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概念与小说发展脉络 二、志怪小说分类 中国小说史略 三、志怪小说艺术 四、志人小说分类 五、《世说新语》内容与艺术 象分成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概念与小说发展脉络 二、志怪小说分类 三、志怪小说艺术 四、志人小说分类 五、《世说新语》内容与艺术
中国小说概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 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 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 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遗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分别 被称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 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 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 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 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 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概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 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 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 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遗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分别 被称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 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 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 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 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 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的概念与我国小说发展 1、“小说”概念: 1)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 含,其于太达亦证矣是悬n字.商也 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不是文体 概念。 2)东汉初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首次 具备了文体上的意义 3)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 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著录 “小说家”书十五种,惜已亡佚。但从班固论述看,这 些“小说”大概指来自民间的传闻轶事,与后代作为文 学创作的一大部类的小说不完全相同
一、小说的概念与我国小说发展 1、“小说”概念: 1)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 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古“悬”字,高也; “令”,美也。庄子认为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 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不是文体 概念。 2)东汉初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首次 具备了文体上的意义 。 3)班固《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 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著录 “小说家”书十五种,惜已亡佚。但从班固论述看,这 些“小说”大概指来自民间的传闻轶事,与后代作为文 学创作的一大部类的小说不完全相同
2、我国小说发展脉络 小说形成文言成熟 文言高峰 剪灯系列一艳情系列 多源共生 文魏晋南北朝唐传奇志怪小说文言小说/世说系列 宋元明清 志怪志人 聊斋系列一阅微系列 说 虞初系列 古代神话传说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两汉史书 宋元短篇 明清 三言、二拍 短篇白话高峰 宋小说话本拟话本无声戏、十二搂 唐末小元 说 白话成熟 俗讲变文本 宋元长篇 明清 初级一平话:宋元讲史话本 讲史、讲经话本章回小说中级一累积型,(三、水、西xX 近代侠义公案小说 近代后期 革命小说 谴责小说民初情场小说 鸳鸯蝴蝶派 前期邪小说 人情小说 黑幕小说 哀情小说
2、我国小说发展脉络 古代神话传说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两汉史书 剪灯系列-艳情系列 聊斋系列-阅微系列 世说系列 虞初系列 三言、二拍 无声戏、十二搂 初级-平话:宋元讲史话本 中级- 累积型:《三、水、西》 高级-独创:《金》《红》 魏晋南北朝 志怪志人 唐传奇 宋元 志怪小说 明清 文言小说 宋元短篇 小说话本 明清 拟话本 宋元长篇 讲史、讲经话本 明清 章回小说 白 话 小 说 文 言 小 说 唐末 俗讲变文 近代 前期 侠义公案小说 狭邪小说 人情小说 近代后期 谴责小说 民初 革命小说 情场小说 黑幕小说 多源共生 小说形成 文言成熟 宋 元 话 本 白话成熟 文言高峰 短篇白话高峰 鸳鸯蝴蝶派 哀情小说
志怪小说分类 志怪小说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分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 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数展 dII\ 干宝写作搜神记
二、志怪小说分类 志怪小说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分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 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干 宝 写 作 《 搜 神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