记 录 下 来 , 垂 诸 后 世 。 3
4 查理大帝传 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我想这并不是个愚蠢的理由, 甚至单凭这个理由就足以让我动笔,一那就是我所受到的 养育之恩以及我跟国王本人和他的孩子们的友谊,这种友谊 自从我在宫廷里居住的时候起,一直没有间断。由于在这种情 况下他使我同他如此投合,使我在他的生前和死后感戴不已, 如果我把他所赐给我的一切恩惠忘掉,如果我使这样恩遇我 的人的丰功伟绩湮没无闻,如果我容许让他的生平不见著录, 不受颂扬,就象他没有存在过一样,—一实际上他的生平不仅 值得以我那拙劣贫乏而又渺乎其微的才能来记载,而且值得 用西塞罗的全部雄辩才华来记载——那么说我忘恩负义, 在我是罪有应得的。 因此这里你得到了一本载录那位伟大而光荣的人物之生 平的书。除去他的事业以外,不会再有什么可以使你惊奇或景 慕的了;诚然,倘或有之,那就是,我是一个异族人,并不怎么 通晓罗马语言,②而竟然妄想可以通畅无疵地运用拉丁文字, 甚且狂妄自大到连西塞罗的名言都敢于轻视。西塞罗在《图斯 库兰论文集》第一卷里,在谈到拉丁作家的时候说过:“如果 个人既不会很好地组织他的思想,也不会通顺地把思想写 下来,又不能给读者提供任何乐趣,而竟把他的思想写在纸 ①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作 家,精于哲学、文学、修辞、法学等。他的拉丁文风在中世纪有很大的影 译者 ②艾因哈德对于拉丁文极为精通,这里只是谦词。—一英译者 ③《图斯库兰论文集》是西塞罗的哲学著作,于公元前46年写于他的图斯 库兰别墅。—译者
我 还 有 另 外 一 个 理 由 — — 我 想 这 并 不 是 个 愚 蠢 的 理 由 , 甚 至 单 凭 这 个 理 由 就 足 以 让 我 动 笔 , — — 那 就 是 我 所 受 到 的 养 育 之 恩 以 及 我 跟 国 王 本 人 和 他 的 孩 子 们 的 友 谊 , 这 种 友 谊 自 从 我 在 宫 廷 里 居 住 的 时 候 起 , 一 直 没 有 间 断 。 由 于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他 使 我 同 他 如 此 投 合 , 使 我 在 他 的 生 前 和 死 后 感 戴 不 已 , 如 果 我 把 他 所 赐 给 我 的 一 切 恩 惠 忘 掉 , 如 果 我 使 这 样 恩 遇 我 的 人 的 丰 功 伟 绩 湮 没 无 闻 , 如 果 我 容 许 让 他 的 生 平 不 见 著 录 , 不 受 颂 扬 , 就 象 他 没 有 存 在 过 一 样 , — — 实 际 上 他 的 生 平 不 仅 值 得 以 我 那 拙 劣 贫 乏 而 又 渺 乎 其 微 的 才 能 来 记 载 , 而 且 值 得 用 西 塞 罗 ① 的 全 部 雄 辩 才 华 来 记 载 — — 那 么 说 我 忘 恩 负 义 , 在 我 是 罪 有 应 得 的 。 因 此 这 里 你 得 到 了 一 本 载 录 那 位 伟 大 而 光 荣 的 人 物 之 生 平 的 书 。 除 去 他 的 事 业 以 外 , 不 会 再 有 什 么 可 以 使 你 惊 奇 或 景 慕 的 了 ; 诚 然 , 倘 或 有 之 , 那 就 是 , 我 是 一 个 异 族 人 , 并 不 怎 么 通 晓 罗 马 语 言 , ② 而 竟 然 妄 想 可 以 通 畅 无 疵 地 运 用 拉 丁 文 字 , 甚 且 狂 妄 自 大 到 连 西 塞 罗 的 名 言 都 敢 于 轻 视 。 西 塞 罗 在 《 图 斯 库 兰 论 文 集 》 ③ 第 一 卷 里 , 在 谈 到 拉 丁 作 家 的 时 候 说 过 : “ 如 果 一 个 人 既 不 会 很 好 地 组 织 他 的 思 想 , 也 不 会 通 顺 地 把 思 想 写 下 来 , 又 不 能 给 读 者 提 供 任 何 乐 趣 , 而 竟 把 他 的 思 想 写 在 纸 4 查 理 大 帝 传 ① ② ③ 《 图 斯 库 兰 论 文 集 》 是 西 塞 罗 的 哲 学 著 作 , 于 公 元 前 4 6 年 写 于 他 的 图 斯 库 兰 别 墅 。 — — 译 者 艾 因 哈 德 对 于 拉 丁 文 极 为 精 通 , 这 里 只 是 谦 词 。 — — 英 译 者 西 塞 罗 ( 公 元 前 1 0 6 — 4 3 年 ) 是 罗 马 共 和 国 晚 期 著 名 的 政 治 活 动 家 和 作 家 , 精 于 哲 学 、 文 学 、 修 辞 、 法 学 等 。 他 的 拉 丁 文 风 在 中 世 纪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 — 译 者
中译者序言 5 上,那么他就是在轻率地滥用他的闲暇和他的纸张。”假如我 不是被一种想法所鼓励的话,这位大演说家的话也许会使我 搁笔不写。可是我觉得我应该甘冒世人之指责,应该让我的拙 劣的才能甘蹈写作之艰险,而不应该吝惜我的声名,使这位伟 大人物的遗念被人忘掉
上 , 那 么 他 就 是 在 轻 率 地 滥 用 他 的 闲 暇 和 他 的 纸 张 。 ” 假 如 我 不 是 被 一 种 想 法 所 鼓 励 的 话 , 这 位 大 演 说 家 的 话 也 许 会 使 我 搁 笔 不 写 。 可 是 我 觉 得 我 应 该 甘 冒 世 人 之 指 责 , 应 该 让 我 的 拙 劣 的 才 能 甘 蹈 写 作 之 艰 险 , 而 不 应 该 吝 惜 我 的 声 名 , 使 这 位 伟 大 人 物 的 遗 念 被 人 忘 掉 。 中 译 者 序 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