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教案 1.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ydrobiology) 2.指定教材:《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主编,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6) 3.先修课程:生物学 4.学时学分:68学时(理论50学时,实验18学时)。平均周4学时,4学分 5.教学参考书: (1)裴鉴、单人骅主编(1952)《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2)饶软止等主编(1955)《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3)扬德渐、孙瑞平主绵(1988)《中国沂海多手环节动物 (4)金德详等主编(1965)《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5)蒋燮治、堵南山主编(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6)郑重等主绵(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浇足类》 6.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课堂进授方式,使用多煤体课件。教授村程中,采用提问式教学讲行师生石动。并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课堂讨论与 相结合, 请学生准备课件,并上台讲授。辅以无 语科教影片,看过以后当堂提出启发和综合性问题,当堂交卷。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辅以双语科教影片。结合传统讲授,开辟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使用免 费公共邮箱进行BBS式的讨论与交流。并研制了网络性教学课件。 双老核方式 平时不定期课党测验,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之 ,个体发育部分的课件准 备和讲解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中考试要求写一篇综述性小论文,期 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每次上课时以不同方式进行考勤,要求不缺课。 9.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进为主重占外记课笔记,课下应读指定教材与参考文 材课后 定要预习教材,认真复习消化 补充完善笔记。还需重视以下素质 的培养 ①想象力:由横切面与纵切面推断立体结构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生物界是连续的而我们在讲述时的分类是人为的:水生生物 界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纲各门的划分是人为的。整个课程学完后,应对水生 生物及其系统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连续的认识。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体内微细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是非常完善的。生物体 生殖方式与其环 间的 关系是非常和谐的 10.辅导答疑:随时以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答疑。视学生要求,在考前 话当进行集体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和吃东西,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 严格考勒:课堂上踊跃回答课堂提问 实验及试讲等各种教学活动。健 时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主动表达自己对教和学的感受
水生生物学教案 1.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2.指定教材:《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 主编,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6) 3.先修课程:生物学 4.学时学分: 68 学时(理论 50 学时,实验 18 学时)。平均周 4 学时,4 学分 5.教学参考书: (1)裴鉴、单人骅主编(1952)《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2)饶钦止等主编(1955)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3)杨德渐、孙瑞平主编(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4)金德详等主编(1965)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5)蒋燮治、堵南山主编(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6)郑重等主编(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6.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授过程中,采用提问式教学进行师生互动。并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课堂讨论与 Seminar 相结合,请学生准备课件,并上台讲授。辅以双 语科教影片,看过以后当堂提出启发和综合性问题,当堂交卷。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辅以双语科教影片。结合传统讲授,开辟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使用免 费公共邮箱进行 BBS 式的讨论与交流。并研制了网络性教学课件。 8.考核方式 平时不定期课堂测验,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之一。个体发育部分的课件准 备和讲解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中考试要求写一篇综述性小论文,期 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每次上课时以不同方式进行考勤,要求不缺课。 9.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重点处记课堂笔记,课下应阅读指定教材与参考文献 材料,课后一定要预习教材,认真复习消化,补充完善笔记。还需重视以下素质 的培养:①想象力:由横切面与纵切面推断立体结构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生物界是连续的而我们在讲述时的分类是人为的;水生生物 界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纲各门的划分是人为的。整个课程学完后,应对水生 生物及其系统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连续的认识。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体内微细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是非常完善的。生物体 生殖方式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 10.辅导答疑:随时以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答疑。视学生要求,在考前 适当进行集体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和吃东西,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 严格考勤;课堂上踊跃回答课堂提问,积极参与实验及试讲等各种教学活动。随 时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主动表达自己对教和学的感受
第一章绪论 1.本章教学时间:2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水生生物学,掌握其分科和研究方法, 了解相关学习方法。 3.本章教学难点:讲解这门课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举例和精美的科教 片。 教学过程:首先介绍给课程,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基础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 5 本章课程引入 方法 回顾高中所学内容,由常见的动植物导入水生生物学。向学生 提问。了解基础知 6.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2沈相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3.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一)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 闲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时其控 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一一海洋生物、淡水生物,种类繁多, 生态各异 浮游、底栖、游泳 (二)本课程主要涉及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研究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 鉴别的方法和步骤,关注其演化,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第二节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古希腊Aristotl©(384-322B.C)最早建立分类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 (二)1665年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出显微镜,发现轮虫和单细胞生物, (三)C.Linnaeus的《自然系统》(1735-1768) 一双命名法,蓝定现代生物分类学 基础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研究 2.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一 3.