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乱与分裂的时代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 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 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 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 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 的斗争,南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 争斗,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再加上东晋、南朝的北 伐,北朝的南攻,在四百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 时候。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 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田 园主题、山水主题等
(1)动乱与分裂的时代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 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 生的“八王之乱” ,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 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 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 的斗争,南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 争斗,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再加上东晋、南朝的北 伐,北朝的南攻,在四百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 时候。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 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田 园主题、山水主题等
(2)门阀森严的时代 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 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 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 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 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 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门阅的势力更加强盛, 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天 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 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朝, 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权政治。 左思、陶渊明、鲍照等都是著名的庶族作家
(2)门阀森严的时代 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 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 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 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 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 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 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天 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 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朝, 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权政治。 左思、陶渊明、鲍照等都是著名的庶族作家
(3)品评风气浓厚的时代 汉末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 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 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魏刘劭《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 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 《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 生动事例。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 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 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作用。有的文学审 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气”、“风神” “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 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 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3)品评风气浓厚的时代 汉末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 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 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魏刘劭《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 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 《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 生动事例。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 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 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作用。有的文学审 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 、 “骨气” 、 “风神” 、 “清虚” 、 “清通” 、 “高远” 、 “情致” 、 “才情”等。而 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 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4)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 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 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 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 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 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 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 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 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4)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 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 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 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 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 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 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丕 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 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3、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 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在此时孕育着、萌生着、 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并为新的文学繁荣做着准 备。具体说,就是为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唐诗的 繁荣做准备。其中: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 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 辞赋创作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散文在 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 小说迎来了它的形成和发展期。作品繁多,内容 庞杂,为人们展示了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
3、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 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在此时孕育着、萌生着、 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并为新的文学繁荣做着准 备。具体说,就是为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唐诗的 繁荣做准备。其中: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 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 辞赋创作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散文在 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 小说迎来了它的形成和发展期。作品繁多,内容 庞杂,为人们展示了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