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花妙林 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实事。实际上,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 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心理健康对于 个体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提高体育成绩以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重要作用。有些人在自己体弱 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除了服药打针外,也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恢复健康。然而, 当某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低落,或岀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却很少会想到通过 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 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详细叙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应激;再 次,介绍控制应激的方法;最后,分析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适应的积极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何谓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 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全面健康的理 解已逐渐达成共识,其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定义为:“不但没 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当代 大学生的立志与成才来说确实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来认识心理健康呢?国内外许 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己故的心理治疗专家黄嘉音先生就是持比较典 型的生存标准的心理健康观。他认为,“精神健康包括正常的行为,对于家庭、学校、团体、职 业、社交、婚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平顺的适应,以及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而发展标准则立足于 人与社会的发展,以求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能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马斯洛。他在1951年与朱特尔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岀了 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评价。 3.生活理想结合实际。 4.不能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花妙林 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实事。实际上,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 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心理健康对于 个体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提高体育成绩以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重要作用。有些人在自己体弱 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除了服药打针外,也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恢复健康。然而, 当某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低落,或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却很少会想到通过 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 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详细叙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激;再 次,介绍控制应激的方法;最后,分析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适应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何谓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 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全面健康的理 解已逐渐达成共识,其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定义为:“不但没 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当代 大学生的立志与成才来说确实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来认识心理健康呢?国内外许 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己故的心理治疗专家黄嘉音先生就是持比较典 型的生存标准的心理健康观。他认为,“精神健康包括正常的行为,对于家庭、学校、团体、职 业、社交、婚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平顺的适应,以及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而发展标准则立足于 人与社会的发展,以求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能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马斯洛。他在1951 年与朱特尔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心理健康的10 条标准: 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评价。 3. 生活理想结合实际。 4. 不能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综合上述观点,考虑到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智力正常、正确 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善交友、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良好、态度保持积极、行为习惯规 范、需要结构合理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和实践表明,体育锻炼可促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满足感和生活质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 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振奋精神 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觉信 息输入机体而引起唤醒水平的提高,继而精神振奋。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碰到困难和挫 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通过体育锻炼就可以摆脱烦恼,振奋精神。 2.改善情绪、降低焦虑反应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 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 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岀来。体育锻炼还可以降低焦虑反应,这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 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此外,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降低了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了特定的应激源 对生理的影响。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 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 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 能具有促进作用。 4.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 所组成的。