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men gain the pow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career happines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与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 径,明确名师的特质,熟悉名师专业发展规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借鉴名师经验,学会反思、形成问题意识和 解决间愿的能力,掌握开展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形成 合作共赢、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团队工作及研究活动,学习分享他人经验,在社会中 不断成长。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2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教学方式(讲授、 支撑课程 时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重点:了解学院 第九周第十一周 了耀学暗科研其右 整体情况,学科 学院专业负责人,介绍 特点 学院整体情况,学科特 面,进行学习和职业 难点:科学制定 6 讲授 1 生涯规划 符合个人特点 发授秋划, 学生了解名师的内涵 重点:了解木学 和特质,了解名师专 院研究应该具各 第十一周第十八 邀请专业领域的知名 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的基本素质。 能够借鉴名师成果 5 讲授 1 教师,介绍名师成长 验,激发学生的专业 难点:针对性的 历 兴趣,培养学生的专 培养个人专业技 业素养。 能和科研素养。 第十二周第十八 为广大新生提供专业 重点:了解学科 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发展方向,发展 介绍国内国内外研究 趋势。 帮助新生获得科研探 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厨 难点:学科发展 5 讲授 2 索和职业幸福的力 趋势 和个人发展相结 合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17
17 freshmen gain the pow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career happines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与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 径,明确名师的特质,熟悉名师专业发展规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课程目标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借鉴名师经验,学会反思、形成问题意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开展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形成 合作共赢、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团队工作及研究活动,学习分享他人经验,在社会中 不断成长。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2 7-1 熟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环境工程专业 的社会责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 涵。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九周~第十一周 学院专业负责人,介绍 学院整体情况,学科特 点。 了解学院科研基本 面,进行学习和职业 生涯规划。 重点:了解学院 整体情况,学科 特点。 难点:科学制定 符合个人特点的 发展规划。 6 讲授 1 第十二周~第十八周 邀请专业领域的知名 教师,介绍名师成长经 历 学生了解名师的内涵 和特质,了解名师专 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能够借鉴名师成果经 验。激发学生的专业 兴趣,培养学生的专 业素养。 重点:了解本学 院研究应该具备 的基本素质。 难点:针对性的 培养个人专业技 能和科研素养。 5 讲授 1 第十二周~第十八周 介绍国内国内外研究 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 趋势 为广大新生提供专业 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帮助新生获得科研探 索和职业幸福的力 量。 重点:了解学科 发展方向,发展 趋势。 难点:学科发展 和个人发展相结 合。 5 讲授 2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结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包括课堂提问(20%)与课堂表现(20%) 期末考核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课程报告形式,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评定依据: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报告进行评分。 (4)考核内容:针对对应的课程目标给出选题。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40%) 课程日标 期末成线 课堂提问 误堂表现 合计 (60%) 209% 20%) 1 10% 10% 30% 50% 10% 109% 30% 50% 合计成绩构成) 209% 2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写明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在线学习、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等)。 六、参考材料 无 主撰人:林田 审核人:王凯、凌云、霍志保 英文校对:杜心字 教学副院长:李娟英 日期:2022年10月31日 18
18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包括课堂提问(20%)与课堂表现(20%)。 期末考核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课程报告形式,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评定依据: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报告进行评分。 (4)考核内容:针对对应的课程目标给出选题。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合计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 (60%) 课堂提问 (20%) 课堂表现 (20%) 1 10% 10% 30% 50% 2 10% 10% 30% 50% 合计(成绩构成) 20% 2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写明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在线学习、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等)。 六、参考材料 无 主撰人:林田 审核人:王凯、凌云、霍志保 英文校对:杜心宇 教学副院长:李娟英 日 期:2022 年 10 月 31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代秀 不及格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误程目标 (分数≥90分) (分数(60分) 90) 78) 68) 积极主动参与老 积极主动参上 话当参与老师 缺乏参与课留 不参与课堂讨 师提出的专业素 老师提出的专 提出的专业素 讨论的主动 论,且平时有 养核心内容与专 业素养核心内 养核心内容与性,对问题缺 不遵守课堂秩 业发显阶图涂杨突与去业发展 专业发展阶段乏思考 序的行为 课程目标 的右美问日阶涂径的有 涂径的有关问 (10%) 对明确自身专业 关问恩。 且对 恩,但对明确 发展的重点方 明确自身专 自身专业发展 有自己独到的理 发展的重点方 的重点方向等 银 向有一定地识 间题缺乏深入 性的认识 思考 积极主动参与老 积极主动参 适当参与老师 缺乏参与课堂 不参与课堂 师提出的开展专 老师提出的 提出的开展专 讨论的主动 论,且平时才 业研究的基本方 展专业研究的 业研究的基本 性,对问题缺 不遵守课堂税 法与基本的科学 基本方法与基 方法与基本的 乏思考 序的行为 研究能力的有关 本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能力 能力的有关问 的有关问题 借鉴名师经验 且对如 且对如何借鉴 课程目 学会反思、形成 借登名师经 名师经验,学 2 问题意识和解决 验,学会反思 会反思、形成 (10%) 问题的能力有自 形成词题音和 问踵音即和轻 己独到的理解 和决问题的 决园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小组讨 能力有 定封 等问愿缺乏深 论等团队活动 识性的认识 入思考,较为 较为积极的参 积极的参加小 加小组讨论等 组讨论等团队 闭队活动 活动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优秀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不及格 (分数≥90分) (分数<60分】 误程日标 90 7g) 68} 系统掌握专业素 全面掌握专业 基本筝握专业 基本了解专业 不了解专业素 养的核心内容 素养的核心P 素养的核心内 素养的核心内 养的核心内笔 课程目标 专业发展的阶段 容与专业发展 容与专业发展 容与专业发展 与专业发展的 (30%) 和途径,总结归 的阶段和途 的阶段和途 的阶段和途 阶段和途径, 纳名师专业发展 径,总结归纳 径。