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16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学时 分:3学分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网络新媒体专业、广告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杳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 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 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等。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 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本果程通过深化学生对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 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 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 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 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 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 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 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 流程,掌握学术论文基本的写作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革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 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1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163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 学时 学 分:3 学分 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网络新媒体专业、广告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 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 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等。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 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本课程通过深化学生对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 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 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 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 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一 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 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 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 流程,掌握学术论文基本的写作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 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重点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传统、基础的大传播学科研究方法(包括量化与 质化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学术性论文 的撰写:同时介绍并讲解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 查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方法实践。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掌握研究设计和社会现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对小型课题进行研究设 计: (3)掌握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方法,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4)了解各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初步掌握问卷调查 法和访谈法: (5)了解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初步了解资料量化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 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产生 2.了解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3.了解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新闻研究的两种取向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 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传播现象的复杂、现实因素的制约等影响着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实现 3.问题与应用 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为例,讨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在各个 时期的研究主题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2 本课程重点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传统、基础的大传播学科研究方法(包括量化与 质化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学术性论文 的撰写;同时介绍并讲解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 查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方法实践。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l)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掌握研究设计和社会现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对小型课题进行研究设 计; (3)掌握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方法,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4)了解各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初步掌握问卷调查 法和访谈法; (5)了解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初步了解资料量化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 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产生 2.了解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3.了解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新闻研究的两种取向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 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传播现象的复杂、现实因素的制约等影响着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实现 3.问题与应用: 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为例,讨论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在各个 时期的研究主题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1.就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媒体接触行为进行研究时,你会碰到哪些困难?怎样克 服这些困难? 2.怎样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分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研究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理论”的内涵 2.了解科学、客观、范式等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 节科学的概念和发展逻辑 1主要内容: 科学观念的兴起 理论和观察是科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假设和经验概括是连 接这两者的纽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什么是范式 ①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一整套系统 ②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型,包括基础假设、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 方法 (2)科学的发展逻辑:归纳,即归纳指从单称陈述得出普遍结论的研究 逻辑,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它从一般到特殊,研究者从概括性的规律或法则出发,在现实中收 集资料来验证这个一般性理论 3.问题与应用: 除了科学之外,我们还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知识? 什么是科学?它具备哪些特征? 第二节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1.主要内容: 理论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3 1.就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媒体接触行为进行研究时,你会碰到哪些困难?怎样克 服这些困难? 2. 怎样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课堂讲授 2. 课堂讨论 3. 分组讨论 4. 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研究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理论”的内涵 2. 了解科学、客观、范式等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的概念和发展逻辑 1.主要内容: 科学观念的兴起 理论和观察是科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假设和经验概括是连 接这两者的纽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什么是范式 ①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一整套系统 ②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型,包括基础假设、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 方法 (2)科学的发展逻辑:归纳,即归纳指从单称陈述得出普遍结论的研究 逻辑,即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它从一般到特殊,研究者从概括性的规律或法则出发,在现实中收 集资料来验证这个一般性理论 3.问题与应用: 除了科学之外,我们还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知识? 什么是科学?它具备哪些特征? 第二节 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1.主要内容: 理论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评价理论的标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理论的定义:理论是为了解释现象,而对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所做的相互 关联的、系统化的陈述。 任何理论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评价理论的标准: (1)理论且有解释力:概括性/准确性 (2)理论可以被证伪:对假设进行检验是发展理论的途径,因此理论应 当提供能铭检验的特定假设 (3)理论具有预测力:我们需要理论来降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4)理论的表述应当简洁:出色的理论往往言简意赅。 (5)理论还要具备开放性:理论时刻都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理论?衡量好理论的标准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范式?社会科学研究里的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性范式各自具备 哪些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分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研究的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积累性的、整体性的、特续讲行的时程,为了能够顺 利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需要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准备和认真的操作。那 么,研究都包括哪些阶段? 每 个阶段我们都要注意( 么样的问题、避免什么 样的错误?研究者具体应该怎么做?本章将要回答这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研究的几个过程:概念化一一研究设计一一收集资料一一分析资料一一总 结研究 质化和量化研究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4 评价理论的标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理论的定义:理论是为了解释现象,而对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所做的相互 关联的、系统化的陈述。 任何理论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评价理论的标准: (1)理论具有解释力:概括性/准确性 (2)理论可以被证伪:对假设进行检验是发展理论的途径,因此理论应 当提供能够检验的特定假设 (3)理论具有预测力:我们需要理论来降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4)理论的表述应当简洁:出色的理论往往言简意赅。 (5)理论还要具备开放性:理论时刻都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理论?衡量好理论的标准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范式?社会科学研究里的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性范式各自具备 哪些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分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研究的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积累性的、整体性的、持续进行的过程,为了能够顺 利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需要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准备和认真的操作。那 么,研究都包括哪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避免什么 样的错误?研究者具体应该怎么做?本章将要回答这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研究的几个过程:概念化——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 结研究 质化和量化研究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自己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 假设:它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研究过程 量化方法:精确性和概括性 质化方法:适合对个别现象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入理解,适合 研究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过程。 3.问题与应用: 我们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按照书中所述技巧,将其缩小为一个具体 的研究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分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可观察的、可从经验上把握的 绍与测量有关的一些概念,包括变量和指标。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测量的级别 测量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量化测量:测量结果都用准确的数字表示,而且不同的数字可以用来 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2)质化测量:测量结果不使用有意义的数字,而用符号、代码或文字来 表示(比如“男、女”、“轻、重” (3)测量误差:由于测量手段不精确带来的误差。它只能被缩小,无法完 全消除。 (4)自变量:造成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 5
5 概念:自己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 假设:它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研究过程 量化方法:精确性和概括性 质化方法:适合对个别现象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入理解,适合 研究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过程。 3.问题与应用: 我们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按照书中所述技巧,将其缩小为一个具体 的研究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分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传播现象往往是抽象的,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从经验上把握的 指标,才能进行实证研究,本章就是讨论如何对抽象概念进行测量的问题,同时将介 绍与测量有关的一些概念,包括变量和指标。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测量的级别 测量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量化测量:测量结果都用准确的数字表示,而且不同的数字可以用来 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2)质化测量:测量结果不使用有意义的数字,而用符号、代码或文字来 表示(比如“男、女”、“轻、重”) (3)测量误差:由于测量手段不精确带来的误差。它只能被缩小,无法完 全消除。 (4)自变量:造成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