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节关于我们的课程 、考查课,68学时,其中50讲课,18实验。必修课,4学分 二、实验课从第四周开始逢双周上。综合试验一次,周末四课时时间。 三、学这门课像是在进行一场杂志式,基础性考察旅行: L.主线:生物分类系统: 2.景点:各类水生(尤其是海洋)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 3.思考: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 4.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四、教与学的方式 五、课堂讲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 本章教学时间:2 学时 2.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水生生物学,掌握其分科和研究方法, 了解相关学习方法。 3. 本章教学难点:讲解这门课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举例和精美的科教 片。 4. 教学过程:首先介绍给课程,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基础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 5. 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回顾高中所学内容,由常见的动植物导入水生生物学。向学生 提问。了解基础知识。 6.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2.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3.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 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一)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 分——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海洋生物、淡水生物,种类繁多, 生态各异——浮游、底栖、游泳 (二)本课程主要涉及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研究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 鉴别的方法和步骤,关注其演化,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第二节 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古希腊 Aristotle(384-322B.C)最早建立分类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 (二)1665 年 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出显微镜,发现轮虫和单细胞生物。 (三)C. Linnaeus 的《自然系统》(1735-1768)——双命名法,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 基础 1.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研究→ 2. 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3.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节 关于我们的课程 一、考查课,68 学时,其中 50 讲课,18 实验。必修课,4 学分 二、实验课从第四周开始逢双周上。综合试验一次,周末四课时时间。 三、学这门课像是在进行一场杂志式,基础性考察旅行: 1. 主线:生物分类系统; 2. 景点:各类水生(尤其是海洋)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 3. 思考: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 4. 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四、教与学的方式 五、课堂讲基本知识
六、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馆. 1.申请公共邮箱,进行学、教互动 2.辅以专题双语科教 3.重视实验操价 4.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 5.期末考试闭卷,名词解释,简答恩,问答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结束] 七、 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 1815 ,Forbes就用 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 1845年穆勒(J.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 研究。1868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 1867年德国人汉生(Hn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869年瑞士学者佛列尔(E.A.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始于1872 英国的“排 羊探险考 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Sars1900-小、Mayer(1910)、 Schmidt(1935-1937).Kofoid(1903).Birge&Juday(1911-1922).Ward Whipple(1918) 等等。返回 八、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等方面,但形态、分类 的工作仍不断地有报道。 发达国家已出版了一系列本国水生动植物分类的专著或藻类志、动物志等。 近代,随若西方工业的发展,一些国外科学家来到中国,研究并发表有关我国水生 生物的论文报道,但都是零显和分散的 直至上世纪 年代,我国才有自己的科学家,对我国部分水域进行区系调查,并 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水产饵料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饶软止,李良 庆在藻类方面,王家楫、倪达书在原生动物方面所做的工作。返回 九、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分类方面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外,出版了许多分类专著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饶钦止等(1955)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面等1984)的【海洋浮游牛物学” 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 水藻志色球藻目》 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 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六、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馆. 1. 申请公共邮箱,进行学、教互动 2. 辅以专题双语科教片 3. 重视实验操作 4. 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 5. 期末考试闭卷,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结束] 七、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 1815 年,Forbes 就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 1845 年穆勒(J. Muller) 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 研究。 1868 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 1867 年德国人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869 年瑞士学者佛列尔(F.A. 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始于 1872 年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探险考察 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 Sars(1900-)、Mayer(1910)、 Schmidt(1935-1937 )、Kofoid(1903)、Birge & Juday(1911-1922)、Ward & Whipple(1918) 等等。 返回 八、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等方面,但形态、分类 的工作仍不断地有报道。 发达国家已出版了一系列本国水生动植物分类的专著或藻类志、动物志等。 近代,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一些国外科学家来到中国,研究并发表有关我国水生 生物的论文报道,但都是零星和分散的 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有自己的科学家,对我国部分水域进行区系调查,并 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水产饵料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饶钦止,李良 庆在藻类方面,王家楫、倪达书在原生动物方面所做的工作。返回 九、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一 分类方面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外,出版了许多分类专著: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饶钦止等(1955)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 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 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 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源调查 十、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1.