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 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 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 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 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见图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 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运动能力 吸引人的身体 自尊心 身体表象和身 身体的抵抗力 身体健康状况 图1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的关系 5.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综合上述观点,考虑到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智力正常、正确 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善交友、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良好、态度保持积极、行为习惯规 范、需要结构合理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和实践表明,体育锻炼可促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满足感和生活质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 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振奋精神 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觉信 息输入机体而引起唤醒水平的提高,继而精神振奋。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碰到困难和挫 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通过体育锻炼就可以摆脱烦恼,振奋精神。 2. 改善情绪、降低焦虑反应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 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 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体育锻炼还可以降低焦虑反应,这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 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此外,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降低了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了特定的应激源 对生理的影响。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 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 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 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 能具有促进作用。 4.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 所组成的。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 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 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 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 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见图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 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5.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 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帙和畏惧心理、疲 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 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6.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岀个人 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 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7.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 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二治治疗方法来消 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 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8.增加社会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少。体育锻炼是一种增加 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好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一系列 的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益处。不难看出,体育锻炼对于消除大学生的孤独症 和人际关系障碍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 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喜爱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乐趣 这是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喜爱或者不能从中获得乐趣,就不可能 产生满足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 2.体育锻炼应以有氧活动为主,避免激烈的竞争有氧活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跳绳、健美操等。当然,对于年轻人或大学生来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球类运动也是很有益的。 3.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为宜研究表明,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60%-80%之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每周3次或3次以上,这样才有利于心理健康。 4.持之以恒地迸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只有在有规律的锻炼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岀 来。有人在査阅了80篇研究报告后指岀,随着身体练习总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所产生的良好心理 效应就会随之得到增强。 、应激的征兆模式 现代社会中,环境的严重污染、住房的高度拥挤、交通的阻塞不畅、就业机会的减少、人际关 系的淡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等都会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消极的应激反 应。应激不仅与许多心身疾病有关,它还会对个体的工作效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产生影响。为了提 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应激反应和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正是本章为什 么要详细讨论应激的原因 (一)应激的定义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 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 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 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6. 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 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 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7. 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 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 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二治治疗方法来消 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 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8. 