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引入水域的调查研究 。1、气候:温度、降雨、光照等 ·2、水文条件:水深、流速、流程等 ·3、生物群落:饵料生物、病原生物、敌 害生物、竞争生物
四、引入水域的调查研究 ⚫ 1、气候: 温度、降雨、光照等 ⚫ 2、水文条件:水深、流速、流程等 ⚫ 3、生物群落:饵料生物、病原生物、敌 害生物、竞争生物
五、引种的实施 1、对引入水域的形成史和生态条件作全面的 调查研究 。2、确定引种对象 。3、确定引种对象的规格 。4、先试点后推广 。5、引种对象的检疫 ●6、 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高杂合性、群体较 大) 。7、建立引种管理机构
五、引种的实施 ⚫ 1、对引入水域的形成史和生态条件作全面的 调查研究 ⚫ 2、确定引种对象 ⚫ 3、确定引种对象的规格 ⚫ 4、先试点后推广 ⚫ 5、引种对象的检疫 ⚫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高杂合性、群体较 大) ⚫ 7、建立引种管理机构
六、我国鱼类引种概况 。一、本国野生资源发掘 。二、外国鱼类引进
六、我国鱼类引种概况 ⚫ 一、本国野生资源发掘 ⚫ 二、外国鱼类引进
第二节水生生物的驯化 。一、驯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二、 驯化的途径 ·三、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 。四、驯化下的变异 五、水产生物的驯化前景
第二节水生生物的驯化 ⚫ 一、驯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 二、驯化的途径 ⚫ 三、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 ⚫ 四、驯化下的变异 ⚫ 五、水产生物的驯化前景
驯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1、定义:驯化与驯养的区别,驯化与引 种的联系和区别 。2、内容:栖息条件、动物行为、食性 繁殖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抗病力等 。3、意义:进一步改造生物属性,使之向 有益人类的方向发展,增加人工养殖对 象,提高养殖对象的素质,扩大养殖对 象的分布区域等
一、驯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 1、定义:驯化与驯养的区别,驯化与引 种的联系和区别 ⚫ 2、内容:栖息条件、动物行为、食性、 繁殖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抗病力等 ⚫ 3、意义:进一步改造生物属性,使之向 有益人类的方向发展,增加人工养殖对 象,提高养殖对象的素质,扩大养殖对 象的分布区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