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辞赋与散文 、骈文概念、特点 二、骈文发展脉络 三、南北朝骈文 四、魏晋南北朝辞赋 五、魏晋南北朝散文 六、郦道元《水经注》 七、杨伭之《洛阳伽蓝记》 八、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辞赋与散文 一、骈文概念、特点 二、骈文发展脉络 三、南北朝骈文 四、魏晋南北朝辞赋 五、魏晋南北朝散文 六、郦道元《水经注》 七、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八、颜之推《颜氏家训》
骈文概念、特点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与散文 相对而言的,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它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 称之为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求平仄配 合、音韵谐和;还讲究文采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 因其多用四六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 六”。 骈文四大特点:对偶、声律、文采、用典
一、骈文概念、特点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与散文 相对而言的,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它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 称之为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求平仄配 合、音韵谐和;还讲究文采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 因其多用四六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或“骈四俪 六”。 骈文四大特点:对偶、声律、文采、用典
、骈文发展脉络 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 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化 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骈文 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熟而极 度兴盛的地步。唐代骈文仍有较大市场,宋 后开始衰落,清代又出现复兴局面
二、骈文发展脉络 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 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化 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骈文 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熟而极 度兴盛的地步。唐代骈文仍有较大市场,宋 后开始衰落,清代又出现复兴局面
三、南北朝骈文 南北朝骈体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 宋代的骈文名家有鲍照,代表作《登大雷岸与妹 书》、《哀江南赋序》。齐、梁时代骈文名家、 名作有:孔稚珪与《北山移文》;陶宏景与《答 谢中书书》;丘迟与《与陈伯之书》;吴均与 《与宋元思书》等。此外像刘勰的《文心雕龙》 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也都是优秀的骈体文
三、南北朝骈文 南北朝骈体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 宋代的骈文名家有鲍照,代表作《登大雷岸与妹 书》、《哀江南赋序》。齐、梁时代骈文名家、 名作有:孔稚珪与《北山移文》;陶宏景与《答 谢中书书》;丘迟与《与陈伯之书》;吴均与 《与宋元思书》等。此外像刘勰的《文心雕龙》 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也都是优秀的骈体文
四、魏晋南北朝辞赋 建安赋作家承继汉末小赋抒情传统,抒情更为深切 内容更为广阔,代表作家作品有王粲《登楼赋》、曹植 溶神赋》。 两晋赋呈现出多样化局面:体制上,虽然小赋仍占 主流,大赋也一度复兴(左思《三都赋》);题材上, 感伤刺世赋之外,还出现了山水赋(郭璞《江赋》、孙 綽《游天倉出》)术形式上,在妍丽工整和使用 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形式特点为 对偶精工,用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代表作家 作品有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和《别赋》、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四、魏晋南北朝辞赋 建安赋作家承继汉末小赋抒情传统,抒情更为深切, 内容更为广阔,代表作家作品有王粲《登楼赋》、曹植 《洛神赋》。 两晋赋呈现出多样化局面:体制上,虽然小赋仍占 主流,大赋也一度复兴(左思《三都赋》);题材上, 感伤刺世赋之外,还出现了山水赋(郭璞《江赋》、孙 绰《游天台山赋》);艺术形式上,在妍丽工整和使用 典故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形式特点为: 对偶精工,用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代表作家 作品有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和《别赋》、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