增加社会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少。体育锻炼是一种增加 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好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一系列 的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益处。不难看出,体育锻炼对于消除大学生的孤独症 和人际关系障碍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 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 喜爱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乐趣 这是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喜爱或者不能从中获得乐趣,就不可能 产生满足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 2. 体育锻炼应以有氧活动为主,避免激烈的竞争有氧活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跳绳、健美操等。当然,对于年轻人或大学生来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球类运动也是很有益的。 3. 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为宜研究表明,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60%-80%之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 分钟,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这样才有利于心理健康。 4. 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只有在有规律的锻炼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 来。有人在查阅了80 篇研究报告后指出,随着身体练习总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所产生的良好心理 效应就会随之得到增强。 二、应激的征兆模式 现代社会中,环境的严重污染、住房的高度拥挤、交通的阻塞不畅、就业机会的减少、人际关 系的淡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等都会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消极的应激反 应。应激不仅与许多心身疾病有关,它还会对个体的工作效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产生影响。为了提 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应激反应和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正是本章为什 么要详细讨论应激的原因。 (一)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学反应。目前的研究认为,应激反应是一种包含有 应激源、个体对应激源的评价以及个体的典型反应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应激有积极的应激与消极的应激之分。塞利将人类对积极应激源的反应称之为好的应激,对消 极应激源所作的反应称之为苦恼或忧伤。某种活动是产生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存在着一定 的标准,例如,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激源,它可以使个体变得更强壮、更适应;但是, 过度的体育锻炼则可能导致个体身体的某些部位疼痛或身体受伤,使其变得苦恼。另外,某一事件 是引起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还受个体认知评价影响。例如,一个人发现用雪板滑降是一件 有趣而富有刺激性的事,期望着寒假的来临,好去滑雪;另外一个人也尝试过滑雪,但他害怕寒冷 的季节和摔伤,因此,他就将滑雪看成是一件令人烦恼的活动。 在生活与工作中,人需要一定程度的应激,这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一般而 言,轻到中等程度的应激比较适宜,但适宜的应激个体之间有所不同。如要了解自己的应激程度, 请见图1。 (二)应激的征兆 处于消极应激状态下的人倾向于显示某些征兆和症状,但不同个体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通常 认为,有下列几种比较典型的应激征兆。 1.生理征兆 应激的生理征兆主要表现为引起一定的身体器官系统的变化。例如,心跳加快反映了心肌的变 化,呕吐反映了消化系统的变化,呼吸困难反映了呼吸系统的变化,经常性的头痛、疲劳、手颤抖 反映了肌肉的紧张性变化等等。 2.焦虑与抑郁 还有一些征兆也反映了应激的心理特征,例如,害怕、恐惧、混乱、定向错误等。在应激的心 理征兆中,最通常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焦虑与抑郁。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之事而产生模糊的、 令人不快的情绪,其中包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忧虑、烦躁和压抑等情绪体验。焦虑的产 生通常没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它对于未来的不愉快的关注更甚于对当前情景的担忧。例如,当人们 来到一个新单位,对将会遇到的事情以及_由此而产生烦恼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然而,正是这些 不可名状的原因,使人处于不安情绪的控制之下,被焦虑所困扰。抑郁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 态,其特点是对一般的活动失去兴趣、悲哀、缺乏活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这些情绪活动是由个 体对事物的消极评价所引起的。 3.睡眠障碍 失眠是应激的一种普通征兆,它会使个体的精力耗尽。失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对将要发生的事 情感到焦虑或过于激动。例如,对将要逼近的考试过于关注和忧虑会产生失眠。虽然对某些人来 说,一两个晚上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应激表现。 4.性障碍 性障碍也可能是一种征兆,由忧虑引起的性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国外有的心理芓家认 为性释放是减少紧张的一种方法,没有正常的性活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怕 怀孕、帕通过性途径传染上疾病也会导致应激。 5.低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看待事物的方式常常会影响到应激的产生。低自尊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方 式看待外部环境,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打退堂鼓。由于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他们更容 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将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 (三)应激源类型
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学反应。目前的研究认为,应激反应是一种包含有 应激源、个体对应激源的评价以及个体的典型反应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应激有积极的应激与消极的应激之分。塞利将人类对积极应激源的反应称之为好的应激,对消 极应激源所作的反应称之为苦恼或忧伤。某种活动是产生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存在着一定 的标准,例如,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激源,它可以使个体变得更强壮、更适应;但是, 过度的体育锻炼则可能导致个体身体的某些部位疼痛或身体受伤,使其变得苦恼。另外,某一事件 是引起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还受个体认知评价影响。例如,一个人发现用雪板滑降是一件 有趣而富有刺激性的事,期望着寒假的来临,好去滑雪;另外一个人也尝试过滑雪,但他害怕寒冷 的季节和摔伤,因此,他就将滑雪看成是一件令人烦恼的活动。 在生活与工作中,人需要一定程度的应激,这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一般而 言,轻到中等程度的应激比较适宜,但适宜的应激个体之间有所不同。如要了解自己的应激程度, 请见图1。 (二)应激的征兆 处于消极应激状态下的人倾向于显示某些征兆和症状,但不同个体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通常 认为,有下列几种比较典型的应激征兆。 1. 生理征兆 应激的生理征兆主要表现为引起一定的身体器官系统的变化。例如,心跳加快反映了心肌的变 化,呕吐反映了消化系统的变化,呼吸困难反映了呼吸系统的变化,经常性的头痛、疲劳、手颤抖 反映了肌肉的紧张性变化等等。 2. 焦虑与抑郁 还有一些征兆也反映了应激的心理特征,例如,害怕、恐惧、混乱、定向错误等。在应激的心 理征兆中,最通常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焦虑与抑郁。