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具备骑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6.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指标点6:学科 前沿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3 指标点9:全球 建议或解决方案。 第三讲 H 9.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视野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6.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指标点6:学科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4 前沿: 建议或解决方案。 指标点9:全球 第四讲 9.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视野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6.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指标点6:学科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前沿: 指标点9:全球 建议或解决方案。 第五讲 H 9.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视野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指标点6:学科6.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前沿: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指标点7: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6 第六讲 H 基础: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指标点9:全球建议或解决方案。 视野: 7.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3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指标点 6:学科 前沿; 指标点 9:全球 视野 6. 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9.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第三讲 H 4 指标点 6:学科 前沿; 指标点 9:全球 视野 6. 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9.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第四讲 H 5 指标点 6:学科 前沿; 指标点 9:全球 视野 6. 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9.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第五讲 H 6 指标点 6:学科 前沿; 指标点 7:专业 基础; 指标点 9:全球 视野; 6. 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7. 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第六讲 H
指标点10:学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习发展 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9.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愿,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10.具有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主动 更新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和行业产业需要,具 有成为智慧农业及相关行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潜质。 6.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总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7.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指标点6:学科 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前沿: 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指标点7:专业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基础: 7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第七讲 H 指标点9:全球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视野: 9.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指标点10:学 习发展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10.具有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主动 更新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和行业产业需要,具 有成为智慧农业及相关行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潜质。 指标点7:专业7.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8 第八讲 H 基础: 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4 指标点 10:学 习发展 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9.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10. 具有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主动 更新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和行业产业需要,具 有成为智慧农业及相关行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潜质。 7 指标点 6:学科 前沿; 指标点 7:专业 基础; 指标点 9:全球 视野; 指标点 10:学 习发展 6. 了解“三农”领域前沿进展,能够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 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 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对策 建议或解决方案。 7. 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9.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10. 具有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主动 更新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和行业产业需要,具 有成为智慧农业及相关行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潜质。 第七讲 H 8 指标点 7:专业 基础; 7. 掌握牢固的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大数 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 第八讲 H
指标点8:创新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创业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8.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 能力和创业精神运用到专业相关创新研究或 创业活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2课程教学安排表 讲实实上 章节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课验践机 主要教学方法 时时学学 第一讲 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2 讲授法 第二讲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2 讲授法 第三讲 作物遗传有种学简介 2 讲授法 第四讲 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2 讲授法 第五讲 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讲授法 第六讲 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2 讲授法 第七讲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2 讲授法 第八讲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2 讲授法 合计 6 第一讲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教学要求:了解学院总体情况,掌握学院的发展史,特别是学院发展的一些主要节点。 教学内容: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思政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农学院的实力及在全国的地位,对在农学院读书充满自豪感。 第二讲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第三讲作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作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第四讲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5 指标点 8:创新 创业 知识,掌握相关实践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 有审辨思维能力,能够多视角发现、辨析、质 疑和评价农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 独立见解或应对措施。 8. 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 能力和创业精神运用到专业相关创新研究或 创业活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 2 课程教学安排表 章节/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讲 课 时 实 验 时 实 践 学 上 机 学 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讲 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2 讲授法 第二讲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2 讲授法 第三讲 作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2 讲授法 第四讲 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2 讲授法 第五讲 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2 讲授法 第六讲 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2 讲授法 第七讲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2 讲授法 第八讲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2 讲授法 合计 16 第一讲 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教学要求:了解学院总体情况,掌握学院的发展史,特别是学院发展的一些主要节点。 教学内容: 学院简介与发展史 思政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农学院的实力及在全国的地位,对在农学院读书充满自豪感。 第二讲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第三讲 作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作物遗传育种学简介。 第四讲 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农村区域发展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第五讲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农业生态学发展概况,掌握其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第六讲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智慧农业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其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未来的趋 势。 教学内容: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第七讲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明确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内容: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第八讲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教学要求:了解智慧农业典型的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可能的创业方向。 教学内容: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院及相关学科的现状 与发展概祝。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表3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排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 考核评价环节 建议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百分比 平时考勤 15% 按照迟到、早退、旷课相应扣分 1-8 平时成绩 课堂互动 15% 根据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给出等级1-8 期末成绩 课程论文 70% 根据论文的格式、内容质量等打分 1-8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滕桂法等主编.智慧农业导论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21 必读书目: 熊航主编.智慧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选读书目 杨丹主编智慧农业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6
6 教学要求:了解农村区域发展的发展概况,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农村区域发展简介。 第五讲 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农业生态学发展概况,掌握其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教学内容:农业生态学发展简介。 第六讲 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智慧农业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其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未来的趋 势。 教学内容: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第七讲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明确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内容: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第八讲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教学要求:了解智慧农业典型的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可能的创业方向。 教学内容: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院及相关学科的现状 与发展概况。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表 3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 考核/评价环节 建议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平时考勤 15% 按照迟到、早退、旷课相应扣分 1-8 课堂互动 15% 根据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给出等级 1-8 期末成绩 课程论文 70% 根据论文的格式、内容质量等打分 1-8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滕桂法等主编. 智慧农业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必读书目: 熊航主编. 智慧农业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选读书目 杨丹主编.智慧农业实践[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执笔人:孙成明 审核人:孙成明 2022年4月 《高等数学(三)I》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3)I 课程编号:21082005 课程类别:通识公共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80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 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系统介绍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求解方 法。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社会各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课程安 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农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 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掘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掌 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 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捉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熟练的极限、微分、 积分的运算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微积分 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无限的数学思想,形成无限与有限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完善
7 执笔人:孙成明 审核人:孙成明 2022 年 4 月 《高等数学(三)I》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3)Ⅰ 课程编号:21082005 课程类别:通识公共必修课 学 分:5 学分 学 时:80 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 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系统介绍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求解方 法。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社会各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课程安 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农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 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掌 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 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熟练的极限、微分、 积分的运算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微积分 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无限的数学思想,形成无限与有限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