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县④,未确。因“不”方后来臣服于殷,在稍晚的卜辞中武丁 还卜问方入侵时不方的安危: 乙酉卜,极贞,百方还,率伐不?王告于祖乙其征,句佑?十 月。 《合集》六三四五 音方是殷王朝西北的敌国,在今山西西部。一般来说,它不可能越 过中间的殷都地区,远隔千里去侵扰在今山东滕县的“邳”国。同 时,当年三月上旬武丁还在伐缶方的前线作战: 丁酉卜,轂贞,王惟…敦缶,些?三月。 《合集》六八六七 已酉卜,在缶贞,王今夕…[亡]狱? 《全集》六五五三 “庚申”离“已酉”只有十一天时间,这期间武丁不可能再风尘朴朴 地到千里之外的东方另辟新的战场。因此,“不”的地望不可能在今 山东滕县。我们认为,它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的大坯山下。 “丕”通作坯、坯。西周中期的《竟卣》铭云:伯犀父以成师伐南 夷,“正月辛丑,在坯”。《鄂侯骇方鼎》:“王南征…唯还自征,在 坏”。《竞直》言从成周洛邑出发南征,此言南征返回,皆经过“坯” 地。《尚书·禹贡》:“东过洛钠,至于大坯”。《水经·河水注》:“河 水东经成皋大坯山下”。其地在今河南巩县汜水镇西北的黄河南 岸。《吕氏春秋·贵因篇》:武王伐纣“至鲔水,殷使胶鬲侯周师。”鲔 水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荀子·儒孝篇》:“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 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至汜而泛,至怀而坏”。“汜”即“汜水”,在河南 巩县祀水镇西北的大山下入河。这里有黄河古渡,武王代纣当由 此渡河,“殷使胶鬲侯周师”处亦当离此不远。据此,我们认为,卜辞 中的不方当因居于大坯山下而得名,因其属于商军西进伐缶方往 返交通要道上的敌国,所以遭到征伐。 ·23
五商军伐基方的时间和地望 商军与缶方直接战斗的时间,是从这场战争刚开始的十二月 乙丑打响的。在战争刚刚开始的一月“已未”,武丁曾企图以大军压 境的强大威力,迫使缶方的首领前来归降。 己未卜,轂贞,缶其来见王?一月。 已未卜,般贞,缶不其来见王? 《合集》一○二七 然而缶方并未降服。商军以喝(蜀)地为大本营,从一月“庚寅”到二 月“癸未”,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战斗,在商军的强大攻势下,缶方 才节节向北败退。 癸己卜,在缶贞,王旬亡畎? 《英》二五五二 丁西卜,般贞,王惟…敦缶,戈?三月。 《合集》六八七六 已酉卜,在缶贞,王今夕…[亡]歌? 《合集》三六五五三 约在二月底商军已占领缶方的中心地区。从“癸已”到“已酉”的半 个多月间,商王武丁都在“缶”地追击缶方。到四月上旬缶方便撤退 到基方境内,与基方联合一起,继续抵抗商军的进攻。 甲戊卜,般贞,雀及子商征基方,克? 《合集》六五七三 乙亥卜,内贞,子商擒基方,弗其?今乙亥,子商擒基方, 弗斐? 《合集》六五七七 癸未卜,内贞,子商基方、缶?四月。 ·癸未卜,内贞,子商弗其践其方、缶? ·24·
《合集》六五七二 到了五月战斗更为激烈,参加的将领除原来的雀和子商外,又增派 了奠、惟、喜等人。 辛丑卜,般贞,今日子商其擒基方、缶,?五月。 壬寅卜,般贞奠、雀、惟、宫擒基方? 壬寅卜,般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些基方? 《合集》六五七一 这说明商人征基方的战斗投入了相当规模的力量。由屡言“擒其 方”的卜辞可以看出,这时战争已接近尾声,商军征基方之役,若从 三月中(或下)旬算起,共进行了约二个多月的时间。那么,基方的 地望在哪里?陈梦家先生谓:“基方或者是冀方”,在今山西河津县 境⑤。我们认为“基”当读如箕,即《左传·成公十年》:秦“入我河 县,焚我箕、部”之箕,在今山西蒲县东北,离今山西永济县东北约 100公里。 六结 语 武丁伐缶方是武丁中期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我们对这次战 争的进军日程、路线及沿途所伐诸方国的地理诸问题,可以得出如 下几点认识: (一)缶方即古陶国,在今山西永济县境,兼有黄河南岸今河南 灵宝县西部地区。商王武丁某年冬季亲率大军从殷都“大邑商”(今 河南安阳)出发,十一月“壬子”抵达“敦伐”甾方的前线。“菑”同淄, 甾方因居于淄水沿岸而得名,在今河南陕县西南,旁有后来的“桃 林之塞”,为东西交通之要冲。商军伐甾方之役,从“壬子”日开始, 到“甲子”日已初战告捷。但整个战役直到次年一月“戊午”才基本 结束,历时二个多月。 (二)商军在二月“甲子”对淄方初战告捷后,主力部队即继续 向西前进,次日(即乙丑)便开始直接对缶方作战。卜辞中的哥字, ·25·
从口、蜀声,当是喝字。嚼、蜀本为一地,均通作烛,因烛水而得名, 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商军从次年一月“庚寅”到二月“癸未”以“喝 (蜀)”地为大本营进击缶方,在这里驻守近二个月之久。·以往有学 者以为卜辞中的“蜀”在今四川或山东泰安附近的说法,都是靠不 住的。 (三)缶方在商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商军在二月底的“癸 已”日已占领缶方的都城,并以此为据点继续追击缶方。四月初缶 方已败退到位于今山西浦县一带的基方境内,与基方联合,继续抵 抗商军的进攻,直到五日“壬寅”代缶方的战争才基本结束。 (四)三月“己酉”商王武丁尚在“缶”地对缶方作战。三月下旬, 他在征伐缶方的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便开始返回商都。“庚 申”日武丁在返回商都的路途中,亲自率军征伐“不”方。“丕”同坯, 丕方因居于今河南巩县东北的大坯山下而得名。此山北临黄河,旁 有著名的“汜水”古津,武丁返回商都时由此渡河,可见商军前往伐 缶方时,也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武丁伐缶方的战争,从武丁中期某年十一 月开始,到次年五月基本结束,历时七个多月。商军从商都出发,渡 河后向西挺进直到蜀(喝)地的这条进军道路,和后来武王伐纣时 的进军道路基本相合,只是方向不同罢了。由此可见,早在商代晚 期,这条大道已经开通。 一九八三年九月初稿 一九九一年十月修订 注释 ①@范统周:《殷代武丁时期的战争N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203一205 页,上海古籍出版杜,1991年。 ②④⑥⑧⑤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294、295页,科学出版社,1957 年。 ③·《史记·周本纪》 ·26·
⑤童恩正:《古代的巴蜀》60、6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 ⑦ 胡厚宣:《卜辞中所见殷代农业》,《甲骨学商史论丛》第二辑,齐鲁大 学国学研究所,1945年。 ⑧顾颉刚:《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论巴蜀与中原的关 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⑨赵诚:《甲骨文简明辞典》133页,中华书局,1988年。 ①蔡运章:《“嘉师”新解》,《华夏考古》1988年第4期。 ①蔡运章:《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各邑》,《中原文物》1987年第3期。 ②李学勤:《<世俘>篇研究》,《史学月刊》1988年第2期。 ④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下册803页,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 年。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