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153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适用对象: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老核方式:老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课程从传播学的产 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 众、信息、符号、煤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 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当代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的基本状貌,运用传播学 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介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为信息媒体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 究打下基础。 英文简介: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 Radio and TV Director.The course presents a panorama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its origin,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viewpoi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nder,receiver, message,symbol,media,communication skills,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mpact and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cases analysis and actual practice,it helps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ir daily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information,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a society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w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ork and 1
1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153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时 学 分:3 学分 适用对象: 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课程从传播学的产 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 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 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当代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的基本状貌,运用传播学 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介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为信息媒体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 究打下基础。 英文简介: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 Radio and TV Director. The course presents a panorama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its origin,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nder, receiver, message, symbol, medi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mpac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cases analysis and actual practice, it helps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ir daily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information,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a society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w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ork and
research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必修学科基础课,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 的作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 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 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第方面的基本理论:堂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潘活动的 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基础性的调查 和研究,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传播实践能力:通过结合二十大精 神、结合国情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进行传播实贱。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梳理传播历史脉络 2.学握传播学基本概念 3。了解传播学研究历史及其代表人物 4.理解传播学研究两大学派及主要研究问题 5.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与信息 2.信息社会 3.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 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1.三大来源 2.如大先驱与草基》 3.两大学派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1.交往与传播
2 research.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必修学科基础课,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 的作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 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 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 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基础性的调查 和研究,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传播实践能力;通过结合二十大精 神、结合国情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进行传播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梳理传播历史脉络 2.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 3.了解传播学研究历史及其代表人物 4.理解传播学研究两大学派及主要研究问题 5.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 电子传播时代 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与信息 2.信息社会 3.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 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1.三大来源 2.四大先驱与奠基人 3.两大学派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1.交往与传播
2.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信息、传播利 信息社会等概念:传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的 三大来源: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的主要贡献:传播学的两大学派即经 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有最基本的认知,了解 媒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初步掌握 传播学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研究取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三)课后练习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划分这些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什么?如此 划分对我们认识信息社会有什么作用? 2.比较中国毕昇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如何理解信息社会?针对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4.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差别?举例说明你对两大学派的理解。 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所说的“交往”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含义?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2.掌握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3.理解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4.理解传播中的意义 5.深刻理解人类象征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作为主要 3
3 2.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信息、传播和 信息社会等概念;传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的 三大来源;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的主要贡献;传播学的两大学派即经 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有最基本的认知,了解 媒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初步掌握 传播学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研究取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三)课后练习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划分这些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什么?如此 划分对我们认识信息社会有什么作用? 2.比较中国毕昇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如何理解信息社会?针对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4.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差别?举例说明你对两大学派的理解。 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所说的“交往”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含义?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2.掌握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3.理解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4.理解传播中的意义 5.深刻理解人类象征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作为主要
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什么是意义 2.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1.人类的象征行为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符号的定义及功能:信号和象征符的区别:语言符号 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情境义的含义:当代商业象征 行为表现。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符号理论 的结构性和意义,掌握大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运用, 同时可以运用符号理论去理解分析文化和文化差异性。 (三)课后练习 1.谈谈你对不同符号概念的理解? 2.信号和象征符的差别是什么? 3.身势语主要种类, 主要特点和用途? 4.如何理解情境义? 5.举例说明当代商业中的象征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的三种模式 2.理解传播的基本类型 3.理解米德“主我”“客我”理论、库利“镜中我”理论、戈夫曼“拟剧 分析”等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4 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什么是意义 2.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1.人类的象征行为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符号的定义及功能;信号和象征符的区别;语言符号 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情境义的含义;当代商业象征 行为表现。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符号理论 的结构性和意义,掌握大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运用, 同时可以运用符号理论去理解分析文化和文化差异性。 (三)课后练习 1.谈谈你对不同符号概念的理解? 2.信号和象征符的差别是什么? 3.身势语主要种类,主要特点和用途? 4.如何理解情境义? 5.举例说明当代商业中的象征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的三种模式 2.理解传播的基本类型 3.理解米德“主我”“客我”理论、库利“镜中我”理论、戈夫曼“拟剧 分析”等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3。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加入新闻联播案例) 4.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加入当代优秀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相 4.组织传播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循环模 式的结构特征;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库 利的“镜中我”理论:从众与一致论:古典学派的组织传播观。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认识传播过程的模式和复杂性,要求学生 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认识到人类传播的不同类型 和特征,并结合当代实际,进一步认知这些传播类型在当代呈现的状貌。 (三)课后练习 1.总结已经学过的传播过程模式,探究这些模式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阐 述传播过程模式的发展轨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质特点, 2.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并阐述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3.举例说明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 4.如何理解人际传播是“直正意义的多煤体传潘”。 5.结合自身环境,谈谈组织传播的非正式传播的渠道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大众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牛和发展 4.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5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3. 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加入新闻联播案例) 4. 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加入当代优秀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案例)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 组织传播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循环模 式的结构特征;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库 利的“镜中我”理论;从众与一致论;古典学派的组织传播观。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认识传播过程的模式和复杂性,要求学生 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认识到人类传播的不同类型 和特征,并结合当代实际,进一步认知这些传播类型在当代呈现的状貌。 (三)课后练习 1.总结已经学过的传播过程模式,探究这些模式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阐 述传播过程模式的发展轨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质特点。 2.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并阐述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3.举例说明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 4.如何理解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 5.结合自身环境,谈谈组织传播的非正式传播的渠道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 大众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4.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