总结归纳 径。知逍名师 不清楚名师专 规律,结合自身 名师专业发展 名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规律 业发展规律和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10%) 积极主动参与老 师提出的专业素 养核心内容与专 业发展阶段途径 的有关问题,且 对明确自身专业 发展的重点方向 有自己独到的理 解。 积极主动参与 老师提出的专 业素养核心内 容与专业发展 阶段途径的有 关问题,且对 明确自身专业 发展的重点方 向有一定共识 性的认识。 适当参与老师 提出的专业素 养核心内容与 专业发展阶段 途径的有关问 题,但对明确 自身专业发展 的重点方向等 问题缺乏深入 思考 缺乏参与课堂 讨 论 的主动 性,对问题缺 乏思考 不参与课堂讨 论,且平时有 不遵守课堂秩 序的行为 课程目标 2 (10%) 积极主动参与老 师提出的开展专 业研究的基本方 法与基本的科学 研究能力的有关 问题,且对如何 借鉴名师经验, 学会反思、形成 问题意识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有自 己独到的理解。 积极参加小组讨 论等团队活动。 积极主动参与 老师提出的开 展专业研究的 基本方法与基 本的科学研究 能力的有关问 题,且对如何 借鉴名师经 验,学会反思、 形成问题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有一定共 识性的认识。 较为积极的参 加小组讨论等 团队活动。 适当参与老师 提出的开展专 业研究的基本 方法与基本的 科学研究能力 的有关问题, 且对如何借鉴 名师经验,学 会反思、形成 问题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等问题缺乏深 入思考。较为 积极的参加小 组讨论等团队 活动。 缺乏参与课堂 讨 论 的主动 性,对问题缺 乏思考。 不参与课堂讨 论,且平时有 不遵守课堂秩 序的行为。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30%) 系统掌握专业素 养的核心内容与 专业发展的阶段 和途径,总结归 纳名师专业发展 规律,结合自身 全面掌握专业 素养的核心内 容与专业发展 的阶段和途 径,总结归纳 名师专业发展 基本掌握专业 素养的核心内 容与专业发展 的阶段和途 径,总结归纳 名师专业发展 基本了解专业 素养的核心内 容与专业发展 的阶段和途 径,知道名师 专业发展规律 不了解专业素 养的核心内容 与专业发展的 阶段和途径, 不清楚名师专 业发展规律和
、成绩 中算 优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误程目标 (分数≥90分)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90 78) (分数<60分) 68 情况明确专业发规律,结合自 规律,结合自 和专业发展的 专业发展方 展的重点方向。 身情况明确专 身情况明油专 并向,表述次 向。表述不准 表述准确。逻维 业发展的重点 业发展的重点 准确,辑欠 确。逻辑不洁 清晰,书写格式 方向。表述较 表述基 清晰,书写格 晰书写格式 规范 为准 本准确 式基本规范 不规范,态度 比较清,书 基本清晰,书 不端正. 写格式趣范。 写格式较为规 指 能够综合借鉴名 够较为综合 能够一定程度 无法学会反 师经验,学会 带鉴名师 名师经验 借鉴名师 思、形成问园 思、形成问题总 ,学会反思 会反思、形成 验, 学会反 意识和解决问 识和解决间膜的 形成词题意识 间模意识和解 形成间意 期的能力,不 能力,系统堂握 和解决问题的 决问题的能 和解决问晒的 能堂担开展专 开专业研究的 能力全面货 能力,基本 业研究的基本 基本方法与基 握开展 专业研究的 捏开展专业可 方法与基 的科学研究能 究的基本方 本方法与基 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航 课程日标② 力,形成合作共 与基本的利学 的利学研究能 与基本的科学 力,无法形成 (30%) 离,终身学习的 研究能力,城 力,形成一定 研究能力,无 合作共富、终 理念。表述准确 本形成合作共 的合作共 法形成合作共 身学习的 逻辑清, 终身学习的理 赢、终身学 表述不 格式规范, 表述基 的理念 逻辑不 较为准确 准确,逻辑望 欠准确, 逻辑 晰,书写格式 辑比较情联 本清所,书写 次清渐,书 不规范,态向 书写格式规 格式较为趣格式基本规 不端正」 范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果程名称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cering Microbiolog 课程号 6102017 学分 2 学时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0 2 开误学院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开课学期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情况明确专业发 展的重点方向。 表述准确,逻辑 清晰,书写格式 规范。 规律,结合自 身情况明确专 业发展的重点 方向。表述较 为准确,逻辑 比较清晰,书 写格式规范。 规律,结合自 身情况明确专 业发展的重点 方向。表述基 本准确,逻辑 基本清晰,书 写格式较为规 范。 和专业发展的 方向。表述欠 准确,逻辑欠 清晰,书写格 式基本规范。 专业发展方 向。表述不准 确,逻辑不清 晰,书写格式 不规范,态度 不端正。 课程目标 2 (30%) 能够综合借鉴名 师经验,学会反 思、形成问题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系统掌握 开展专业研究的 基本方法与基本 的 科 学 研 究 能 力,形成合作共 赢、终身学习的 理念。表述准确, 逻辑清晰,书写 格式规范。 能够较为综合 借 鉴 名师经 验,学会反思、 形成问题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全面掌 握开展专业研 究的基本方法 与基本的科学 研究能力,基 本形成合作共 赢、终身学习 的理念。表述 较为准确,逻 辑比较清晰, 书写格式规 范。 能够基本借鉴 名师经验,学 会反思、形成 问题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 力,掌握开展 专业研究的基 本方法与基本 的科学研究能 力,形成一定 的合作共赢、 终身学习的理 念。表述基本 准确,逻辑基 本清晰,书写 格式较为规 范。 能够一定程度 借 鉴 名师经 验,学会反思、 形成问题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基本掌 握开展专业研 究的基本方法 与基本的科学 研究能力,无 法形成合作共 赢、终身学习 的理念。表述 欠准确,逻辑 欠清晰,书写 格式基本规 范。 无法学会 反 思、形成问题 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不 能掌握开展专 业研究的基本 方法与基本的 科学研究能 力,无法形成 合作共赢、终 身学习的理 念。表述不准 确,逻辑不清 晰,书写格式 不规范,态度 不端正。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课程号 6102017 学分 2 学时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0 2 开课学院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开课学期 4
课程负责人 张建恒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业艺下一定的基幽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门在对微生物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自然环境和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的特点、作用规律及微生物在环境工 程中应用的学科。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 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 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 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捏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技能,使 其具备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后从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相 关工作和研究有若重要的作用。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is class provid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diverse roles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nvironments.It will cover topics including:cellular architecture,energetics,and growth; and gene flow.