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8120113 课程名称: 中国新闻传插史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 45 学分:」 3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一 无 修(制)订人:莫光木黄厚珍一修(制)订日期:2020年12月01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 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 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 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 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 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提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 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 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 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 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 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闲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 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 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 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孩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 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蝶介的经验教训,丰 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1
1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8120113 课程名称: 中国新闻传播史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 学 时: 45 学分: 3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 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无 修(制)订人: 莫光木 黄厚珍 修(制)订日期:2020 年 12 月 01 日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 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 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 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 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 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 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 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 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 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 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 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 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 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 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 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投为1个学期。难,点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缺乏了解,造成对新闻 传播历史的生疏。因此,本门课的重点是系统地结合近代史讲解新闻传播史。让学 生在理解社会史的过程中理解新闻传播史历史,并树立新闻传播史是社会史重要组 成部分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适时以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话等多 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中国新闻 传播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新闻传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阅读《外国新 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扩大本门课程的知识的外延,在学习中就会融会 贯通。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时数分配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散学方式教学煤体学时课外作业及平时考核内容 第1周 绪论 课堂讲授、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2周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课堂讲授、讨论多堪体 3 出勒情况、课党表现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课堂讲授、演讲 3 第3周 多媒体 出勒情况、课堂表现 展 计论 第4周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课堂讲授、演讲 多媒体 3 出勒情况、课背表现 第5周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多媒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讨论 课堂讲授、演进 第6周 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讨论 多媒体 出勒情况、课堂表现 第7周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投、演讲 多媒体 出勒情况、课常表现 讨论
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难点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缺乏了解,造成对新闻 传播历史的生疏。因此,本门课的重点是系统地结合近代史讲解新闻传播史。让学 生在理解社会史的过程中理解新闻传播史历史,并树立新闻传播史是社会史重要组 成部分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适时以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话等多 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中国新闻 传播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新闻传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阅读《外国新 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扩大本门课程的知识的外延,在学习中就会融会 贯通。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时数分配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媒体 学时 课外作业及平时考核内容 第 1 周 绪论 课堂讲授、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2 周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课堂讲授、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3 周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4 周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5 周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6 周 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7 周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课堂讲授、演讲 3 第8周 多媒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的新闻传播事业 讨论 第9周 ·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 课堂讲投、演讲 多媒体 出勒情况、课堂表现 讨论 第10后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名供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讨论 第11周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课堂讲授、演 多媒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讲、讨论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课堂讲授、演讲 第12周 多堪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新闻传播事业 讨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 出勒情况、课堂表现 第13周 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果堂讲授、演讲 多媒体 第14周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 课堂讲授、演讲 多媒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业、网路性林储屏恒 计论 第15周 149年以来台湾、香港、淡门课堂讲授、演讲 多媒体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的新闻传播事业 讨论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传播学概 论、新闻学理论、外国新闻传播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 目标。本课程在课时分配上,旨在系统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 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新闻传墙现象的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014年版 参考书目 (1)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一煤介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3
3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传播学概 论、新闻学理论、外国新闻传播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 目标。本课程在课时分配上,旨在系统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 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2014 年版。 参考书目 ( 1) 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第 8 周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 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9 周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 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0 周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1 周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事业 课堂讲授、演 讲、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2 周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 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3 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 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4 周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 业、网络媒体的崛起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第 15 周 1949 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 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堂讲授、演讲 讨论 多媒体 3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三、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绪论讲大个问题: 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二、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期 三、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特点 四、学习、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意义 五、怎样学好中国新闻传播生 六、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古代新闻传播产生和发展概况,唐宋无明清历代在我国出现的主要报 纸及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报纸为什么没有发展成近代报纸的原因。 教学要点: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与民间的“小报”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近代报纸传入我国的外报在中国的扩展和影响,引导学生认清近代外国报 纸的侵略本质,正确认识和评价近代在华外报网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4
4 三、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绪论讲六个问题: 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二、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期 三、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特点 四、学习、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意义 五、怎样学好中国新闻传播史 六、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概况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古代新闻传播产生和发展概况,唐宋无明清历代在我国出现的主要报 纸及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报纸为什么没有发展成近代报纸的原因。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与民间的“小报”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六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 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近代报纸传入我国的外报在中国的扩展和影响,引导学生认清近代外国报 纸的侵略本质,正确认识和评价近代在华外报网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第五节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民族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概况,了解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及其特点和作用 主要报人及其新闻活动和新闻观点,让学生充分认识近代民族报业的爱国主义情怀 和利用报纸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追求。 教学要点: 第一节国人板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三节维新派办报活动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四章清末时期新闻事业传播事业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本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本时期的主要报刊及其特点,了解本时 期的主要报人及其新闻活动和新闻观点:掌握主要的新闻事件:让学生认识近代革 命潮流的发展趋势,学习革命报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报人忧国忧民的精神。 教学要点: 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掌握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时期报刊的情况:重点 掌握此时期新闻业务的转变和著名新闻人物的出现:学会正确分析和认识民国 5
5 第四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第五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民族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概况,了解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及其特点和作用, 主要报人及其新闻活动和新闻观点,让学生充分认识近代民族报业的爱国主义情怀 和利用报纸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追求。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国人板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办报活动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四章 清末时期新闻事业传播事业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本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本时期的主要报刊及其特点,了解本时 期的主要报人及其新闻活动和新闻观点;掌握主要的新闻事件;让学生认识近代革 命潮流的发展趋势,学习革命报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报人忧国忧民的精神。 教学要点: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第二节 “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掌握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时期报刊的情况;重点 掌握此时期新闻业务的转变和著名新闻人物的出现;学会正确分析和认识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