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之事而产生模糊的、 令人不快的情绪,其中包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忧虑、烦躁和压抑等情绪体验。焦虑的产 生通常没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它对于未来的不愉快的关注更甚于对当前情景的担忧。例如,当人们 来到一个新单位,对将会遇到的事情以及__由此而产生烦恼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然而,正是这些 不可名状的原因,使人处于不安情绪的控制之下,被焦虑所困扰。抑郁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 态,其特点是对一般的活动失去兴趣、悲哀、缺乏活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这些情绪活动是由个 体对事物的消极评价所引起的。 3. 睡眠障碍 失眠是应激的一种普通征兆,它会使个体的精力耗尽。失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对将要发生的事 情感到焦虑或过于激动。例如,对将要逼近的考试过于关注和忧虑会产生失眠。虽然对某些人来 说,一两个晚上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应激表现。 4. 性障碍 性障碍也可能是一种征兆,由忧虑引起的性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国外有的心理学家认 为性释放是减少紧张的一种方法,没有正常的性活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怕 怀孕、怕通过性途径传染上疾病也会导致应激。 5. 低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看待事物的方式常常会影响到应激的产生。低自尊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方 式看待外部环境,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打退堂鼓。由于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他们更容 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将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 (三)应激源类型
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社会的和环境 的。生理的应激源有热、冷、痛、饥饿、锻炼、睡眠不足、身体上的疼痛、性唤醒等;心理社会的 应激源有家庭的期望、失去朋友、与其他重要人物发生矛盾、孤独、隔离、失业、失学、司法纠 纷、抑郁、焦虑、恐惧等;环境的应激源有噪音、污染、洪水、恶劣的气候、人□膨胀等。在日常 生活中,这些应激源都有可能会遇到。例如,对大学生来说,应激源可能是测验与考试,或是不喜 欢某门课程、不喜欢某位教师、不喜欢与某些同学交往等。多数人都碰到过与家庭成员闹矛盾、对 金钱过于关注、与所爱的人发生争执等问题。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会激起另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例 如,对期未考试的担忧(心理的)一直萦绕着个体,会使他产生失眠症状(生理的)。 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生活变化比较大,那么,他患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或遭受意外的可能 性将大为增加。见图2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生活事件(即应激源)变化情况,这有助于你预防应激 反应及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四)应激模式 应激模式是从将生活情景中的中性事件看作为忧伤的事情开始的。当消极的认知评价岀现后, 紧接而来的是焦虑、神经质、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唤醒,随后岀现的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汘增 加等生理唤醒,最后导致像心身疾病、与家庭和朋友发生争执等不良结果。 生活情景 将其看作为忧伤的事情 猪绪唤醒 生理唤醒 结果 (认知评价) (生理反应) 图2应激模式 让我们来看看在应激情景下,这个模式是如何工作的。假设你是位大学生,将在这个学期毕 业,还没有拿到体锻合格证(生活情景),你可能对自己说:“这是可帕的,我将不能毕业、找工 作,我一定是太笨了,亲戚朋友将怎么看待我?”(将生活中的事件看作为忧伤的)这将产生恐惧 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焦虑和对体育教师的愤怒(情绪唤醒)。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心率增加、肌 肉紧张和其它反应(生理唤醒)。最后,你可能形成紧张性头疼和肠胃不适(结果)。 如果对这个模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干预,将会使下一个阶段的反应不能出现。例如,假设你 在毕业前没拿到体锻合格证,你的评价是这样的:“现在没拿到体锻合格证没关系,实际上,我的 健康状况不错,老师、同学和我的关系不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拿到体锻合格证。”在这 种情况下,生活情景没有被看成是忧伤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不会岀现,伴随其后的生理唤醒也不会 发生,最终,不良的结果更不会产生。另外,暂时没通过体锻标准,可能会促使你更努力地锻炼, 你的身体将变得更加健康、更具适应性。 、体育锻炼与应激控制 (一)减少应激 有许多研究显示:应激和继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 地控制个体的应激水平。 1.生活中的应激与运动损伤 根据安德烈和威廉斯的观点,当个体进入运动情景(如一场体育考试)时,有三个因素会引起 应激反应 (1)应激史(如以前的事件、过去的损伤和日常生活中的激烈争论等);
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社会的和环境 的。生理的应激源有热、冷、痛、饥饿、锻炼、睡眠不足、身体上的疼痛、性唤醒等;心理社会的 应激源有家庭的期望、失去朋友、与其他重要人物发生矛盾、孤独、隔离、失业、失学、司法纠 纷、抑郁、焦虑、恐惧等;环境的应激源有噪音、污染、洪水、恶劣的气候、人口膨胀等。在日常 生活中,这些应激源都有可能会遇到。例如,对大学生来说,应激源可能是测验与考试,或是不喜 欢某门课程、不喜欢某位教师、不喜欢与某些同学交往等。多数人都碰到过与家庭成员闹矛盾、对 金钱过于关注、与所爱的人发生争执等问题。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会激起另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例 如,对期末考试的担忧(心理的)一直萦绕着个体,会使他产生失眠症状(生理的)。 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生活变化比较大,那么,他患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或遭受意外的可能 性将大为增加。见图2 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生活事件(即应激源)变化情况,这有助于你预防应激 反应及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四)应激模式 应激模式是从将生活情景中的中性事件看作为忧伤的事情开始的。当消极的认知评价出现后, 紧接而来的是焦虑、神经质、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唤醒,随后出现的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增 加等生理唤醒,最后导致像心身疾病、与家庭和朋友发生争执等不良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在应激情景下,这个模式是如何工作的。假设你是位大学生,将在这个学期毕 业,还没有拿到体锻合格证(生活情景),你可能对自己说:“这是可怕的,我将不能毕业、找工 作,我一定是太笨了,亲戚朋友将怎么看待我?”(将生活中的事件看作为忧伤的)这将产生恐惧 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焦虑和对体育教师的愤怒(情绪唤醒)。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心率增加、肌 肉紧张和其它反应(生理唤醒)。最后,你可能形成紧张性头疼和肠胃不适(结果)。 如果对这个模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干预,将会使下一个阶段的反应不能出现。例如,假设你 在毕业前没拿到体锻合格证,你的评价是这样的:“现在没拿到体锻合格证没关系,实际上,我的 健康状况不错,老师、同学和我的关系不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拿到体锻合格证。”在这 种情况下,生活情景没有被看成是忧伤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不会出现,伴随其后的生理唤醒也不会 发生,最终,不良的结果更不会产生。另外,暂时没通过体锻标准,可能会促使你更努力地锻炼, 你的身体将变得更加健康、更具适应性。 三、体育锻炼与应激控制 (一)减少应激 有许多研究显示:应激和继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 地控制个体的应激水平。 1. 生活中的应激与运动损伤 根据安德烈和威廉斯的观点,当个体进入运动情景(如一场体育考试)时,有三个因素会引起 应激反应: (1) 应激史(如以前的事件、过去的损伤和日常生活中的激烈争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