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es.water and soi microbioloy ical riora 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Micre ogy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mic ogy pertinent to 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ith an emphasis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drinking water system The topics studied include:general microbiology,pathogens in wastewater,indicators of fecal pollution,control of microorganisms,waste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microbiology.To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ufficient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and be able to work with the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that affect chemical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n engineered systems The course includes quizzes for each chapter utorials and course will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 d microbiolog n being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uture,identify and isolate microbiology They will know how to eliminate the water pollution using the specific microbiology.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学会认识和鉴别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微生物,掌 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治理环境污染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和分离方法、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课程目标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了解微生物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上,能 堂挥有关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所涉及 到的微生物学知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生物处理关键环节,能够分析生物净化的技术及丁 艺的基本原理,从而解决环境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负责人 张建恒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 要求:提前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 识、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门在对微生物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自然环境和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的特点、作用规律及微生物在环境工 程中应用的学科。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 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 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 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技能,使 其具备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后从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相 关工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is class provid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diverse roles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nvironments. It will cover topics including: cellular architecture, energetics, and growth; evolution and gene flow;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 water and soil microbiology;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microorganisms in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pertinent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ith an emphasis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drinking water systems. The topics studied include; general microbiology, pathogens in wastewater, indicators of fecal pollution, control of microorganisms, waste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microbiology. To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ufficient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and be able to work with the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that affect chemical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n engineered systems. The course includes quizzes for each chapter, tutorials and exam questions. A separate solutions manual is available with qualifying course adoption. In summary, this course will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icrobiology surrounding us human being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ulture, identify and isolate microbiology. They will know how to eliminate the water pollution using the specific microbiology.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学会认识和鉴别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微生物,掌 握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治理环境污染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和分离方法、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课程目标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了解微生物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上,能 掌握有关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所涉及 到的微生物学知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生物处理关键环节,能够分析生物净化的技术及工 艺的基本原理,从而解决环境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