资源调查方面:在海洋方面,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综 合调杏 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80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2.在内陆水域方面,50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综合考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的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 80年代初由各省、市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黄河、黑龙 江 珠江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内陆盐水及其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的研究。这些 作为水产饵料生物的区系和分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十一、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生物饵料培养利用取得成效 (1)单胞藻 (2)轮虫 (3)枝角类 (4)卤虫资源调查 随着沿海卤虫资源的急别下隆,内陆盐湖路源开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上世纪末 由黑龙江 新疆、内蒙古等水产研究所,对西北地区盐湖卤虫资源进行了为期4年 的调查,发现有卤虫的盐湖3引处,水面1620km2,为卤虫资源利用开拓了新领域 返回 早在我国民间养鱼中采用。十几年前何志辉从晋南采集到盐水枝角类蒙古裸腹涵 为为 Moin 化于海水叫 ,并对其生物学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 继上世纪50年代引进日本工厂化培养技术后,近年,李永函等利用广泛蕴藏于水 体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在士池中大量增殖轮虫获得成功,并己在淡、海水苗种生产 中,特别是河蟹士池生态有苗中得到应用。返回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源调查 十、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二 1. 资源调查方面:在海洋方面,上世纪 50 年代,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综 合调查。 1958 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80 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2. 在内陆水域方面,50 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综合考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的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 80 年代初由各省、市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黄河、黑龙 江、珠江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3. 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内陆盐水及其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的研究。这些工 作为水产饵料生物的区系和分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十一、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三 1. 生物饵料培养利用取得成效 (1)单胞藻 (2)轮虫 (3)枝角类 (4)卤虫资源调查 随着沿海卤虫资源的急剧下降,内陆盐湖资源开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上世纪末, 由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水产研究所,对西北地区盐湖卤虫资源进行了为期 4 年 的调查,发现有卤虫的盐湖 31 处,水面 1620km2,为卤虫资源利用开拓了新领域。 返回 早在我国民间养鱼中采用。十几年前何志辉从晋南采集到盐水枝角类-蒙古裸腹溞 (Moina mongolica)驯化于海水中,并对其生物学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 究,为大规模增殖作为海水苗种生产新的活饵料奠定了基础。返回 继上世纪 50 年代引进日本工厂化培养技术后,近年,李永函等利用广泛蕴藏于水 体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在土池中大量增殖轮虫获得成功,并已在淡、海水苗种生产 中,特别是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得到应用。返回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藻种 室,可随时为生产、科研单位进行藻类培养提供种源: 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了固氨蓝藻的培养和在农业 ,渔业中利用的研究 海南、广东建起了多处螺旋藻培养基地,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水产品有苗 生产中: 曾被视为害藻的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经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多年研究,证 实其为龄易利用的代质组料,并在大面积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章概要: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一闸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研究 方法:建议的学习方法。 ※本章关键名词:研究新进展、交流、有趣 由 ※木章主要理论 学 水产养殖密切相关 ※本章思考题:为何要学好水生生物学:怎样才能学好水生生物学。 第二音藻类(Algae》 1.本章 学时间: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藻类的基本概念:藻类(lga©)是低等植物,分布 甚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肉眼看不见,如小球藻(Chlorella)35μm,大 的长达60m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掌握各种 藻类的基本特点,达到思维连贯,能应用所学知识,在显微镜下排认相关的藻类。 3.本章教学重点:藻类的特点与分布。 4木章教学难点:如何展开想象力,从面到立体,描绘出藻类在水域中的分布。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学生参与问题,并设一次课堂讨论(讨论硅 藻的生活习性及其结构特点的关系)·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并适当利用网络资源」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藻类的基本概念,由此导入各种藻类的特点,观摩影片BBC蓝色 星球之汪洋大海 注意藻类的生态作用 最后总结。布置思 考题并在课后用邮件交流。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藻类?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期刊): (1)《水生生物学学报》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藻种 室,可随时为生产、科研单位进行藻类培养提供种源; 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了固氮蓝藻的培养和在农业、渔业中利用的研究; 海南、广东建起了多处螺旋藻培养基地,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水产品育苗 生产中; 曾被视为害藻的螺旋鱼腥藻 (Anabaena spiroides)经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多年研究,证 实其为鲢易利用的优质饵料,并在大面积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章概要: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研究 方法;建议的学习方法。 ※本章关键名词:研究新进展、交流、有趣、神奇 ※本章主要理论:水生生物学学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 ※本章思考题:为何要学好水生生物学;怎样才能学好水生生物学。 第二章 藻 类(Algae) 1.本章教学时间:4 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藻类的基本概念:藻类(algae)是低等植物,分布 甚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肉眼看不见, 如小球藻 (Chlorella) 3~5 μm, 大 的长达 60 m 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掌握各种 藻类的基本特点,达到思维连贯,能应用所学知识,在显微镜下辨认相关的藻类。 3.本章教学重点:藻类的特点与分布。 4.本章教学难点:如何展开想象力,从面到立体,描绘出藻类在水域中的分布。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学生参与问题,并设一次课堂讨论(讨论硅 藻的生活习性及其结构特点的关系)。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并适当利用网络资源。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藻类的基本概念,由此导入各种藻类的特点,观摩影片 BBC 蓝色 星球之汪洋大海,注意藻类的生态作用,最后总结。布置思考题并在课后用邮件交流。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藻类?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期刊): (1)《水生生物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